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祝君安好

2020年是難忘又難過的一年。 由2019年社會事件到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每一個人都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加上中美角力,令香港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不少打工仔面對失業及開工不足的困境。 疫情開始時大家都感到不知所措,但人間有情,很多公司、民間團體以至個人都自發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朋友積極協助社聯在海外訂購口罩;商業機構主動聯絡社聯捐贈各種抗疫物資或成立緊急援助基金;很多社福機構都不怕艱辛安排送贈抗疫包給有需要的市民;筆者更難忘眾多平時只在辦公室工作的同事捲起衣袖,在臨時工場包裝及搬運各種抗疫物資。 感謝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為數十萬基層市民送上防疫包、餐券,並為數千個家庭提供緊急援助基金。 新冠肺炎帶走了百多個港人的生命,令人難過。但我們不會忘記專家學者的努力及忠告、盡心盡力的醫護專業、謹守崗位的社福及院舍服務同工、以及非常自律的香港市民,如果沒有大家的付出,香港的確診及死亡比率一定會嚴重得多。 筆者也要特別感謝各位前線及基層工友,每次出現確診個案,都見到你們為物業或街道清潔消毒的身影,令香港市民感到安心。 走過難忘又難過的一年,希望大家都懂得感恩及謙卑。無論身處任何位置,都要明白每一個細小的齒輪對整部機器的重要性,懂得尊重每一個崗位的價值;明白個人力量的渺小,懂得夥伴合作的意義。 2021年,期望盡快戰勝疫情,祝願 各位健康、愉快及充實! 文章刊於2021年1月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二十年發展失衡

臨近歲末,不少人會藉此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筆者今天亦想趁機會與大家回顧香港的發展。 社聯剛公布兩年一度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比較2016至2018年的社會發展概況。指數以100為基準,2018年的社會發展指數為227,較2016年高出21點,顯示整體社會發展仍錄得增長。不過,以過去20年(1998-2018)數據比較,卻顯示社會20年來發展失衡,各領域發展差距很大,其中「家庭團結」及「房屋」領域表現更是持續處於負數,發展嚴重倒退。 研究顯示,過去20年本港經濟穩步上揚,科技、國際化發展領域亦錄得強勁增長。然而,民生、弱勢社群的發展則相對緩慢、甚至倒退,反映基層市民享受到的經濟發展成果極為有限,弱勢社群的發展,仍然落後於社會整體。尤其在房屋方面,樓價、租金節節上升,基層住屋問題不斷惡化,生活壓力大增,結果連帶影響他們家庭的生活質素、甚至窒礙兒童成長。房屋與家庭問題互相牽連、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其實,困擾及阻礙香港發展的,又豈止貧富差距擴大及房屋問題,還有一些未必能從客觀數據反映出來的因素。社會發展指數的特色,是運用客觀數據反映香港社會不同範疇的發展概況。客觀數據不會說謊,可以真實反映社會狀況,但由於搜集數據的限制,未能描繪一些香港人的主觀感受。 過去幾年,最嚴重而且揮之不去的就是社會分化愈演愈烈,社會陷入信任危機,故即使社會和經濟等各層面有長足發展,社會仍然瀰漫一片不滿及悲觀的情緒,香港人並不快樂。近一年我們經常談及移民潮,身邊不少親人和朋友移居海外,這就反映了箇中現象,難免令人感到無奈又唏噓。 文章刊於2020年12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關於院舍員工強制檢測

政府於本月初開始強制要求安老及殘疾院舍的員工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第一輪的十四天限期剛於日前完結,隨即進行第二輪強制檢測至本月二十八日。由於第三波疫情期間有135名院友確診,雖然數目不算很多,但死亡率偏高(21.5%),所以在第四波疫情越趨嚴重的情況下,要求所有院舍員工接受檢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實上,院舍及員工亦積極參與強制檢測,在11天內已有超過37,000名員工接受檢測。 由於所涉及的員工人數超過四萬多人,而且必定影響院舍運作,故從第一輪強制檢測開始,我們已密切跟進事態發展和收集營運院舍的社福機構的意見,幾乎每天都到各區的檢測中心了解員工排隊輪候的情況。 在觀察多日後,我們對強制檢測的安排感到非常失望。強制檢測的目的為保障院友的健康及安全,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如果安排不妥善,不單影響院舍運作,更直接影響院友接受的服務。但12月1日開始強制檢測時,配套嚴重不足,令不少員工疲於奔命,更要在社區檢測中心長時間輪候,不但浪費時間,更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業界一直要求安排檢測公司上門到院舍為員工檢測,或派發檢測套裝到院舍,由院舍員工以自行採樣,以避免影響院舍運作及因為要求員工到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而可能面對的額外感染風險。當局在第二輪強制檢測也開放了這個選項,根據這兩天的觀察,院舍為了讓服務能夠正常運作,不少願意付出較政府津貼還高的費用聘請檢測公司上門服務,奈何只有極少數檢測公司能夠提供服務,而院舍需求卻極大,檢測公司根本應接不暇。 政府表明「計劃在第三輪強制檢測時規定所有院舍員工必須在每七天內進行一次強制檢測」,院舍人手一向緊張,兩星期一檢已影響至此,可以預期一星期一檢時的情況會更加混亂。故此,在當局沒有充足配套下,維持兩星期一檢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事實上,由一月底出現疫情開始,本港院舍及營運機構已經採取各種防疫措施,在第三波社區大規模疫情爆發之前,院舍是零感染,這都是業界努力所致。今天迎來更嚴竣的第四波大爆發,當局應進一步協助業界,在保障院友及員工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維持為院友提供的各項服務。 文章刊於2020年12月1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屋邨社福設施 有望翻倍

