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大灣區養老特色:醫養結合 中西醫上門護理 院舍長者「小病不出門」
大灣區的養老服務展現「醫養結合」的特色,將醫療與養老深度融合,為長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護。這種模式不僅令長者在院舍內得到持續的醫療監護和康復指導,更令「小病不出門、大病直通醫院」成為現實,大大減輕照顧者負擔,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尊嚴。隨著中國人口高齡化加劇,「醫養結合」成為積極應對高齡化的發展趨勢,同時推動銀髮經濟的發展。 在廣州番禺區,一個擁有超過二十萬居民的大型社區,針對長者日益增長的醫療與照護需求,社區不斷完善醫療與養老設施,創新推行「醫養結合」模式。當地的廣東祈福醫院與祈福護老公寓合作,形成從健康評估、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到康復治療的完整服務鏈。這種協作模式讓長者在健康狀態改變或有更高醫療需求時,能獲得及時、精準的支援。 廣東祈福醫療集團總經理兼廣東祈福醫院執行院長張濤女士說:「祈福醫院和護老公寓就搭成了醫養結合的新模式,從早期的評估,疾病的預防,到疾病的治療,慢病的管理,以及疾病的康復治療這方面,那麼這都是祈福醫院的治療診療的一個優勢。在跟護老公寓的一個聯動的時候,我們把老年人是會分不同的種類,能夠讓更多的老年人,在他的疾病有變化的時候,或者更多醫療需求的時候,能夠更快捷的精準的能夠提供安全的一個治療保障。」 以一位91歲的廣州市長者李先生為例,他在喪偶後選擇入住護老公寓。雖然過去居家安老時有兩位護工照顧,但子女仍每晚輪流陪伴,對子女的家庭帶來影響。他在入住前進行全身體檢,入住後由祈福醫院的醫生、康復師、中醫、營養師等定期到護老公寓巡房,提供日常問診、養生保健及康復指導。護老公寓亦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提升長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識。護理團隊則提供24小時健康監測、日常評估、用藥管理及個性化康復照護,確保長者在生活起居、健康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支持。 祈福護老公寓經理黃慧波女士指出,當長者有就診需要時,院舍可直接啟動醫院「綠色通道」,享受專人陪診,免去家屬奔波之苦,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門、大病直通醫院」。院舍亦設有緊急救護通道,應對突發狀況,保障長者生命安全。李先生入住後,血壓、心率等健康指標明顯改善,生活更有保障,家人亦更安心。 「醫養結合」的核心,在於專業醫療服務與系統化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這一模式涵蓋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照護、長期照護及安寧療護等,打破過去醫療與生活照護分割的狀態。隨著高齡、失去機能、需較高護理及慢性病長者比例上升,單靠生活照護已無法滿足養老需求,「醫養結合」成為提升長者生活質量與尊嚴的選擇。 此外,「醫養結合」對促進銀髮經濟發展亦有重大意義。隨著這一代的長者經濟能力提升,長者對高品質醫養結合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長者在選擇養老機構時,會優先考慮具備醫療基礎的設施,再進一步可以考慮參與旅居、老年大學等不同活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
大灣區養老特色:「候鳥式」旅居養老 退休生活走遍大江南北
隨著人口高齡化,「候鳥式」旅居養老逐漸成為長者退休生活的新趨勢。這一模式不僅為長者帶來多元化的生活體驗,亦推動銀髮經濟,促進區內醫療、旅遊、餐飲等多行業協同發展。以在廣州市黃埔區的泰康之家·粵園為例,該社區通過醫養結合、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多元休閒活動,吸引了不少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不同城市的長者定居或短期旅居,滿足了長者對高品質、健康與社交兼備的退休生活需求。 什麼是「候鳥式」旅居養老? 「候鳥式」養老,顧名思義,是指長者像候鳥一樣,根據季節或個人需求在不同地區間遷徙居住,享受多地生活資源、文化氣色與氣候優勢,這種模式尤其受到不少對生活有追求的長者歡迎。大灣區內,隨著社會福利政策、醫療資源、交通網絡和生活配套的完善,「北上養老」成為港澳長者的選擇 — 不僅能享有更低生活成本,還能獲得有質素的醫療、旅遊與照護服務。 長者旅居經歷與生活體驗 以廣州市黃埔區一個大型綠化小區為例,許多非本地長者選擇在此定居或長期旅居。76歲的香港長者容先生表示,十年前剛退休已經選擇到廣州置業居住,更於兩年前開始選擇入住泰康之家·粵園。他指香港地方有限,生活成本高,而在廣東不僅空間寬敞,還能駕車暢遊各地,享受溫泉、戶外活動等。這裡的醫療配套完善,社區內有豐富的免費活動,包括游泳、健身、桌球、歌唱、舞蹈等等,讓退休生活充滿樂趣。相比香港,這裡的消費水平明顯較低,退休金的壓力大大減輕。 此外,社區實行細緻的管家服務,住戶都有專屬管家,負責日常關懷與安全監控。容先生提到,兒子來探訪泰康之家後,對社區環境和管理十分放心,這也消除了家庭的後顧之憂。 泰康之家,粵園服務總監剡建華說:「在泰康之家,我們以多元化的休閒度假方式為特徵。在強調特色的文化生活體驗、高品質住宿餐飲、休閒娛樂體驗的同時,依託醫養融合等特色服務、將『旅』、『居』、『養』進行三為一體的有效融合。旅居養老集中體現了老年群體對於晚年幸福生活、新趨勢和新期待,對銀髮經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它能帶動旅遊、住宿、餐飲、醫療、保健等多行業的協同發展。 」 剡先生繼說:「近兩年,泰康之家各地社區有超過1400名,居民成為『旅居達人』,開啟了幸福的旅居養老新生活,推動我國候鳥旅居養老行業的高品質發展。可以說,在旅居養老方面,泰康之家的探索實踐已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其次,泰康之家標準化的服務體系,保障了居民長輩的吃好,住得好,玩得好,更有醫療融合,醫院保障長輩生命健康安全。