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各界 共創永續社會 S+:社聯舉辦社會創效高峰會暨博覽

社會、經濟及環境急速變化,香港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經濟轉型和極端氣候等重大挑戰的同時,也遇上科技變革、區域快速融合等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需要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建設可持續及宜居的香港。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將於今年5月2日至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連兩日舉辦「S+高峰會暨博覽」,以「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框架,聚集逾4,000名跨界別持份者共議本地與區域性的社會議題。約140間社福機構、社企及影響型企業將展示其回應社會問題的有效方案。我們期待「S+」能促進持份者協作(Synergy),為社會創效(Social Impact),以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 【S+高峰會暨博覽】 日期:2024年5月2至3日(星期四及五) 時間:上午9:00至下午6: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樓會議室(高峰會5月2日);及3FG展覽廳(高峰會及博覽 5月3日) 立即報名 https://splus.hkcss.org.hk/ 活動焦點: - 主題講者介紹內地及國際的社會發展局勢、分析亞太區慈善及影響力投資的新動向 - 與香港金融發展局合作舉辦政策對談與研討會,探討香港如何成為亞洲慈善事業樞紐 - 環球趨勢如科技革新、氣候變化、大灣區發展對於香港社會服務的啟示 - 跨界別協作交流:社福、醫療、商業、金融、教育、藝術、環保共建共創 - 約140間參展機構展示豐富的計劃方案,協助企業及不同機構尋找捐贈、義工參與、社會投資等協作機會 ...

【S+ Summit cum Expo 從死看生 @人一世】遺善最樂 + 一切從簡

社聯將於5月2至3日舉辦【S+高峰會暨博覽】(S+ Summit cum Expo,S+),【社聯頻道】訪問了部分S+的講者及參展機構,探討生死、共益企業(B Corp)、多元共融文化及青年精神健康等議題。 生老病死為人生的必經階段,然而要面對或談及親友甚至自己的死亡絕非易事。我們今集訪問了S+參展機構,社企「人一世」共同創辦人黎曉洋 Ryanne 與伍桂麟Pasu探討生死議題,幫助大家認識生前規劃、遺產分配及捐贈、喪禮安排到哀傷輔導等事宜,讓大家更坦然地面對自己及摯愛親友的人生最後階段。想知道更多關於生死議題以及遺產、身後事規劃的話,大家一起觀看足本版採訪。 【S+高峰會暨博覽】即將展開,屆時聚集逾4,000名跨界別持份者共議本地與區域性的社會議題。對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有興趣,或想參與並推動香港成為永續社會的你不容錯過!請即到以下連結留下聯絡方法。 【S+高峰會暨博覽】 日期:2024年5月2至3日(星期四及五) 時間:上午9:00至下午6: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樓會議室(高峰會5月2日);及3FG展覽廳(高峰會及博覽 5月3日) 網站:https://www.hkcss.org.hk/splus2024/ 費用:免費入場,歡迎業界代表、不同界別持份者及對可持續發展有興趣人士參與(須預先登記) 鳴謝:Echo Asia 尚亞傳訊 https://www.youtube.com/@se-barhk ...

寵物主人「哀傷輔導」

「雖然社會上可能覺得對動物離開的哀傷不被認同,但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這種哀傷其實很正常,我們要容讓自己表達這份哀傷。」贐明會輔導員鄧海甄說。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8 年的數據,全港近百分之十的住戶有飼養貓狗的情況,鄧姑娘指出很多時候社會往往忽略寵物主人失去摯愛時的心理需要,社會並不太關注相關議題,但原來情況不容輕視。 過來人Catherine 說:「沒有辦法接受牠(寵物狗)離世,初時以為告別禮完成之後,情緒會好一點,但過後維持了兩個月每天以淚洗面,哭不停,之後發現自己有抑鬱症。我解釋不了為何我的狗突然離世,而之後的生活也不知如何處理及面對。」 人們經常說,人類是感情動物,其實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雙方之間都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而其實任何一方的離世,對對方可能都會造成很大的心靈創傷。一直關注生死教育議題的贐明會,也看出人與動物之間亦都會出現因生離死別而產生的心理後遺症。 因此,贐明會於2015年開展了「動 · 人情緣動物晚晴及離世輔導服務」,希望幫到社會中這群寵物主人,走出一向不被認同的哀傷。服務主要分兩個層面,第一是支援寵物主人如何面對晚年或者臨終的動物,希望讓他們多做準備,減少徬徨失措。接著當他們經歷動物離世後,贐明會也會支援他們,如何面對這份哀傷,適應生活,希望再建立跟他人的關係。 透過多層次的活動,輔導員讓服務使用者好好面對摯愛的離開,並透徹了解自己不同時段的心靈狀態,讓每個同路人都不再孤單,重新振作面對生活。Catherine說:「最初跟鄧姑娘面談,之後參與小組活動,有很多同路人,他們也會分享自己寵物離世時的情況。透過傾談,發覺原來自己不是唯一有這情況的人,久而久之走出了自己的困局。」 雖然計劃已經成功幫到不少使用者走出困境,但鄧姑娘及Catherine最希望社會認同寵物主人的這份心靈哀傷。 贐明會 「動‧人情緣」動物晚晴及離世輔導服務 https://www.cccg.org.hk/service/details/1/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Company ...

