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支援休學青年
青年精神健康一直被受關注,新學年開始更是高危時期,九月開學至今只一個多月,已發生多宗令人十分難過的學童輕生事件。政府去年底實施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加強跨部門協作,以支援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該機制實施至今年底並作檢討。 無論哪種機制,取得成效的關鍵在於能否獲得青年及其家人的信任,服務適時及無縫接軌,同時亦需要其他服務計劃補漏。《社聯政策報》今期訪問一個服務受情緒困擾而暫時休學青年的計劃,從前線同工的觀察或能讓公眾理解青年的處境。 香港小童群益會「攜晴計劃」2023/24年度於觀塘及黃大仙區服務三十多位休學青年,多由學校社工轉介。該計劃社工分享,不上學的原因各有不同,包括因疫後不適應復課而焦慮、未能適應升中生活而感到孤單、追不上成績和在學校感到挫敗等。他們比較慢熱,有些在轉介面見時一言不發,或者一句起兩句止,又或者需要很長時間才習慣中心的環境,有不少更不想踏出家門。 為了讓青年在中心感到舒服,進行活動時有特別安排,例如房間佈置、調整房間燈光、播放柔和音樂,亦會放置可愛的毛公仔,讓參加者感到舒服安心。至於暫時不想外出的參加者,社工會先與他們保持溝通,直至他們願意踏出家門。 部分參與「攜晴計劃」的青年,狀態較為消沉,計劃同工亦會調整步伐,因應他們的興趣設計活動,一步步引領他們走入社區。其實,他們有很多未被看見的才能,同工會透過個人或小組活動發展他們的潛能,例如透過敍事手法讓青年分享心事,特別是生命中的點滴,陪伴他們重塑自己的故事。 計劃雖支援區內學校轉介的學生,但沒有以學生重回校園為絕對目標,而是希望在休學期間協助他們發掘自己成長的方向。這很需要校方支持,部分校長甚至同意把學生參加計劃的時數計入上課時間,讓學生可稍為放下課業壓力。至於家長方面,社工亦一直與他們聯繫,排解憂慮,同時亦與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緊密合作跟進個案。期望這類計劃能擴展至其他地區,協助更多有需要的青年。 文章刊於2024年10月2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照護食」快餐
政府統計處《2046年的香港人口和勞動人口推算》顯示,屆時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超過三分之一,其中8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升至73萬。超高齡社會衍生許多生活需要,其中包括適合的膳食,社聯曾經進行調查,在76歲至85歲居住於長者及殘疾院舍的長者中,就有四分之一需要不同程度的軟餐膳食;根據前線服務經驗,許多居家安老的長者也有不同的膳食需要。 社聯早於2017年已開始發展及推廣「照護食」,除了希望不同界別和服務都能有製作食品的標準指引可依,其中一個重點是提升「照護食」的普及性,最終可讓長者及照顧者能夠在社區上容易購買得到「照護食」產品。經過多番努力,我們的合作伙伴陸續在社區推出照護食,當中大快活集團更成為首間提供軟餐的連鎖快餐店。 大快活集團將於10月推出軟餐,並提供WhatsApp預訂送貨,包括咖喱雞飯、焗豬扒飯、忌廉粟米肉粒飯及菠蘿咕嚕肉飯。筆者有幸嘗鮮,佩服產品還原度高,餐盒包裝亦印有不同語言翻譯,方便外傭照顧者閱讀產品指引。購買後只需簡單加熱,吞嚥困難市民便可安在家中享受無味精、原汁原味食材。 研發團隊用近兩年時間研發符合照護食及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等級4 的軟餐,以確保產品能夠平衡吞嚥困難人士與照顧者需要。由於現時尚未確定市場需求,生產量相對較低,軟餐成本亦較平常餐食高兩至三倍,實在是一大挑戰。 這項計劃不單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產品銷售項目,也是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照護食.啖啖快活食」計劃的其中一部份。大快活會在不同分店設立「流動吞嚥評估站」言語治療師會為有需要人士進行吞嚥評估,教育大眾對吞嚥困難及軟餐的認知。 市面提供更多照護食產品供消費者選購,加上到位的服務及政策,將有利營造吞嚥友善社會,亦是推行銀髮經濟的好例子。 文章刊於2024年9月2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AI陪伴機械人
