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巴士好司機: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開心滿足

無障礙交通對殘疾人士、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自主出行極為重要,協助他們上班、上學、覆診及到院舍活動,融入社會。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無障礙交通工具便是復康巴士,復康巴士於1978年成立,早期只有7輛七至八座位的復康巴士提供6條固定路線服務,當年司機更要以人手搬運輪椅到車尾箱。 時至今日,有超過160輛的16至21座之復康巴士提供106條固定路線服務、電召服務及週末旅遊線服務等,而每部復康巴士車尾都裝備升降台,最多同時接載4至6位 輪椅使用者,每年服務人次多達九十萬。 復康巴士乘客Truedy說:「除了我們肢體傷殘人士之外,還有智障及不同程度的殘疾人士,例如:需要使用氧氣樽或不同醫療設備的人士,他們在日常生活上很難乘搭其他主流交通工具,例如在繁忙時輪椅使用者經常上不到巴士等。因此,復康巴士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順利帶我們到目的地。」 司機與乘客的良好互動 「每天成功地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便會開心及滿足。」香港復康會復康巴士司機陳國輝說。曾經駕駛過巴士及的士的他,現於復康巴士工作了5年,他每天的工作都可以與復康巴士乘客互動,而在的士及巴士上是沒有的。再者,以前做巴士的士時,曾經試過誤點或班次不準時,甚至走錯路便會受到乘客責罵,但在復康巴士工作5年來從未被責罵過。所以作為復康巴士司機,可以接載有需要人士去他們的目的地,融入社會,令他感到開心、有成功感及滿足感,更笑說「如果公司不炒我,我會做到退休。」 「復康巴司機很友善,復康巴士乘客可能每日會見到同一位司機,我們上班或上學都會使用固定路線的服務,每天都是同一位司機,日子久了,大家變得更親切,更熟悉地交談。」Truedy說。 社福界工作崗位小知識: 復康巴士司機的一天工作 (日間固定線服務),每天工作約十至十二小時,載客約20-30人。 時間 工作重點 06:45 到達車場,檢查及清潔復康車身 07:15 離開車場,接送殘疾人士上班上學、接送長者覆診及前往院舍 09:00 落場休息 17:00 準備接客收工 17:30 接送殘疾人士及長者回家 18:50 返回車場,清潔車廂 香港復康聯會(聯會)於1964年成立,至今已踏入第55年,此外,適逢復康巴士成立40周年,聯會將與復康巴士營辦機構香港復康會,共同進行慶祝活動,舉辦「共融商舖約章計劃」啟動禮及「拉動復康巴士」慈善挑戰賽。在「共融商舖約章計劃」所籌的善款,將用於推動商舖積極提供無障礙設施,協助有需要人士做到「出行無障礙、樂活在社區」。 日期:2019年5月11日 地點: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 歡迎公眾參與: 上午觀看 / 及早報名參與「拉動復康巴士」慈善挑戰賽 下午參觀頒獎典禮及現役復康巴士、了解香港復康聯會55年及復康巴士40年的演變 詳情 https://bit.ly/2UmCMnN ...

每天小休3分鐘 關心自己身心靈

雖然都市人在工作上感到忙碌及壓力,但都要時刻關顧自己的身體及心靈。「壓力人人都有,問題是如何面對及處理壓力。當壓力來到的時間,有些人只會埋頭苦幹處理,壓力會大,忽略了去照顧自己,長期便會影響到自己身心靈的健康,例如身體上會出現頭暈、頭痛、腸胃不適、心跳加速、個人疲倦。」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說。 根據2010至13年期間的調查中,有13.3%的香港人出現普遍精神病患,即是抑鬱及焦慮。因此,新生精神康復會 (新生會) 推行「dayday330」活動,鼓勵公眾關顧自己的身、心、靈(330),每日進行3分30秒的「小休息」,例如做靜觀呼吸練習、聽音樂、步行等,舒緩自己的情緒、減少壓力。 新生精神康復會主席譚贛蘭指,新生會一直關注公眾的身、心、靈議題,整全的健康是需要身心靈的3種元素,而每天的「小休息」時間可以多於或少於3分30秒。作為管理層的她分享了「小休息」貼士,她在很忙、很緊張或煩躁的時候,會提醒自己休息一會,不要將壞情緒繼續蔓延,例如在辦公室會進行呼吸練習,或者會叫同事給沖一杯茶給她,飲杯茶停一停。結果「小休息」後,有時她可以想通之前的問題。 新生會「dayday330」使用了手機應用程式 (app) 「newlife330」,提示使用者每天需要休息、教導如何使用靜觀方法減壓及提供減壓工作坊課程資料。凌悅雯指,在靜觀過程中會做一些伸展的活動,讓使用者探索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身體的限制,而透過不同的靜觀伸展,亦可以舒緩一些痛症。 其中一位服務使用者是從事特殊教育需要學童輔導工作的Hugo,他因工作壓力,令他的鼻敏感嚴重了,亦感到心跳加快了。他使用靜觀方法後,更有耐心面對不同個案的學生之餘,同時提升自己的覺察力,留意到身體發出的警號,例如鼻敏感等,提示自己需要一些時間去休息。 ...