關注照顧者精神健康 資助7000元接受心理治療 @ 關照您:心理支援計劃

   照顧者長年無休照顧家人,身心壓力沉重,近年時有涉及照顧者的慘劇發生。為回應照顧者在長期照顧下而引起的身心需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承蒙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贊助,推出「關照您:心理支援計劃」,資助面對情緒困擾的基層照顧者接受心理治療服務,提升個人的精神健康,以及學會照顧自己的身心需要。 計劃於本年2月1日開始投入服務至2025年1月31日(一年期限)。此計劃的主要針對照顧者自身的需要,參加者可選擇不同的介入方式,包括:臨床心理治療、心理輔導、精神科評估、教育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藝術治療及音樂治療,藉不同專業的幫助,有效地紓緩照顧壓力,改善身心狀態,提升抗逆能力。服務當中亦設有照顧者互助小組,讓同路人互勵互勉,明白在照顧路上並不孤單。 本計劃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及香港心理衞生會作為計劃的營運機構,以個案管理形式跟進及支援各申請個案。成功申請者將獲$7,000港元資助作為心理評估及相關治療的費用。(計劃名額200,額滿即止) 計劃對象為年長並有身體機能衰退人士的照顧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病或情緒病照顧者、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照顧者及長期病患者的照顧者。 有意申請的市民可於星期一至六,上午9時至下午6時,致電5729 1077查詢申請辦法及有關計劃內容。 網站 https://www.hkcss.org.hk/care-you-fund/ ...

社區客廳元素:夠「就腳」 + 針對有兒童的家庭 及 單身人士

  劏房居住空間狹窄,部分單位缺乏分隔及家居設備(例如客廳、獨立廚房、獨立洗手間等),影響住戶的煮食、個人護理(例如洗衣)及兒童學習(例如要逼在床上學習)等生活習慣。 政府近期推行「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在劏房較集中的地區設立社區客廳,提供設施及服務給劏房住戶使用,而首個社區客廳亦於上月在深水埗區正式營運。 社聯於2023年8月至10月進行「低收入劏房住戶生活空間調查」,透過全港幾十間為劏房住戶提供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收集480個數據,研究發現,大部份街坊認為需要他們生活圈的15分鐘步行範圍之內才會使用;再者,兩大劏房住戶種類對於社區客廳的服務內容亦有所不同,一類是以有兒童的家庭為主,服務主要需要與兒童相關的服務,例如:教育、托兒等,另一類是沒有子女的單身人士,他們需要的設備及服務則不同,例如需要淋浴、洗衣、就業支援服務等。 根據調查結果及社福機構的經驗,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黃和平建議除了旗艦式的大型處所,社區客廳也可散落小區,方便可達。此外,政府可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及數據分析,了解各區劏房住戶的結構,對不同設施及服務的需求,根據地區特色而選定社區客廳的位置及設計服務內容,惠及更多劏房住戶。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早於2016年舉辦的社區客廳項目「賽馬會陽光鄰里互助中心」(陽光中心),中心地方不太大,只有千多呎的環境,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滿足了石籬山上一帶的劏房街坊需要,提供不同服務,包括:社區廚房、洗衣乾衣、兒童遊樂、共購日用品、就業服務,協助服務使用者申請社會福利等。 一家四口住於約150呎劏房的阿芳就十分喜歡到附近的陽光中心,就讀幼稚園的幼女喜歡放學後到兒童玩具房,與一班居於劏房的小朋友安全地遊玩,而照顧者們就放心在客廳和其他鄰里聊天減壓,同時建立社區鄰舍支援網絡。她補充說:「以前我的人十分鬱悶,無助,外出時沒有方向感不知自己去了哪裏,十分無奈。後來我來到陽光中心,女兒放學後可以到社區客廳玩,一眾家長坐在一起,我們一班婦女就自然會好開心。」 另一位單身人士謝先生住在約40呎的劏房,他說:「以前未去社區客廳之前,收工沒有朋友,親戚住得比較遠,沒有什麼社交活動,只是留在家,滑手機和睡覺。」因為他單位內沒有窗,也沒有洗衣機,難以晾衣物,後來得知陽光中心提供洗衣乾衣機,便帶著衣服到附近的中心用洗乾衣服務。同時,社工協助他申請在職家庭津貼、過渡性房屋等社會福利,並推介他加入單身人士小組,在定期聚會認識了更多處境相似的劏房住戶,一同在社區廚房煮食,與其他單身人士在客聽晚餐。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