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扶愈貧的迷思

扶貧委員會日前公布2018年本港貧窮狀況,計及政府政策介入(恆常現金)後,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02萬,較前年增加1.5萬,貧窮率則達14.9%,上升0.2個百分點。 本港貧窮率近年有上升趨勢,政府的扶貧政策被指愈扶愈貧,其實政策措施也非如此不濟,扶貧成效由2017年的5.4%,上升至2018年的5.5%,多了1.4萬人脫貧。不過,其力度卻無法扭轉結構性問題,尤其是目前長者佔整體人口比例高達16.9%,即使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也高達30.9%。人口高齡化對整體貧窮數字構成上升壓力,抵銷扶貧的成效。 要紓緩長者貧窮問題,必須檢視現時的綜援制度、高齡津貼制度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現時的退休制度,包括重新考慮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 香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放棄社會保險式的全民養老金制度,改而設立個人供款式的強積金制度,將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交由個人承擔,同時亦令政府無法使用更直接的方法維持長者的基本收入,如政府不作大刀闊斧的改革,長者貧窮問題將繼續惡化。 另一方面,在長者福利制度上,需要檢討照顧者津貼及社區照顧支援服務,全面支援有需要長者及其照顧者。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青年貧窮率在政策介入後仍有所增加,同時24-29歲青年貧窮人口,有近四成半均為在職,顯示扶貧措施未能協助弱勢青年。為預防青年貧窮及增加其上流機會,政府可把現時學生資助處各項支援大專以上課程的計劃(只資助全日制課程)擴展至兼讀制專上課程,從而協助在職年輕人。再者,可將現時在職家庭津貼的兒童津貼的申領資格,由15-21歲全日制學生,伸延至24歲。 此外,政府也應在扶貧政策上展示更大決心,參考海外社會,如英國、愛爾蘭等,設立未來五至十年的扶貧目標,並以此目標推動具體的扶貧策略及決定所需投入的資源,這樣整個社會,各個界別都有清晰的消貧目標,改善基層人士生活。 文章刊於2019年12月1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別錯過緩和局勢的契機

由過去數次的逾百萬人遊行、警民嚴重衝突、大規模拘捕及檢控行動、圍堵兩間大學,以至區議會選舉壓倒性勝出,港人走過一條不容易的社運道路。在剛過去星期日的國際人權日大遊行,民陣公佈人數為80萬,仍有相當大數目的港人走上街頭,其實已說明了一切,也出乎意料之外。 這段時間,雖有零星衝突,但規模及程度不如前陣子般激烈,如今正好給當局一個收拾殘局的契機,以政治方式解決政治問題。半年來警方拘捕了6,000人,當中有四成是學生,約2,400人。2,400人是甚麼的一個概念,如果以中學生計算,即約為三至四間中學的學生人數。怎樣說都好,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長期對政權和警隊恨之入骨,這並非社會樂見的情況。 星期日的遊行,朋友說最大的震撼是遊行人士齊喊「香港人‧報仇」,可見仇恨之深。政府如繼續拖延無法在短期內平息這場史無前例的社會矛盾及暴力衝突,將令衝突持續一段長時間,不但政府及警方完全失去管治權威,更嚴重影響民生、打擊經濟。 政府迫切實行的是一系列的施政和政治改革,重視法治公義;獨立調查事件一直都是社會共識,市民要求一個有公信力、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政府必須盡早回應,不要奢望矇混過關。 文章刊於2019年12月1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歡天喜地的小姊妹

社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已開展了兩年多,所獲提供的單位大多位於巿區,最近終於促成首個位於新界的項目,坐落屯門區。早前往探訪,踏入村屋範圍即迎來兩位小姊妹,歡天喜地的帶我們參觀住所,又看他們種植的茄子和蘿蔔。 這是我們第一個在低密度住宅的共享房屋項目,發商展提供十一個單位,經過社聯交予仁愛堂營運,目前有十七戶共三十七人入住。計劃以「綠苑」為名,著重環保生活,如在後園進行有機種植、舉辦環保手作坊,以及安裝太陽能燈裝置。 樓高三層的屋苑單位多是三房設計,設有露台,客廳寬闊;而且周邊環境開揚,有足夠室外空間供住戶進行社區活動,小姊妹也拉著機構同工在花園內玩捉迷藏。這些都是我們一直渴望看到的景象,基層家庭安居生活,小朋友能在合適的環境下成長,住戶互相支援。 經過幾年來的推展,社會普遍認同過渡性社會房屋的重要性,未來亦會越來越多由政府或發展商捐地或租地而設立的項目。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計劃的成功關鍵除了要有土地及房屋資源,還取決於相應的社會服務和支援是否到位。 這就需要設立一個跨界別的非牟利機構或平台擔當統籌角色,揀選創新的房屋服務建議書,並協助土地與單位分配,讓社會房屋發揮最大效益,惠及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文章刊於2019年12月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樂齡科技需求殷切

