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斗室伸援手 倡設長期支援助劏房戶

梁太一家四口於葵涌區私樓租住70呎「廁廚合一」劏房,輪候公屋逾6年,仍未有上樓消息。租住的劏房則連連加租,今年年初業主便提出每月租金由3000元加至3500元,加幅逾一成。梁太形容加租對於租客而言,永遠都是一個無底洞的數字。她稱以市道計,理解這兒租金算是便宜。但計及丈夫月入僅萬多元,租金已佔入息兩成多,加上兩名女兒尚年幼,需要照顧,梁太難以外出工作幫補家計。四口子生活拮据。 幸於社工協助下,梁太與丈夫學習申領不同的援助,並逐漸與街坊建立支援網絡,透過參與關注組,與街坊連結、共同解決生活難題。 不過並非每個劏房戶都可如梁太般,獲得社工長期跟進。因為現行對劏房戶的支援,主要靠基金捐助地區服務單位來推出支援項目,故劏房戶能否獲得支援,便取決於這些機構資源多寡。 社聯建議政府應設立劏房戶支援社工隊,透過專職社工於劏房單位比較密集的社區提供服務。社工隊的目標是為劏房戶提供長期社區支援,協助他們緩解不同的生活需要。例如租務問題、迫遷等,並提升街坊凝聚力共同投入社區生活。不過要從根本解決劏房問題,社聯認為長遠都要由房屋著手。 ...

社聯回應政府民生政策措施

【新聞稿2020年1月14日】 政府今日公布一連串民生措施,包括一些協助基層住戶的措施、長者乘車優惠、入息保障、勞工福利等措施,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表示歡迎。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表示:「樂見政府肯定『過渡性社會房屋』在重建基層市民社區鄰里關係及社區建設的重要角色,亦以開放態度面對劏房市場租務管制的建議。在應對長者及勞工收入保障方面,亦回應了不少民間團體一直的訴求。」 社聯回應及建議: 基層住屋需要 過渡性社會房屋 及 為輪候公屋逾3年人士提供現金津貼 社聯歡迎政府增加興建過渡性社會房屋的目標,並為輪候公屋逾3年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直至他們首次獲編配公屋為止。社聯認為這些措施將為基層住戶提供切實的支援,令他們在輪候公屋期間的生活質素得以維持。 社聯留意到不少公屋申請者在第一次獲編配公屋時,可能因為地區或其他原因而未能接受,如果新措施發放現金津貼直至第一次獲編配公屋之時,這些住戶一方面未能搬上公屋,另一方面又喪失領取現金資助的資格。社聯建議發放現金津貼至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上樓」為止,同時建議房委會在申請人編配公屋前的審查過程中,讓申請者提出地區選擇,以盡量編配合適的公屋給輪候者。 劏房租管研究 政府提出研究在劏房市場實施租管,社聯認為有其必要性,實施租管乃民間團體一直爭取的政策,我們期望政府的相關工作小組能聆聽和廣納民間持份者的意見,落實租管,令基層家庭免受租金不斷上升的生活壓力。 整體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失業保險及退休保障 為失業人士提供「有時限」現金津貼 因應失業及就業不足問題,現時政府只是提出一年臨時措施支援失業人士,社聯認為長遠應研究在香港推行失業保險制度。此外,對於支援就業工時不足的人士,長遠應納入職津制度,放寬申領職津的門鑑及申領程序。 長者生活津貼 對於把長者生活津貼與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社聯認為有助減少現制度的架床叠屋,而放寬申請的資產門檻,亦是改革制度的正確方向。 社聯建議政府全面檢視綜援、高齡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現時的退休制度。在改善長者福利後,長遠亦須應對公共財政負擔的問題,社聯認為政府應研究香港退休制度的可持續性,並建議政府發展社會保險 / 全民養老金制度以解決香港的退休保障。對於資產稍高的長者,政府應協助他們以終身年金及長者生活津貼,增加固定收入,提升安全感。另外,在長者福利制度上,應檢討照顧者津貼及社區照顧支援服務,全面支援有需要長者及其照顧者。 查詢: 社聯高級經理(企業傳訊)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社聯主任(企業傳訊)楊德威先生 Tel: 2876 2474 Email: [email protected] ...

