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照顧者:社區照顧者上門幫手照顧 我有幾小時me time

       「照顧者主要的壓力來自長年累月慢慢累積的沉重,照顧一位被照顧者以年來計算,服務對象(輪椅使用者的身體) 是不可逆轉,在餘生照顧起居飲食,一些家務、覆診、沖涼、吃飯都需要照顧者協助的話,對照顧者是一種沉重的壓力。」自強協會社工黎鎮灝說。 為了協助照顧者建立社區互助網絡,社聯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合辦『照顧者』社區應援 ─ 好橋招募計劃,挑選三項自強協會、西貢區社區中心及照顧者易達平台的「行動項目」,利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原則,為照顧者提供更多社區支援實踐方案。 其中一個參與項目是自強協會構思的【代你照顧者計劃】,希望當照顧者需要休息時,與協會義工預約時間,在照顧者需要的時段上門代替他的照顧工作,與被照顧的輪椅人士在家或外去進行輕鬆活動,例如:娛樂活動,捉棋、桌面遊戲、手工作等,義工並不需要專業的技能,只是用普通義工般陪伴輪椅人士就可以了。 「【代你照顧者計劃】主要是動員社區內,有更多不同人士去所謂『替代照顧』,這班社區義工有2至3小時去服務輪椅人士的時候,照顧者便得到喘息的空間,他們便可以休息或處理私人的事務。」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社會項目小組主管鄭依依說。 患有痛症的麗華,影響睡眠及步行,長期需要服用止痛藥及使用輪椅代步,由丈夫威哥24小時照顧,他說:「兩個兒子在外國生活,兄弟姊妹又不是在附近住,因此照顧太太(及爸爸)的責任便由我一個人去支持,不少工作太太是得到,但我看到她十分辛苦,我不希望她做太多變得辛苦,如果我不在身邊,需要我協助時我不在,她會產生挫折感,人就變得愈來愈不愉快。」 麗華參與了【代你照顧者計劃】後,由義工Sa姐上門與麗華互動,例如:做手工作、玩桌上遊戲,甚至和她外出遊玩。當義工與麗華互動時,丈夫便可外出放鬆一下,例如:去街市買菜,去公園或圖書館休息一下,威哥說:「這幾小時當是自己放假,使不用擔心太太,不像以前般擔心家庭有事,需要趕回家,起碼有幾小時外出而我又很放心,因為有義工來陪太太,她會告訴我今天很開心,玩了什麼遊戲,傾訴了什麼事,這樣太太的心情放鬆了,我也放心了。」 ========================================= 社會福利署照顧者支援專線:182183 ========================================= 「照顧者支援 – 政策倡議及服務發展」研討會 社聯一直關注照顧者議題,透過政策研究和倡議,凝聚社福界和持份者共同推動照顧者的政策及服務發展。藉著每年舉辦「照顧者政策倡議及服務發展」研討會,推動學習及交流相關前線經驗、學術研究成界及最佳服務的實踐,從而商討照顧者的政策及服務議題,並探討如何透過創新模式,發揮社區力量承托照顧者。 日期:2023年10月6日 (五)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厦1樓禮堂 語言:廣東話 對象:社會服務同工、學者、慈善基金代表及照顧者 費用:全免 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https://www.hkcss.org.hk/giveahug/ ...

SEN家庭學院支援家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是並非所有家長都能如願以償,很多時候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小朋友會帶著不同程度的成長特色,有時候會影響學習進度、或者是社交能力。作為自閉症兒童家長,鋒媽經歷過一段低潮。 鋒媽說:「我有個小朋友,十二歲了,有輕度自閉症,現在就讀輕度特殊學校。一歲多的時候不甚說話,醫生就轉介進行評估。知道結果之後我就覺得當天回家的路天很暗,很映襯當時自己的心情。渾渾噩噩了一段時間,自己都不知道是怎樣,因為小朋友的情況是不懂說話,也有很大脾氣,會發脾氣,其實他發脾氣的同時自己也很煩躁。」 作為兒童教育及復康機構,協康會留意到這類小朋友的家長亦需要被重點關注及援助,並在中國銀行(香港)支持下,成立「SEN家庭學院」,目的是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庭,兩年間服務了兩萬多人次,提供很多親子及家庭的活動,照顧家長、兒童及青少年,照顧他們的在身、心、靈。過去疫情期間協康會也舉辦了很多網上親子活動,讓家長及小朋友可以在家裡進行一些遊戲或者能放鬆心靈的活動。 疫後復常,「SEN家庭學院」舉辦更多實體活動,將藝術引入家長的生活中,鼓勵他們不同的藝術創作。鋒媽參與了學院的活動,並且在過程中學會了禪繞畫以及和諧粉彩等等的作畫技巧,漸漸地成為了自己的藝術家,更慢慢地找到自己的生趣。 鋒媽說:「因為以前兒子小,我大部分時間會花所有精力在他身上,已經是忘了自己。但在他慢慢成長之後,見到這些活動,有種感覺就是我也要想想自己、我也要做回自己。從小到大都不覺得自己會畫畫,但是和諧粉彩與禪繞畫有一種很神奇的魔力,也不需要有甚麼基礎、學過甚麼、畫功要多高,只要肯動筆,你就可以畫到一幅讓人驚嘆的作品,原來自己也能做出這種效果。」 兩年間「SEN家庭學院」服務了兩萬多人次,透過這個計劃獲得身心支援,將來亦會發展更多類型服務希望令這些家長懂得照顧心靈需要,鋒媽從中學會照顧自己的心靈之外,更獲得意想不到的滿足感。她說:「我畫完畫也會讓小朋友看,他都會稱讚我,他會覺得媽媽很棒。自己開始變了喜歡逛文具店,看不同的畫具,買回來畫畫之後其實我丈夫也會欣賞我。」 協康會項目經理張偉姿鼓勵照顧者說:「父母這個角色其實是24小時無休的,但是我們也要找回自己,我這個角色,來滋潤自己的心靈。」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協康會「SEN家庭學院」 電話:2302 1068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 https://www.heephong.org/professional-training/sen-family-academy ...

