無家者・建家

 數個月前,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再次獲良心業主提供兩個住宅單位,分別發展成男子和女子中期宿舍,並以社會福利署釐定的租金津貼金額租出。 中期宿舍主要讓自我照顧能力較高的租客居住,而住宿期亦由短期住宿服務(臨時宿舍)的三至六個月,增長至兩至三年,讓租客有更多時間為將來做好準備。 潘女士與丈夫離婚後,與女兒住在臨時宿舍,每天擔心很快要搬走。直至她早前獲安排搬至中期宿舍,與另外三個家庭,一同住在約620呎的單位,令她免去擔憂之餘,增強了社交圈子,對將來生活的信心增加。 因為租金不斷上升,很多曾居住於臨時宿舍的受助者,在住宿期滿後,仍很難在外間市場中找到住宅。「但提供住宿服務的空間和人手,是每間機構遇到的難題。」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宿舍督導何偉圻指,協會的策略是提升受助者的社交,並學懂理財,以籌備將來獨立生活。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何俊傑稱,這類社會房屋中介服務,在比利時非常盛行,當地政府會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或企業,提供包租服務,包括物業管理服務、協調租戶、以及家居維修服務,鼓勵業主將空置單位租予有需要人士。 社聯建議政府參考比利時經驗,透過關愛基金試點或直接恆常資助非政府機構或社企,將社會房屋中介服務放入房屋政策。其次,政府可以給予稅務優惠予良心業主。 ...

【香港字‧長者造】 退休後回饋社會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諸社會,道理也一樣。很多退休長者,有知識、有時間,更有回饋社會的心。最近就有二十位來自各行業的退休長者,用兩年多的時間創造了首個符合香港標準的電腦字「自由香港字型」。發起這個香港造字計劃的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幹事梁敬文表示,退休並不等如「無用」,而這群退休長者就憑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傳承文化。 梁敬文表示,由於香港人從來沒有正規香港字的電腦軟件,多數用台灣軟件打中文字,但台灣軟件裡卻有很多字和港府公布的「常用字字形表」不一致。老師按「常用字字形表」教書,電腦卻有另一種寫法,導致家長學生無所適從、教師也不勝其煩。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告訴」的「告」字。 有份參與香港造字的退休長者鄭國雄解釋,「告」字台灣用倉頡是「竹土口」,但正確寫法應該是「竹手口」。因為古時皇帝祭祀時,是用牛做祭品,用口向天告。這是象形文字,所以是上牛下口,「無理由找一堆泥土向天告,講不通。」 自從「自由香港字型」於去年底公開讓市民下載後,教與學就更統一。鄭國雄以往也經常參與青少年義務工作,今次「自己的字自己造」,他說希望在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不浪費時間去吃喝玩樂,而是能貢獻社會。「在這過程裡,我們不是造字,而是影響社會重新去認識自己的文化。文字是地方文化的根,你連根都做不好,根基都做不好,還說什麼呢?」 梁敬文則說,現時很多退休長者並非目不識丁,相反他們在社會貢獻多年,只是在目前的退休制度下他們需要退下來。但退下來並不等如無用,反而他們有空餘時間,可以成為推動香港發展的動力。香港造字計劃將來會招募更多義工,並將字庫由現時的四千多個增加至二萬個香港字。 ...

幼稚園駐校社工 凝聚家庭 協助老師幼兒

「假設沒有社工支援,找他傾訴,可能我已選擇離開人世。」 數年前,梁太兩個就讀小學及幼稚園的女兒有情緒及學習問題,令梁太感到極大壓力,亦找不到傾訴對象,最後向幼稚園駐校社工求助。 梁太稱,當時大女就讀小一,適應方面有困難,出現情緒問題;細女亦因為怕陌生,經常哭泣,情緒也很差。當時梁太與丈夫在管教方面出現很多問題,經駐校社工傾談後,一家人亦得到幫助。 「如果沒有駐校社工服務,梁太未必懂得如何尋找資源幫到自己以及家庭。」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主任趙愷珊指,很多家長並不認識如何尋求社區資源,駐校社工的服務就可以將有需要人士帶到相關的社福服務單位,並提供活動。 幼稚園駐校社工會定期舉辦家長講座、小組、親子活動等,教導家長與小朋友的相處方法。在社工指導下,梁太改善了親子溝通方法,與現時就讀中一的大女及小學的細女保持親密的溝通及親子關係。 「她們以前做功課,好辛苦才能叫她們做,因為要大量抄寫,覺得困難。社工就教我要攬一下她們,向她說『 媽咪陪你做 , 等你快點做完 』,以作鼓勵。」梁太表示,若用兇惡的語氣,只會令女兒愈來愈驚,不敢再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幼稚園駐校社工除了提供親職教育及輔導服務,社工同時會協助特殊學習需要 (SEN)的幼童,與老師及家長合作,協助他們在學校及家庭的成長發展。趙愷珊指,社工會與老師討論小朋友的狀況,並會入班、觀課,以及提供支援,亦會向家長了解他在家的情況。接著,在學校會提供個別訓練,包括言語表達組織訓練,情緒、社交、專注力訓練。 協基會期望,政府恆常資助全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的五天駐校社工服務,主動接觸有需要的家庭,及早全面協助幼兒發展,以減輕老師及家長壓力。 ...

