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0年2月21日】在疫情嚴峻的時候,社會服務界除肩負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在物資及服務上去支持各弱勢社群,協助他們應對疫情。除了受政府資助的服務機構之外,沒有接受政府資助的機構(非資助機構)在社區上支援弱勢社群亦同樣重要。
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的機構會員為例,70%以上為非資助機構,共有342間。它們的服務對象均為社會上的弱勢組群,如病人自助組織、學習障礙兒童及家長、少數族裔、工傷工友及家庭、受暴力侵害婦女、囚犯重建新生命及喪親者等等。每年接受服務支援的人數超過6,000萬人次,僱員的數目超過10,000人。確保這些機構能持續營運,對他們的服務對象和僱員均十分重要。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據社聯了解,是次疫情對這些非資助社會服務機構造成極大的影響,問題亦漸漸浮現。部分機構更表示若情況持續,有可能因為財政困難而結束營運,困難情況亟待緩解。社聯建議政府向合資格的非資助機構,派發緊急支援金20萬元,協助機構渡過難關。」
首先,是次疫情嚴峻令服務受到影響。在疫情期間,弱勢社群的服務更趨殷切,故即使未能透過個人接觸、小組、或大型社區活動等手法提供服務,機構仍需以各種可能的服務盡力提供支援。但非資助機構受制於項目為本的資助形式,即使項目時間或要加長,一般難以獲得額外的資助去渡過難關,期間涉及的各種營運開支,包括員工的薪金開支,便要機構承擔。可是,這些機構一般沒有固定資助,根本沒有足夠財政能力去過渡難關。社聯已得悉部份機構已面對現金流的問題,若沒有緊急財政援助,機構的服務或會終止,影響他們服務的社群。
同時,在這段時間,機構要維持服務,亦有需要適當地添置基本防疫物資。然而,這物資價格急升,對這些非資助機構的服務營運也構成額外壓力。
另一方面,非資助機構的營運資金來源,不少是來企業和民間籌款活動,但這些活動均在疫情下受到極大影響:
-
- 企業籌款:據不少機構反映,本年度首三個月的企業大型籌款活動、企業的慈善賣物活動、或與企業合作的活動等均告取消,作為受惠機構,他們收入大打折扣;
- 公眾賣旗:賣旗收入一向是這些機構的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然而不少機構已被迫取消賣旗活動;
- 街頭募捐:有不少機構的穩定捐款收入來自街頭勸捐。有機構表示,過去一個月,街頭募捐的收入大減一半。
展望來年,由於這次疫情對商界及社會也造成巨大影響,按以往的經驗,在經濟不景時企業財政緊絀,必然會削減企業社會責任或公益方面的投入,而個人透過各種形式的捐款亦可能會減少。換言之,非資助機構在未來一年不單無法彌補幾個月的籌款收入,還要面對未來籌款困難的問題。
社聯建議:
-
- 政府應向合資格的非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派發緊急支援金20萬元,協助非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渡過難關。
- 各提供資助的機構、企業及基金會,應從寬處理項目的輸出和成效指標,在可能的範圍內盡可能支援這些非資助機構,渡過面前的難關。
部分非資助機構的營運及財政狀況:
「啟勵扶青會」 行政總監蕭加欣表示,其機構以服務青少年為主,服務主要與學校及夥伴機構合作,現時大部份項目皆因停課而暫停或延期。她坦言,目前機構的財政儲備所餘不多,僅勉強支撐日常開支。由於啟勵主要靠企業及個人捐助者的捐獻作為主要資助來源,蕭加欣十分憂慮受疫情影響,一眾捐助者在承受經濟壓力下,令他們對非資助慈善機構的捐款意向亦會減低甚至暫緩。她相信,多間非資助機構在募捐方面將面對很大挑戰。 蕭加欣稱,其機構正致力嘗試開拓資源支持營運,但委實不容易,如情況沒有改善,機構將會於下半年陷入困境。但她強調,機構目前仍決心維持營運,因為留意到青少年此時此刻亦非常需要服務支援,仍希望透過網上形式與他們接觸,繼續提供服務,讓他們在疫情期間,即使減少外出,仍能與社會保持聯繫。 |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 總幹事江嘉惠表示,其機構主要向基層青少年及兒童提供長期體育培訓,但全港停課加上大部分公共康樂活動設施關閉,令為約1,000個基層家庭提供的恆常服務需要全部暫停,嚴重影響機構的日常營運。 她稱,雖然機構目前財政狀況良好,短期內不會有財政困難,但因應不少大型推廣及籌款活動均要押後,意味收入有機會減少的同時,仍然要支付員工薪金及租金等營運成本。 她擔心若此情況持續,不少非政府資助機構或於下個財政年度出現財政危機。例如在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下,擔心一直合作籌劃活動及作出捐款的企業夥伴,部份或因為業務經營困難,而少不免影響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投入。她又稱,目前學生復課無期,基金會難以為服務對象計劃暑期補課或作長遠活動規劃,服務水平亦受影響。雖然恆常服務暫停,但機構轉為線上為停課學童及家人每日設計《停課不停運動》短片項目,讓大眾及基層家庭於疫情陰霾下自行鍛鍊身體,抵抗疫症。 |
社聯高級經理(企業傳訊) 曾志康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