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不只Playhouse咁簡單 社工支援新手家長 與幼童一齊成長 @ 社聯【至善獎】

恩童計劃(Amazing Start)不只是玩樂空間,更是新手家長的成長夥伴,正如參與家庭Niki所分享,起初以為這只是「讓寶寶玩樂及放電的地方」,但體驗後發現,這個計劃為新手家長提供了全方位的育兒支援。恩童計劃自2021年起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正式開展,並於2023年在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利希慎基金贊助下,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攜手合作,擴展服務至觀塘區、屯門、元朗、天水圍(屯元天)區及油尖旺區三區都設立「童喜點」,專門服務0至3歲嬰幼兒家庭。這項創新服務以實證為本的遊戲介入方式,透過專業社工和嬰幼兒發展專家團隊,協助家長建立正面親子關係,並榮獲社聯【至善獎】嘉許。 新手父母的育兒困境 許多新手父母都面臨相似的挑戰。參與家庭CoCo坦承,初為人母時因荷爾蒙變化和缺乏經驗而感到無助,「不知道兒子因什麼事而哭,又不知如何哄兒子」,情緒波動令她一度不想照顧兒子。這種困擾並非個別現象。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恩童計劃項目經理陳笳恩指出新手家長照顧壓力大,「從小到大都沒有一本育兒指南」,缺乏準確實用的育兒方法。即使向母嬰健康院尋求專業意見,但那些建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呢,加上每個人及家長的成長經歷不同,缺乏適當的榜樣,讓新手父母更難掌握什麼是「足夠好」的父母角色。 恩童計劃採用「兒童遊戲為本介入方式」,香港小童群益會恩童計劃計劃隊長郭蔓菁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社會的恩典,她指出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期,及早和優質的早期介入能培育出健康、精靈及開心的小朋友。 計劃設立「童喜點」作為幼兒家庭的社區聚腳點,環境按0至3歲小朋友的成長需要而設計,除按月齡為嬰幼兒提供優質刺激,改善家庭環境,促進親子依附關係,亦希望長遠建設家庭社區網絡。 服務成效顯著 計劃的成效令人鼓舞。截至2024年11月,140個家庭接受了18個月共79節服務,無論在小朋友成長、家長壓力和家庭環境方面都有顯著改善。統計數據顯示,接受服務前只有23%之家庭的家庭環境適合小朋友成長,服務後這個比例躍升至96%。 參與計劃的家長都經歷了明顯的轉變。CoCo分享,學習「安全圈」育兒知識後,明白小朋友需要探索,小朋友哭泣不用打罵方式處理,與兒子的關係因此改善了很多。她改變了經常說「NO NO NO」的習慣,學會更好地理解和回應孩子的需要。 Niki則特別感謝計劃同工的用心支援,包括家訪服務和環境改善建議。即使居住在空間有限的過渡性房屋,社工也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實用建議,如安裝門欄、鋪設地墊等,幫助建立適合寶寶的家居環境,讓她在家照顧小朋友時信心大增。 恩童計劃榮獲社聯【至善獎】嘉許 陳笳恩表示,能夠參與恩童計劃令人感到開心和榮幸。這個計劃由香港小童群益會開創並經歷8年發展,現在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合作,形成「1個服務計劃,2個社會服務機構,3個童喜點」的合作模式,讓整個社區的家長和小朋友都能開心、愉快、安心地成長。 恩童計劃不僅為新手家長提供專業指導和情感支援,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個讓家庭共同成長的社區網絡。透過遊戲為本的介入方法,計劃成功協助家長建立信心,促進親子關係,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這種全面而專業的早期介入服務模式,值得在更多社區推廣,讓更多家庭受惠。 ...