殘疾人士照顧者:打開道門,看到希望

       「照顧肢體傷殘人士的確不容易,他們的照顧者困擾主要有幾類,第一,因為日常照顧肢體傷殘人士常做一些觸體協助的工作,例如扶抱或位置轉移,身體容易勞損及退化,例如:患上痛症、五十肩或手腕綜合症等;第二,照顧者需要24小時去照顧殘疾家人,很難有喘息空間,壓力大,容易造成情緒困擾;第三,照顧者擔心自己去世後,有誰能夠照顧殘疾家人呢,會對未來產生不安及焦慮。」賽馬會「樂在照顧」計劃香港耀能協會照顧者支援服務項目經理文敏霞說。 因此,香港耀能協會在賽馬會「樂在照顧」計劃中,為十八歲或以上的肢體傷殘人士及照顧者提供一系列服務,計劃為期三年,每年服務110個家庭,協會以照顧者家庭為本,由社工跟進每一位照顧者及家庭,辨識家庭對於服務高、中、低的需要性,從而制定介入計劃,以及提供心理輔導,透過直接或轉介服務,例如:家居暫託,緊急支援,照顧技巧訓練,殘疾人士生活技能訓練等等。計劃特色之一是協會同工在上門提供服務時,讓照顧者有數小時的喘息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減輕他們的照顧壓力。 其中一個受惠家庭是灝賢,灝賢自小患有腦癇症,影響到活動能力,終身需要爸爸媽媽照顧,不過兩年前爸爸睡夢中離世,媽媽身心壓力極大。在計劃支援下,他媽媽的心情有好轉,沒有再憔悴,灝賢的脾氣亦改善了。 灝賢媽媽說:「那時丈夫剛剛離世,正當是我的生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社工按我的門鈴,拿著蛋糕及心意咭,為我開一個小型生日會,雖然禮物是少量,但我感到溫暖,感受到有別人的照顧。當初我都不想向其他人求助,但是當我身在谷底時怎樣可以再重新開始,不靠別人我可以怎樣重新開始,後來得到協會幫忙,原來有人幫忙,總比自己一個去面對好,信心高一點。得到姑娘上門安慰、協助及鼓勵我們,又有職員教做運動,人漸漸好起來,沒有以前的緊張。」 照顧者建議要「打開道門」 「不打開道門(心態),門永遠都關著,我打開了道門,原來很多人來關心我,這是十分重要的。」肢體傷殘人士照顧者灝賢媽媽說。 文姑娘想勉勵所有照顧者:「每一位照顧者都真的不容易,要面對不同的狀況,不同的困難,不同的目光,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所以不要緊,你會覺得很沮喪、負面、否定、質疑自己,是很正常的,請你們相信,你們已經很盡力去做,而且做得很好,我們的殘疾家人幸運地沿途還有你(照顧者)。」。 賽馬會「樂在照顧」計劃 — 香港耀能協會照顧者支援服務 電話:31608563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s://bit.ly/3xkGOnv ...

