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2年10月19日】行政長官今日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涵蓋多個與港人息息相關的經濟及民生範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歡迎政府在房屋、基層醫療、支援照顧者和安老服務方面提出具體方案和項目指標,期望能夠適時協助有需要的人士。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表示,政府提出興建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性質與目前的過渡性房屋相似,現由政府負責興建將有助加快建屋進度,擴大規模和標準化基本設施,但由於是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上興建,故要考慮是否有充足的社區資源及配套。政府可參考過渡性房屋的營運模式,引入社會服務機構為住戶提供支援服務,建立社區互助網絡,提升居民的就業能力及身心健康質素,提升抗逆能力和增加脫貧機會。 

社聯就施政報告其他範圍的回應如下:

津助制度

  • 政府去年中發表《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報告》,提出多項優化措施,唯施政報告沒有著墨。社聯期望政府加快人手編制檢討速度、確認員工年資經驗,重新檢視撥款基準,以及促進應用資訊科技方面提出具體方案和時間表,確保業界能夠應付社會不斷變的挑戰。

房屋

  • 歡迎政府為新公營房屋項目制訂幸福設計指引,建議政府邀請社會服務機構、社創及建築學院等不同持份者共同參與,按幸福(Well Being)設計指引檢視現時公營屋邨的硬件設施(公共空間、社福醫療設施,康樂設施及屋邨環境)和軟件服務(社區支援服務及鄰里互助網絡等),以備日後改善公屋質素的參考。
  • 施政報告雖有措施減低公屋輪候時間,但相信未來一段時間仍有大量居於劏房的家庭需要支援,因此需進一步加強對劏房住戶的地區支援。政府應盡快建立劏房支援隊支援劏房居民,包括及早辨識及介入有緊急需要的家庭、組織居民建立社區網絡,並連繫有需要家庭至公共服務系統。

基層醫療 

  • 發展基層醫療以「重預防、早治療」為方針重整醫療體制,除有賴家庭醫生及社區專職醫護團隊的協作外,社會服務機構在推動健康行為及社區教育上都有重要角色。「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除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外,亦可參考新加坡的健康推廣局的做法,加強跨界別的健康推廣,並設立健康護理及促進基金,推動社會服務機構參與基層醫療工作。

扶貧

  • 施政報告未有就扶貧方面提及具體指標,建議參考國家,愛爾蘭及加拿大的經驗,就社會整體及不同的弱勢社群訂立具體的消貧目標,達至精準扶貧之效。

安老服務

  • 歡迎政府恆常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及將適用範圍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這將有助樂齡科技帶進社區。社聯建議政府可將個案管理服務元素納入服務券,進一步支援長者居家安老。
  • 《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預期在2023通過,涉及調高每名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預計約有460間院舍未符合新規定,合共需要削減約6,300個宿位。施政報告中提及新增的6,200個院舍宿位只能填補削減的宿位數目。基於輪候院舍的人數超過20,000人及疫情帶來的啟示,有必要加強院舍服務,包括增加宿位,並提升人手、環境及設施質量。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理應可創造更多處所,以提供更多宿位,唯計劃進展緩慢,建議政府推出提速措施。

照顧者

  • 歡迎政府增加暫託服務名額有助紓緩護老者的照顧壓力,期望政府審視各地區的需要,在各區配置新服務名額。同時,應優化暫託服務查詢系統,包括日間暫託服務,提供即時的服務空缺資訊,以及網上預約服務。
  • 雖然政府決定把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但津貼金額仍有改善空間。社聯建議應與現時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看齊(即$3,915);亦應進一步放寬申領資格,包括把入息審查的門檻放寬至入息中位數的100%,容許領取傷殘津貼者同時申領照顧者津貼,同時讓符合服務資格而未有輪候服務的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申領,達至減低照顧者的貧窮風險。同時,建議將現時的「培訓津貼」擴闊為「培訓及支援津貼」,金額增加至每年$2,000,實報實銷,並把使用範圍擴濶至課堂、工作坊、短期喘息服務,及參與照顧者活動等。
  • 促請政府盡早訂立照顧者政策,包括確立照顧者定義、定期收集照顧者狀況的統計數據,以及委派專責部門或人員統籌及協調照顧者政策及資源。

少數族裔

  • 樂見政府提出措施支援少數族裔人士就業及精神健康,建議進一步加強在職配套支援,同時,為聘請少數族裔的機構或公司提供一次性資助,使機構或公司能提供合適的支援配套。同時應為主流社福服務提供額外資源,以協助機構制訂有利少數族裔使用服務的政策及措施,確保少數族裔人士能真正使用服務,滿足其生活需要。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