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nario Supplement

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ssue85_P13

第85期【社區側影】- 破格演繹書法元宇宙 推動基層家庭創意教育

非牟利實驗劇團體進念.二十面體, 於8 月下旬策劃賽馬會中華文化藝術科技劇場計劃《孫悟空大鬧書法元宇宙》兒童創意 Arts Tech Camp,透過書法元宇宙的灰、黑、白「悟空」,和書法名家徐沛之博士帶領下,讓逾2,300 名來自社福、教育機構的親子參加者,跳出班房,以五感遊走舞台, 感受劇場與藝術科技的多樣多變。 淨白五體宇宙的天花上,掛著猶如泡沫的白幕,由上而下,投射篆、隸、楷、行、草五種書法體。白悟空(世界口琴冠軍李俊樂)徐徐現身,以音樂詮釋書寫這五種書法體時的速度、節奏。灰悟空在沉浸式聲效配合下,講解練習書法時常用的九宮格、米字格、回字格和會合格。轉眼間,黑悟空向孩子們傳授磨墨咒語, 以身體演繹東晉書法家衞鑠(衛夫人)《筆陣圖》中氣勢萬鈞的筆風和筆勁。又在孩子跟前施展水變墨的戲法, 讓孩子在其身上寫字。徐沛之博士更於劇場主持書法宇宙,教授書法。活動完結後,參加者獲得中華文化「玩+學」書法學習套裝延續興趣,真正「玩學同步」。
《AM730》社情特輯:牙科服務 社區支援

《AM730》社情特輯:牙科服務 社區支援

俗語說︰「牙痛慘過大病」,但對基層巿民來說,牙痛不單是大病,更是一種負擔,即使牙科病患已影響日常生活,但因難以負擔私家牙醫收費,公營牙科服務又長期「排長龍」,他們許多時間只能強忍痛楚及不便,拖延治療更可能令病情更快惡化。 政府現正改善牙科服務、津貼及相關系統,唯改善需時,除了往返內地接受相對便宜但存在一定風險的牙科服務外,基層巿民又有甚麼其他選擇,非政府機構和社區又應該如何支援?
何女士希望政府可以為基 層家庭提供更全面的牙科 服務支援。

