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智慧養老

第七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GIES) 在剛過去的星期日圓滿結束,今年是復常後首個博覽,市民更踴躍入場親身體驗樂齡科技服務和產品。本屆共吸引37,000人次入場,較上一屆博覽增加超過五成。除了長者和照顧者外,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和不同專業的人士,包括社福界、醫護界和創科界等。參展單位及產品數目為歷年之冠,有超過20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800款來自本港和世界各地的樂齡科技產品及應用方案。 根據這四天展期的觀察,有幾個項目和展區尤其受公眾歡迎。今屆博覽重新舉辦「照護食」試食活動,吸引眾多入場人士試食,了解吞嚥困難人士除糊餐以外的其他食物選擇,以及透過各種烹調技巧和方法提高食慾,從而提升生活質素。此外,參加者戴上虛擬實境(VR)眼鏡體驗認知障礙之旅,了解認知障礙人士日常生活的困難;還試用遠程復康訓練平台,讓患者可以在家中與治療師溝通,足不出戶就能進行健康監測、認知及復康等訓練。 展品方面,沉浸式延展實境訓練系統吸引不少長者試玩,參加者手握紅櫻槍,與屏幕内身穿大戲服飾的虛擬對手對打,通過互動情節鼓勵使用者活動手腳,鍛鍊肌能,體驗另類的復康運動。一些健康篩查及監測方案也很受歡迎,例如眼底照相機,透過視網膜檢查分析系統生成初步篩查結果,評估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黃斑病變、動脈硬化、認知障礙症、心腦血管,甚至猝死等風險。 科技不斷進步,樂齡科技亦推陳出新,「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作為全港最大型的樂齡科技公眾教育活動,透過創新科技塑造智慧生活,實踐居家安老和家居復康,為有需要人士提供便利,提升生活質素,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社聯將繼續作為平台連結各持份者,捉緊人口高齡化帶來的機遇,共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2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樂齡科技博覽。智慧健康老齡化

每當問長輩或服務使者老來有甚麼所求?許多時候的答案不外乎:「行得,食得,瞓得」,答案雖短,但已包含日常生活所需,有自理和自主能力,身心質素才能得以提升,這也是照顧者期望家人所能享受的老年生活。 現今樂齡科技發展迅速,在這些生活範疇都能提供支援,就以活動能力為例,有不同功能的輪椅,步行器,移位機和其他林林總總的輔助器材;飲食而言,有為柏金遜症患者設計的輔助餵食機,社聯近年也著力發展「照護食」,為不同形態的食物訂定標準和推動供應商推出相關食品,務求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需要;至於復康訓練和健康監測方面,則有各種遠程服務和產品。 過往大家要從不同產品及服務供應商搜尋資訊,難免有點費時失事,現在則可到「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GIES)」親身體驗樂齡科技如何提升生活質素。今年博覽雲集超過20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800款來自本港和世界各地的樂齡科技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是歷屆之冠,涵蓋跌倒偵測/防跌、健康監測、遙距醫療裝置及系統;康復器材、日常生活和出行輔助器具等類別,便利醫、食、住、行每個生活環節。 博覽並設有四大特色主題館,包括︰「智慧健康老齡化」帶大家遊歷以科技改善長者身心健康和生活環境的場景;「遠程復康訓練平台」讓使用者實踐居家訓練和健康監測;「樂齡科技平台應用評估體驗館」展示樂齡科技轉化落地的經驗和成果;以及「照護食展覽館」介紹適合吞嚥困難人士的餐膳。此外,亦設有VR虛擬實景之旅,引領參加者進入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處境、又有以青少年主導的精神健康和常見眼疾的模擬世界,提升大眾對健康主題的關注。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3」於本星期四至星期日(11月23日至2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免費入場,到時見!詳情請瀏覽 https://gies.hk/。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2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樂齡科技。遠程服務

