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nario Supplement

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M730》社情特輯:跨境養老 福利過河

《AM730》社情特輯:跨境養老 福利過河

近年不少港人退休後考慮跨境到廣東省及大灣區養老,兩地政府均積極配合。《施政報告》亦強調要增加兩地醫療合作,讓長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有更多選擇,同時獲得更適切支援。 安享晚年離不開長遠的規劃,長者決定跨境養老時必須做好準備,了解有什麼選擇和服務配套。
鄉郊長者參與村點小組, 正進行桌上智力訓練。

第81期【精彩一刻】- 鄉村公益樂延年:推廣「原村安老」概念

西貢是香港著名的郊遊勝地,充滿了大自然和鄉村特色,不少鄉郊居民亦希望留在鄉村安享晚年。不過區內鄉郊村落分散、交通不便,而村民當中不乏體弱和貧困長者, 影響他們獲取社區的支援服務。為了回應西貢鄉郊長者的特有需要, 香港公益金每年撥款港幣一百多萬資助西貢區社區中心推行「鄉村公益樂延年」,目標為鄉郊長者建立一套適切的「原村安老」服務模式。 服務隊由專業同工組成,包括社工、註冊護士、物理治療師及保健員等,為鄉郊長者提供外展「到村」的健康服務,灌輸健老知識、活躍晚年社交、落實及早介入,以及推動鄰里照顧,支援有健康風險的鄉郊長者。服務期望減少不必要的院舍入住,讓長者得以原村安老,延長他們樂在鄉村的生活。
「立志飛翔」繼續支援 成功考入大學的青年。

第81期【社區側影】-「立志啟航」及「立志飛翔」青年獎學金計劃 助基層學生向上流動

「立志啟航」及「立志飛翔」大學獎學金計劃由一名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贊助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籌,早於2014 年開始在葵青區較多基層學生就讀的中學開展為期8 年的「立志啟航」及「立志飛翔」青年獎學金計劃,現時計劃更擴展至觀塘區,全港共14 間中學參與,超過200 位來自基層家庭的中學及大學生受惠。 與一般獎學金不同,「立志啟航」及「立志飛翔」提供長期支援幫助生於基層家庭而有潛能的葵涌區及觀塘區中學生,使他們建立奮發精神及力爭上游的信心,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社福機構亦會協助安排學生參與不同類型活動, 使他們擴闊眼界及了解香港不同的社會服務,發揮助人自助精神,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承擔的人。 「立志啟航」由校長推薦參加,早於學生中三時開始介入,在中三至中六連續四年支持他們立定志向,鼓勵他們努力向升讀大學的目標發奮。中學畢業後,「立志飛翔」繼續支援成功考獲本地大學學位的青年,支持他們大學四年的部份學費,減輕家庭負擔,讓他們繼續專心學業,向目標飛翔。 「立志啟航」及「立志飛翔」青年獎學金計劃 查詢 電話:2876 2490 電郵: 網站: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3

第81期【樂活導航】-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3

800款創新科技 實踐「智慧健康老齡化」23/11登場 互動體驗場景展示創新科技 博覽設有多個特色主題館,聚焦「智慧健康老齡化」、「遠程復康訓練平台」、「樂齡科技平台—— 應用評估體驗」及「照護食」等領域,透過不同場景及互動體驗展示樂齡科技從智慧居家安老、自立支援、遠程復康訓練、健康篩查及監測等範疇,支援長者、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生活。另外,特色展位還包括設有虛擬實景VR 的互動體驗區、線上支援服務、招商局「e 賃務」樂齡科技租賃網站及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等。博覽還設有專題活動及公眾講座。入場人士可飽覽創新的樂齡科技、體驗產品功能、試食「照護食」及掌握樂齡科技服務最新資訊; 並了解樂齡科技對高齡化社會和殘疾人士的支援及應用趨勢,以及如何支援照顧者和從業員的護理工作等。 高峰會及論壇 探討全球和大灣區趨勢 另一個重點活動「網上高峰會」於10 月19 至20 日圓滿舉行,匯聚近30 位來自海內外的專才探討樂齡科技的發展及應用,主題包括:樂齡科技全球趨勢及國際經驗、人工智能及機器人X 社會服務、遠程服務支援遙距照顧及科技協助精神健康及認知訓練。高峰會的後續論壇及專題演講將於11 月24 日於博覽期間舉行, 各行業領袖將探討亞洲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養老發展和方向,歡迎公眾人士報名參加。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由社聯和香港特區政府聯合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自2017 年起共吸引近20 萬入場人次,推動公眾和本地安老及復康服務業積極應用科技,更促成多項相關服務及計劃的開展。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3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1A – C 日期︰ 2023 年11 月23 日至26 日(星期四至日) 時間: 11 月23 日 上午11 時 – 下午6 時 11 月24 日至26 日 上午10 時 – 下午6 時 【免費入場】適合社會各界及公眾參觀 論壇及專題演講 日期︰ 2023 年11 月24 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 時30 分 – 中午12 時 地點︰ 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 N101 (實體· 線上同步舉行)
提升服務配套 便利跨境長者