第84期【立體焦點】-基層市民睇牙難

根據政府今年4 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截至2023 年12 月,本港有2,876名註冊牙醫。當中,提供公營牙科服務的衞生署牙醫職系人數只有276 人,空缺率達25.4%。 目前本港公營牙科服務,主要由菲臘牙科醫院及11 間牙科街症診所提供,當中牙科街症只提供止痛及剝牙服務,菲臘牙科醫院則針對醫院及街症診所轉介的病人,提供專科及緊急牙科服務。 就申領綜援的人士,現時政府提供專屬牙科醫療資助,相較下,政府並未為基層市民提供任何恆常資助。由於私家牙醫收費昂貴,公營牙科服務是基層市民的唯一選擇。2022 年,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顯示,市民於政府牙科診所輪候普通檢查,需時12 至18 個月,若要接受補牙等治療,輪候時間更長達39 個月。 社聯以政府統計數據估算, 基層市民往往到需要剝牙的嚴重情況才會求醫(圖一),市民收入越低,恆常洗牙和檢查牙齒的普遍率越低(圖二) 。 住戶每月人息分組中佔在統計前12 個月內曾接受牙醫診治的人士的百分比。例如,在所有12 個月內曾接受牙醫診治的其住戶每月人息低於10,000 的人士中,46% 在統計前最後1 次接受牙醫診治是洗牙。 何女士有長期流牙血等牙周病病徵,卻從未在港檢查牙齒或洗牙。她認識找私家牙醫洗牙的朋友,花了八百多元;同事做植牙手術,更花費不菲,每隻植牙以萬元計。 何女士坦言自己難以負擔私家牙醫收費:「好似我呢啲基層家庭,洗一次牙就幾百蚊,如果我屋企四個人,一人洗一次就係很多錢啦。」她情願將這些錢留作子女補習開支,「自己牙痛就寧願忍一忍」。 基層市民無法負擔在港看牙醫,北上接受牙科治療成為不少人選擇。何女士也曾到內地洗牙,每次約一百元人民幣。父親在新冠疫情期間牙病惡化,但由於香港牙醫收費高昂,她無奈下安排父親回內地看牙醫。「嗰時要同人搶飛(車票),但真係冇辧法唔返去睇牙。」 除了為家中長者牙齒問題大費心力外,子女的牙齒健康也令她憂心。即使她嚴厲督促就讀小學的子女常擦牙及減少甜食,仍無法避免蛀牙。除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外,何女士又參加社福機構舉辧的牙科服務資助計劃。即使兩名子女需補牙,所費亦有限。不過,現時政府牙科保健計劃只涵蓋小學,她擔心子女升中後,遇上牙科問題需向私家牙醫查詢,對基層家長來說,也是一定負擔。 面對香港公營牙醫服務嚴重不足,何女士理解社區資源有限,但亦希望政府為基層家庭提供牙科服務資助:「例如小朋友要剝牙,剝一隻都唔少錢,就算政府資助一半,起碼都減輕一啲負擔。」她表示,若政府增加由非政府機構提供的牙科服務,也能減輕基層家庭經濟壓力。以女兒參加香港明愛牙科保健計劃為例,「我個女有蛀牙,因為有津貼,醫生話補一啲錢就可以補牙,大約畀二百幾蚊,呢個價錢我覺得合理!」 要減低牙齒患病機會,除了日常基本清潔外,定期診所檢查及洗牙同樣重要。然而,一般市民享用政府提供俗稱「街症」的免費緊急牙科服務,處理急性牙患、處方止痛藥物、治理口腔膿腫及剝牙,並不包括洗牙及補牙等範疇服務。政府及坊間非政府機構、團體,有為弱勢社群提供非緊急牙科服務資助。 特殊需要人士:長者、智障人士 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 請非政府機構,向居於安老院舍或使用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的合資格長者,提供實體基礎牙科護理服務 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 免費為低收入長者鑲配活動假牙,或其他相關牙科服務,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補牙、脫牙、X 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杜牙根。 申請方法: 親身前往指定服務單位辦理手續,出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住址資料等證明;使用家居照顧服務的合資格長者,可聯絡服務隊申請。 「 護齒同行」牙科服務 對象為智障人士。使用者可在參與機構轄下的牙科診所接受牙科檢查、治療和口腔健康指導。 申請方法: 致電指定非政府機構牙科診所登記並預約 有經濟困難人士 綜援計劃為年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提供牙科治療費用津貼,可用作支付包括剝牙、假牙、牙冠、牙橋、洗牙、鑲補及根管治療的牙科治療費用。 申請方法: 合資格的綜援受助人,可先到社署認可的 67 間牙科診所接受檢查及就所需服務估價,再於本港任何註冊牙醫接受治療。 學童牙齒保健 衞生署為小學生及在特殊學校就讀,但未滿 18 歲的智障及/或肢體傷殘(如:腦麻痺)的學生提供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參加者可獲安排到衞生署轄下8 間學童牙科診所,接受牙科治療師(在牙醫督導下)提供的服務,包括:口腔護理指導、年度牙科檢查、基本牙科治療,以及預防牙患護理服務,如:補牙和洗牙。若屬永久性居民身分的學生,每年只需付30 元;若屬非永久性居民,年費則為 725 元。 部份非政府機構的牙科服務 () 香港醫療援助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聖雅各福群會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基督教靈實協會 寰宇希望 九龍樂善堂 香港明愛 博愛醫院 仁愛堂 仁濟醫院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東華三院 嗇色園 保良局 楊震牙科診所 循道衞理亞斯理 靈光醫務所 香港神託會 柴灣浸信會牙科診所有限公司 香港防癆會勞士施羅孚口腔衛生服務有限公司 志蓮牙科診所有限公司 盈愛無障牙科中心 工聯會牙科診所
寰宇希望為基層長者提供牙科服務

