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ti-HKCSS Community Intern Program 2019

The Citi-HKCSS Community Intern Program Foster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Local Business University Students 75 Business Students Completed Internships in 40 local NGOs this summer   Hong Kong – The 2019 Citi-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Community Intern Program (CIP) is in its 9th year running. This year, 75 business students from 10 local universities completed their internships in 40 local NGO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Hong Kong, utilizing their business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help build capacity for the NGOs to meet social needs. The Recognition Ceremony held today was officiated by Ms. Angel Ng,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iti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Mr. Chua Hoi Wai,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Sponsored and organised by Citi and co-organized by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the program is the first-of-its-kind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academia, business and the NGO sector which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studies to intern in local NGOs. The aim is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NGOs to help these organizations build capacity,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

社企軟餐新煮意 助吞咽困難患者

吞嚥障礙,是指進食時出現咀嚼或吞食困難,容易哽塞或嗆到。本港吞嚥困難患者中,八成為長者,而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平均每九位便有一位出,現不同程度的進食困難。有見患者因為「食得唔好」而不喜用膳,社企「甜蜜故事」創辦人鄭翠碧,研發軟餐食譜,舉辦共膳活動,成為「耆創無窮優化銀齡生活創新大賽2019」得獎項目。 鄭翠碧:「我們今次參加社聯的比賽,藉著做軟餐作為開始。其實看見香港已經有很多(社福/院舍)單位,不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的單位都在做長者飲食。但很多時候停留在「我食得飽」「我不用插喉」這些要求而已。很多時候香港人或中國人需要同枱吃飯,有一個交流時間。我們看見目前的軟餐或糊餐賣相不太吸引,所以想推廣微笑軟餐,第一提供形態更美的食品;第二同步推廣共食。共食意思是和家人或朋友,吃同一款菜式,而最基本是同枱食飯。」 提供美味的軟餐食物固然重要,但不是開一間「長者餐館」便可以。社區最需要的,是有更多有陪食技巧的照顧者,因此培訓吞嚥困難患者照顧員,也是重要一環。 鄭翠碧:「共膳的可能是家人,可能是社區的照顧者或義工。 一起吃飯好像很平常,但對吞嚥困難患者,我們對他們的認識或照顧技巧可能不太了解。比如,怎樣才算「夠碎」?或是什麼餐具才合適,不會弄損患者的口腔?甚或不幸嗆到或哽塞時,有沒有簡單的救護知識讓我們認知?希望通過幾堂課程,再加上實習的機會,令參加共膳大使計劃的朋友,不但掌握有關軟餐的資訊,更成為社區大使,把長者吃軟餐的需要和資訊,可以在社區傳遞。」 比賽得獎項目,可獲最高20萬港元資金實踐計劃,鄭翠碧打算用資金成立全港首間軟餐食品工場,以及為120名照顧員提供培訓課程。她亦期望吞嚥困難患者照顧技巧成為一門專業,為希望居家安老的長者提供支援。 耆創無窮-優化銀齡生活創新大賽: 由社聯舉辦,在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贊助比賽活動、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社創基金) 撥款資助得獎項目,香港科技園以及香港設計中心分別提供設施支援和指導之下,鼓勵公眾、團體、社會企業、企業及非政府機構以創新點子回應長者需要。 比賽共收到69份申請,經初選後,16個入圍構思已經在今日早上接受最後評審,項目主題包括:樂齡科技、醫療、食物選擇、跨代共融、社區建設等。共七個獲獎項目,每個項目將獲得最高港幣200,000元資金實踐計劃。 ...

灣仔「樂農」結業

由於租約期滿,灣仔「樂農」將營業至9月30日午巿。消息來得突然,感到十分可惜,皆因樂農與社聯淵源非淺。九年前,得到一群熱心藝人和政府基金支持,社聯社企商務中心亦從中協助,最終於2010年促成首家社企素食餐廳落戶灣仔商業區,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向市民大眾推廣健康及環保的飲食文化。 餐廳以「樂農」的名字,「樂」意指開心快樂,「農」則取自聾的諧音。餐廳聘用聽障人士,為他們提供訓練,透過就業機會讓他們自力更生和融入社區。 在正式開業前我們協助做個壓力測試,當時我與約十位同事光顧,結果發現原本設計的流程有問題,最終於正式開業前修改好。不過,開業後也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其中包括顧客數目多於估計,廚房不夠米飯,結果社聯同事立即去附近餐廳買了二十個白飯飯盒,以解燃眉之急。 這些年來,我也親自帶同不少同事、朋友,甚至政府官員和工作伙伴光顧,希望藉著親身體驗讓他們了解社企發展和殘疾人士的能力。 樂農堅持少鹽、少糖、少油、 無味精。如沒有工作午膳,我也大多會到樂農吃素菜,價廉物美又健康。以往每星期平均會去二、三次,現在每星期也可能去一次。 畢竟飲食業競爭非常劇烈,也受到許多商業和環境因素影響,結業也迫不得已。今後要享用樂農的健康美食,就要前往荃灣的圓玄樂農素食館了。 文章刊於2019年9月24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社企與商界合作 助殘疾員工化身「熱線解難天使」