政府上月底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在疫情陰霾下,期望保住經濟,民生方面也有一些紓困措施,例如為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津貼、放寬失業綜援資產計算,以及增加僱員再培訓局「特別.愛增值」計劃的名額等等。坊間一般認為支援力度不足,尤其現時失業率創16年新高,失業人數近26萬人,隨著疫情反覆,加上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完結,失業問題可能會持續惡化。政府應儘快加碼推出有效措施應對,協助失業人士度過難關。 至於社會福利方面也着墨不多,難免令人失望。然而,有一項政策雖在傳媒焦點以外,但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過去不少社福設施均設置於公共屋邨,平均只佔屋邨總樓面面積約2%,施政報告提出將提升至5%,等於將來會有多一倍半的地方用作社福設施。 未來10年政府計劃提供3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以平均每年31,000個單位計算,假設有數千單位由回收舊單位而來,新建公共房屋的總樓面面積每年也可能達100萬平方米。如果以一年100萬平方米計算,可用作社福設施的面積會由2萬增加至5萬平方米,即使實際可用的內部樓面面積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但每年多1.5萬平方米福利設施,增幅也十分可觀。 社會福利署最近獲撥款200億元購置私人處所用作福利設施的計劃,根據社署網頁的資料,計劃購置55個物業,總內部樓面面積約為2.2萬平方米,可見在施政報告新政策下,兩年可得的新增社福設施已超過購置私人處所計劃的產出。 最重要的是,在預早規劃之下,可大為改善一些較大型又較難找到合適處所的福利設施供應量,例如長者或殘疾人士院舍。現時長者輪候院舍的時間平均超過3年、嚴重殘疾人士更需輪候平均超過10年,往往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及危機。筆者希望房委會儘快將新政策納入公共房屋規劃指標之內,增加福利設施的供應,以改善過去十多年因缺乏社會福利規劃而出現服務不足的問題。 文章刊於2020年12月11日《 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服務零距離

在世紀疫情爆發之前,社福界提供的服務大多都以面對面形式為主,但受疫情影響,為了保障服務使用者及前線同工的安全,保持社交距離,大部分非緊急服務因而暫停。然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我們需要在「新常態」下探索新機遇,善用資訊科技,其中包括發展遠程及網上服務。 事實上,近一年許多機構將部份服務、輔導、宣傳及活動改於網上進行,以科技拉近與服務使用者的距離。例如小型機構「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於停課期間請來不少知名運動員拍攝「停課不停運動」的教學短片,每天於社交媒體教導學生及公眾在家做運動,初期擔心家長及學童的接受程度,畢竟運動在普羅大眾心中是在戶外進行的,但短片系列推出後反應很好,不少學校及社福機構轉載,最終他們製作了約90條居家運動短片,受惠學生人次超過13,000名。 一班基層墟市檔主因疫情關係而未能參與實體社區墟市,失去往常的銷售平台,以及與公眾交流的機會。因此,與網上交易買賣平台Carousell合作,免費為基層檔主舉行了相關培訓,學習使用科技,開拓銷售渠道,繼續推動本地墟市發展。 社聯於11月舉行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設有展館介紹不同遠程服務,虛擬展覽,亦邀請機構同工前來拍攝短片上載至社交媒體與服務使用者分享所見所聞,讓留家抗疫的長者及殘疾朋友可以透過社交媒體觀看直播及聽到中心同工的旁白,仿如置身現場,即時與同工即時互動,如同「零距離」參觀樂齡科技產品。 展望將來,社福界善用資訊科技提供服務將是大勢所趨,我們日前便與Facebook合辦「慈善公益日」網上直播活動,讓Facebook專家及社福機構合作夥伴分享如何藉着社交媒體與社區的威力、與持份者溝通及幫助有需要人士的經驗及技巧,有興趣的同工請瀏覽網站及社聯Facebook,促進互相學習分享。Facebook「慈善公益日」 https://hearforyou.hk/tc/good-causes-day 文章刊於2020年12月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