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里蹤跡」防認知障礙症人士走失 @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2022
隨著人口高齡化,認知障礙症人士數目亦日漸增多,社會亦需要更多配套與準備,以應付認知障礙症人士容易走失的問題。 賽馬會耆智園(時任)社工林詠妮指出,根據2021年耆智園的調查,發現香港認知障礙症人士的走失風險高達三成。以香港有超過10萬名認知障礙症人士推算,約有三萬人有走失風險。調查發現超過一半走失者需要一小時以上才能尋回,很多人在尋回後都受了傷,有一些受了驚。曾經發生走失事件的家庭,家人的壓力也會頗大,因為他們會擔心走失事件再發生,所以會24小時無休止地緊貼曾走失者外出。但是其實照顧者也有自己身體的需要,或者需要休息。 賽馬會耆智園連同聖雅各福群會,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推行「友里蹤跡」社區計劃,除了教育公眾認識及幫助認知障礙症人士,更利用定位科技減少長者走失。計劃更獲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2022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金奬。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表示「友里蹤跡」社區計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份是「守護蹤」裝置,第二部份是「友里蹤跡」應用程式。「守護蹤」裝置放置在有機會走失人士的身上,這個裝置很便攜和很細小,例如:手仗的扣,卡片和八達通的扣等,電池能夠使用一年或以上。另外,社區有些人士已下載了「友里蹤跡」應用程式,只要應用程式使用者打開藍牙及定位裝置,只要走失者經過他們身邊,「友里蹤跡」社區計劃中的「耆跡天使」便會將走失者的位置以及相關訊號,以匿名的方式上傳到計劃的雲端資料庫,便能判斷走失人士大概的位置,這個位置的線索便能成為尋人的關鍵。 減少走失事件以至加快尋回走失者,原來可以令好多人,尤其是照顧者,可以回歸正常生活。聖雅各福群會高級服務經理方家美說:「很希望長者們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社區與環境繼續生活,『友里蹤跡』這個應用程式正正幫助照顧者與長者繼續在社區生活,也為照顧這提供了多一項方法,就是多一個防止長者走失的工具。照顧者下載應用程式之後,其實就可以為長者輸入一些資料,例如他們的容貌特徵,甚至是平時出街使用的工具,讓人容易識別,當長者有走失的情況發生時,方便家人即時透過不同的社交平台發放資訊,盡快找尋到服務使用者。」 計劃至今已經收到過260多次求助,走失期間更有超過4800個定位線索,幫助找尋走失長者,現在更加入不同商業機構的協助,令服務不斷推展。陳教授補充說:「他們可以在店舖中裝上『耆跡天使』的一個盒子,走失人士經過的時候,便會很快被尋獲。透過市民及商界的力量,希望能夠構建一個智慧出行城市,以致能夠守護認知障礙症人士的行蹤,可以能夠盡快找到他們。」 「友里蹤跡」社區計劃網站 https://www.jccpa.org.hk/projects/ccd/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


「共創」有效方案
跨界合作是發展社會服務的重要一環,透過與不同界別的合作,以共享資源、知識和技能,從而支援有需要社群。這種合作模式更可進一步提升至「共創」社會價值,策劃符合各方需要的計劃方案。 「共創」通過互相學習、交流和創新,揉合價值觀,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許多時候涉及由下而上的協作,以至引入設計思維,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與他們一起設計和實施計劃,讓計劃更能符合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和期望,更「貼地」。 最近在社聯會議上,談及幾個很有意義的「共創」計劃,包括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社聯和四間本地社會服務機構攜手推動的「營造東涌」社區項目,透過各項支援方案鼓勵弱勢社群助人自助,建設共融社區。參與的機構各有專長,而且掌握社區脈搏,為居民發展許多既多元又獨特的共融活動。 另一個計劃「屯門區議會仁愛堂青年夢工場」則著重賦權予青年人,尊重及適當地接納他們的建議,讓年青人能實踐想法,並親身參與推動社區工作。過程中不乏火花,但透過彼此磨合,共創效果更顯著。 至於港鐵公司「退役列車保‧傳計劃」則為退役列車注入第二生命,原卡保育、循環再用及升級改造車廂、部件等,並捐贈予學校作展覽用途,從而啟發學生對科技、工程、保育和設計的興趣。計劃的成功在於勇於嘗試和考慮到列車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讓退役列車繼續服務社會。 「共創」需要各方積極參與並付出努力,只有通過充分溝通、互相學習、尊重多元性和持續改進,才能創造具成效的方案。 文章刊於2023年3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Latest News
Invitation to Apply ‘NGO Changemakers Incubation Scheme’
The Council has launched the second cohort of "NGO Changemakers Incubation Scheme", and a briefing session was held on 3rd March. This project uses Design Thinking' as the learning framework, and through a range of activities such as 'Design Thinking ...
