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但其实舞蹈的诞生除了为满足人类对美学的要求,更加是人类希望以身体操作表达身心各方面的情感与感受。但有人的身心可能因为种种先天与后天的原因而导致种种不同的差异,社会如何让他们享受艺术呢?
【艺造人才】项目总监郑慧君Scarlette (C+) 是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及注册社工,她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舞蹈的权利,更令她思考如何让身心有差异人士都可以一齐动起来。她说:「我本身是一个放工后会去跳舞的社工,大约在2009年的时候,一个小意外令我的盆骨移位和膝盖受伤,导致我有一段时间不能跳舞。因为这件事,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身体有限制的朋友如何也可以享受跳舞的乐趣。后来我的伤员渐趋平稳,也开始接触了一些共融舞蹈方法,包括DanceAbility舞动所能,我便使用这个方法,加上我也学习了不同共融舞蹈的方式,尝试以跳舞推行服务。」
一般人学习舞蹈,多数会记下每一个舞步然后不断重复练习,但对于身心有限制的人士来说,学习共融舞蹈又有甚么不同之处呢?C+指出,不会要求同学做一些简单动作而让舞蹈作品得以发生,而是人们去观察和欣赏学员的特色,让他做到能力所及的动作,一起创作出来的动作。
C+的努力,令她荣获由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优秀社工奖(2021-2022),是次奖项是对C+以及其所创办组织【艺造人才】于结合艺术和社会工作成果的肯定。她说:「很希望建立一些平等的平台,让不同能力的人士能够参与艺术、可以欣赏、可以做创作,也希望能够透过这些工作提供一些机会,让不同能力人士可以成为台前幕后的表演者,或者做艺术教育工作者。」
和C+一起教导学员跳舞的还有芷恩,同样热爱舞蹈的她曾与C+ 一起在社福行业共事,相近的理念令她们一拍即合,一起为艺术融入社会工作出力。「当中都有帮手到学校担任助教,因为我本身跳的舞蹈跟共融舞蹈是两回事,所以我也是从零开始学起。但是当中我感受到跳舞是『无限』,有些人活动能力的有限,可能未必像我们那样灵活,但是随着我们跳舞的交流,感觉到他们的喜悦,也感觉到他们有种自信。影响到我也觉得跳舞是可以透过交流而产生一些火花出来。」【艺造人才】助教芷恩说。
除了共融舞蹈,【艺造人才】亦都不断探索各种艺术形式与不同身心特质人士的可能性,而在C+心目中有一个愿望,就是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艺术的机会。她说:「希望有一天当我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我不需要再特别强调「共融」这两个字,因为可能大家已经成为常态,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任何艺术活动,这是我很希望发生的。开放多一些,让大家去欣赏不同身体、不同人当中的美丽。」
短片制作:fl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