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學生上課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課時問同學或老師,而遇到情緒困擾時可以與同學傾訴或去社工室尋求協助。但在疫情嚴峻時,學校需暫停面授課堂,改為在家網上學習,影響了學生的學業、情緒及社交生活。

因此,香港小童群益會駐校社工發展「網上社工室」,在網上平台陪一班新生食午餐,協助他們建立友情;社工亦和高年級生合作開設「網上溫習及音樂室」,當他們在家溫習時面對困難,可以即時問朋輩或師兄,同時又可以聽歌放鬆一下。

「疫情前未有網上社工室,我們只可以在學校找社工,有了網上社工室後,我們有什麼問題想與社工分享,就可以即刻去,或是發私下訊息給社工,不用當着其他同學的面前去問,減少尷尬。我都有見到同學用網上社工室來一起溫習、玩及談天,我覺得他們都喜歡網上社工室。」英皇書院中四生Marquis說。

英皇書院融合教育主任盧老師指出,過去的輔導多以面對面為主,她覺得比較「穩陣」,因為可以多角度觀察學生,包括:面部表情、感情流露,了解一些隱藏訊息,從而理解學生的心情。但當面對疫情的關係,老師及社工不能做到面對面的輔導,所以網上輔導亦是好的替代選擇,她們也發現網上平台令學生容易打開自己心窗,說出自己的想法。

網上及實體輔導各有優點

近期疫情放緩,學校復課,香港小童群益會學校社工王晞駿表示將部分網上服務轉回到傳統服務上,例如每天的面見及電話諮詢,但是他仍會繼續運作網上社工室,因為網上平台可以接觸到潛在有需要的學生,即使在復課後學生面對生活上的不同壓力,仍可選擇網上平台找社工協助。

再者,盧老師覺得網上及實體輔導一起實行比較安全,因為一些輔導工作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但只是在透過屏幕溝通,聽他們的聲音,有時未必能夠評估到他們內心世界的全貌。

疫情下駐校社工新嘗試

「我們要接受改變是經常發生,必須會發生,特別在疫情下,給予我最大的啟示是,適應將會不斷有改變的新趨勢,當有改變時,我們需要敢於去嘗試新事物,不會局限於在傳統方法的角度及服務上運作。」王晞駿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