Invitation to participate Seminar “Primary Healthcare Blueprint Sharing”
The government has just released the ‘Primary Healthcare Blueprint’ (Blueprint) in December 2022, propos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status of the population, provide accessible and coherent healthcare services, and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healthcare system. Many ...
Applications Open – Best Practice Awards in Social Welfare 2023【31/3 Online Info Session】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are constantly innovating to accommodate changing social needs. To recognize and promote these innovative, inspiring and forward-looking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the social service sector,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has organized the “Best Practice ...
Invitation to capacity training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serving Ethnic Minorities 18-Apr (Deadline:17-April)
The healthcare delivered in the wake of the pandemic has further entrenched the pre-existing disparities between Ethnic Minorities and Chinese.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ing disparities, our Working Group on Pandemic-related issues for Ethnic Minorities (2022-2023) has organized an upcoming capacity training for healthcare ...
Press Releases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港長壽長者的數目急劇增加,百歲長者人口由2011年的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過六倍,本港百歲長者人口比例僅次於日本。為了解他們的身心健康、社交、日常生活習慣、自理能力,以至使用醫療社福服務和在家居照顧上使用科技等情況,一個由本地及海外學者、醫護和社福專業組成的研究團隊於新冠疫情期間(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以電話訪問或面談方式接觸151位95歲或以上於社區居住的長者的照顧者。研究團隊今日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聯合發布研究結果。 受訪家庭的長者中,八成年齡介乎95-99歲,最年長為106歲;性別以女性居多,佔七成半。照顧者方面,超過五成半的年齡已屆65歲或以上,最年長的照顧者為92歲;八成照顧者為長者的子女。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博士:「研究團隊以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老齡化』的內在能力模型,包括活力、行動能力、感官、心理,以及認知方面了解長者的健康情況,但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較2011年第一期研究為差。隨著本港人口急速高齡化,將有數以萬計的長壽長者生活於社區,社會必須為他們提供適切服務,同時支援照顧者。」 長者內在能力 研究結果 活力 近七成半長者有三種或以上的長期病患,例如高血壓、心血管病、白內障、骨質疏鬆、糖尿病等。 五成半身體衰弱,另近四成屬衰弱前期 逾兩成半需要使用五種或以上藥物 行動能力 約有一半長者於以下至少一項不能自理或需要協助,包括洗澡、穿衣、上廁所、室內移動、控制大小便、進食 只有一成多能夠上十級樓梯或步行三個街口 近兩成在最近六個月內曾經跌倒 感官 四成半長者有視力障礙 近六成有聽力障礙 心理 逾六成長者感覺越老越沒用 逾兩成半經常感到孤單、緊張、害怕 近三成出現抑鬱情緒 一成出現焦慮情緒 認知 逾三成半長者確診有認知障礙症 超過七成照顧者認為長者於最近一年認知能力下降 我們亦問及長者及照顧者的社交狀況,近四成長者及過半照顧者經歷社交孤立,即一個月內接觸少於兩名親屬或朋友。此外,長者大多由子女供養,其次的經濟來源來自政府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這兩項津貼於2022年9月合併),近半照顧者表示有經濟壓力。 至於科技應用方面,照顧者使用科技照顧長者的信心和能力較高,認同科技能令生活更方便,最常用的科技產品是一些遙距監察器材,如遙控鏡頭和智能手機;也有一些檢查日常身體狀況的器材,如電子血壓計和溫度計。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女士:「隨著年齡增長,長者身體機能衰退難以逆轉,但適切的支援服務加上樂齡科技輔助,能夠讓長者維持一定程度的自理和認知能力,並提升照顧者照顧和護理長壽長者的信心和能力,協助居家安老和加強社交連繫。同時,今次研究結果顯示『以老護老』的情況非常普遍,年長照顧者力不從心之餘,亦負擔沉重精神和經濟壓力,我們必須從社會服務、基層醫療和樂齡科技入手,好好支援長者和照顧者。」 社聯的政策及服務建議: 加強「醫社合作」推動基層醫療,促進「健康老齡化」 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服務主軸,建議設立「地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透過社會服務網絡接觸社區上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推行預防慢性疾病及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項目,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 針對長期病患需定期用藥的長壽長者,建議基層醫療可提供相關協助: 為長者選定疾病的互助小組 (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 建議於地區設立社區藥房,長者及照顧者覆診後可直接到社區藥房取藥,更省時便捷。同時配套藥物諮詢等服務,增加長者用藥的遵從性; 提升長者及其照顧者的健康意識及行為,當中重點包括運動、飲食、睡眠、用藥、防跌運動、社交及精神健康等; 提供可負擔的健康用品/照護食品; ...