第84期【立體焦點】-社企牙科中心 支援基層市民

蛀牙可嚴重至感染、發炎甚至細菌入血,不容忽視,但基層市民往往因經濟能力及認知不足,在欠缺支援下而未有好好護理牙齒。其中有為基層提供牙科服務的寰宇希望,望透過提供可負擔的專業服務,協助基層應付「No Pain,No Money」的問題。 寰宇希望為一間國際性基督教慈善機構,香港分部為內地及香港貧困人士提供服務,至2017 年,在本港開設了三間以社企模式營運的牙科中心。 執行總監廖立恆希望透過可負擔的牙科服務「Affordable Dentistry」,協助不合資格申請政府資助的基層市民。他指牙患問題源自兩個原因,「No pain」(認為牙不痛便不用看醫生)和「No money」,,因此很多人不會定期看牙醫,到不得不求診時,只能接受昂貴收費的治療方法。長者雖然有二千元醫療券,但也會先處理其他病患,醫牙對他們而言,是最後選項。 除了開設診所,寰宇希望同時拓展牙科外展服務,亦跟其他機構合作,例如幫助無家者和酷刑聲稱者的組織。廖指政府目前只提供緊急服務,剝牙雖可止痛,但未必是最適合的方法。 在寰宇希望任職一年多的牙醫勞月晴指出,長者和基層缺乏護齒的認知,部分患者從沒洗牙,「甚至刷牙一日一次都冇,因為冇人話佢哋知,佢哋覺得牙壞咗,甩咗,牙鬆都係正常」。 患者通常痛至忍無可忍才來求診,最深刻的個案包括患者因無法進食求診,檢查後要一口氣剝掉十多隻牙;亦有患者在外地做牙橋,整口車細,危如「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但由於基層患者沒時間,沒精力,也沒有經濟能力,不能每天監察牙齒問題,多數只求進食。勞醫生指牙齒健康影響日常生活,必須好好處理。 香港難處理內地牙科服務 後遺症及投訴 近年不少內地牙科中心以低廉收費作賣點,對低收入的基層人士及長者相當有吸引力。隨著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再加上長者醫療券將適用於深圳部份牙科診所,預期將有更多基層人士到內地治療牙患。 然而,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早前不時接獲有關牙科服務的投訴,也提醒市民因中港兩地監管制度不同,若消費者在內地接受牙科治療時出現問題,只能向內地監管機關投訴。 今年二月醫務衞生局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長者可以在政府選定的內地醫院及診所、包括兩間私營牙科診所,以醫療券支付醫療費用。不過,香港牙醫學會對新安排有保留,指出措施能便利在大灣區居住的港人,但中港兩地牙科服務分別受國內及香港法例監管,在設備、診治方式、消毒程序等要求均有不同。 該會認為,政府應先建立完善規管制度,包括清晰投訴和索保機制,避免病人投訴無門。消委會在今年六月的《選擇》月刊中,提及一宗涉及內地牙科服務的投訴。投訴人原本在港接受箍牙療程,並需先進行磨牙程序,涉事中心轉介投訴人到深圳診所磨牙。投訴人後來因不滿箍牙療程,向涉事單位作出投訴卻不獲退款,轉向消委會投訴。消委會總幹事在電台節目中指出,是次投訴主要涉及香港箍牙服務,與內地磨牙程序無關,故消委會尚可處理。但她再次提醒,一旦涉及內地的牙科治療投訴,市民需直接向內地監管機構求助。目前內地口腔科專業服務,受國家、各省市及地方的衞生健康委員會、衞生健康局監管。
第84期【立體焦點】-改革牙科服務

