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飲品形態劃分等級解決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的切身需要

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 分享日常膳食安排
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分享日常膳食安排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0 年3 成以上人口是65 歲或以上長者,而年屆8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由現時不足25 萬倍增至超過50 萬。由此預視,因年紀老邁及各種病患而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如何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

支援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

銀杏館創作的「照護食」菜式
銀杏館創作的「照護食」菜式

過去香港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各有應用。社聯於2019 年進行「照護食的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院舍員工及家居照顧者均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例如:食物的軟硬度及營養成分,以便選擇合適的「照護食」食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希望改善食物質素,但不懂相關技巧。

有見及此,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在策略夥伴嘉里集團的贊助下,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詞彙描述,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同時附加本地照護食菜式的烹調方法給各界參考,供家庭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基本膳食需要。

《指引》分為9 個等級

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及飲品的狀態劃分為9 個等級,例如稀薄如水為0 級,細碎及濕軟為5 級,至於7 級則為食物原狀。一般個人照顧者或院舍人員可以用餐叉、餐匙及針筒測試食物和飲品的形態;至於食品生產商則可使用特定測試儀器取得科學化數據,以更精準地生產「照護食」食品和飲品。《指引》亦詳列烹飪要訣、營養要素,以及45 種本地常見食材及17 款菜式的烹調示範及測試應用實例。

《照護食標準指引》為「照護食」使用者、照顧者、治療師、院舍、食品生產商等不同界別的人士在製作及購買「照護食」產品時提供參考依據。在照顧層面,指引讓使用者和照顧者可以掌握具體及實用資訊,有助選購合適的「照護食」產品,改善及配合復康情況。在服務層面,食品生產商可視指引為參考藍本,生產標準化的「照護食」產品,從而拓展市場,增加供應。

照護食標準分級標籤
照護食標準分級標籤
社聯制訂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聯制訂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

 

下載電子版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