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民間抗疫

一場疫症似在試煉著我們,這幾個月來看到人們驚惶失措,也有人發災難財,抬高物資售價,甚至售賣冒牌和劣質口罩。然而,筆者相信人善美好,面到逆境絕境,總看到人性光輝,醫護人員、社福同工,以至不同階層都在緊守崗位面對這場硬仗,而民間開始自發動員,商界捐助,社區亦結網支援有需要的巿民。有幾方面值得大家考慮。 分享資訊知識 社交網絡的滲透率雖然廣闊,但仍然會遺漏一些群體,例如長者和少數族裔社群。再者,流言傳言甚多,要將Fact Checked的資訊知識傳及他們,除了新聞傳媒,還得依賴與他們緊密聯繫民間團體和社區組織。 物資援助 個人衛生用品和防護用品缺乏,就算有貨都被抬高價錢,小康之家也惆悵,何況經濟能力有限的基層人士。誰都不想看到老弱殘障連夜排隊,只為購買幾個口罩。除了大財團外,一些中小企也開始義派物資,為提高效率和把物資送到最有需要的弱勢社群,就要建立配對和派送平台。這不一定需要大台,而是每區,甚至每個群體都有衛星平台,減少資源重叠。 抗逆津貼 疫情下,經濟活動大幅減少,基層人士的就業和開工不足問題陸續浮現,他們手停口停,而物價高漲,很難維持一家大小的基本生活。政府必須考慮為他們提供支援,發放現金津貼是其中一個方案。 隨著疫情急轉直下,以上三方面都必須加快進行,民間互助度過難關。 文章刊於2020年2月1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口罩荒與盲搶危機

「武漢肺炎」疫情不斷擴散,專家也憂慮離社區爆發不遠。山雨欲來,巿民自然產生許多不安情緒,加上流言處處,在網路或口耳相傳,造成許多非理性行為,由食米、罐頭、廁紙、衛生巾,甚至食水也成為盲搶對象。 其實供應商和零售商已多番解釋,上述日用品並未出現短缺,補貨正常,巿民毋須囤積太多。在危機之時,我們更要保持理性,切勿自亂陣腳。 然而,口罩這陣子卻出現嚴重短缺,令護理人員及社福機構甚為憂心,皆因許多社會福利服務必須繼續進行,例如各種長者、殘疾人士,以至兒童院舍,家居照顧服務等等,職員都必須戴上口罩,院友視乎情況也有需要,一間院舍日用過百個口罩並不為奇。 社聯早前透過本地公司購入50萬個綁帶及掛耳式手術口罩供社福機構訂購,並根據社署指引供應給現時仍需提供服務的單位。單是發出通知幾小時,訂單已爆滿,最終預購超額10倍,供應遠不及需求,但總算為社福機構解決燃眉之急,為每日繼續在崗位上努力工作的同工提供一點支援。其實,以整個社福業界的需求,這批口罩只能使用很短時間。 聞說各國口罩廠房正在加緊生產,期望短時間內能夠稍為紓緩口罩荒。社福機構自當緊守崗位,做好防疫工作,與巿民攜手減低社區感染的機會。 文章刊於2020年2月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社區創傷

社會運動歷時七個多月,連串警民衝突、政府的回應和警方的拘捕行動,不只涉及參與其中的人士,還影響著家庭、友儕、工作,以至整個社會,港人正經歷一場「社區創傷」(Community Trauma)。 這段日子與社福界同工討論當前的服務需要,對於港人延後出現的精神健康問題,尤其是年青一代因種種原因不願求助或不察覺自己的情緒困擾,同工感到非常憂慮。 今次運動與幾年前的佔中不同,今次不只大學生,而同時有極大量的中學生走上前線,由恐懼到視死如歸,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他們許多都對政府、制度和權威失去信任,不會向學校、社福機構,甚至專職醫護人員和心理學家求助。 至於家人,如政見不同,雙方不決裂已屬萬幸,當然亦難以成為紓緩壓力的傾訴對象。這種壓力不斷積累,終有爆發的時刻,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數年以後,甚至影響每個成長階段。 見過一些家庭為維持家人之間的關係及減少衝突,處處步步為營,子女在家時不看大台電視,外出用膳也不到某些光顧多年的酒樓,更與在紀律部隊任職的親友暫時斷絕來往。但可能更多家庭因政見不同而時出爭拗,互不理睬,甚至要搬離家庭在外暫居。 社會高度政治化正在改變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態。究竟怎樣才能讓社區復元?誰都沒有肯定答案,但最基本的是虛心聆聽,開誠布公,這樣才能看到曙光,期望政府順應民意,因為沒有真相就難以促成社會復和。 期望鼠年為香港帶來新氣象,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文章刊於2020年1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協助基層迎接數碼電視廣播年代