「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
「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 加强「醫社合作」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6日】政府計劃強化本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為了解基層巿民的身心健康及服務需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去年中下旬透過全港54間服務單位接觸低收入劏房住戶(入息中位數低於全港75%),共收回1,105份有效問卷,以識別影響健康的一籃子風險因素,包括住戶身體健康狀況、住屋設施及居住環境問題、健康行爲及意識,以至相關醫療服務介入等。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先生:「劏房住戶的生活條件較差,不是為口奔馳,就是負擔沉重的照顧責任,雖然自我評估健康狀況較差,但未能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正是基層醫療服務的主要目標對象。政府早前發表的基層醫療藍圖,雖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服務主軸,但如何按『醫社合作』透過社會服務網絡接觸基層人士及家庭,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做到『治未病』的效果,仍然有待探究和具體實踐。政府應藉此機會,加大力度提升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能力,應對社區上潛在的健康需要。」 是次受訪劏房住戶的教育程度以中三以下為主,約佔六成,另三成具有中四至中六教育程度。至於住戶人數方面,二至三人家庭佔超過一半;而育有兒童的家庭佔所有住戶的四成半。 根據自我評估量表結果,16%受訪劏房住戶自評健康狀況屬於「差」,是2014/15年政府就全港巿民進行的同類調查的四倍。其中,收入越低的受訪劏房住戶,越多自我評估健康狀況為「差」。以評分而言,無論生理及心理健康,九成半以上受訪劏房住戶自評低於平均值50分,比例上遠高於2014/15年對象為全港市民的調查。 為了解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我們參考英國的房屋健康和安全評估系統,收集受訪劏房住戶面對的居住環境問題,他們認為灰塵、街外噪音和蟲害問題最嚴重,其次為缺乏自然光、屋內空氣不流通、異味及黴菌等問題。劏房居住環境越差,住戶的自評生理健康越集中在低分區(低於35分)。 分析受訪劏房住戶的人口特徵、收入、自我評估、健康習慣、居住環境因素及居住設施,發現單親家庭及獨居人士有較高的健康風險。 單親家庭而言,每天睡眠時間大約六個多小時;只有16%受訪者過去三年主動做過身體檢查;過去30天感到不適、生病、受傷的比例達到28%,唯只有少數往公立或私家醫生求診,當中64%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至於獨居人士,60%受訪者沒有每天進食蔬菜、16%每周五天或以上吃高鈉或即食食物(如罐頭及即食麵)作為午餐或晚餐,他們亦較多患有慢性疾病:25%高血壓、10%糖尿病、55%慢性痛症。 59歲的獨居劏房住戶李先生以每月$4,200租住100平方呎劏房,由於他是夜班司機,需要在日間休息,不過劏房隔音非常差,早上會聽到鄰居的開水喉聲音,有時更有一些裝修聲音,令他難以入睡,精神較差,甚至影響晚上的駕車工作。膳食方面,由於劏房地方淺窄,沒有廚房,故甚少煮食,極其量只煮即食麵,平時一日三餐幾乎都是買外賣,甚少吃新鮮蔬果。再者,由於劏房內的窗戶對著二樓天井,甚少開窗,房內空氣不流通,他寧可去公園坐,至少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他說,如有病痛,甚少求診,大多購買成藥服用,過往也沒做過全面身體檢查。 許多劏房獨居人士的情況與李先生相似,飲食習慣普遍較差,欠缺預防性的支援服務,故有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 社聯建議: 設立「18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 資助社區組織提供第一、二層基層醫療預防服務,設計合乎社區需要和針對個別特殊社群的服務,藉以改善基層市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 增加社區藥房 為基層市民和長期病患者提供免費藥物諮詢服務和較可負擔的藥物,並透過「醫社合作」為居民提供用藥教育活動,以提升用藥安全性;同時,亦可讓情況較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在社區藥房取藥,省去來回醫院取藥的時間。 建立「社區空間」 貧窮壓縮了劏房住戶的經濟及生活空間,影響健康,故建議於選定劏房較密集的地區(如深水埗和油尖旺區)建立「社區空間」,作為基層醫療和社會服務的介入點,協助劏房住戶改善與生活環境相關的生活問題。 *下載研究簡報、記者會圖片、劏房住戶個案資料、圖片及短片:https://bit.ly/3IMLQxE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社聯回應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3/24財政預算案 社聯促投放資源應對高齡化社會需要 【新聞稿2023年2月22日】財政司司長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財政赤字高達1,400億元,預料下年度仍然會出現財赤,故一些「派糖」和寛免措施都較去年減少,例如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額外派發半個月綜緩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此外,政府也為各種社會福利服務預留資源,並恆常化多項關於長者、照顧者及特殊需要兒童的支援計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表示,今份財政預算案處於後疫時期發表,經濟民生仍在復甦起步階段,公共財政壓力沉重,故資源運用顯得較保守,唯普羅巿民仍有許多需要,包括住屋、就業,醫療及福利服務等,期望政府能夠連結產業發展和民生服務,將資源用於社會發展及投資,例如發展護理照顧行業,這除了可為不同階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及優化服務外,亦能滿足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安老照顧需要。 社聯提出以下意見: 人才發展 預算案有不少篇章提及人才發展,社聯甚表認同。就社會服務界而言,我們認為政府應就以下兩方面加大力度: 支援社福機構人力發展:挽留人才及員工培訓對機構提升服務質素是非常關鍵,「整筆撥款資助制度檢討報告」建議社署向資助機構提供資源,用以提升機構中央行政、員工培訓、業務系統提升、服務研究及資訊科技等範疇,以提升服務質素,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然而,預算案並沒有提及相關資源投放,社聯對此感到非常失望,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協助業界應對人力發展需要。 發展護理照顧行業:本港人口正急速高齡化,發展護理照顧行業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均十分重要。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長期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除了專職醫療人員(包括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外,前線護理員人手最為緊絀。政府應投放資源發展護理照顧行業,積極培訓前線從業人員,讓業界能有較穩定的人手。此外,亦可考慮成立專門的護理照顧業訓練學院,為業界提供持續的人才培訓,以保障服務質素。 提升院舍服務 疫情突顯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在感染控制設施、人力及科技網絡資源的不足。政府必須汲取經驗,投放更多資源改善院舍在感染控制的設施和人力不足等情況。同時,期望政府加強對院舍通風系統及樂齡科技產品採購及應用的支援,提升院舍硬件配備,增強院舍抗疫及解難能力。 鼓勵聘用殘疾人士 預算案提及鼓勵聘用長者的措施,社聯表示認同,但除了長者外,社會上不少殘疾人士同樣能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政府應考慮把相關措施,如稅務扣減擴展至聘用殘疾人士的僱主,增加殘疾人士公開就業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及貢獻社會。 支援特殊需要兒童 樂見政府恆常化為有特殊需要跡象的兒童加強早期介入支援,推行以學校為本的綜合支援模式,以便更全面、靈活及持續地支援有不同程度特殊需要的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 數碼轉型及創新科技 社會服務界一直探索創新資訊科技方案推動服務發展,以更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社聯樂見政府投入資源加速推動第三代互聯網Web3生態圈的發展,並建議將社會福利界數碼轉型和創新發展納入創科發展藍圖,透過推動跨界別協作以促進社會福利發展,提升服務質素及成效。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疫下失業及再就業情況調查」 低教育程度失業人士再就業薪酬福利轉差
【新聞稿2023年1月17日】為了解疫情下本港失業人士再就業的狀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2022年下旬以電話號碼隨機抽取了742位曾於2020至2022年(疫情)期間失業的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相關數據。 受訪者各年齡組別所佔的百分比相約,但論教育程度則以高中/預科居多,佔57.1%。再者,一半受訪者於2021年失業,失業時期中位數為12個星期,即約三個月。換言之,疫情沒有造成嚴重的持續失業情況,數據亦顯示77.5%受訪者失業後半年內找到新的工作。然而,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較難迅速重投就業,這個情況與全港的就業數據接近。 數據顯示,教育程度越低的受訪者即使成功再就業,普遍對新工作的滿意程度亦較低,新找到的工作在許多方面都不及上一份工作,例如薪酬福利、晉升機會、穩定性,以及切合資歷技能等,這對他們日後職業生涯帶來長遠影響。 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較多在失業前從事受疫情打擊嚴重的主要行業,包括(1)建造,(2)住宿及膳食服務活動,(3)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4)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業等。他們尋找新工作時若需要轉行,轉行後較常出現工作惡化的情況。 事實上,從重投就業的受訪者實際工作收入的數據中,亦反映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在再就業後,工作收入下降水平及比例較大(高中/ 預科/ 工商學院課程或以下程度下跌7.7%、大專或以上下跌3.4%)。 