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網上授課難倒基層家庭

新學年在疫情陰霾下展開,雖然政府剛公布於9月下旬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但學校這三星期仍然要以網上授課,即使之後恢復面授課堂,但疫情反覆,誰都說不定又可能要回到屏幕面前。然而,一眾基層家庭在網上學習方面其實面對著不少困難,令學習過程受阻,值得大家關注。 社聯旗下「有機上網」的調查發現,約兩成基層家庭完全沒有電子器材,學童基本上都是借用父母的智能手機上課。另外一些居住於劏房的學童,家中甚至沒有上網服務。調查指,基層學童即使家中有電子器材,也需要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而且器材未必能配合電子學習需要,例如屏幕太小、沒有視訊網路攝影機、網速太慢等,導致學童未能穩定參與課堂直播,限制了學習機會。 有前線服務單位亦反映,不少基層家長不諳資訊科技,未能支援子女電子學習,並會因為未能向子女提供電子學習設備而愧疚,而基層學童也因欠缺相關配備而感到羞愧。 在如此情況下,有基層學生結果天天盯著手機上課,網路訊號差,聽不到老師講課,看不清筆記內容,連功課也做不成。有學生或許也怕上課時,家人「亂入」及暴露家庭環境,難以專心讀書。基層學生於網上學習的質素及成效可想而知。 疫情下,網上學習突顯本港仍然存在數碼鴻溝,削弱基層孩子平等學習機會。關愛基金目前有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但在執行細節和宣傳上亦有改善空間。至於「有機上網」也會積極聯繫資源,加強上網服務、硬件配套、推廣正確使用互聯網及家長教育等,以支援基層家庭。 電子教學將是未來教育新趨勢,混合面授與電子教學的學習模式或會愈來愈普及。社會有必要協助基層家庭解決網上學習問題,盼望各界多點了解基層學生的學習需要及難處,為他們帶來希望、機會與選擇。 文章刊於2020年9月2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社會房屋善用閒置土地資源

上星期正式公布社聯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南昌220」,看到實物和整潔舒適的居住空間,坊間和不同界別人士的反應不俗,不少朋友查詢還有其他計劃嗎?又如何能夠增加這類過渡性房屋的供應? 增加供應的關鍵在於「土地」、「技術」和「資金」,「南昌220」計劃得以順利進行,首先是有賴發展商提供土地。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是首個參與社會房屋,也是暫時唯一一個提供市區土地的地產企業,將原有項目推遲四年發展,借出土地支持社會房屋發展。南昌街位處九龍市中心,交通及其他配套都非常方便。 南昌220先導項目不但在私人參與、善用土地資源方面,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事實上也是組裝合成建築技術的重要試點,這技術在外地和內地其實已非常成熟,今次將之引入香港,經過各政府部門和業界努力,在籌建過程中也使本港相關法規和建築標準更清晰和完善。至於營運方面,本港一些社會服務機構早有物業管理的經驗,而提供社會服務和搭建社區網絡更是他們的專長。 土地、技術、資金,都需要政府和民間提供,才能成事,這也套用於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因為沒有發展商提供大量閒置單位和協助修葺,共享房屋的規模必然小很多,希望「南昌220」能夠鼓勵更多地產企業借出土地,促成更多組合及其他類型社會房屋,協助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早前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家誠先生參觀「南昌220」時,他就提到這個項目啓發了集團在錦田江夏圍項目,將會興建目前最大規模的組合社會房屋,佔地近43萬平方呎,提供約2,000個單位,預計近1萬個家庭受惠,衷心期待更多私人發展商、社會各界貢獻力量,令香港的社會房屋更具可持續性。 文章刊於2020年8月2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商科生在社福機構實習