一連幾天的第三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圓滿結束,基於早前的社會衝突及交通情況,我們取消了250多個預約團,再加上區議會選舉於星期日舉行,早料到前來參觀的巿民必然大幅減少。 然而,結果卻喜出望外,仍有總共超過25,000人次入場,參觀和體驗逾14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480件來自本港及世界不同地區的發明及產品,反映公眾對樂齡科技的需求殷切。 問過一些長者及照顧者,原來有不少「回頭客」,前兩屆也來過參觀博覽會,覺得科技產品新奇又實用,希望盡快能夠在社區應用。今年人流較往年少,參觀者反而有更多時間與參展商深入對談,親身嘗試,了解產品的用處和特點;而參展商亦有更多時間與本地社福機構傾談,交流如何在院舍和家居層面測試和應用產品,足見這是一個很好的敎育、交流和學習平台,促進不同持份者進一步發展樂齡科技。 今次設有展館講述樂齡科技租賃服務,無論參觀者或參展商都對這項服務滿有興趣,詢問產品清單和租金水平。我們在現場也訪問了三百多位參觀者,以了解公眾的想法,協助日後訂定更清晰的方向。另一個主題館「樂齡美食街」整天擠滿人龍,試食各種適合長者的食品,為長者帶來全新體驗。社聯兩年前開始推動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合適的軟餐,漸漸得到社會認同,樂見更多機構進入這個市場,讓長者及照顧者有更多選擇。 此外,認知障礙展館、為輪椅駕駛者設計的自動儲藏輪椅裝置、輪椅巡禮,以至各式電腦或虛擬實境(VR)產品,都吸引不少參觀者。 最令筆者欣喜的是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科學家及創業者參與設計及引進更多樂齡科技產品及服務,亦有更多商業機構進入這個市場,為社福機構提供度身訂造的服務,相信這亦與政府去年設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長者及復康服務單位引入創新科技產品有關。 最後,感謝創新科技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的贊助,社福機構、專業組織,以至眾多本地及海外參展商的支持,使「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得以順利舉行,明年再見。 文章刊於2019年11月2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第三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本星期舉行,由於近日出現警民衝突及交通運輸問題,以及社會福利署日前發出通告勸諭巿民不要送家人到一些服務單位,我們已經通知相關的長者及復康單位,取消所有預約的參觀團,連同其他學校團及青少年服務單位,總共取消250團。  無可避免,今年博覽的公眾參觀人數將較去年大為減少,但整個活動仍然是業界很好的交流學習及觀摩機會。我們在兩、三個月前決定繼續舉辦GIES前,曾查詢所有參展單位,獲知九成都想繼續參加;同時,相關服務單位亦期望繼續安排長者及殘疾人士出席,所以決定繼續如期舉行,當時確實無法預料這兩星期的情況。 這兩個星期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情,巿民無不感到心痛及無助。我們只能盡力而為,除了社福界「三會一方」(社聯、社總、社協、臻辦)上星期發出聯合聲明呼籲各方克制,我其後也跟百多名社會人士聯署呼籲確保區議會選舉順利舉行,而這個星期亦會跟一群社福機構主管發出公開信,呼籲莫輕言放棄青年一代和盡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希望盡一分力發聲。此外,在最近的大學衝突中,亦做些聯絡及協調工作,希望能為被困的示威者提供一些支援。 雖感到無助,但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只要繼續守護核心價值,珍惜每一代,必能修補撕裂,重建關愛和公義的社會。 文章刊於2019年11月2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