第81期【立體焦點】- 提升服務配套 便利跨境長者

跨境養老牽涉的範疇廣泛,為了解內地最新規劃及發展,社福界近年亦多番組織考察團到大灣區考察養老設施、安老服務及社會保障政策。我們整合以下建議,期望兩地政府為跨境養老的港人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一站式服務平台 設立一站式服務平台,整合內地養老資訊,包括院舍及社區養老資訊、跨境社會保障及公共服務、醫療配套等, 讓長者及其家人能了解各項服務安排。 善用內地政府 社會服務配套及支援 廣州和深圳市政府已制訂社區和居家養老政策及配套措施,香港政府可梳理各市為戶籍長者提供之免費基礎服務及付費社區服務,選擇合適的服務並替香港長者支付相關服務費用, 讓香港長者在大灣區亦能使用與香港相若的社區服務 。  醫療 政府擴大「長者醫療券」範圍至更多大灣區醫療機構,建議容許長者在港資及非港資醫療集團的內地醫療服務單位使用醫療券,並推動港藥北上,使香港長者在內地醫院能接受更適切醫療服務。 安老院舍服務 質素認證機制 現時政府只向香港兩間社會服務機構營辦的院舍買位,施政報告提出考慮放寬「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買位資格至內地機構,建議研究大灣區通用的安老院舍服務質素認證機制,方便審視內地院舍的軟硬件質素,增加長者買位選擇。 延伸福利可攜政策 檢討延伸或放寬福利可攜政策,包括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公共福利金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 、社區照顧服務券等,讓長者在香港或內地養老都享有相同待遇。 結語 隨著越來越多港人選擇跨境養老,香港政府應考慮為跨境養老長者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務,而長者在選擇在香港或內地安度晚年之前,應仔細審視自身需求及經濟負擔,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安享晚年。
pic6

第81期【立體焦點】- 跨境安老趨勢不可逆 改善醫療福利為首要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社會服務專業聯盟早前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研究》,指出大灣區養老主要面臨三大挑戰:跨境就醫、福利跨境攜帶及對大灣區養老認知不足。 大部分香港醫療福利仍未能實現跨境攜帶。香港公立醫院在公帑補貼下收費較低,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 75 歲以上的長者更獲豁免收費。然而,大部分在內地安老的香港長者未能受惠於內地醫保,只能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報銷部分醫療費用,其餘用藥和醫療費用需自付。這與居港香港居民能享受到的醫療福利存在差距。 一些安老機構提供跨境車輛接送長者回港就醫,但也面臨內地陪診員簽證、長者體力不足等問題。再者,長者也未必了解他們有到大灣區安老的選擇和基本認識。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教授建議政府處理醫療問題, 突破養老福利跨境攜帶的限制,在政策上協調,讓市民不會因為跨境安老而失去原來可以享用的醫療和其他福利。團隊建議簡化長者回返港就醫過境手續;中期則需要擴大香港醫療資源和醫療券在內地的使用,包括發展遙距醫療,設立「社區藥房」,擴展大灣區認可就醫網絡,提升醫療券金額及適用範圍。 長遠而言,政府需要逐步建立在大灣區就地醫療的保障機制,香港政府可與大灣區各市政府協商,讓在大灣區內安老的香港居民在香港政府資助下加入並享用當地的醫保,或按照居港長者平均醫療費用補貼香港居民在內地養老的醫療費用。 此外,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林景怡博士認為,部分香港大專院校已設立內地分校,政府應加以善用,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培養符合香港職業標準的護士、物理治療師以及職業治療師等專業人才。 林一星教授形容: 跨境養老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期望政府醫療政策積極配合,給香港長者一個真正的安老選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