換個角度 讓中學生學下「玩」學下「放鬆」 @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

       「三年的疫情對學生的缺失非常之多,同學眼界及體驗少了很多,現在有這個機會可以帶同學外出,讓他們可以很快追趕回疫情這3年的缺失。」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視藝科科主任林堃娜說。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支持下,開辦「換來玩去」天水圍社區共創計劃,協助年青人在疫情下重新認識,享受社區生活。計劃主要分為玩具及遊戲設計工作坊兩部份,年青人在社工、設計師及藝術工作者的陪伴下,觀察社區地理或需要,從而設計出各種不同的玩具及遊戲。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館長陳憬樟說:「『換來玩去』是一個以落街玩換故事的計劃 ,聚集一些藝術家或設計師,帶領年青人想像一些遊戲或玩具帶到去社區,落街互動一同去玩,過程中給他們發現社區的空間,設計遊戲,落街做實驗,將遊戲或玩具聚集成網上的資源分享出去。」 計劃特色之一是邀請多個藝術團體及中學合作,多方協作發展「社區玩樂」計劃。其中一個合作伙伴是【後後後藝術群】,其核心成員阿Lu說:「很多時社福機構做一些與藝術相關的創作的時會力不從心,作為藝術界希望協助社福機構,例如今次在社區的觀察,帶給不同人士感受到藝術家的觀察,其實這種觀察是常人都有的東西,大家可能忽略 或者太過著重這個地方是有問題 ,放大問題去探討。今次與玩有關,簡單地說,我們以輕鬆方法與中學生觀察社區,如何關顧地方,如何去玩 ,拋開社福機構本身要有的包袱。」 服務創新 藝術 x 教育 x社福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的NGO Innovation Hub聘請了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者為「換來玩去」計劃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學者指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透過已存在的社區資產,包括公共空間、藝術家及年青人,以新的方式利用這些社區資產,去滿足社區的需要。計劃同時吸引更多社區人士去使用和思考公共空間,增加了一齊玩耍及交換玩具的機會,促進社區網絡的建立和強化。 林老師指出,在學校上課比較被動,透過計劃讓學生們跳出舊有的學習模式,希望可以令學生明白「學習是一種樂趣」 ,可以天馬行空,不一定在一個特定的空間進行。在計劃的實踐過程中,學生有所得著,學生由「零」去到完成整件事情 ,這種經驗難以與學校學到的知識比較。 「我們會去天水圍不同地方,在不同環境有不同的想法,藝術家會引導我們思考多些,不要局限看到這件物件就是物件,引導我們思考,令到我們有多些不同的想法,不要局限在細小的天水圍內。」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中五生莊昕說。 「參與計劃後學懂欣賞藝術品,會想出天馬行空的東西,會有一種發呆放鬆的感覺,在壓力大或疲倦的時候,可以這樣發呆給予自己休息的空間。」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中五生曾玉怡說。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換來玩去」天水圍社區共創: https://www.communitypartnership.org.hk/cpp-project-info.php?p=qmhSjEMQBHG9tT9HuAmG%2Fsk65aWM5kDASUxn2Rvm1Gg%3D 「換來玩去」天水圍社區共創計劃網址: https://www.playplacechanging.com/ ...

【照護食廚房】肉鬆白珍珠

       【社聯頻道】邀請到WeTV「容易煮」教大家煮第五級照護食菜式–【肉鬆白珍珠】豆腐 + 免治豬肉。 經過上一次《照護食標準指引》發佈會後,阿容已經蠢蠢欲動!阿容今次同大家煮「照護食標準指引 – 等級5」嘅菜式【肉鬆白珍珠】,呢個菜式簡單易煮方便快捷,大家快啲嚟試下啦。 ...

數碼結合實體 讓長者青年疫後精神健康復原

       持續幾年的世紀疫情,防疫工作及社交隔離,難免影響到市民的精神健康,例如:長者不可出外飲茶及做運動,學生在家上網課等。疫後復常,香港青年協會舉辦【好生活聊天室數碼互助網絡計劃】,配對青年與獨居及雙老家庭互相學習,青年教長者應用智能科技,長者讓青年學習到他們的生活態度,促進長者青年疫後精神健康復原。 與年長丈夫二人同住的少英在疫情期間不可外出買菜,需要住在很遠的兒子幫忙購買一個星期的物資,感到非常不高興。再加上自己不懂得用視像電話,對社交影響就更大了。 大專學生Tiffany亦指疫情期間情緒出現一些問題,當時很多活動暫停,減少外出活動,少了戶外活動便少了與朋友溝通,相反是多了自我的時間,可以發掘了其他興趣。而她的長輩們可能出現社交問題,以往會約朋友飲茶、打麻將,在限聚令期間就減少了這類活動。 長者青年互相學習 「獨居及雙老家庭在疫情期間是少了別人探訪,產生鬱悶情緒,青協舉辦了【好生活聊天室數碼互助網絡計劃】,服務青年及長者這兩班人士,配對他們互相學習,青年人提供數碼上的支援,他們與長者接觸亦表示開心,對青年人來說,同樣有社交需要,想為社會做點事情,他們參加的情況十分積極。」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周穎祺說。 大專學生Jeffrey 說:「因為你教長者之餘,亦是在教自己,參加這個活動認識更多的朋友,有其他同學一齊參與活動。在老友記方面,感受到他們是享受參與計劃,比以前更開心。我想協助長者應用電子科技,令長者不會感到應用科技時的困難,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而Jeffrey看到長者經常帶著笑容,對事情處之泰然,活在當下,都是十分值得青年學習。 Tiffany指出少英學會了使用視像電話及開設社交媒體帳號後,長者開心了,可以與遠方的親友溝通改善社交。她續說:「我在長者身上學會活到老學到老,除了書本上的,亦可學習其他東西,例如學習數碼科技對他們是一種挑戰,令我們知道與時並進,不要放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