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2007 Banner

| 簡介 | 評審團 | 文件下載 | 得獎計劃名單| 嗚謝 | 評審準則 | 聯絡我們 | 歷屆獎勵計劃 |


簡介

社會福利界一直提供適時及有效的服務以回應社會需要。機構及服務單位在追求優質服務的過程中,累積不少具啟發性及前瞻性的實踐經驗。為了表揚及推廣這些服務實踐的經驗及智慧,本會自2003年起每兩年舉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希望透過獎勵計劃,促進業界的專業交流,繼續發揮追求卓越的精神,並讓公眾進一步認識社會福利界的貢獻。

目標

  • 表揚及鼓勵卓越實踐
  • 展示社會福利界對社會的貢獻
  • 分享卓越實踐經驗及鼓勵界內相互切磋砥礪
  • 有系統地記錄實踐經驗及知識

 


評審團(排名以筆劃序)

方文雄先生
香港方樹福堂基金董事

史陳尚欣女士
家長

李穎賢女士
香港公益金行政總裁

高靜芝女士, JP
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

張超雄博士
立法會議員

陳麗雲教授, JP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

麥萍施教授
社會福利界學者

黃寶財教授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葉秀華校長
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委員

黎守信醫生
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委員

 

文件下載

計劃簡介及報名表

 


得獎計劃名單

金獎
組別 計劃名稱 / 機構名稱 計劃特色
主題 築動 . 社群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此計畫為首次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和香港建築師學會合辦的社區服務計畫,並獲得實惠傢居廣場及三思數碼贊助,同時獲得攜手扶弱基金及香港建築師學會2005年青年建築師項目基金資助。整個計畫為期9個月,由2005年9月開始至2006年5月完成。

計畫透過合作伙伴組成共18隊義工隊伍的實質參予,為62個低收入及綜援家庭提供專業家居改善服務、配合實質援助和義工支援,過程中重視家庭內不同年齡成員的需要,讓他們能在安全整潔和明亮舒適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和成長,最重要是促進家庭凝聚力和增強家庭的社區網絡。

計畫之成功關鍵是服務需要評估準確、合作伙伴的全情投入、受惠家庭潛在能量釋放,令計畫所產生出來的動力能持續鼓勵整個有份參與的每一位成員。

非主題 青少年隱蔽現象 – ‘上門追擊隊’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此計畫敏銳地發掘新出現的社會問題 -「隱蔽現象」,洞悉一長期足不出戶的青少年之獨特需要,以嶄新的服務手法,於2004年10月創立全港首支「上門追擊隊」,由專責社工提供上門輔導及訓練予這受「隱蔽」困擾的青少年,從而打開他們的隱蔽心扉,燃點他們的前進動力及希望。本隊創立及驗証一套有效協助受「隱蔽」困擾青年重投社會之「興趣為本」介入模式,為社會工作開展另類激發「青年」改變動機的手法,提供「由家至重投社區」的一站式服務;包括:「上門訓練及生涯規劃」服務;提供互助及正面朋輩網絡平台之「破繭小組」;協助青年發掘潛能之「有路行工程」;協助重返校園作裝備之「有學返工程」;協助投身社會工作之「有工做工程」等。我們更組織成功突破隱蔽困擾的青年,成立「青年分享隊」,成功引起社會各界及海外關注這群青年的獨特需要,並透過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及撰寫文章,總結經驗及傳遞知識。
傑出計劃:
主題 明愛向晴軒 – 家庭危機支援中心
香港明愛
服務是香港目前唯一一間設有24小時危機熱線、危機輔導、緩衝避靜住宿及社區教育等一站式的家庭危機支援服務。服務概念是來自一群曾受婚姻衝突及婚外情問題困擾的過來人,在經歷危機之後,自發組織起來,關注家庭問題並引發一個以「暫離」(time-out)概念的新服務設計。本服務重視服務使用者的參與,提昇其助人自助精神,凝聚力量,推動社會和諧。