再者,較多受訪者認為自己找工作時面對「學歷技能不足」、「缺乏行業及找工作資訊」、「缺乏人際網絡或渠道」及「缺乏自信及開放性」等問題,同時教育程度較低人士亦有較大需要經濟支援。 就業支援方面,對於教育程度較低人士,提升學歷技能、提供就業資訊及其他就業配套方面,都十分重要。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先生表示,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普遍年齡較大,從失業期間的家庭人均收入亦反映較多屬基層家庭。在構思回應失業及再就業人士需要的措施時,亦需考慮他們這些社經特徵。 社聯建議: 制定配合本地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策略,中央統籌、檢視及制定本地培訓及就業支援制度的藍圖,並確保市民的技能可以配合產業發展的需求,當中可考慮發展不同的產業,例如現時「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屬職位空缺最高的行業,政府可為低學歷人士創造合適的護理行業職位,包括增加資助社會服務、護理及照顧人手,增加有晉升階梯的職位及改善薪酬待遇,以至為聘請轉行新入職護理業的僱主提供支援。 為不同階層加強就業發展服務,例如進修及職業諮詢,以協助市民取得充分資訊以選擇教育、訓練及職業發展方向。 增加再培訓課程津貼,協助多屬基層家庭的低教育程度人士進修及轉型;建議參考最低工資水平調整培訓津貼的水平,提升課程的特別津貼額至每日$300元,以及為半日課程提供以每半日$150為上限的津貼。再培訓津貼的每月上限,則由$5,800元調整至$7,800元,並每兩年按最低工資的標準作出調整。 政府去年曾推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應進一步設立恆常的失業援助制度,讓不同時期失業人士均能受惠;長遠進一步探索失業保險計劃的需要及可行性。 下載調查簡報及講者圖片: 業務總監 黃健偉先生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嚴祉琦女士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oNwbTUpLxy-qPAWDLQ_lfheLkLhnkte2?usp=share_link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Welfare Job Opportunities
照顧經理
Post End Date:
2023-03-24
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 Address: 33 Granville Road, Tsimshatsui, Kowloon Tel:2731 6316 Fax:2731 6333 Website: http://www.hkcs.org (sorry Chinese version only.) 照顧經理(護理服務) - 顺利安老院 職責:-推動及提升院舍護理服務質素。 -帶領及督導轄下工作團隊。 -統籌長者健康及護理照顧服務。 -協助處理院舍行政事務及促進跨團隊合作。 要求:-完成中五課程。 -持有香港護士管理局註冊護士註冊證書。 -持註冊護士執業證書。 -持護理學士或碩士學位優先。 -具三年護理工作經驗。 -具長者院舍服務工作經驗優先。 -具管理,領導及危機應變能力。 -具與不同專業團隊合作的能力。 -具愛心及耐性,對長者服務有熱誠。 -具電腦應用技巧。 -僱員須沒有在香港及其他地方被裁定干犯任何列於「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內所涵蓋之性罪行。 香港九龙观塘顺利邨利富楼4楼,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顺利安老院院长刘小姐收。 截止日期为2023年3月24日。 職位申請表可在本處網頁http://www.hkcs.org下載。申請人如在兩個月內未獲聯絡約見作落選論,恕不另函通知。本機構會按需要要求準僱員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以保密和只作招聘有關職位使用。 ** Apart from the vacancy in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
自立支援助理
Post End Date:
2023-03-24
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 Address: 33 Granville Road, Tsimshatsui, Kowloon Tel:2731 6316 Fax:2731 6333 Website: http://www.hkcs.org (sorry Chinese version only.) 自立支援助理 - 順利安老院 職責:-協助推動長者及家人對自立支援的認識及認同。 -為長者提供飲水、進行及如廁等訓練。 -關顧長者及協助長者的日常起居照顧。 要求:-持有起居照顧員訓練證書或治療師助理訓練證書。 -持有保健員註冊證優先。 -曾接受以耆為本及/或自立支援培訓優先。 -三年或以上安老院舍工作經驗。 -認識及認同自立支援概念。 -具安全穩妥照顧長者起居生活能力。 -具愛心及耐性,對長者服務有熱誠。 -須沒有在香港及其他地方被裁定干犯任何列於「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內所涵蓋之性罪行。 -一年合約,月薪$21,875元。 香港九龍觀塘順利邨利富樓4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順利安老院院長劉小姐收。 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24日。 職位申請表可在本處網頁http://www.hkcs.org下載。申請人如在兩個月內未獲聯絡約見作落選論,恕不另函通知。本機構會按需要要求準僱員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以保密和只作招聘有關職位使用。 ** Apart from the vacancy in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this Council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any of the above vacancies ...
