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照護食社區宴會
為照顧吞嚥困難人士而推動的各項「照護食」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包括「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我們及伙伴為餐廳提供培訓,當中亦有營養師及言語治療師參與,務求餐廳能夠提供合適的照護食餐膳,讓吞嚥困難人士和家人朋友可以同枱享用美食,首階段已有四間不同類型的種子餐廳參與計劃。 除了用心研發照護食餐膳,也要得到顧客的意見才能不斷精進,故邀請長者親身到餐廳試食是重要一環,最近率先在其中一間提供簡約和風洋食的種子餐廳舉辦首場社區宴會,約三十位來自耆康會兩間長者地區中心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的老友記和照顧者一起品嚐不同等級的照護食餐膳,老友記都十分享受與家人同枱享用照護食的時光。 期間,言語治療師及我們的工作小組介紹照護食及吞嚥困難資訊,以至分享測試方法。老友記都十分投入,也對餐膳提供很多意見,例如實際吞嚥時的情況、食材切法不同可改變軟硬度及烹調時間、怎樣調味會更適合長者等等。當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婆婆特別喜歡南瓜忌廉湯,她的女兒說平常媽媽進食速度較慢,現在看見媽媽自行一口一口進食喜歡的食物,感到十分開心。老友記的意見不單有助進一步調整餐膳質素,也讓餐廳了解銀髮經濟族群的需要。 社聯會繼續著力推行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邀請不同地區人士試食照護食餐膳,期待未來有更多餐廳提供吞嚥友善餐膳,做到區區有啖好食,讓不同吞嚥困難人士有更多元化的照護食用餐選擇,提升生活素質。 文章刊於2025年1月2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提升社福機構網絡安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根據Google在本港進行的調查,網絡用戶傾向高估識別網絡詐騙的能力及對其的警覺性,雖然過半受訪者表示有信心識別及避免網絡詐騙陷阱,但每三位用戶中就有一位曾成為網絡騙局的受害者,原因不外乎未能察覺是潛在騙局、看似有利可圖、好奇查看優惠等。 調查亦顯示,不安全的上網習慣與墮入網絡騙局之間存在關聯,63%香港網絡用戶承認有使用簡單密碼組合或重用密碼的習慣,而有這些習慣的用戶被網絡詐騙的機率則較高。 在公司及機構層面,挑戰就更為嚴峻,皆因普遍處理大量敏感數據,包括個人信息、財務資料,甚至服務及醫療記錄,任何數據洩露或網絡攻擊都可能對營運及服務對象造成影響。因此,提升網絡安全成為當前社會服務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 然而,單靠科技並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機構必須建立清晰的網絡安全政策和流程,如登入系統管理,接觸和存取敏感數據的權限,以至監察,通報及修補漏洞的機制,以使數據丟失或遭到勒索時,能夠迅速恢復服務運作。此外,通過網絡安全培訓,能夠提高員工對網絡威脅的識別能力和應對技巧,能有效減少因人為失誤導致的安全問題事件。 社聯與Google多年來一直緊密合作,近期舉行網絡安全培訓和工作坊,為150名非政府機構及社企員工提供網絡安全培訓和工作坊,以提高防詐騙意識及應對不斷演變的數碼環境,尤其是那些缺乏專業IT人員的機構。 通過加強員工培訓、建立安全政策、利用先進技術及與專業團隊合作,機構不僅能保護自身的營運安全,更能保障服務對象的數據安全,在數字化時代中更好地履行應有的責任。 文章刊於2025年1月1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策動創新社區計劃支援弱勢社群
時代轉變衍生許多新社會需要,過去受到世紀疫情來襲以致經濟民生活動停擺,人們開始意識到以科技來維持服務的重要性,而遠程醫療、照顧、監察及訓練科技在這幾年亦急促發展,能夠照顧更多有需要的長者。至於以往社會服務較少涉獵的家庭財務健康,也成為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 新一年伊始就獲得喜訊,社聯與星展基金會攜手推出兩項為期3年的創新社區計劃,改善本港逾10萬名弱勢社群人士,除了提供即時支援,同時也建立他們面對未來所需的信心和抗逆力。 第一個項目「樂齡展耀通計劃」將革新本港長者的基層醫療服務,開發並普及一個創新遠程醫療及健康管理平台,為基層長者提供一系列數字化診療和護理服務,讓他們無論身在家中或院舍都能獲得所需支援和照顧,從而改善他們的長遠健康和福祉,預計惠及逾5萬2千名長者和照顧者。 第二個項目「講心又講金 ─ 家庭理財教育計劃」則採取以家庭為單位的創新介入方法,加強低收入家庭的財務知識和規劃能力。星展義工和社工將攜手提供財務知識工作坊、財務規劃小組活動和個人化理財諮詢,裝備弱勢家庭掌握基本的財務規劃技能、促進家庭財務透明度,並賦能他們實現長期財務健康,預計超過4萬6千人將受惠於此計劃。 在星展基金會的支持下,協助推行項目的非政府機構得以開展創新服務,這些工作均能持續改善巿民的生活質素,正面推動社會發展。 文章刊於2025年1月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照護食」灣區標準 推動產業發展
