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與SEN青年同行 動物輔助 x 音樂治療
在香港不少患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青年正面對溝通困難及社交障礙。為了協助這些青年,晉智慈善基金在領展「愛.匯聚計劃」支持下,將動物輔助治療與音樂治療結合,為八間特殊學校及一間社區中心超過120位學生提供服務。註冊音樂治療師黃穎笙分享,當音樂治療結合治療犬時,卻能產生「一加一等於三」的協同效應,提升成效。 晉智慈善基金社區、企業合作及籌款經理梁凱瑩指出,很多SEN學生屬於非言語型,難以以語言表達自己。音樂配合動物輔助治療,為他們開啟新的溝通渠道,提升參與活動的動機。她指,不少基層家庭的青年缺乏足夠支援,因此希望走入社區及學校,為弱勢學生提供幫助。計劃實施後,獲得老師們正面回饋,表示學生在有治療犬參與時,投入度明顯提升。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方育德老師補充,以往曾考慮讓學生參與與寵物相關的培訓,但難以找到合適合作機會。這次計劃讓老師看到學生與狗互動時的態度及能力,特別是自閉症學生,平日較少與人互動,但在動物面前變得開放,與他人交流亦增多。 註冊音樂治療師張映瀅表示,過去治療多以音樂為主,今次加入狗的元素,令治療內容更豐富。許多學生對音樂和小動物都很感興趣,兩者結合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參與度和吸引力。這項創新計劃不僅帶來治療上的突破,更為SEN青年帶來希望和成長的機會。 ...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Presentation Ceremony 2025 Highlights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e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ceremony on May 21, 2025! The event brought together over 300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social service,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sectors to witness the presentation of 31 prestigious awards, honor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The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is committed ...
“S+ Summit cum Expo 2025” h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with 14,000 Attendance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its flagship annual event, the "S+ Summit cum Expo." The two-day summit and exhibition (May 20-21, 2025) attracted approximately 14,000 attendees. Thousands of cross-sector stakeholders convened to discuss press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al issues. Simultaneously, 160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social enterprises, and impact-driven enterprises participated in Hong Kong's largest Sustainability ...
HKCSS x LinkedIn|重新構想NGO的招聘策略、人才發展及僱主品牌塑造 Talent Insights Series
社聯人才發展 Talent Development (TD) 早前聯同 LinkedIn 合辦專為NGO管理人員而設的分享交流活動,簡介最新人才趨勢以及人工智能時代下相關招聘及發展策略,透過跨界別經驗分享,啟發大家重新構想機構的人才發展方案。當中包括提升業界對比人才方面的數據認知度,繼而提升業界技能,例如學習新技能(upskilling)或再培訓(reskilling)等。 LinkedIn 時任香港總經理吳薇薇女士指,數據反映過去一年於平台主動尋找工作的人增加3%,但被動求職者增加了136%,反映很多人在香港並不主動找工作。由僱主主動出擊,提早接觸一些對公司有潛在興趣而合適的人選,是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其中一個方法。 她續說:「一間企業如果想要招聘更加適合的人才的話,它需要花一些精力去經營自己在LinkedIn上的Presence(存在感),例如令人知道它的使命、它的目標、衡量準則,以及企業文化、員工活動等等。」 社聯 Talent Insights Series 致力促進社福界的跨界別交流,推動NGO人才發展。未來將繼續透過跨界別合作,令社福界同工們為未來裝備好自己。 ...
在光環與壓力之間:運動員點樣面對逆境?做好壓力管理?
鎂光燈下的獎牌閃耀,常讓人忽略運動員背負的無形重擔。在社聯「S+高峰會」的分享中,中國香港足球隊代表陳肇鈞、香港游泳運動員兼Mind the Waves 共同創辦人歐鎧淳及香港武術運動員莫宛螢揭開榮耀背後的真實 — 最大的壓力往往源於自己。 「給予最大壓力的人就是自己」陳肇鈞坦言,自我設定的目標,就迫自己去達成。莫宛螢追求「力臻完美」,在比賽時總被無形壓力籠罩;歐鎧淳則表示現在的壓力開源是母親,她說:「我覺得媽媽有期望,我想達到媽媽覺得我做得好的程度,但其實從來沒有人這樣覺得。」 冠軍的減壓方法: 陳肇鈞讓「工作與生活分離」:球場可瘋狂拼搏,離場後大家都是正常人,需遛狗、喝咖啡。 莫宛螢用追劇打遊戲製造「me time自我時間」,讓大腦徹底抽離。 歐鎧淳近年努力鑽研瑜珈和鋼管舞,當成功挑戰新動作,會覺得很開心,她也刻意記下一些事情,例如過程中的小勝利,若遇到失意或達不到目標時就回頭看這些得著,藉此鼓勵自己。 運動場外的社區服務,積極為社會帶來正能量。陳肇鈞擔任兒童基金大使「傳播愛的種子」;莫宛螢深入校園推廣武術;歐鎧淳創立心理健康組織 "Mind the Waves",推動身心健康。 正如主持人「體育係」聯合創辦人馬啟仁Keyman所說,運動員跟藝人相似,面對很大高低起伏,巔峰時萬眾矚目,落敗時除了感到失落,場面亦變得冷清,必須懂得應付落差,尋找快樂。他們的分享給在場參加者很多啟發,或許真正的抗壓能力,並非永遠亢奮正能量,而是在於平衡,懂得放下。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Company ...
AI浪潮下,青年創意媒體發展出路?
在【S+高峰會暨博覽】講座中,著名音樂製作人趙增熹以行業變遷切入主題:從純手工製作到電腦普及,再到如今AI衝擊,創意工作者需思考如何保持競爭力。公共衛生及生命倫理學學者及著名音樂人鍾一諾教授指出,科技降低創作門檻,但青年需面對挑戰 — 當AI工具愈來愈具智慧,人類價值如何彰顯? AI與真人:共生而非取代 第十六製作有限公司唱作歌手薛德勇強調,AI可生成演示樣本,但最終成品仍需真人演繹。翻騰三周半╱CODA Jazz Kissa 共同創辦人、音樂策劃人李梓禾以現場表演為例,揭示人類創作的不可替代性,並說:「觀眾欣賞現場即興的張力,包括失誤的臨場反應,這種『未知性』是AI無法複製的。」趙增熹補充道:「創作者本身難以被取代,但必須掌握新工具,並善用自身的獨特性。」 現實挑戰與破局之道 現場觀眾分享:「行業已現『五人工作由一人」完成的擠壓態勢。」李梓禾回應稱小眾領域反藏機遇(如稀缺的爵士樂手供不應求),趙增熹則坦言從業者需靠熱情支撐,唯有熱愛音樂,從中找到開心。 藝術教育:培育未來的關鍵 針對青年發展,觀眾呼籲加強藝術審美教育。李梓禾主張培養受眾鑒賞力:「需教導公眾如何欣賞藝術。」鍾教授分享指出,當家長習慣用手機安撫孩子,如何教育子女欣賞藝術的眼光呢?唯有重拾『人』在創作中的核心價值,出路自會顯現。 面對AI洪流,青年仍有不可替代的創造力 — 熱愛深耕領域、善用工具而不失人文溫度、建立獨特性等。當科技與人性共生,創意產業自會開闢新徑。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