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媽媽:「唔想仔女步我後塵吸毒!」

 現時官方沒有受毒品影響的孕婦及父母統計數據,因此,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於2017年透過十間戒毒服務機構收集相關數據,發現這些機構正在處理約800個類同個案,涉及1100多位12歲以下兒童。 精神科醫生崔永豪指出,許多受毒品影響的媽媽,她們兒時曾經面對不愉快的經歷及心靈創傷,需要以毒品麻醉自己,減輕痛苦情緒,結果跌入毒品陷阱中,不能自拔。在懷孕期間吸毒對於胎兒的成長及媽媽的健康都有損害,吸毒會令胎兒發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而不少研究亦發現,興奮劑及鴉片類的毒品會大大增加胎盤崩裂及早產的風險。嬰兒出世後,服食毒品會大大減低媽媽照顧嬰兒的能力,簡單至餵奶、換片、準備有營養的食物、接送上學放學等,這些媽媽都不能做到。 「受毒品影響的媽媽亦想尋求協助,與家人朋友溝通連繫,但沒有勇氣。雖然有時家人朋友並不歡迎這些媽媽,但我們知道這種連繫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她們愈孤獨,愈會找毒品做朋友。如果她們有豐富的家人朋輩支援網絡,她們是會選擇朋友親人,而不是毒品。」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藥物濫用輔導服務社工施明惠說。 因此,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舉辦不同的活動協助受毒品影響的父母,包括:小組活動、育兒資訊、產前產後護理,及家人與社區連繫等。其中一位服務使用者成功戒毒單親媽媽阿B(化名)指,活動協助她建立自信及認同感,例如:在音樂生命節中,姑娘叫她選擇一首歌代表現在的心情,她選了「頌讚詩」,歌詞中的「風中有兒童歌聲,人海聲和種種美麗事情」,提醒她聽到女兒的聲音,自己就會很開心,有很多美好事情,不用再想不好的回憶。第二個活動是製作自己將來想要的東西作為模型,阿B做了一間屋,代表自己想為女兒和自己建立完整的家,因她由小到大都沒有完整的家。最後阿B勉勵其他受毒品影響的父母說:「做人父母,當然不想自己仔女步自己後塵吸毒,如果你看到自己子女將來都是吸毒,你會如何!你把子女生下來,就要對他們負責任。」 社福界建議政府在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增加人手,以便加強協作及支援。同時,搜集受毒品影響的父母資料及數據以便進行服務規劃。 ...

「醫社合作」支援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

 「爸爸經常不記得東西,程序很亂,對答反應慢,不懂組織事物。他晚上睡覺時可能會大叫,甚至最嚴重一次,爸爸會起身,推東西,推桌子,令我十分擔心,壓力十分大,也不敢熟睡。」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嚴慧君說。 以往認知障礙症患者由醫院專科醫生跟進,病人經醫生轉介後,需要到不同專科跟進、輪候及接受訓練,這些都需要護老者及長者到不同地方接受服務。於2017年關愛基金資助先導計劃,「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計劃),以「醫社合作」模式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將醫院管理局評估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轉介至20間長者地區中心,由職業治療師、護士及社工提供為期半年共24節的社區支援,服務範圍包括 : 認知及自理能力、家居安全知識、個別照護理方案、藥物管理、家居評估、社交及護老者壓力支援等。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智友醫社同行」計劃職業治療師陳慧潔指,該會的計劃收到醫院管理局轉介後,機構需於3天內以電話聯絡服務使用者,基本上長者及護老者可於一個月內接受到服務。除了提供24節的服務之外,長者地區中心歡迎長者隨時來參與活動,長者及護老者亦可隨時聯絡中心社工,了解他們需要,有需要時可以提供轉介,與醫院醫務社工相比,關係比較持續。陳姑娘指,參與計劃的長者及照顧者都滿意服務,例如:長者認知能力得以維持、社交有所改善,照顧者壓力得以紓緩。 嚴慧君表示,開心見到爸爸在計劃中慢慢投入,學習不同事物,情緒得以紓緩,中心同工十分關心長者,但無奈計劃太短,只是維持數個月,未知如何處理爸爸將來的訓練。認知障礙症會終身伴隨著患者,加上患者的狀況會逐漸變差,社聯認為計劃的半年服務期限太短,建議成立更多由政府資助專門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中心,繼續透過「醫社合作」模式,爲達到中度及嚴重程度、並有情緒及問題行為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