社聯每年暑假都會與花旗集團合作推行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安排商科和管理學科的大學生於非牟利服務機構實習,從而加強他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培育他們成為更關心社會的未來商業達人。計劃踏入第十年,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實習工作改為在家進行,例如協助機構處理文書工作,以及管理社交媒體。 雖然減少了在前線實習和親身接觸服務使用者的機會,但對於這批大學生而言,總能對非牟利服務機構有多一點認識,而這點滴認知日後隨時啟發他們走出另一個職業發展方向。 幾年前曾經參與這項實習計劃的師兄Wilson,參與實習計劃時了解到不同社會議題和非牟利機構的營運方式,他在市場管理系畢業後曾經創立了一間社會企業,協助更生人士融入社會。 另一位師姐Yuki畢業於市場學系,先後於資訊科技公司及銀行任職,表現優秀,短短五年間升至部門經理。其後鑑於希望兼顧事業和家庭,因而順著自小喜歡跟人說話和廣結朋友的性格,創辦一間司儀公司。她還考慮到社會上有些人或需加強信心表現自我,故除司儀服務外,亦致力提供有系統的專業演說訓練,運用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 這項實習計劃十年來已培育近七百名商科生,他們當中不少會成為未來的商界領袖,期望他們繼續積極關懷社會,推動更多跨界別合作。 文章刊於2020年8月1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首個「組合社會房屋」竣工

政府「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上星期通過資助三項過渡性房屋項目,其中包括社聯於葵涌業成街的項目,預計提供約116個單位。這是社聯的第三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籌備多時,最終喜獲資金發展。至於我們第一個項目:深水埗南昌街項目已竣工,居民將於八月底開始入伙。 我們特意與家品公司合作,嘗試為一人至三人單位準備合適家具,並把幾個單位擺放成示範單位。早幾天實地視察,筆者覺得單位生活空間舒適,有「家」的感覺,毫無疑問比起劏房好得多了。其中一人單位很像大學宿舍,走文青風,更好是有煮食的空間,相信十分受歡迎。當然,搬屋「一闊三大」,故我們也找慈善基金資助新置傢俱的部分費用,讓租戶能夠負擔。 南昌街項目也是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作為先導計劃,幸好得到不同專業人士的支援,籌備前期工作,包括與不同政府部門及組合屋公司商討、探索適合建造組合屋的採購方式及制訂單位標準等等。項目由雛型到建成入伙,需要耐性解決許多困難。然而,當看到工程竣工,基層家庭有較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值的。 我們會與業界分享這個寶貴經驗,相信可以讓將來不同組合社會房屋項目走少一點「冤枉路」,盡量加快進度,提供更多社會房屋給有需要的家庭。 文章刊於2020年8月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研究失業保險

隨著第三波疫情爆發,令本港經濟再受打擊,最新失業率升至6.2%,逾24萬人失業,創逾15年高位。頓時失去生計,失業者勢必承受更沉重的生活壓力。 筆者早前於專欄提過政府應考慮落實失業援助金,向失業及開工不足人士提供短期現金津貼。此為應急之舉,協助失業人士渡過難關。然而,政府長遠應研究設立失業保險制度,為失業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失業保險主要由勞資雙方共同供款,當僱員面臨非自願失業時,便可申領失業保險金作為短期的財政援助,避免因為收入中斷而陷入經濟困難。內地、台灣、日本以至歐美等多地都早已設立相關制度。 當然,有人會說綜援已包含失業保障功能,政府目前也透過綜援制度來支援失業人士。不過,綜援本身目的是幫助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家庭維持基本生活水平,故其資產上限本身訂於極低水平,說白一點,就是山窮水盡的人才能有資格領取綜援。所以即使政府現時放寬資產上限一倍,短期失業者、尤其是非低薪人士依然難以符合申請資格。再者,綜援有相當嚴重的負面標籤,令到有需要人士不願申請。 可見要處理失業援助問題絕對不能單靠綜援,長遠也要思考綜援對失業人士而言是否合適的援助制度。今次疫情正正反映香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大空隙,如何為勞動人口提供完善的失業保障,是社會今後必要探討的課題。當局應積極考慮推行失業保險制度,可研究設立供款式失業保險,並一併考慮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是否需要配合改革。 社聯今期《社情》雜誌初探失業保險制度,讀者可從中了解更多:https://qrgo.page.link/M9cdA 文章刊於2020年7月2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