相信許多家庭都已在使用數碼電視,甚至能夠上網的智能電視,但本港仍有為數不少的住戶仍然使用傳統的模擬電視,許多都是基層人士和長者,估計為數有八萬多戶。隨著模擬廣播於今年11月底終止,如無法負擔數碼器材,住戶就很難繼續享受電視廣播服務了。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最近委託社聯推行「數碼電視援助計劃」,資助基層家庭更換數碼電視機,1月14日正式推出計劃。事前我們先試行替港、九、新界及離島幾個住戶換機作測試,筆者也特意前往了解情況。 其中一對年約九旬的夫婦,公公不良於行,加上居於偏遠鄉郊的鐵皮屋,出入不方便,兩人甚少出門。種種因素令看電視成了他們的最大娛樂,惟家中接收差,「大牛龜」電視經常僅在播放「雪花」。當天我們連同獲社聯委託提供服務的電器供應商為這對長者夫婦更換數碼電視機後,畫面立即變得清晰順暢,而兩夫婦可收看的免費電視頻道更大大增加,包括港台32台、Viu TV等。生活樂趣提升,使他們感到無比開心及感激。另一位居於深水埗的獨居婆婆,換機後感到非常興奮,從此看電視節目選擇變得多元化,可以吸收更多新資訊,避免與社會脫節。 社會服務機構會協助合資格住戶更換電視,計劃將提供一條龍服務,除了安裝新電視或機頂盒、還會教導住戶使用新機、上門保養及回收舊機等。 更換電視這項工作聽來好像與社會服務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不然。計劃有眾多地區服務單位參與,有助我們發掘、更深入了解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和家庭。計劃不僅協助基層巿民過渡進入數碼電視廣播年代,更重要的是藉此關注其需要,從而提供其他適切的社會服務。 文章刊於2020年1月1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組合社會房屋 支援基層市民

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南昌街項目剛在上個月開展組裝工程,預計今年第二季落成並入伙。一路走來,的確不容易,滿是新挑戰,不過為了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這些汗水都是值得的。 為什麼社聯作為社福機構的聯會組織,近年卻「踩過界」變成「房屋發展機構」及「二房東」?其實這與我們的本業有很密切的關係,根據多年研究及分析本港貧窮問題,基層市民在搬入公屋前最大開支便是租金及其他房屋開支,佔基層家庭的總開支超過四成,令部分基層市民需要壓縮食物開支來交租,而長時間居住於不適切住房,對家庭及兒童的身心靈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社會必需直接回應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方可改善他們生活,故我們近年積極推動「社會房屋運動」,籌備建造組合社會房屋及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可負擔的租金出租過渡性社會房屋,並透過社福機構或社企提供社會服務支援,為長期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提供「安樂窩」及身心靈支援。 每次探訪「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住戶,他們都表示經濟壓力大為改善、生活空間上升,而最重要的是兒童在安全的環境成長,學業及人際關係均有很大改善,相信幾個月後,入住南昌街項目的150位基層街坊很快便會感到這些正面轉變。今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籌建深水埗欽州街及葵涌業成街的兩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期望於來年再提供約三百個組合屋單位,幫助更多基層市民。 其實在籌建南昌街項目得到許多專業人士仗義幫忙,筆者由衷感激。他們沒有甚麼個人利益,最開心是看到基層家庭及兒童的生活得到改善,最大的回報是幫人那份滿足感,這正正突顯香港公民社會的成熟及承擔。 文章刊於2020年1月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