旅居長輩還可以享受到包括了管家,醫生,護士,文娛活動師,營養師,運行保障等人員,『1加N』的多學科團隊的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以泰康之家,粵園為例, 2019年開始開放外部客戶來源的旅居企業,月均接待客戶200位,客戶多來自於廣州、佛山、香港,澳門等地,以三天兩晚的體驗為主。再者,一些來自北方的長者,每年冬天都固定來粵園做候鳥旅居。 「候鳥式」旅居養老已成為長者追求高品質晚年生活的創新選擇。公司的旅居養老服務允許長者根據個人喜好,在全國多個泰康社區間靈活預定入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遍大江南北」,給長輩們經歷了全國各地特色生活,在安定生活中帶來了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包括在社區內設有圖書館、商店及多樣化興趣班,鼓勵長者發展新興趣、建立社交網絡,提升生活質量。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Limited ...
大灣區養老特色:醫養結合、旅居養老、樂齡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最具活力及國際化的區域之一,正迅速成為全國養老產業的示範區域。大灣區涵蓋廣州、深圳等九個內地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聚居超過980萬名60歲以上長者。這裏不僅經濟發展位於全國前列位置,長期對外開放亦令其文化多元,為養老服務產業注入創新動力。大灣區內養老服務呈現不同特色,包括:「醫養結合」模式普及,結合醫療與生活照護,提升長者健康保障;二是「旅居養老」興起,讓長者享受跨區域、休閒式的晚年生活;三是「樂齡科技」應用廣泛,推動智慧養老,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隨著政策支持、科技進步與區域融合加速,大灣區養老服務正邁向多元化、智能化與人性化,為長者締造有尊嚴、有溫度的晚年生活。 粵港澳大灣區養老服務產業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地理涵蓋珠江三角洲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加上香港、澳門這兩個國際都會,形成龐大且多元的長者人口基礎。據2024年數據,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億,大灣區內養老產業發展受惠於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場化程度高,並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在養老服務上的融合,打造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大灣區內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推動了智慧養老、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養老機構的廣泛應用。再者,隨著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大灣區內城市融合加快,長者跨區域流動及選擇多元化養老服務成為新趨勢。 醫養結合:祈福新邨的創新實踐 醫養結合是中國內地養老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強調醫療服務與生活照護的結合。以廣州番禺區祈福新邨為例,該社區超過20萬居民,配套齊全,醫療與養老資源緊密結合。廣東祈福醫院與祈福護老公寓協同運作,從早期健康評估、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康復治療到日常照護,實現「醫中有養、養中有醫」。 廣東祈福醫療集團總經理兼廣東祈福醫院執行院長張涛女士強調,院區根據長者健康狀況分級管理,當長者健康出現變化或有更高醫療需求時,可快速獲得精準、安全的治療保障。這種模式大大提升了長者的生活質素與安全感,並減輕家屬的身心壓力。 旅居養老:泰康之家•粵園的多元體驗 旅居養老是近年內地興起的新型養老模式,特別適合追求高質素生活及跨地域體驗的長者。以廣州市黃埔區的泰康之家•粵園為例,該社區位於長嶺居國際生態區,綠化率高、空氣清新,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香港、澳門的長者及外國華僑入住。社區設計全面適老化,例如:管家服務、緊急呼叫系統、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等,保障長者安全。 泰康之家.粵園服務總監剡建華先生指出,泰康之家以多元化的休閒度假方式為特徵,在強調特色的文化生活體驗,高品質住宿餐飲,休閒娛樂體驗的同時,依託醫養融合等特色服務,將「旅」、「居」、「養」進行三為一體的有效融合。旅居養老集中體現了老年群體對於晚年幸福生活、新趨勢和新期待,對銀髮經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它能帶動旅遊、住宿、餐飲、醫療保健等多行業的協同發展。 76歲來自香港的長者容先生表示,粵園生活空間寬敞、活動多元,消費水平較香港低,退休金可獲更高生活質素。長者在粵園得到多元文化活動和醫療保障,讓長者既可享受旅遊度假,又能獲得專業醫療支援。 樂齡科技:深圳智慧養老的前沿應用 深圳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城市,深圳科技產業的發展可謂是全國以至世界的前列。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總部亦座落於此,處於深圳的養老服務亦因此與高科技應用完美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憑藉各種硬件及軟件的優勢,加上具前瞻性的規劃與執行,為產業發展帶來明朗前景。加上大灣區內城市,例如香港人口加速高齡化,對養老產業的剛性需求亦會越見明顯。大灣區內各個城市因為越趨完善的交通網絡,因而加深加快融合,對養老業產生更多有利因素。期望未來,大灣區內長者可以享受更舒適、便捷、智慧及人性化的養老服務,讓長者享有具自主尊嚴的晚年生活。 ...