香港面臨人口高齡化,無論在社會保障、照顧服務,基層醫療,以至日常社交娛樂,都必須及早規劃。日本面對高齡化社會較有經驗,他們早幾十年便出現人口高齡化,在環境設計和樂齡科技上都走得較前和完善,以陪伴機械人(Companion Robot)為例,日本有專為不同服務而研發的機械人,目前已套用人工智能(AI)技術。 福岡一間長照機構去年推出名叫「Dai-chan」的AI陪伴機械人,外型為可愛小男孩,擔起與長者互動聊天的角色,採取引導式對話,準確辨別及學習語音,並判斷專注度,若它們察覺對方在講到某個話題特別起勁時,就會繼續更深入的聊下去;相反,若發現對方不感興趣,也會即時轉換聊天題材。院舍測試結果顯示,能有效緩解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焦慮不安情緒。 觀乎日本社會對這類科技有較高接受度,也發展成為一項銀髮經濟產業。筆者早前到東京旅遊,在大型百貨公司看到展銷多款日本製陪伴機械人的攤位,包括去年在本港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展出的LOVOT及許多周邊產品。 這類陪伴機械人越趨客製化和個人化,畢竟要親近長者,就得學懂閱讀他們的語言文化和情緒,AI能夠幫大忙。至於香港,始終是廣東話為主的社會,如這類科技能夠提供更準備的辦識及學習能力,相信會更普及。今年11月舉行的GIES也會展出不同種類的照護及復康機械人,讓公眾親身體驗,請留意網站最新資訊https://gies.hk/。 文章刊於2024年9月1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地理空間數據:社會服務智慧之眼
發展局於2021年成立地理空間實驗室(Geospatial Lab),其後推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入門網站,整合各個政府部門的空間數據,提供方便、易於取用、高質量和最新的空間信息和服務,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這些地理空間數據為社會服務帶來變革,就像一雙智慧之眼,為社會服務注入新的活力,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透明。 以無障礙服務為例,空間數據辦事處及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在港鐵、購物商場、以及服務視障人士的團體支持下,共同協作在「我的九龍東(MyKE)」手機應用程式推出「暢行助手」功能,該功能是項「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為視障或有需要人士提供室內和室外無間斷語音導航,目前功能覆蓋九龍東內港鐵站和地標購物商場。 有社福機構在空間數據辦事處的協助下,把優化升降機計劃進度資料整理成儀表版,機構職員就可以輕易規劃樓梯機服務路線,接送住在正在維修電梯的大廈的服務使用者。 至於在新冠疫情期間,政府在深水埗派發物資包,辦事處和當區民政事務處記錄部分大廈派發防疫服務包的資料,及後更利用在疫情期間收集的劏房戶數據,以及辦事處的深水埗建築物數據,估算每幢建築物的平均居住面積。民政事務處組織義工根據相關數據,走訪他們認為較擠迫的大廈,將空氣淨化機送給最有需要的居民。 空間數據還有意想不到的用途,例如有大學團隊把香港城市景觀的三維動畫製作影片,給長者中心內患認知障礙症的會員認識附近路況。 社會服務既有全港層面,亦有地區和鄰里層面,服務範疇和運作早有地理概念,現時再配合科技、專門人手、以及政府開放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服務需求的空間分佈,讓服務機構能夠更精準有效地將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創新方案支援更多巿民。 文章刊於2024年9月13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年邁親人有啖好食
照護食‧社區日台上一位在職照顧者分享照顧母親的經歷,看到有吞嚥困難的母親逐漸失去食慾而感到非常難過,當知道有製作軟餐和照護食的工作坊,即使路程遙遠,舟車勞頓,她也積極上課。第一次將自己的成品帶給母親享用時,母親的笑意令一生難忘,盡孝的喜悅也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 她照顧母親的經歷是許多照顧者的寫照,想盡一切方法讓年邁親人重拾食趣,這也是社聯一直推動照護食的初心。隨著愈來愈多院舍及商界開始參考及採用我們去年發表的《照護食標準指引》製作適合吞嚥困難人士的膳食,今年我們繼續透過跨界別合作,以社區為基礎,落區推廣照護食,同時推動吞嚥友善食肆,讓市民可以堂食或購買照護食。 「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第一階段目前已有四間不同類型的食肆參與,包括:鏞記酒家、一葉小廚、ASAP As Simple As Possible、iBakery愛烘焙餐廳。上周社區日活動當日公眾試食多種照護食產品,如鮮茄豬扒飯、咖喱雞飯、增稠奶茶、果茸,以及迷你低糖蛋黃蓮蓉月餅,公眾都很感興趣。 至於「照護食‧啖啖快活食」計劃則為社聯與港大吞嚥研究所、大快活集團的合作計劃,由香港交易所研究資助計劃撥款支持,招募吞嚥困難人士享用照護食友善餐膳,記錄相關數據,以研究吞嚥困難人士進食照護食餐膳的前後感受和分別,而言語治療師亦會為快餐店前線同事提供培訓及顧問服務。 期望越來越多食肆能夠提供不同種類的照護食餐膳,由堂食到外賣服務,讓吞嚥困難人士能夠享用營養與色香味俱全的膳食,並可與親朋好友共度同枱食飯的美好時光。10月至12月還有連串照護食以「區區有啖好食」為名的社區推廣教育活動,敬請留意照護食網站最新消息 https://www.carefood.org.hk/。 文章刊於2024年9月1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