服務對象是不分年齡及性別,為正面對困難、危機、衝突和創傷的人士提供危機介入及支援,以提升處理危機的能力並及早預防危機的發生或惡化。

在過去五年期間,已提供了最少120,000的危機熱線輔導及不少於3,900名使用緩衝避靜住宿服務的人士。大部份使用危機服務的人士及家庭都處於中度或以上危險程度,而離開中心時亦大部份可以回復情緒平穩及找到方向如何面對家庭危機。

向晴軒透過不同層次的力量,包括:跨專業、社工專業、服務使用者及社區人士的力量,共同支援家庭,使面對危機的人士及家庭及早正面處理危機。

紓懷行動 – 濫藥孕婦支援計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本計畫是針對濫藥孕婦的獨特處境及需要而設計,由社工、護士、特殊幼兒工作員組成跨專業團隊,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透過產前護理及檢查、戒藥輔導、互助小組、嬰兒發展評估及育兒訓練等,協助濫藥孕婦戒除藥物,學習照顧新生兒,並與家人重過新生活。團隊主動在地區發掘濫藥孕婦的接觸點,以外展方式提供服務,並與醫院、母嬰健康院、家庭服務中心、物質誤用診所及美沙酮中心發展協作關係,為濫藥孕婦建立合適的支援網絡。

計畫除成功協助濫藥孕婦改變,亦獲得社會正面的回應。計畫曾為不同專業進行多項培訓及接受傳媒訪問,服務模式的有效性得到各方認同和參考。

藍巴士 – 成長之旅
香港善導會
香港善導會於2005年獲香港公益金資助,開展為期三年的「藍巴士 – 成長之旅」計劃。整個服務以在囚人士子女為介入的核心,透過一系列多元化的服務,支援他們適應父母入獄的負面影響,重新建立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並顧及在囚父母及其照顧者之需要,連繫在囚父母與其子女的關係,改善彼此的溝通,以達致和諧的家庭關係。計劃的另一個重點是透過家庭團結的力量,協助曾違法的家屬改過自新,甚至和家人一起做義工,服務其他弱勢社群,發揮更大的家庭力量,回饋社會。本計劃的特色是以「一條龍」及「一站式」的服務,貫串由違法人士被判入獄至出獄後團聚的階段,並且將各種服務集中於一個服務點提供,讓有需要的家庭更方便及快捷地得到適切的服務。
非主題 南區「愛心邨」計劃
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
南區「愛心邨」計劃於2003至今,獲勞工及福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贊助,由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與香港南區婦女會以聯盟形式,運用社區為本及網絡的工作手法去設立南區「愛心邨」,目的旨在網絡居民、商戶、官方及社團,組成互聯網,服務漁光村、鴨脷洲邨及華富邨居民,從而創造一個可促進社會資本的環境,以達致自助互助、社區團結、社會融合及社區參與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有系統地將社區內的個別人士聯繫起來,本計劃由2005年起,於屋邨大廈中設立「樓長制」,委為義工為「樓長」,組織他們時常探訪鄰居,介紹街坊互相認識,以及及早識別有問題之家庭,於社區建立了互助的支援網絡;同時,「樓長」亦主動地去發掘服務使用者的專長,為社區服務,充分發揮了以長補短、凹凸互補之效。

在持續發展方面,本計劃於2004年成立了「義工諮詢委員會」,並由一互委會主席擔任該會主席,讓不同年齡義工有機會參與統籌、策劃、推行及檢討「愛心邨」的工作,達致義工當家作主的目的,使計劃得以在義工的協助下持續地發展下去。

南區「愛心邨」計劃過去四年的服務,充份發揮了「由社區自發,由下而上」的果效,為社區建立了鄰里守望相助、互相關顧的安全網,使社會資本得以凝聚和共享,亦達致移風易俗的果效。

