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立叔 – 老兵之心不死

被傳媒譽為公民抗命先鋒、社會工作巨人的馮可立教授(立叔)幾天前因病離世,社福界及公民社會的朋友無不感到悲傷。立叔不單昰謙謙學者,對幾輩社福同工來說,更是社工價值的象徵。他有堅毅信念,捍衛公義,一直以身作則,並對人謙遜有禮,數十年不變。 不論在社聯的工作、公民社會,以至政治參與上,筆者有幸在過去二十多年與立叔有很多合作機會。他從不自吹自擂,指指點點,也沒有躲在象牙塔內,而是十分「貼地」積極推動政策改革及服務基層市民;提出政策建議時有理有節,對人友善和氣,對後輩循循善誘。 回想社聯於1996年開展貧窮研究的時候,我們邀請立叔出任督導委員會主席,指導我們的研究方法及策略,令研究計劃更添份量。立叔也參與社聯早年有關醫療融資的研究團隊,他堅持應該推行由公營機構提供的「全民醫保」,而不是由市場提供的個人醫療保險,皆因全民醫保能惠及所有人,尤其可以保障有殘障或長期病患的弱勢社群;至於「個人醫保」則傾向保障健康人士,弱勢社群難以受惠。觀乎現時自願醫保已經推行兩年,但政府曾承諾的高風險池到現在仍然「只聞樓梯聲」,可見立叔之言甚有道理。 此外,三百名學者及專業人士於2004年發表「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立叔和筆者都參與其中,並參與當年的七一遊行。宣言謂:香港不只是一個經濟城市, 也是六百多萬港人安身立命、追尋生活意義、為下一代建設美好家園的地方。失去了香港的核心價值,這座城市便變成失去靈魂的軀殼,港人也就失去了『香港』, 我們因此不能沉默。」 由1998至2011年四次選舉委員會選舉,立叔與筆者都有參與社會福利界界別分組選舉,每次均屬同一團隊。在2011年那次選舉,立叔為團隊拍攝宣傳短片,簡單直接道出我們的心聲:「香港核心價值受到歪曲,政府政策傾斜令貧富懸殊問題惡化,福利政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資源錯配,錯誤可說是極多 … 要求政府不再用以往非常短視及功利的思維管治香港,我們最主要的要求是盡早取消功能組別,保障人權,訂定長遠社會發展及福利政策。」 至於與立叔最後一次合作,則是2014年的「公民社會聯合行動」。當時一班公民社會朋友眼見社會分裂情況非常嚴重,故發起一個平台為不同意見的群體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希望藉此為消除社會分歧尋找出路。 回顧這些片段,難免令人感到唏噓。然而,立叔雖走了,但他的精神必能透過他的門生和伙伴繼續承傳下去,正如他所說,老兵之心不死! 文章刊於2021年4月1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樂齡科技 帶返屋企

居家安老是很多長者的心願,不過要實現願望,需有輔助器材和家居環境設計的配合。近年迅速發展的樂齡科技,正好有助提升長者居家安老的條件,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但不少用家都反映不知如何選購樂齡科技器材,而且有些器材價錢昂貴,未必人人負擔得起。有見長者對樂齡科技需求持續增加,經數年醞釀,終於促成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的誕生。  這項為期四年半的試驗計劃將加強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讓不同家庭也能以可負擔的價格租用器材,增強居家安老的信心及解決照顧困難的問題,讓長者能夠留在熟悉的環境安享晚年。  計劃包含教育服務、租賃服務、清潔及保養服務,目前已於沙田設立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另亦於火炭設立樂齡科技清潔及保養服務中心。  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模擬家居的布置,並擺放各種樂齡科技器材,讓公眾親身體驗。中心的跨專業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註冊護士、社工及樂齡科技應用指導員,會向用家提供相關專業資訊及評估服務,協助選擇及申請租賃合適的器材。  使用者確定租賃後,器材會直接送到家中,並由中心職員組裝、指導使用方法,並講解需注意事項。計劃更有貼心的「租後服務」,團隊會定期聯絡使用者,了解他們的使用情況及檢查器材,並根據用者的身體狀況評估和生活環境變化,按需要而重新推薦合適器材。  計劃的首個試點為沙田區,首要支援剛出院的長者病人、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及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租賃服務日後亦有望擴展至其他區域,令更多長者及照顧者受惠。  計劃自去年9月營運至今,使用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各有不同的背景,而最年長的更超過100歲!可見服務無分階層、人人也可應用,這也切合計劃的願景「樂齡科技、帶返屋企」,把樂齡科技帶入尋常百姓家,給長者及照顧者更多選擇,享受自主生活。 文章刊於2021年4月9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接種疫苗之後