與許多先進國家及地區一樣,香港人口高齡化現象近年加速發展,預計於2046年,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比例將升至36%;而85歲及以上將升至9.6%,即約十分之一人口為「高高齡」人士(old-old)。內地亦面對類似趨勢,早前民政部發表《2023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億,佔總人口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逾2億,佔總人口15.4%。 高齡社會衍生不同需要,如醫療、社會服務、退休保障以至城巿設計等,但有危亦有機,銀髮經濟及相關產業發展潛力無限,抓緊機遇便能讓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妥善照顧高齡人口。其中膳食是重要一環,基於機能衰退或疾病,不少高齡人士或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為讓居家安老或在院舍及醫療單位生活的長者都能獲得合適膳食,社聯一直推動「照護食」發展,更聯同港大和中大發表《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品及飲品狀態劃分不同等級,以便照顧者測試其形態。這套標準亦有助生產商更精準地生產「照護食」食品和飲品,社聯最近更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簽訂《「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透過粵港澳三地夥伴共同協作,積極推動制訂首個「照護食灣區標準」,銜接行業領域規則及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及融合發展。 廠商會亦提到食品工業一直是香港的優勢產業,深受大灣區消費者信賴,加上香港擁有成熟的檢測認證產業,共同推動「照護食灣區標準」發展,可協助本地食品製造業開發更多適老產品,進一步激活銀髮經濟產業發展。 事實上,目前本港的社福機構、公營機構及商界已陸續採用《照護食標準指引》,現將相關標準推廣至粵港澳,有助促進三地適老食品標準應用的一體化和創新發展,當中包括各式食品、預製菜及助餐服務等,以品牌和標準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造福兩地長者,亦為跨境養老提供良好發展基礎。期待未來提供更多膳食選擇,以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安享幸福晚年。 文章刊於2025年1月3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培育新一代社福創革者
本港社會服務界甚具規模,單是社聯五百多間機構會員,總員工數過就超過八萬人,當中除了約一萬三千名註冊社工外,還有許多專職人員,在不同崗位服務巿民。社會工作有其獨特性,強調與服務對象同行,但隨著社會問題和需要不斷增加,排山倒海的工作,而服務及資助模式也有其限制,難免令同工感到無力。 面對瞬息萬變社會,靈活、貼地、與時並進成為每位社工的必備條件,業界一直構思如何在人才發展方面作出突破,其中一個切入方式是套用近年大行其道「設計思維」,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 社聯近年推行「社會福利機構創革者培育計劃」,也循這種創意思維發展,有別於單純社福界「圍爐」,一眾來自社福機構中層管理的參加者共同經歷織網(Networking)及跨界別共創(Co-Creation)訓練營,並結合實習機會所獲得的跨領域人脈資源,將嶄新思維帶回所屬機構,幫助服務群體。 同時,參與者與實習機構來自不同背景,過程中加深彼此認識,兩者之間形成一種雙向共學的化學作用。在剛圓滿結束的第三屆計劃,不難看到參加者的變化,他們策劃由青年演員即興演出的「一人一故事劇場」,顯現社會不同角色的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和個人經歷。 社會服務創新與發展需要勇於探索和挑戰,只要「擁抱信念,蛻變創新」,每位同工都能成為創革者,一起創造更多可能性。 文章刊於2024年12月18日《AM730–蔡海偉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