長者學習資訊科技與服務社會計劃
香港明愛
透過學習與服務 長者能肯定自我 增強溝通 攜手共越數碼鴻溝

計劃在元朗及天水圍推行數碼共融活動,培訓「長者數碼大使」成為社會資源,以電腦作為關愛媒體,透過「學習與服務」模式,鼓勵長者學習電腦後與朋輩分享,減少數碼恐懼。

服務內容具應用性,包括長者學習製作元朗歷史簡報、敬老動畫,與學生分享;學習製作賀卡,關愛送贈身邊朋輩;學用數碼相機,為年長夫婦製作VCD;學用手提電腦,外展往鄉郊、院舍、日間中心教授文盲、體弱長者;與學生配對於網上傳情;成為電腦導師;協助更新網頁及舉辦參觀、講座,提昇長者視野。總共1,956名長者,427學生參與。

計劃營造自學氣氛,培養出長者學習資訊科技的動力,改變未能與社會同步的無能感,打破數碼隔閡。

紅褲子就業紮根學堂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從社會資本的概念出發,分析青少年就業問題,除了歸咎個人因素外,社會上欠缺足夠的信任關係網絡及就業資訊渠道不足也令青少年在就業上更加困難。而在失業青少年中,低學歷青少年的競爭力相比其他社會群體更形不足,在社會身處的位置更為不利。

因此,紅褲子就業紮根學堂採納師徒制作為訓練模式,藉著師傅的個人魅力、在職業上的專業知識與及在業內的人脈關係提升低學歷青少年的就業動機,配合連繫社會中不同界別合力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及實習機會,不單讓青少年肯定自己的能力,更讓社會人士認識到青少年的才華,改變過往對青少年的負面標籤,建立一個互信互助的共融社會。

本計劃按青少年的個別才能開辦社區維修隊,由師傅帶領青少年到獨居長者家中進行家居維修,進而建立工作動機及工作操守。而潮流藝術隊則包括年青人喜愛的玩意,如跳舞、音樂、化妝等,再在專業導師的帶領下,累積教學及表演經驗,逐步在職業世界中開展事業上的新出路。

啟發藝術潛能 展現公民素質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本計畫旨在讓不同階層及家庭背景的2-6歲幼兒享受藝術及公民素質培育的均等機會,激發其創造潛能,和逐漸建立對人、對事、對社會的關愛情懷與態度;並將之融入家庭生活中,成為親子間的共同文化。計畫引入藝術家和商界的支援,使幼兒的潛能獲得充分培育。透過兒童的藝術作品出版及展覽、家長意見問卷調查及活動意見收集等,印證幼兒具有關心社會、關注環境及關愛社群的能力,展現其良好的公民質素,深獲家長及社會人士的認同。
網開新一面計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此計畫建構了「網絡成癮之路」(COLA Model)和運用動機理論作為介入的主要模式,並引用美國具權威學者金伯莉‧楊博士所編制的「網絡成癮」量度工具整理了「上網習慣問卷」,以進行系統化的評估及研究,為香港本土化工作奠定了基礎。而有關「上網習慣問卷」經本計畫多次驗證,是一個較客觀、具信度和效度的問卷,可供同業借鑒。此外,本計畫服務多元化,包括熱線電話及上門輔導、「網絡特攻」輔導小組及訓練營、「健康網絡大使」聯盟、「網上同路人」家長支援網絡、「健康使用網絡」講座、工作坊及社區教育等服務。計畫曾多次進行跨專業的合作,包括資訊科技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學校及將軍澳醫院等。計畫亦與不同專業進行培訓及交流,包括學院、老師及醫護人員等。
樂學訓練計劃
循道理觀塘社會服務處
本服務處於2006年起獲公益金資助三年,為50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推行一個名為「樂學訓練計劃」的綜合評估及訓練先導計劃。這是一個由跨專業團隊,包括臨床心理學家、社工、音樂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特殊教育訓練主任等,到校為學童、老師及家長提供適切的融合教育服務。專家團隊會為學童進行綜合評估,包括大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及社交能力,從而為其設計個人訓練計劃,配合各項治療活動,以達致改善及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此外,專家團隊更透過觀課、會議等形式協助老師掌握相關的教學技巧,以及推行家居訓練,以培訓家長協助學童成長,從而讓他們尋回自信及學習的樂趣,在校裏建立共融文化。經過一年的試驗性推行,超過86%的學童在受訓後,整體表現包括行為、情緒、學業成績均有顯注的進步,備受校方、老師及家長的讚賞。
優異計劃:
敏銳觸角獎 風雨蘭 – 性暴力受害人危機中心
(一站式緊急支援及專門服務)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風雨蘭自2000年起,致力為性暴力受害人提供一站式危機支援服務,而專業人士亦可透過廿四小時傳呼轉介受害人至風雨蘭。一站式服務的理念是以受害人的需要為中心,盡量減少受害人奔走於不同的部門求助及遭到第二度創傷的機會,以及保障受害人的私隱。風雨蘭以危機中心為基地,協調相關專業,包括輔導、醫療(即時診治及避孕、性病檢查及治療、事後醫療跟進)、報警程序及外展陪同等支援。風雨蘭會址設有輔導室、口供室、法醫室和洗澡室等設施。風雨蘭會定期為受害人及其家屬開設治療小組,協助受害人及家屬從創傷中復原。除此之外,風雨蘭亦會為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有關性暴力的知識、受害人的需要、面對受害人應有的態度等訓練。
協同效應獎 踏實之旅 – 社區防跌行動
香港明愛
骨折的後果相當嚴重,不單影響個人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更會加重照顧者、社會經濟及醫療體系的負擔和壓力。有見及此,自2005年開始,香港明愛與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合作推行此計劃,為有需要之長者提供高效及針對性的防跌策略,以建立一個「零跌倒」的社區。