Assistance Programm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Low-income Subdivided Unit Households – Service Operators – Open for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Period: Dec 20, 2019 - Jan 17, 2020 Funded by the Community Care Fund (CCF), a total of HKD287.04 million has been allocated to the “Assistance Programm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Low-income Subdivided Unit Households” (The Programme).  The Programme will operate for 2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20.  It is administered by the 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 and operated by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and will partner wi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o provide support services for the benefit of 24,000 SDU households. Partner NGOs will outreach to SDU households and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carrying out minor improvement/repair works, purchasing furniture and household goods as well as pest control services.  The Programme also aims at providing SDU households with welfare information and easier access to community resources, as well as engaging volunteers so as to build mutual-care networks within local communities.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join the briefing session below,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service workflow,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partner NGOs. Briefing Session on the “Assistance Programm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Low-income Subdivided Unit Households”: Date: 20th December, 2019 (Friday) Time: 11:00 am to 12:00 nn Venue: Room 201, 2/F, Duke of Windsor Social Service Building, 15 Hennessy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Targets: Agency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

歡天喜地的小姊妹

社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已開展了兩年多,所獲提供的單位大多位於巿區,最近終於促成首個位於新界的項目,坐落屯門區。早前往探訪,踏入村屋範圍即迎來兩位小姊妹,歡天喜地的帶我們參觀住所,又看他們種植的茄子和蘿蔔。 這是我們第一個在低密度住宅的共享房屋項目,發商展提供十一個單位,經過社聯交予仁愛堂營運,目前有十七戶共三十七人入住。計劃以「綠苑」為名,著重環保生活,如在後園進行有機種植、舉辦環保手作坊,以及安裝太陽能燈裝置。 樓高三層的屋苑單位多是三房設計,設有露台,客廳寬闊;而且周邊環境開揚,有足夠室外空間供住戶進行社區活動,小姊妹也拉著機構同工在花園內玩捉迷藏。這些都是我們一直渴望看到的景象,基層家庭安居生活,小朋友能在合適的環境下成長,住戶互相支援。 經過幾年來的推展,社會普遍認同過渡性社會房屋的重要性,未來亦會越來越多由政府或發展商捐地或租地而設立的項目。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計劃的成功關鍵除了要有土地及房屋資源,還取決於相應的社會服務和支援是否到位。 這就需要設立一個跨界別的非牟利機構或平台擔當統籌角色,揀選創新的房屋服務建議書,並協助土地與單位分配,讓社會房屋發揮最大效益,惠及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文章刊於2019年12月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組合社會房屋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未來三年提供一萬個單位,這是一個可觀的數目,社聯作為過渡性房屋或者社會房屋的推動者,歡迎之至,但亦憂慮此目標不易達到,因為在實行上有不少難題。  我們現正籌建三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分別位於深水埗南昌街,欽州街和葵涌業成街,總共提供約四百個組合屋單位。南昌街項目可望在明年第二季完成,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人士提供過渡性住房,從而改善生活。 雖然有業界人士說南昌街項目的進度理想,亦有許多專業人士仗義協助,但比我們原定計劃已有所延誤,而且整個籌建過程其實非常艱難,原因除了因為社聯沒有建屋經驗,更因為組合屋在香港仍是新生事物,過去一年多,我們送交文件/圖則到政府不同部門審批,就像走進「木人巷」一樣。 有政府部門表示,不會因為項目得到政府支持或項目屬於短期非永久建築物,而寬鬆處理。當然,確保組合屋的安全和合法是我們的堅持,但期望有關部門擁有審批組合屋的經驗和建立相關標準後,日後可縮短審批時間。 施政報告提到市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建造商會等機構將為營辦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然而,既然這些機構有豐富的經驗,由他們負起建屋的責任,再由社福機構或社企負責軟件配套,如營運社會服務和建立社會資本,則有望發揮協同效應以增加建屋量,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巿民。 文章刊於2019年10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