代家長
Post End Date:
2023-03-24
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 Address: 33 Granville Road, Tsimshatsui, Kowloon Tel:2731 6316 Fax:2731 6333 Website: http://www.hkcs.org (Sorry Chinese Version Only) 代家長(天水圍) -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職責:-照顧及培育約八名4至18歲兒童的起居、學業及身心發展。 -籌劃及推行活動、管理家舍日常運作及紀錄,為兒童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 -須24小時輪值。 要求:-完成中五會考/中六中學文憑考試,或國內/台灣/海外的大專/大學畢業。 -熟識電腦操作,包括:中、英文輸入法,Words及Excel優先。 -有照顧及管教4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經驗。 -喜愛及願教導培育兒童及青少年。 -性格成熟,有愛心、耐性及情緒穩定,無不良嗜好。 -具持家經驗,如煮食、開支預算及家庭生活/活動安排等優先。 其他:-月薪$20,540起,有留宿津貼。 香港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5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服務總監葉小姐收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24日。 職位申請表可在本處網頁http://www.hkcs.org下載。申請人如在兩個月內未獲聯絡約見作落選論,恕不另函通知。本機構會按需要要求准雇員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以保密和只作招聘有關職位使用。 ** Apart from the vacancy in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this Council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any of the above vacancies. If ...
正家長
Post End Date:
2023-03-24
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 Address: 33 Granville Road, Tsimshatsui, Kowloon Tel:2731 6316 Fax:2731 6333 Website: http://www.hkcs.org (Sorry Chinese Version Only) 正家長(天水圍) -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職責:-照顧及培育約八名4至18歲兒童的起居、學業及身心發展。 -籌劃及推行活動、管理家舍日常運作及紀錄,為兒童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 -須24小時輪值。 要求:-完成中五會考/中六中學文憑考試,或國內/台灣/海外的大專/大學畢業。 -熟識電腦操作,包括:中、英文輸入法,Words及Excel優先。 -有照顧及管教4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經驗。 -喜愛及願教導培育兒童及青少年。 -性格成熟,有愛心、耐性及情緒穩定,無不良嗜好。 -具持家經驗,如煮食、開支預算及家庭生活/活動安排等優先。 正家長:-已婚女性。 -配偶需有正當職業,並需於工餘時間教導兒童。 -正家長當值晚上,配偶需留宿(可安排最多二名18歲以下子女留宿)。 -正家長職位屬五天工作。 其他:-月薪$21,875起,有留宿津貼,正家長配偶每月可獲津貼$8,596。 香港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5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服務總監葉小姐收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24日。 职位申请表可在本处网页http://www.hkcs.org下载。申请人如在两个月内未获联络约见作落选论,恕不另函通知。本机构会按需要要求准雇员进行性罪行定罪纪录查核,申请人所提供的资料将予以保密和只作招聘有关职位使用。 ** Apart from the vacancy in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this Council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any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