計劃結合醫護界的專業技術,以分佈全港的明愛中心為發動點,透過發掘73個社區的網絡伙伴及586位受訓義工,合力在全港6大區及13個地點,提供一站式的防跌及跟進服務,包括為5,625位人士提供評估,1,242位長者提供諮詢服務,並鼓勵了近700名長者參與「防跌健骼十式」運動班及按需進行家訪。計劃亦備有錄影帶、營運手冊及教材套,與業界分享經驗。

通過是項計劃,低危的長者跌倒情況下降80.2%,而高危的長者跌倒情況則下降24%,可見針對性的防跌策略成效顯著。

專業知識獎 與挑戰同行計劃
救世軍
本計劃以「家庭為本」的介入模式,為智障人士家庭提供以下多元化的社區生活支援服務:
(i) 危機介入(crisis intervention)-協助家庭因智障親人的挑戰性行為引起在相處上的失衡,在介入過程中同時強化家人解難的能力及技巧及建立智障親人合宜的生活行為,以過渡當前的危機。

為家庭提供有具體目標、時限性及階段性的個案策劃,提供處理挑戰性行為及支援家庭兩方面的「行為管理」及「家庭支援」服務套餐,包括不同專業同工如職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之評估服務、離戶式或到戶式的介入服務、協助家庭紓減壓力的「家庭支援」服務等等。


鳴謝

標誌設計

謝俊謙博士

2015 BP Logo

標誌以卓越實踐Best Practice之 ‘B’及 ‘P’兩個字母組成,並以‘首屈一指’為主題


評審準則

  • 評審將分兩階段進行,如服務/計劃被挑選進入第二階段評審,機構將需要於提交一份詳細報告及派代表與評審團會面,介紹計劃之特色及成果。

評審準則

評分比例

適時識別及回應服務對象和社會的需要

15%

服務理念及工作手法:

展示服務設計如何達致服務目標

25%

服務果效

達到服務成果及使用合適之成效量度工具
有效運用人力、財政及社區資源
有持續及長期果效

25%

鞏固知識及實踐智慧:

清楚分析及紀錄關鍵成功因素
清楚描述有關實踐經驗於未來工作的應用性及參考價值

15%

意念創新

10%

發揮跨專業 / 跨服務合作的力量

10%


聯絡我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服務發展)

電話號碼:  楊小姐 (852) 2864 2944 / 黃小姐 (852) 2876 2404

傳真號碼: (852) 2865 4916 / (852) 2876 2449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