社會企業在這十多年間蓬勃發展,近年開始有公司將社企放入恆常的服務供應商/投標商名單實行「社會採購」(Social Procurement),與社企共同創造社會價值。香港寬頻是當中的佼佼者,2014年已將本來由廣州團隊負責的電話號碼查詢服務外判給社企 iEnterprise。 「1083電話號碼查詢服務是比較簡單的項目,(提供)培訓方面我們有豐富經驗,可謂得心應手,令弱勢社群可以好容易學習當中技巧。」香港寬頻持股管理人及客戶關顧總監—住宅方案陳詠詩說,除了為 iEnterprise辦公室設置器材,香港寬頻也為負責1083服務的 iEnterprise員工提供14天入職培訓,及後再安排香港寬頻同事以朋輩指導的方式,陪伴 iEnterprise員工一星期,提供指導並且協助建立信心。香港寬頻除了與 iEnterprise合作,目前與另外兩間社企亦有長期合作服務,分別提供小食售賣及碗碟清洗服務等。 天生弱視的 Carol,本身持大學學歷、亦懂日文,可惜過往有過不少不愉快的求職或工作經驗。至去年入職 iEnterprise負責網上即時查詢服務,讓她真正有機會發揮所長。她表示,以前的工作不曾需要即時面對客人,幸公司提供充足的入職前培訓,加強她對工作的認知和信心。加上同事互相支持的氣氛很好,錯了亦不用擔心。 iEnterprise創辦人林家強表示,本港整體失業率不足百分之三,惟持有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失業率高達近六成,而殘疾人士並非沒有工作能力,只欠缺合適的工作環境以建立信心及發揮所長。他認為香港寬頻為 iEnterprise員工提供的技術培訓、朋輩指導員的鼓勵及陪伴,都有助彌補員工入職初期信心不足的問題,讓 iEnterprise員工處之泰然面對各式客戶要求,提供有質素的服務。 社會企業亦是企業的一種,同樣提供具質素的產品或服務,只是最終目標並非謀取最大利益,而是希望同時達成社會目標。固有印象或會將「慈善」和「商業」二分化,甚少將社企放入恆常的服務供應商/投標商名單;不少海外及亞洲國家政府都有政策支持及鼓勵企業實踐「社會採購」,香港亦可跟上步伐,社聯的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會積極推動社會採購,讓每一筆消費都能發揮社會影響力。 ...

耆創無窮

預計到2036年,每三個港人便有一位是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銀齡一族。單單完善長者社會服務及退休保障,並不足以應對人口高齡化的挑戰,社會必需要以嶄新思維,推動跨界別為社會作出好準備。 坊間一直有不少創新點子可助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社聯聯同多個伙伴今次再次舉辦「耆創無窮-優化銀齡生活創新大賽」,共收到69份申請,最終7個項目得獎,主題包括:樂齡科技、醫療、食物選擇、跨代共融及社區建設等。 當中有社企以3D打印技術,為中風長者以短時間、低成本打造個人化的義肢,鼓勵他們於日常生活中穿戴此義肢,以便透過背部肌肉,引導已僵硬的手部去握著東西,持續訓練大腦傳遞信息的能力,改善中風情況。 此外,亦有社企鑑於社會對吞嚥困難患者的照顧並未普及,故欲發展相關工作坊,讓照顧者認識對吞嚥困難患者餵食時需要注意事項。同時,亦會研發適用家中烹調的軟餐,如何配合家用的煮食器材,為吞嚥困難患者輕鬆炮製美觀又好味的膳食,並將食譜印刷成書。 這些項目都是從長者實際生活出發,貼地而有效協助他們改善生活,期望未來有更多有心人加入社會初創行列。 文章刊於2019年9月1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Loadi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