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慎防民意逆轉

持續兩個月的社會運動,加上721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警民衝突不斷升級。很多人都關心這場社會運動會如何走下去,能否繼續得到市民支持。 根據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在七百多名受訪市民中,對特區政府不滿意率高達63%,較前一個月的歷史高位上升2.6個百分點,再創不滿意度的新高。至於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亦顯示61%受訪者不滿警隊處理事件的整體表現。顯而易見,市民對於政府及警方在處理這次社會運動的表現十分不滿。 值得留意的是,有79%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設獨立調查委員會。對於一個多元開放及自由的城市,有近八成人支持同一建議其實並不多見,但政府堅持不設立,而警方又高調反對,實難得到民心,更令市民感到政無誠意解決這場風暴。 不過,暴力升級亦開始影響民意,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有44%受訪市民認為示威者用了過度暴力,而認為使用武力恰當的有29%。過去一段時間,示威者的衝擊行動或已超越了港人以往的想像,但公開批評的仍佔少數,主要原因是警方疑以濫用武力及濫捕作為回應,而且在721事件中不但沒有盡力保護市民,過後更意圖掩飾,令市民極度不滿,這就間接合理化了示威者的衝擊行為。 政府不斷拖延及無作為的態度將令運動不斷持續,暴力衝突不斷升級,最後影響經濟和巿民日常生活,巿面越亂越對政府有利,民意反彈,政府平亂就更有理。但問題是,以警隊及政府現時表現,實難取得大部分市民的諒解與支持。 然而,參與這場運動的示威者應該留意,如果行為超越了市民的期望和不合作運動的底線,會令民意逆轉。 筆者促請各方克制,不要做出直接或間接傷害任何人的行為。我們對於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行為不恥,對警察濫用權力感到憤怒,但不要把自己變成自己仇恨的人。或者這樣說,如果示威者保持克制,即使政府繼續譴責,強硬打擊和圍捕,就算成功平亂,把幾百人送入牢獄,但政府和警隊,以至整個建制陣型必然也要付出沉重代價。 政府現在要做的是承認和矯正錯誤,以實質行動爭取市民的支持,才有望促成社會和解。 文章刊於2019年8月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避免攬炒終局

國務院港澳辦的矛頭直指激進示威者使用暴力,支持警方嚴正執法,並要求社會各界抵制暴力。這種論述,任何對中港政治有點認識的巿民,早就預料得到,甚至已經消化好了,所能震懾的大概只是游離人士吧。 激進的那一群早就帶著受傷和被捕的心理準備行事,甚至視死如歸,行動會繼續升級;而警方得到中央讚許,恐怕會更有恃無恐地狠狠打下去。莫說有記者、社工、救援人員被捕,就是有示威者被打至重傷,甚至身亡,恐怕是遲早的事情。警察的情況可能亦不遑多讓,武力與暴力只是一線之差,令人憂慮。 單單譴責暴力也阻止不了悲劇發生,由仇恨割裂的傷口將永遠無法癒合。我們極不想看到攬炒終局,為紓緩社會氣氛和汲取教訓,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通盤調查事件是最基本和最急切的方案。 坊間開始探討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時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的做法,尋找真相,促成社會和解,以至特赦部分人士,這值得社會考慮。 文章刊於2019年7月3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哀香港變了樣

前晚是難以安眠的一夜,元朗的市民無故被人襲擊、群毆,惟未見警方援手;市民互相自救,卻又陷於險境。相信不少港人與我同樣感到痛心,哀香港變了樣。 筆者強烈譴責這班無差別傷害市民的暴徒,以及背後推動慫恿的人士及力量。 筆者與市民同樣感到憤怒,因為警察對受傷無助的市民、對手執武器的暴徒視若無睹。正如政府對百萬市民的憤怒、對社會大眾的共識聽若罔聞。 曾經我們高呼「免於恐懼的自由」,市民有和平表達訴求的權利、互相尊重,和而不同;如今當權者卻好像躲於警方背後,將警方放於不同政見的市民的對立面,未有負起當權者的責任,去承擔、緩和或解決問題。 警察理應是保護市民、追緝惡勢力,而非政治工具,不應該成為政治問題的磨心,請當權者正視民間訴求,勿以警力回應政治問題,同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還原事件真相,才有機會開展社會和解過程。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在上位者定必聽得見市民的呼喊,請本著良心回應,讓我們所珍重的香港回復安全。 我們痛心,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家。 文章刊於2019年7月2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中學生的社創種子

連綿的樓梯是中西區的特色風景,可惜卻不利於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出行。六名來自中西區英華女學校的中四學生,爬過這些一條又一條短而窄、長而廣的樓梯,上氣接不過下氣之間,想起「老人家怎麼辦?」憑著這份同理心,開始研究社區版的「能量樓梯」。 她們想到用特殊的瓷磚製成「壓力發電磚」,可以感應行人走過樓梯時施加的重量,將之轉化成能量並且儲起,提供予裝置旁邊的「樓梯導行板」運送長者或重物上落;背後理念鼓勵年輕與年長一代互相融合,稱得上為一種新穎的「跨代共融」。 這個創新的意念獲頒社聯主辦的「社創.社區4.0」比賽冠軍,團隊更可以到法國親身考察海外最新社創項目,並且在中西區接受街坊測試,希望他朝有機會「落地」,真正惠及街坊。 社區老化衍生的各種生活問題,交予青年用創新的思維觀察和探索解決方法,可以呈現意想不到的新方案處理。第二屆比賽將於10月開始接受申請,地區暫選為九龍城區,冀望中學生種出的社創種子,能在香港各區開花結果。 文章刊於2019年7月1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保密個人資料

這個多月來,由百萬人遊行、集會示威、圍堵行動,以至一些悲劇發生,事態變化之急速,對社福同工來說,既驚心又憂慮。提供情緒支援服務的機構疲於奔命,不少社工亦走在前線,陪著年輕人,也得到他們的信任。 彼此的信任其實來得不易,尤其年輕一代除失去對政府的信任外,也對受政府資助的服務存疑,故前線同工和社福機構更謹慎處理每宗輔導或求助個案。 事實上,社工專業一直秉持保密原則,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社工會因應服務對象的人身安全或利益而作出合宜的專業判斷,以嚴謹的態度處理所有涉及服務對象的個人資料。社工具專業操守,竭力維護人權及社會公義,並尊重服務對象在保障私隱和保密個人資料方面的權利。 社會現正瀰漫著憂慮氣氛,社工定當堅定持守專業,以服務對象的福祉為依歸,希望這些申述有助消除所謂「篤灰」疑慮。 文章刊於2019年7月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