不只Playhouse咁簡單 社工支援新手家長 與幼童一齊成長 @ 社聯【至善獎】
恩童計劃(Amazing Start)不只是玩樂空間,更是新手家長的成長夥伴,正如參與家庭Niki所分享,起初以為這只是「讓寶寶玩樂及放電的地方」,但體驗後發現,這個計劃為新手家長提供了全方位的育兒支援。恩童計劃自2021年起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正式開展,並於2023年在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利希慎基金贊助下,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攜手合作,擴展服務至觀塘區、屯門、元朗、天水圍(屯元天)區及油尖旺區三區都設立「童喜點」,專門服務0至3歲嬰幼兒家庭。這項創新服務以實證為本的遊戲介入方式,透過專業社工和嬰幼兒發展專家團隊,協助家長建立正面親子關係,並榮獲社聯【至善獎】嘉許。 新手父母的育兒困境 許多新手父母都面臨相似的挑戰。參與家庭CoCo坦承,初為人母時因荷爾蒙變化和缺乏經驗而感到無助,「不知道兒子因什麼事而哭,又不知如何哄兒子」,情緒波動令她一度不想照顧兒子。這種困擾並非個別現象。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恩童計劃項目經理陳笳恩指出新手家長照顧壓力大,「從小到大都沒有一本育兒指南」,缺乏準確實用的育兒方法。即使向母嬰健康院尋求專業意見,但那些建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呢,加上每個人及家長的成長經歷不同,缺乏適當的榜樣,讓新手父母更難掌握什麼是「足夠好」的父母角色。 恩童計劃採用「兒童遊戲為本介入方式」,香港小童群益會恩童計劃計劃隊長郭蔓菁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社會的恩典,她指出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期,及早和優質的早期介入能培育出健康、精靈及開心的小朋友。 計劃設立「童喜點」作為幼兒家庭的社區聚腳點,環境按0至3歲小朋友的成長需要而設計,除按月齡為嬰幼兒提供優質刺激,改善家庭環境,促進親子依附關係,亦希望長遠建設家庭社區網絡。 服務成效顯著 計劃的成效令人鼓舞。截至2024年11月,140個家庭接受了18個月共79節服務,無論在小朋友成長、家長壓力和家庭環境方面都有顯著改善。統計數據顯示,接受服務前只有23%之家庭的家庭環境適合小朋友成長,服務後這個比例躍升至96%。 參與計劃的家長都經歷了明顯的轉變。CoCo分享,學習「安全圈」育兒知識後,明白小朋友需要探索,小朋友哭泣不用打罵方式處理,與兒子的關係因此改善了很多。她改變了經常說「NO NO NO」的習慣,學會更好地理解和回應孩子的需要。 Niki則特別感謝計劃同工的用心支援,包括家訪服務和環境改善建議。即使居住在空間有限的過渡性房屋,社工也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實用建議,如安裝門欄、鋪設地墊等,幫助建立適合寶寶的家居環境,讓她在家照顧小朋友時信心大增。 恩童計劃榮獲社聯【至善獎】嘉許 陳笳恩表示,能夠參與恩童計劃令人感到開心和榮幸。這個計劃由香港小童群益會開創並經歷8年發展,現在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合作,形成「1個服務計劃,2個社會服務機構,3個童喜點」的合作模式,讓整個社區的家長和小朋友都能開心、愉快、安心地成長。 恩童計劃不僅為新手家長提供專業指導和情感支援,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個讓家庭共同成長的社區網絡。透過遊戲為本的介入方法,計劃成功協助家長建立信心,促進親子關係,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這種全面而專業的早期介入服務模式,值得在更多社區推廣,讓更多家庭受惠。 ...