「向地鐵宣戰」與復康巴士

筆者在九十年代加入社聯,任職復康部。記得當時翻查檔案,看到一份由殘疾團體於八十年代出版的刊物,封面標題是「向地鐵宣戰」。 究其原因,地鐵通車初期,定位為快速的集體運輸系統,拒絕為行動不便的乘客提供無障礙設施,認為殘疾人士可使用由政府資助的復康巴士,令殘疾團體非常不滿。 其實香港復康會的復康巴士服務始於1978年,使用兩部由外界捐贈的復康巴士,接載殘疾人士上班、上學、接受康復訓練、覆診等。而政府則在地鐵通車後不久,即1980 年開始資助復康巴士服務。當時的復康巴士並沒有配置升降台,主要靠車長以人力搬運輪椅乘客上落車。 今天的復康巴士當然先進得多,車廂內設有多項對應殘疾人士乘車需要的特別裝置,包括雙臂自動輪椅升降台、固定輪椅安全鎖、乘客安全帶和上落車提示燈等,從而保障乘客安全。 雖然「復康巴士」現在提供固定路線、電召服務、聯載服務及穿梭巴士等多元服務,而坊間亦有無障礙的士服務,但相對全港逾9萬名輪椅使用者而言,無障礙交通服務仍然供不應求,尤其的士服務最不足。面對人口高齡化,相信市民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根據平機會去年發表的《香港無障礙的士研究報告》,本港只有0.5%的的士可供輪椅上落,這比例遠低於世界上其他人口及收入水平相若的城市。政府應研究不同措施,以增加無障礙的士的數目,例如:資助的士車主更換無障礙的士;或立法規定車主更換新的士時必須更換為無障礙的士。 (文章刊於2019年4月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殘疾人士:展能藝術不是容易的路,但要堅持 @ 2018年國際復康日

 為推廣「傷健共融、萬眾一家」的訊息,香港復康聯會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聯會)自1993年起已牽頭響應每年12月3日由聯合國所定的「國際復康日」。今年聯會聯同有關政府部門、十八區區議會、復康機構及殘疾人士組織等舉辦慶祝活動,以「殘疾人士藝術」為主題舉辦展藝花車巡遊。 其中一位為「藝術」而努力的殘疾人士,就是香港展能藝術會青葉藝術家黃耀邦 Jason。他三歲時因發燒影響聽覺,但無阻他追尋跳舞的理想。Jason指,初初學習跳舞時的確十分困難,健聽人士學習跳舞時可以透過聆聽音樂掌握節奏,但他是聾人,什麼也聽不到,透過雙眼學習健聽人士的形體動作,再依靠地板的震動及用心數拍子,從而掌握音樂節奏,最後成功突破自己。 「跳舞不是容易的路,我知道有很多健聽人士都會放棄,但我想成為特別的聾人,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並向社會說,聾人聽不到音樂也可以跳舞,也希望影響其他身邊的人不要放棄。」Jason 說。而Jason 的「身教」的確感染到他的朋友,他的健聽學員Mike親身看到「聾人跳舞」,將「冇可能的事,做到有可能。」令Mike 十分感動,每當Mike在面對學習舞蹈困難時,便想起Jason的故事,勉勵自己不要放棄。 Jason相信藝術無分你我,共融是十分重要的,透過自己開辦的舞蹈室,讓各種各樣的人可以一起的學習跳舞,包括:健聽人士、聾人及其他特殊需要人士。他覺得最重要是公眾需要抱著開放的心,與殘疾人士同行,而不是同情。 香港復康聯會主席兼國際復康日籌委會主席張偉良先生表示,有些殘疾人士擁有藝術才能,但平時較難察覺到,需要提供訓練及一展所長的機會給殘疾人士,讓他們發揮才能,當發展展能藝術後,除了多一份嗜好,甚至可以發展成為殘疾人士的職業。 「國際復康日」已踏入第26周年,經過多年努力,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權利的支持已經不斷提升。聯會感謝各政府部門、十八區區議會、贊助團體和地區組織多年以來的鼎力支持和參與,讓2018年「國際復康日」連串慶祝活動得以成功舉辦,共同推動傷、健人士互相了解及彼此接納。本年度的慶祝活動,包括: 11月11日 免費乘搭車船暨享用文康設施日 11月18日及25日 海洋公園同樂日 12月1日 開幕典禮暨展藝花車巡遊嘉年華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