第84期【立體焦點】-改革牙科服務

目前本港綜援受助人可獲牙科津貼,但對於非綜援低收入人士,則沒有計劃提供口腔健康及預防護理服務。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何俊傑指出,許多國家都透過醫療資助助低收人市民檢查牙齒,以提高牙科服務的可及性。以新加坡為例,津助全面地覆蓋不同社群的基本牙齒護理,鼓勵市民自我管理口腔。 首先,對於最低收入的基層市民,新加坡設立社康援助計劃(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 CHAS)保健援助卡持有者可在指定診所享有服務津貼,因應家庭人均月收入,津貼金額和相關服務種類有所不同。所有長者, 不論收入及資產,一律享受全額醫療津貼,讓他們能及早預防牙患,維護口腔健康。 對於一般市民,政府的綜合診所(Polyclinics)和中央醫療保險計劃為他們提供基本牙科治療,包括檢查牙齒、洗牙和補牙服務,價格較便宜,約私家診所收費一半。如需接受較複雜的牙科治療和手術,例如拔智慧齒、種植牙等等,他們可從公積金保健儲蓄賬戶中,申請部分手術費用。 此外,政府也可參考新加坡經驗,檢討放寬牙齒衞生員和牙科治療師職責,讓牙科治療師於非政府牙科診所,提供預防護理及基本牙科治療(補牙、脫牙),減低弱勢群體患者輪候公營服務的時間;同步提升牙齒衛生員及治療師的資格,令他們在沒有牙醫在場下,亦具備進行非入侵的牙科服務的能力,包括:教育、諮詢、牙齒檢查、施用氟化物和拍攝口腔空或口腔外X 光照片。 早前政府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全面檢討牙科服務政策,計劃輸入非本地牙醫,解決短期人手不足的問題。醫務衞生局亦於今年六月宣佈,由關愛基金撥款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今年七月二日起,合資格長者即使不適合鑲配假牙,亦可使用項目資助,用作口腔檢查、洗牙、脫牙、補牙、X 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以及根管治療(即杜牙根),加強保障長者牙齒健康。 此外,醫衞局亦計劃於2025 年內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為低收入人士提供更多緊急牙科服務。今年內會增加「護齒同行」計劃名額,並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青少年使用私營牙科服務。短期措施方面,政府改善公營牙科診所派籌時間,避免通宵輪候,亦會修訂《牙醫註冊條例》,輸入非本地培訓牙醫以增人手。 衞生署口腔健康教育事務科網頁亦有分享護齒秘訣,例如除了控制飲食糖份攝取及次數外,亦避免進食高酸性食物或飲料。 護齒小貼士 預防勝於治療,勞月晴牙醫提供護齒小貼士: 每天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或牙縫刷等工具,徹底清除牙菌膜。 輕力在牙的邊位擦一擦,擦開髒物便可,千萬不要打橫拉,否則容易磨損牙齒和牙肉。 避免咬硬物,例如果仁,骨類,甚至特意用牙開啤酒瓶。牙齒裂開則後果嚴重,勿誤以為咬合只有牙酸沒痛不用理會,其實已出事。 小朋友較易蛀牙,建議少吃零食。 如本身牙齒健康,亦須每年洗牙及檢查一次;患牙周病,牙齒出血或者易蛀牙者,則每半年至九個月安排洗牙及定期檢查。若發現蛀牙,便可及時補牙處理,問題便不會惡化至要杜牙根或剝牙。 鑲了假牙的長者,切勿以為鑲了假牙便不用擦牙,因假牙托也會易藏有食物殘渣 ,如不清潔會很易蛀牙。
牙科醫生詳細地向青年 講解其牙齒及口腔健康 狀況、飲食和生活方式 對牙齒健康的影響以及 相關注意事項等。

第84期【精彩一刻】-由「齒」關注 ——青少年牙科支援計劃

為發展基層青年牙科護理服務,協助他們自我管理口腔健康,實踐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牙患,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獲香港公益金資助港幣二百萬,於2024 年4 月起推行為期兩年的由「齒」關注 - 青少年牙科支援計劃,為就讀中學及大專院校的合資格學生提供免費的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科治療服務。 計劃期望透過「教育」及「治療」雙管齊下,一方面與中學、專上學院及青少年社區中心合作,以外展形式向基層青年推廣口腔健康教育及提供免費口腔檢查,目標提升他們對口腔衛生的關注。 另一方面,計劃會為有需要的基層青年提供免費牙科治療服務,治療項目包括:牙齒檢查、洗牙、補牙及脫牙 ( 每位合資格人士可接受不多於$1,300 的資助項目),以協助有經濟困難人士及時處理牙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