設立「贍養費管理局」 助離異家庭減爭拗

 據2016年的資料顯示,本港有一萬三千多個離異家庭面對被拖欠贍養費的困境,佔整體贍養令約四成。多年來,不少離異家庭就贍養費金額、支付問題出現爭拗,收取贍養費一方甚至追討不果。 單親媽媽Pamela現與女兒同住公屋,自從十多年前跟前夫提出離婚後,不時進出律師辦公室和家事法庭,為的是要追討前夫每月1500元的贍養費。雖然她至今已先後四次獲法庭頒佈扣押入息令,但其前夫依然經常延遲支付或拖欠贍養費用,而Pamela則需申領綜援生活。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婦女事工服務單位主任蘇嘉儀指出,雖然現行機制是由法庭頒令並判決支付一方需付多少贍養費,但離異家庭往往在執行上出現爭拗,追討一方尤其身心俱疲。其機構個案Pamela就是一例,礙於她的前夫是自僱人士,每月沒有定額收入,故在追討上遇到很大困難。 為減少離異家庭就贍養費問題時常出現的爭拗,社聯建議設立「贍養費管理局」,該管理局以法定中介機構的角色協助離異家庭收取、追討及發放贍養費,並獲賦予相關的執法權力。 香港律師會家事法委員會主席何志權也贊成當局盡快設立「贍養費管理局」,讓追討費用的一方毋須再經過多重關卡,而離異的配偶也毋須再因為贍養費問題出現爭拗和影響探視權問題。 事實上,蘇嘉儀引述澳洲或新西蘭等外國的經驗指,當地在設立類似「贍養費管理局」的「子女扶養局」前,收取贍養費一方只有30%至40%能收到費用,而在成立「子女扶養局」後,能收取贍養費的比率提升至80%至90%。 蘇嘉儀指出,若本港能成立贍養費局,便能幫助許多離異家庭能有穩定的生活費。 ...

共享廚房 善用閒置資源 釋放女性勞動力

 近年本港開始流行「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共享經濟」是指將「閒置」的資源跟他人共用,從而使資源能夠物盡其用。社企「共廚家作」最近就獲得社創基金資助,與飲食界合作,安排婦女在食肆「落場」時候借用閒置的廚房,供她們製作食物並進行銷售,從而達致互利共贏。 共廚家作創辦人鄭耀彤指,社區裡有不少婦女在成家後仍想投身社會。惟礙於照顧家庭及孩子等因素,在有限的空閒時間內,實難以在主流市場覓到合適的工作。 有見及此,鄭耀彤創立了社會企業「共廚家作」,為釋放婦女勞動力提供機會。這個意念亦打破了本港社會以利益為先的風氣,令餐廳及家廚能同時達到雙贏的局面。 鄭耀彤承認,念頭初起時,很多人認為餐廳在不收租金的情況下租出場地並不化算,因此斷定他們難以覓得場所,但結果卻出乎意料。鄭指,與他們合作的餐廳試業後均表示,客人很喜歡由家廚製作的食品。餐廳可以在不用聘請新員工的情況下,增加產品的種類、營業額與曝光率;而家廚亦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才幹,善用自己的時間來增加收入,從而達到雙贏局面。 居於天水圍的婦女DEBBIE,婚後需要照顧家庭及兒子,過往能在有限時間從事的只有兼職的文職工作。參與共享廚房計劃後,她認為自我價值提升了,同時亦能為兒子將來的升學作出更好的經濟準備。 DEBBIE認為,共享廚房計劃令她能向自己「創業開店」的夢想進發,外人而非朋友對自己廚藝的肯定,亦令自己的自我價值大幅提升,因此非常感謝「共廚家作」這個創新的社會企業。 「共廚家作」的創辦人鄭耀彤指,本港不少有社會使命的社企在進行商業活動上面對很多限制,因此期望政府能夠帶頭購買社創企業產品,使社會最終能夠建立一種支持社區經濟的氣氛。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