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但其實舞蹈的誕生除了為滿足人類對美學的要求,更加是人類希望以身體動作表達身心各方面的情感與感受。但有人的身心可能因為種種先天與後天的原因而導致種種不同的差異,社會如何讓他們享受藝術呢?

【藝造人才】項目總監鄭慧君Scarlette (C+) 是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及註冊社工,她覺得每個人都可以享受舞蹈的權利,更令她思考如何讓身心有差異人士都可以一齊動起來。她說:「我本身是一個放工後會去跳舞的社工,大約在2009年的時候,一個小意外令我的盆骨移位和膝蓋受傷,導致我有一段時間不能跳舞。因為這件事,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身體有限制的朋友如何也可以享受跳舞的樂趣。後來我的傷患漸趨平穩,也開始接觸了一些共融舞蹈方法,包括DanceAbility舞動所能,我便使用這個方法,加上我也學習了不同共融舞蹈的方式,嘗試以跳舞推行服務。」

一般人學習舞蹈,多數會記下每一個舞步然後不斷重複練習,但對於身心有限制的人士來說,學習共融舞蹈又有甚麼不同之處呢?C+指出,不會要求同學做一些簡單動作而讓舞蹈作品得以發生,而是人們去觀察和欣賞學員的特色,讓他做到能力所及的動作,一起創作出來的動作。

C+的努力,令她榮獲由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的第三十一屆優秀社工獎(2021-2022),是次獎項是對C+以及其所創辦組織【藝造人才】於結合藝術和社會工作成果的肯定。她說:「很希望建立一些平等的平台,讓不同能力的人士能夠參與藝術、可以欣賞、可以做創作,也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工作提供一些機會,讓不同能力人士可以成為台前幕後的表演者,或者做藝術教育工作者。」

和C+一起教導學員跳舞的還有芷恩,同樣熱愛舞蹈的她曾與C+ 一起在社福行業共事,相近的理念令她們一拍即合,一起為藝術融入社會工作出力。「當中都有幫手到學校擔任助教,因為我本身跳的舞蹈跟共融舞蹈是兩回事,所以我也是從零開始學起。但是當中我感受到跳舞是『無限』,有些人活動能力的有限,可能未必像我們那樣靈活,但是隨著我們跳舞的交流,感覺到他們的喜悅,也感覺到他們有種自信。影響到我也覺得跳舞是可以透過交流而產生一些火花出來。」【藝造人才】助教芷恩說。

除了共融舞蹈,【藝造人才】亦都不斷探索各種藝術形式與不同身心特質人士的可能性,而在C+心目中有一個願望,就是每個人都有平等享受藝術的機會。她說:「希望有一天當我從事這些工作的時候,我不需要再特別強調「共融」這兩個字,因為可能大家已經成為常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任何藝術活動,這是我很希望發生的。開放多一些,讓大家去欣賞不同身體、不同人當中的美麗。」

短片製作:flui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