愛心工匠義助基層維修家居

 「秀茂坪區內有不少低收入家庭,當中有三至四成是領取綜緩保障;再者,觀塘區65歲或以上的長者非常之多,佔據全港的第一位,這些基層家庭及長者大部分都是住在公共房屋,居住年期約10至20年,家中設備開始殘舊,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及家居安全。」中華傳道會基石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張志偉說。 因此,位於秀茂坪寶達邨內的基石社會服務中心與新世界建築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築工匠特工隊」,公司善用員工專長服務社會,組織維修師傅、其家人及承辦商員工參與成為義工,為秀茂坪區內近300個基層家庭及長者提供免費家居維修及定期探訪活動。計劃更榮獲「商界展關懷」計劃2017/18的【傑出伙伴合作計劃獎 - 優異獎】。 對於一些低收入家庭及獨居長者來說,他們未必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家居維修費用,其中一位是獨居患癌長者黃月梅婆婆,她曾經因廚房天花剝落,天花的灰跌進粥內,令她不可進食。她很開心能夠參與計劃,中心職員來到她家探訪及視察後,找義務工匠來處理,例如:維修天花、衣櫃、安裝工具架及燈泡等,令她不用再擔心家居安全。 新世界建築有限公司經理 (機械) 陳卓強表示,感謝公司管理層用心用力去支持他們的義務工作,一班工匠可以善用自己的技能,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士解決生活困難,看到基層家庭及長者的生活得以改善,義工們都十分開心,希望將這大愛精神延續,生命影響生命,影響更多人去提供義務服務。 ...

院舍智能管理 提升效率 紓緩人手壓力

 「以往安老院員工需要人手處理大量的文件及記錄存檔,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而大量的傳統抄寫工作亦嚇怕青年入行。」香港明愛安老服務總主任余美玉說。 明愛研發eCare無線安老管理系統,旨在減少前線護理人員的行政工作量,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減少人為錯誤,從而騰空更多時間,讓護理人員專注於院友的護理工作。除了明愛轄下9間安老院使用之外,同時開放給全港的公私營院舍申請使用,現時已有過百間安老院使用。系統更獲得【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大獎】。 香港明愛資訊科技創建中心主管楊添燦表示,在安老院中有很多文件工作,包括:長者各項的社署福利申請、傳染病數據、藥物數據,甚至看醫生覆診及長者病歷等。以前全部需要用文書方法處理,有了這個系統後,全部用電子方法及電子平台處理。 余姑娘指,系統起了三大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提示」,當同事做漏了工作,系統便會作出提示;第二是「監察」,院舍管理層及護士可以透過系統作出即時監察,第三是「存檔」,所有的護理資料即時輸送到電腦,在無紙的環境下將重要的數據存檔。她與前線同事商討後,發覺同工工作比以前暢順,不再需要將數據抄寫到紙張上,然後再輸入電腦,同時避免在過程中出錯。 ...

長者共住屋 = 自由 + 社交 + 健康

 有自理能力、保持身體健康是長者開心過晚年的最好條件,這非靠長者累積修來之福,伸手助人協會老人之家累積近30年經驗印證:群體生活、自由活動、協助長者管理健康,是讓長者保持良好身體機能,延緩衰老的最佳方法。 75歲的楊麗芳五年前選擇入住有別於一般安老院舍的老人之家。她說自己身體多毛病,十年前更曾患癌症,惟子女都忙於工作難以貼身照顧,「自己執藥常執錯」。 為協助院友解決食藥煩惱,伸手助人協會交托社區藥房預包七天藥物,藥物板分成一星期、每天早午晚三格,免去長者自行執藥的煩惱。另外亦會安排義工每周為長者檢查身體,以及定期舉辦由護士、中醫師或其他治療師主講的健康講座,讓長者學懂管理身體健康。 楊麗芳在老人之家生活五年以來,身體亦保持健康,沒有進一步惡化。她又說:「如果我們有不舒服,駐院社工會多加留意我們,又會叫其他老友記幫忙,其他老友記也很好,幫忙買飯盒,買菜煮飯,很願意幫忙。」 在竹園北邨老人之家住了近十年的81歲劉燕馨喜歡將「老人之家」稱為「自由之家」。她是活潑的老友記,最喜歡說笑和游泳。清晨4時許起床,劉婆婆都會在床邊做伸展運動,然後出門游泳;早上9時回到活動室,與一眾老友記一起做簡易運動。有時又會到三樓運動室做單車機。運動室內也有數張按摩椅,深得老友記的喜愛。 伸手助人協會分別於黃大仙竹園北邨、寶林邨和小西灣邨設有老人之家,各佔地兩層公屋樓層。他們利用這些空間發展出獨特的長者共住模式,結合住宿與基礎醫護的元素,群體生活亦有助長者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老人之家供年屆60歲、有自理能力、有住屋需要的長者申請居住,每個單位由二至四名長者合住,合共提供355個宿位予有自理能力的長者。月租1,835元。目前,老人之家的平均輪候時間一直上升,需要輪候一年半,反映健康長者的住屋需要,亦有愈來愈多的長者接納「共住」模式。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