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護老」

醫學昌明,人類壽命越來越長,本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3歲,女性88歲,而達到百歲之年亦不罕見。本港百歲長者人口由2011年的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過六倍,人口比例僅次於日本。 雖說長壽是福,但必須安排適切的照顧及醫療服務。一個由本地及海外學者、醫護和社福專業組成的研究團隊於新冠疫情期間接觸151位95歲或以上於社區居住的長者的照顧者,了解長壽長者的身心健康、社交、日常生活習慣、自理能力,以至使用醫療社福服務和應用科技等情況,結果顯示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較2011年第一期研究為差。 至於受訪長壽長者的照顧者多為其子女,可想而知,子女其實都屬長者一族了,超過五成半照顧者的年齡已屆65歲或以上,最年長的照顧者為92歲,足見「以老護老」的情況非常普遍。年長照顧者力不從心之餘,亦負擔沉重精神和經濟壓力,隨時爆煲。如果社會能夠從社會服務、基層醫療和樂齡科技等多方面提供支援,或許能避免悲劇發生。 在早前的社聯會議上,講者不約而同提及全方位支援照顧者,包括不同形式的喘息服務。社福機構「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藉著政府推動改造公共遊戲空間的契機,邀請葵青區的照顧者擔任社區研究員,由下而上推動照顧者友善的公園設計和規劃,讓照顧者得以喘息。 社區樂團「樂樂國樂團」則透過音樂發掘照顧者才能,藉著演出回饋社會的方式重建照顧者的個人價值,協助紓緩壓力和建立互助圈子;至於「西貢區社區中心」的支援服務強調「鄰社互動」,讓照顧者更放心交託照顧工作予社區義工。 上述喘息服務計劃不局限於特定形態,但同樣以照顧者需要的角度出發。長遠而言,社區支援服務可以透過建立具備綜合能力的團隊,獲得照顧者認可和放心使用服務,讓「社區力量」好好守護長者及照顧者。 文章刊於2023年3月1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為照顧者創造喘息空間

新年伊始,筆者先祝各位新年進步,身體健康。每逢大時大節,不少人視之為放假休息的好機會,藉此享受天倫之樂,良朋共聚。但對照顧者而言,照顧是「全年無休」的,即使節日也未能休假放鬆,仍要忙著照料家人。 照顧者往往因而容易忽略自己需要,把整個生活重心放在家人身上、犧牲個人時間,結果弄得身心俱疲。不少照顧者都是獨力承擔沉重的照顧責任,一人打理家人的起居飲食,寸步不離地貼身照顧。當遇有難題時,例如經濟困難、欠缺照顧技巧、與其他家人在照顧安排上出現分歧等,也不知道可向誰尋求協助,加上喘息空間不足,一旦壓力「爆煲」,隨時導致家庭悲劇。 其實,「照顧」並非個別照顧者和一個家庭的事情,尤其在人口高齡化、家庭結構變小的情況下,單靠一人怎有足夠力量和資源背負所有照顧責任?人人也有機會成為照顧者,因此「照顧」亦有賴整個社會共同承托,避免照顧者落入孤單無助的困境。 根據社聯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喘息服務,是紓緩壓力的重要一環。研究顯示,照顧者皆希望有更多喘息機會,可抽空處理個人事務、身體檢查,以至參與社交活動。故此,除增加恆常的暫託服務名額外,也要發展更具彈性的社區支援服務,例如加強到戶看顧服務,以及更多同路人小組和社區互助網絡。 再者,我們有必要盡快建立一套照顧者為本政策,承認照顧者身分、肯定他們付出,讓他們獲得應有的支援。然而,目前本港仍未有就照顧者定下清晰定義,也沒有就相關人數作正式統計,只能從零碎或重疊的數據估算。按社聯估算,本港照顧者人數達130萬人。 除公共政策和社會服務,社區也可伸出援手、關心身邊的照顧者,無論是照顧者的家人、朋友,以至鄰居皆可出一分力,譬如介紹社區資源、協助分擔日常生活照顧事務等,最重要是多聆聽與支持他們;而企業亦可營造照顧者友善的工作環境,支援員工平衡家庭照顧與工作的需要。 期望各界攜手,透過提供合適到位的支援,同行分擔照顧責任,為照顧者創造更多喘息空間。 文章刊於2023年1月27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照顧者花園 + 「啱傾」手機應用程式 @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2022