依托咪酯

「在我們前線看到,較主流傳統的毒品,如冰毒、可卡因,服食者組別最多仍為 25至40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 深水埗中心服務主任吳新健(Michael)指,就「吸毒年輕化」命題,首先需釐清當中指所有毒品,還是某一種毒品趨年輕化。 中心社工郭婉琳(Kanas)表示,新一代年輕人整體用藥狀態易於社交媒體呈現。新興毒品多形態,以及在Instagram 及Threads上散播的轉變,令年輕人較易接納,或出現跟隨主流嘗試的情況。 Michael認為,每個被毒品影響的人都有自己需要毒品功能的原因。年輕人服食初段偏向多人分享,成年用家較多隱蔽服吃,同時以依托咪酯取替原本正在吸食價格較高的毒品,感覺毒品問題受控,但成癮行為上還是一樣。 就電子煙成為吸食依托咪酯載具,香港戒毒會社會福利總監鄭妙娜指,電子煙成分不明,使用者可能誤吸依托咪酯而不自知。煙彈更有機會被摻雜其他毒品,同時吸入煙毒導致的健康風險實在難以想像。依托咪酯引致失眠與情緒問題外,亦影響荷爾蒙,部份女性個案出現「生鬚」情況。 當孤獨成為流行病,如何脫「獨」? 藥物教育有如 「執抽屜」,社工陪伴用藥者面對創傷與孤單感。事實上,戒毒後預防重吸是更大的挑戰。Kanas見到很多用藥的年輕人很「一個人」。可能是家長忙於工作,又或是每個人都彷彿把時間給了手機。重新將視覺由網絡、一個在自己的世界,聚焦身邊重要的人,願意走近對方,是挺重要的一步。 閱讀新一期《社情》:https://bitly.cx/GhR4 (PDF版)、https://bitly.cx/y2Q6 (網頁版) ...

新時代智慧安老 線上長者中心滿足「第二波高齡化」@ 賽馬會傲齡匯 – 社聯【至善獎】

隨著社會變遷,安老服務都需要與時並進,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開創全港首個網上虛擬長者中心「賽馬會傲齡匯」,成功吸納72,000名會員,總瀏覽量達309萬次,項目更榮獲社聯「至善獎」2025年度「卓越服務領航獎」。這項創新服務正好回應了即將到來的「第二波高齡化」— 那些曾接受九年免費教育、具備較高教育水平和數碼素養的新一代長者需求。 「至善獎」評審委員羅致光指出,現時80歲以上長者約四成未曾受教育,但接下來一代長者的教育、經濟和生活背景截然不同。這群即將踏入60歲的人士早已習慣網絡生活,如果服務機構仍停留在傳統服務模式,可能難以吸引他們使用。因此,創新的數碼社會服務模式具有前瞻性意義。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主席麥建華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社會服務和申請資源轉移至線上,不懂使用數碼服務的長者可能面對不少問題。「賽馬會傲齡匯」提供一站式線上平台,涵蓋興趣班、網上購物、社會服務等功能,讓長者足不出戶也能保持與外界溝通。 耆康會飛躍天地中心主任王凱琪補充說:「『傲齡匯』透過社工專業服務突顯其社會價值,例如部分過往較難聯絡,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接觸到的「隱蔽長者」,透過線上服務定期接觸,鼓勵他們參與網上活動,打破難以越過物理及心理上的障壁。長者得到服務,「傲齡匯」亦能節省大量時間,絕對是一件「雙贏」的事。長者能擴闊自己學習領域,社工又可以將精力由「尋找」,轉化為深化關係,提升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之餘,加強社會影響力,絕對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 平台其中一個特色是「數碼師傅」團隊,當中包括退休江伯和華哥,數碼師傅不僅教授手機使用技巧,更深入各區進行上門服務。他們了解長者對下載應用程式的擔憂,特別是詐騙案頻生的環境下,因此耐心解釋「賽馬會傲齡匯」平台安全性,例如平台會針對長者關注的痛症、社福問題、攝影旅遊等主題提供相關內容。 線上服務突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如華哥所言,居住元朗的長者無需舟車勞頓到觀塘或油麻地上實體課程,一週七日24小時均可隨時上網學習,既節省交通費用,也不受天氣影響。再者,數碼師傅們更自製影片內容,涵蓋生活、旅遊、興趣班等多元主題,吸引大量觀眾流量。 「賽馬會傲齡匯」的成功證明了創新安老服務的重要性。面對人口高齡化和數碼化趨勢,傳統服務模式必須與時並進,才能真正服務未來的長者群體,讓他們在數碼時代中不被邊緣化,繼續享受豐富的晚年生活。 ...