復活節及清明長假期完結,不知大家過得如何呢?筆者則在假期最後一天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接種經驗。 當天早上打針後,在下午手臂注射部位明顯感到疼痛,而這也是當局在接種須知上提到的非常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故筆者對此亦早有心理準備。到了晚上,手臂依然感到痛楚,睡覺翻身時會痛醒、半夜一共醒來數次!幸好翌日起床後,痛楚已大大減少,雖然睡眠質素不好,但工作效率未受太大影響,長假後首個工作天仍能如常上班。 每個人決定接種疫苗與否,都有不少考慮。對筆者來說,接種後可以大大減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模式,都是很大的誘因。事實上,筆者過去整整一年多,沒有探望長輩、親友,更莫說與三五知己相聚,原因是想減低感染和傳播風險,也生怕自己是隱形患者,把病毒傳播開去就麻煩。 故在政府放寬優先接種組別後,審慎考慮風險及其他因素,決定接種疫苗。期待接種第二劑疫苗、產生免疫力後,可以放心地與長輩吃個飯,與親朋短聚一番,重拾定期游泳的習慣,也希望有機會在今年內出境旅遊。 當然,各人對疫苗接種計劃有不同的考慮,決定接種疫苗與否,全屬個人選擇。但筆者還是希望更多人能接種疫苗,令香港更有條件爭取回復正常社交生活、重振百業、社會服務及學校等都可以全面恢復。祈盼遠離「疫」境這一天快點到來。 文章刊於2021年4月8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懷念廖啟智

資深藝人廖啟智(智叔)日前因胃癌病逝,無論新聞和社交媒體都在悼念這位出色演員,皆因他的演出橫跨幾個世代,像我這樣的六十後,就從電視開始看他,到今天還在讚嘆他的精湛演技。我想,大家這麼傷感,不單是因為失去一位傑出演員,更是失去一位與我們共同成長的街坊和朋友,縱使彼此只在影像世界裡交集。 智叔的戲路很廣闊,把平民百姓、黑道人物、執法人員,以至政治領袖都演得入型入格、維妙維肖;涉獵題材廣泛,願意觸及較敏感的社會議題,例如選舉,培養年輕人,教育,以至政治議題,投入每一個角色,敬業樂業,充分反映他的專業精神。最深印象是他近三十年前的舊作《籠民》,飾演居於籠屋的青年智障人士,與父親和其他籠屋居民的深厚情誼,以至如何應付收樓迫遷,題材寫實。 當年筆者剛從美國完成社工碩士課程歸來,投入社福界不久,尤其喜歡揭露社會問題的電影,《籠民》不單為智叔帶來第一個香港電影金像獎,這部電影亦引起社會對基層住屋的關注。 可惜的是,經過近三十年,這些不適切、不人道的住房仍然存在,除了籠屋,亦出現棺材房,私樓及工廈劏房,更已成為常態,但以前的人情味及鄰社互助卻已蕩然無存,這對香港這麼富裕的社會來說是很大的諷刺。社聯近年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由社工與居民營造共住共生的小社區,每次探訪都令我回憶童年的情懷。 《籠民》的幾位演員,家駒、喬宏,智叔今天都不在了,但我們還會記得他們的精彩演出,願智叔安息。 文章刊於2021年3月3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普及樂齡科技

港人平均壽命冠絕全球,大家有否想像過自己的晚年生活會是如何?目前愈來愈多院舍嘗試應用樂齡科技以提升照顧效能和生活質素,但居家層面而言,卻還未「入屋」,故社福界和創科界都在尋求突破,希望把樂齡科技普及化,帶進家居生活當中。 先是從公眾教育入手,社聯自2017年起舉辦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讓公眾親身體驗及了解樂齡科技,同時亦嘗試引進適合本港的樂齡科技產品及服務,例如一些小巧的家居復康訓練器材、扶抱工具、多功能輪椅、以至專為有吞嚥困難人士而設的照護食等,讓大家看見樂齡科技可以滲透到生活每一個環節,由醫、食、住、行,到工作、玩樂、社交都應用得到。 及至近期,開始於社區試行教育及租賃服務,推出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試驗計劃,加強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讓不同家庭都能以可負擔的價格租用器材。再者,最近也積極建立「樂齡科技平台」,把科研、應用和巿場連結在一起。 這些都是新嘗試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樂齡科技不一定是複雜或「離地」的東西,而是人人受用,透過合適的應用方案,有助長者及照顧者解決生活上的難題。無論在居家,以至安老及復康服務層面,都能協助提升自主及照顧質素,提供更多生活上的可能性。 如有興趣知道更多,可瀏覽《樂齡城巿》:https://bit.ly/3bLb3cs 文章刊於2021年3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