這個下午,劍楓在一個長者中心當義工,她是很多老友記的老友記,亦很樂意與老友記分享快樂。但其實在不久之前,劍楓為了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媽媽遇到很多困難,更因此需要放棄工作。 「我是一個全職照顧者。三年前左右因為有新冠疫症,我開始有點擔心讓她獨處,所以不如把工作辭掉專職照顧她。那時我發現在美孚這裡有一個『照顧者花園』計劃。」照顧者劍楓說。 博愛醫院社會服務副總監(安老服務)單淑勤說:「『照顧者花園』是一個中銀香港資助的三年計劃,主要是支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人,有一個『照顧者花園』的地方 。其實以往一直在一些長者中心裡面,附設照顧者支援服務,但這裡我們想相反地將主位放在照顧者身上,希望可以將照顧者的角色突出,並提供有線上線下服務配合。」 「照顧者花園」計劃由大銀力量有限公司(大銀)與博愛醫院合作,當中透過「啱傾」手機應用程式支援認知障礙症照顧者,應用程式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服務模式有甚麼優勢呢? 結合線上線下的照顧者支援服務 「成為照顧者之後,其實社區和政府有很多不同的資源提供使用,但照顧者連有甚麼資源也不知道,很多時候雖然外間有很多地方找到資料,但試想想,你還未做照顧者前,其實你不會特別找尋這些資料,突然成為照顧者一刻會覺得很混亂,不知所措。」大銀力量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勞敏琪說。 「啱傾」應用程式除了可以隨時支援照顧者,亦提供大量教學資源讓照顧者學習照顧技巧,而且更設立了不同類別的聊天社群,讓照顧者與一班同路人互相扶持,身為照顧者的劍楓覺得獲益良多。 單姑娘指出,有些照顧者可能需要三更半夜才能尋求協助,發問問題,那麼他們可以用這個「啱傾」手機應用程式在線上找尋幫助。如果在線上虛擬世界有很多東西要問,亦需要一個實體中心,當照顧者要到社福中心尋求真人幫助,「照顧者花園」的大門隨時為他們開。 勞女士續指,博愛醫院的社福中心做線下的工作,而大銀集中做線上服務,她發覺這樣可以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服務,在社福中心的非辦公時間,線上的服務便可以全方位24小時服務照顧者。 「一班照顧者在app(手機應用程式)中分享照顧的喜與樂。大家好像同聲同氣,聊起來很有共鳴。我在線上報讀了一個八段錦的課程,初初只是我報名,用視像會議程式上課, 媽媽看著我每個星期六都做運動,後來課程方面很好,提供一個坐式八段錦課程予長者學習,媽媽就開始發展了興趣,不只是能做運動,而是好像我們兩母女一起做一些事情,去創造一些回憶。」劍楓說。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

建立「照顧者社區支援隊」

上星期發生疑因不堪照顧壓力而造成的倫常慘劇,五十三歲兒子涉襲擊八十九歲長期臥床的父親後,在單位縱火,最終父子同告死亡。每發生這些慘劇,都會引起社會關注照顧者的情況,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全天候支援,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時,有紓解和喘息的空間。 事實上,即使有家人輪替照顧責任,照顧工作和壓力也很多很大,何況只有一位家庭成員年中無休地獨力照顧患病家人,不難想像其承受的責任與壓力何等沉重,當喘息空間不足時,容易成為高危照顧者。再者,人口高齡化及長者人數上升亦大幅增加長期護理服務的需要,如何回應這些照顧需要,是整個社會必須正視的議題。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明年十月起會將四項關愛基金下的經濟援助計劃恒常化,包括「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和「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金額亦有所提升,政府亦將增加暫託及住宿服務名額,而明年第三季陸續設立照顧者二十四小時支援專線及資訊網站,這些措施均有助紓緩照顧者的經濟壓力及獲得適時資訊。 除此之外,為主動接觸隱藏於社區內有需要的照顧者,我們有需要發展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其中一個方案是建立「照顧者社區支援隊」,藉以辨識高危照顧者,同時透過社區內不同平台和機構,包括學校、屋邨辦事處及地區組織等接收和轉介個案,為照顧者提供情緒支援及照顧技能訓練。 不同界別同行和分擔照顧責任,有助保障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文章刊於2022年12月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2022-2023 Research Brief – Issue 3: Support to carer (Chinese only)

In order to get the practitioners to know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ector in a precise and concise manner, the Council has endeavored to publish Research Brief from time to time. In each issue of Research Brief for the year of 2022-2023, we select an issue of concern of the sector and review and discuss the recent related research studies. We have selected “Support to carer” as the topic of Issue 3. By summarizing related research, including background of the core iss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group, and recommendation for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policy making, readers are able to capture the key findings for reference. Please feel free to access the latest research brief (Chinese only): Issue 3: Support to carer For enquiries on collection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our publications, please contact Miss Becky FUNG by email [email protected] or at 2876 2435. Thank you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