依托咪酯
「在我們前線看到,較主流傳統的毒品,如冰毒、可卡因,服食者組別最多仍為 25至40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 深水埗中心服務主任吳新健(Michael)指,就「吸毒年輕化」命題,首先需釐清當中指所有毒品,還是某一種毒品趨年輕化。 中心社工郭婉琳(Kanas)表示,新一代年輕人整體用藥狀態易於社交媒體呈現。新興毒品多形態,以及在Instagram 及Threads上散播的轉變,令年輕人較易接納,或出現跟隨主流嘗試的情況。 Michael認為,每個被毒品影響的人都有自己需要毒品功能的原因。年輕人服食初段偏向多人分享,成年用家較多隱蔽服吃,同時以依托咪酯取替原本正在吸食價格較高的毒品,感覺毒品問題受控,但成癮行為上還是一樣。 就電子煙成為吸食依托咪酯載具,香港戒毒會社會福利總監鄭妙娜指,電子煙成分不明,使用者可能誤吸依托咪酯而不自知。煙彈更有機會被摻雜其他毒品,同時吸入煙毒導致的健康風險實在難以想像。依托咪酯引致失眠與情緒問題外,亦影響荷爾蒙,部份女性個案出現「生鬚」情況。 當孤獨成為流行病,如何脫「獨」? 藥物教育有如 「執抽屜」,社工陪伴用藥者面對創傷與孤單感。事實上,戒毒後預防重吸是更大的挑戰。Kanas見到很多用藥的年輕人很「一個人」。可能是家長忙於工作,又或是每個人都彷彿把時間給了手機。重新將視覺由網絡、一個在自己的世界,聚焦身邊重要的人,願意走近對方,是挺重要的一步。 閱讀新一期《社情》:https://bitly.cx/GhR4 (PDF版)、https://bitly.cx/y2Q6 (網頁版) ...
新時代智慧安老 線上長者中心滿足「第二波高齡化」@ 賽馬會傲齡匯 – 社聯【至善獎】
隨著社會變遷,安老服務都需要與時並進,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開創全港首個網上虛擬長者中心「賽馬會傲齡匯」,成功吸納72,000名會員,總瀏覽量達309萬次,項目更榮獲社聯「至善獎」2025年度「卓越服務領航獎」。這項創新服務正好回應了即將到來的「第二波高齡化」— 那些曾接受九年免費教育、具備較高教育水平和數碼素養的新一代長者需求。 「至善獎」評審委員羅致光指出,現時80歲以上長者約四成未曾受教育,但接下來一代長者的教育、經濟和生活背景截然不同。這群即將踏入60歲的人士早已習慣網絡生活,如果服務機構仍停留在傳統服務模式,可能難以吸引他們使用。因此,創新的數碼社會服務模式具有前瞻性意義。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主席麥建華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社會服務和申請資源轉移至線上,不懂使用數碼服務的長者可能面對不少問題。「賽馬會傲齡匯」提供一站式線上平台,涵蓋興趣班、網上購物、社會服務等功能,讓長者足不出戶也能保持與外界溝通。 耆康會飛躍天地中心主任王凱琪補充說:「『傲齡匯』透過社工專業服務突顯其社會價值,例如部分過往較難聯絡,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接觸到的「隱蔽長者」,透過線上服務定期接觸,鼓勵他們參與網上活動,打破難以越過物理及心理上的障壁。長者得到服務,「傲齡匯」亦能節省大量時間,絕對是一件「雙贏」的事。長者能擴闊自己學習領域,社工又可以將精力由「尋找」,轉化為深化關係,提升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之餘,加強社會影響力,絕對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 平台其中一個特色是「數碼師傅」團隊,當中包括退休江伯和華哥,數碼師傅不僅教授手機使用技巧,更深入各區進行上門服務。他們了解長者對下載應用程式的擔憂,特別是詐騙案頻生的環境下,因此耐心解釋「賽馬會傲齡匯」平台安全性,例如平台會針對長者關注的痛症、社福問題、攝影旅遊等主題提供相關內容。 線上服務突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如華哥所言,居住元朗的長者無需舟車勞頓到觀塘或油麻地上實體課程,一週七日24小時均可隨時上網學習,既節省交通費用,也不受天氣影響。再者,數碼師傅們更自製影片內容,涵蓋生活、旅遊、興趣班等多元主題,吸引大量觀眾流量。 「賽馬會傲齡匯」的成功證明了創新安老服務的重要性。面對人口高齡化和數碼化趨勢,傳統服務模式必須與時並進,才能真正服務未來的長者群體,讓他們在數碼時代中不被邊緣化,繼續享受豐富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