經歷三年新冠疫情和斷斷續續的防疫隔離措施,日常生活有很大改變,即使現已復常,個人對健康防護亦較以往上心,而各行各業也引入新科技確保業務能在不同情況下運作,社會服務界也不例外,善用資訊和遠程科技是大勢所趨,能為服務使用者持續提供適切服務,例如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復康訓練。 社聯積極參與其中,與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推出「遠程復康訓練平台試驗計劃」,結合不同產品的特性,治療師為服務使用者安排復康訓練,按著平台的影片及功能,進行各種肢體復康訓練、認知訓練、健康及步態監察,治療師亦可進行實時線上諮詢及監察訓練過程,同時記錄進度。現時已經有8間機構參與使用「遠程復康訓練平台」,未來兩年治療師將會為超過500位用家安排復康訓練。 參與的職業治療師指平台能快捷地將復康訓練數據作出對比,從而了解訓練成效。至於服務使用者亦說復康運動融入遊戲有助提升參與動機,配合遠程服務讓他們不受時地限制也能持續進行訓練。 本月23日至26日於灣仔會展舉行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3」亦設有特色主題館介紹「遠程復康訓練平台」,模擬居家場景,展示服務使用者如何透過一站式平台,運用安裝於家中的七款樂齡科技及應用程式,與身在機構單位的治療師互動︰遠程健康監測、遠程諮詢、遠程認知及復康訓練。此外,博覽雲集超過20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800款來自本港和世界各地的樂齡科技產品及應用方案,歡迎公眾入場參觀。網址 https://gies.hk/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1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少數族裔發展潛能

2021年人口普查顯示,香港有約62萬少數族裔人士,其中超過7成年齡介乎25至54歲,處於勞動力的黃金時期,是香港勞動力的寶貴資源。然而,由於文化差異等種種原因,容易令僱主對聘用少數族裔人士卻步。 社署的「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計劃」和社聯的「少數族裔專業培訓計劃」聘請少數族裔在社會服務單位和商界工作,透過職場師長制度、中文在職培訓課程,以及定期的多元文化節日聚餐等,讓他們在工作中感到被接納及肯定。這兩項計劃共有82名少數族裔參與,超過7成參加者已經工作一年。 在香港土生土長、菲律賓籍的Isaiah,近年以「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身份在元朗青少年外展隊工作,協助策劃一系列專為少數族裔及本地青少年舉辦的活動。他積極的態度和對工作的熱誠不僅得到上司讚賞,也為中心注入新活力。這次工作經驗更激勵他深造成為專業社工,為社區服務做出更多貢獻。 施政報告提出延續「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計劃」。除此以外,仍需投入更多資源提升主流服務機構聘用少數族裔的信心,例如設立職場師長制度,提供定期的中英語和技能培訓課程等。這將有助社福界吸納更多少數族裔員工,為社會的共融和多元化進一步鋪路。 營造一個共融的工作環境對鼓勵少數族裔加入職場至關重要。社聯將於今年年底出版《構建共融工作環境實用手冊》,整合經驗和智慧,幫助各行業增強聘請少數族裔的信心和能力,讓他們能夠積極貢獻社會,共同建立一個關愛共融的香港。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氣候變化與弱勢社群

已經踏入11月,日間有時還很悶熱。基於暖化現象和氣候變化,現在的四季變遷確實與筆者年少時很不同,極端天氣情況亦越趨頻繁,政府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也提到會在預警、準備、應急和復原方面持續強化整體應對能力,把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 極端天氣豈只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於基層和弱勢社群則帶來更大風險,其中最明顯的問題之一是酷熱天氣的頻率不斷增加,而貧窮人士大多從事基層工作,較常直接暴露在天氣環境中。樂施會的研究發現,受訪清潔工每月平均工作25.9日,絕大部分時間需要戶外工作兼多數被太陽直接照射,夏季時的工作環境温度平均高達攝氏34.3度,近半受訪工友表示身體經常出現不良狀況,有得更曾患上暑熱疾病。 至於劏房也是另一個關注點,居住環境狹窄,空氣流通欠佳,熱空氣往往困在室內,熱上加熱。同時,當颱風或黑色暴雨來襲時,劏房居民也要面對漏水和窗戶受損的危機。 樂施會把上述情況,連同亞洲地區的案例,包括陝西省柳溝村、河北省王金莊、青海省嘉塘草原、尼泊爾山區等地,收錄在《亞洲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 城鄉社區案例集》,了解及分析當地社群面對的氣候變化風險和挑戰。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將於本月底於阿聯酋杜拜舉行,屆時國家及地區代表,以及民間團體會在相關會議上討論不同社群的狀況及應對方案,期望能為下一代提供更多智慧和行動資源,讓受氣候變化影響下的弱勢社群獲得更合適的保障。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