讓基層工友「被看見」「受尊重」@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 社聯「至善獎」

香港基層清潔工友長期默默耕耘,例如近期極端天氣來襲,街道滿目瘡痍,但一班清潔工盡快把街道回復原貌,努力維持城市清潔,不過他們的付出卻被公眾忽視甚至輕視。正如工友阿筠所述,有些市民會掩鼻而過,甚至出言責罵,反映了部分社會人士對清潔工作的偏見與漠視。 再者,疫情期間,清潔工友擔當抗疫英雄角色,他們冒著感染風險,堅守崗位保障公共衛生,卻仍是「最無助的群體」。這群多為60歲以上的長者,面對勞損問題、惡劣工作環境和社會歧視,需要支援和認同。 因此,香港明愛在嘉里集團支持下,在疫情期間起動【勞動友善社區計劃】,讓這群默默守護公共衛生的清潔工友「被看見」和「受尊重」。計劃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安全、關注健康保障,以及重建工作尊嚴三大方向,提升清潔工友的福祉,同時教育社會大眾。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參與設計課程,幫助工友減輕勞損症狀。研究結果表明,健康講座、體力勞動訓練和運動對工友健康產生積極影響。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實務助理教授張淑萍說:「首先了解清潔工友的需要、身心健康及勞損症狀,分析數據後發現他們在勞損選症狀方面比較嚴重。所以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設計,創立了一些課程給他們,包括一些健康資訊分享、體力勞動的訓練、練習、運動,希望減低他們的勞損症狀。很高興我們這個介入研究,有很好的效果,增加他們對勞損症狀的預防意識,令健康有進步。」 計劃減少了工友的工傷,改善了整體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一名參與計劃三年的清潔工友阿筠表示,通過計劃提供的針灸、物理治療和拉筋班等服務,減少受傷機會。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暨社區發展服務總主任陳偉良補充說:「工友申報工傷或申領病假是少了,在整個工作環境中覺得開心了,因為覺得僱主重視自己。大家(勞資)之間關係不同了,上司和下屬溝通時比較容易,整個公司文化都有很大的改變。」 商界多元支持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嘉里集團通過多項義工計劃支援清潔工友,包括派發抗疫物資、定期電話關懷、設立健康檢查站和節日慶祝活動。嘉里控股有限公司社區投資及員工參與高級經理李培德說:「相信商界對於職業安全健康也是很着重的,近年也多提及到對於員工身心健康的支援。我們有幾個義工計劃,疫情期間曾派發抗疫物資;另外在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中,定期跟清潔工友電話聯繫聊聊天,關心他們最近的狀況;有一些健康檢查站;大時大節會跟不同的工友舉行慶祝活動。」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榮獲社聯【至善獎】 陳先生說:「我們最開心的是,在參與至善獎的過程中,我們都帶著工友一起去。我想告訴工友,整個計劃中最大的功勞是他們。他們將自己的智慧分享給我們,我們只是幫工友實踐。所以工友們是非常開心,感受到原來跟我們整個計劃同行,這個計劃他們都有份兒。」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Company ...

與SEN青年同行 動物輔助 x 音樂治療

在香港不少患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青年正面對溝通困難及社交障礙。為了協助這些青年,晉智慈善基金在領展「愛.匯聚計劃」支持下,將動物輔助治療與音樂治療結合,為八間特殊學校及一間社區中心超過120位學生提供服務。註冊音樂治療師黃穎笙分享,當音樂治療結合治療犬時,卻能產生「一加一等於三」的協同效應,提升成效。 晉智慈善基金社區、企業合作及籌款經理梁凱瑩指出,很多SEN學生屬於非言語型,難以以語言表達自己。音樂配合動物輔助治療,為他們開啟新的溝通渠道,提升參與活動的動機。她指,不少基層家庭的青年缺乏足夠支援,因此希望走入社區及學校,為弱勢學生提供幫助。計劃實施後,獲得老師們正面回饋,表示學生在有治療犬參與時,投入度明顯提升。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方育德老師補充,以往曾考慮讓學生參與與寵物相關的培訓,但難以找到合適合作機會。這次計劃讓老師看到學生與狗互動時的態度及能力,特別是自閉症學生,平日較少與人互動,但在動物面前變得開放,與他人交流亦增多。 註冊音樂治療師張映瀅表示,過去治療多以音樂為主,今次加入狗的元素,令治療內容更豐富。許多學生對音樂和小動物都很感興趣,兩者結合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參與度和吸引力。這項創新計劃不僅帶來治療上的突破,更為SEN青年帶來希望和成長的機會。 ...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Presentation Ceremony 2025 Highlights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e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ceremony on May 21, 2025! The event brought together over 300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social service,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sectors to witness the presentation of 31 prestigious awards, honor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The "Champions for Good Awards" is committ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