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照顧SEN孫兒,每天都是挑戰

本港的雙職父母工作時間長,加上經濟、住屋及離婚率高企等因素影響,由祖父母作為跨代照顧者去照顧年幼孫兒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基督教協基會沙田家長資源中心主任戴慧賢指,因為一些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幼童在情緒及行為方面較容易出現問題,突如其來的變化令照顧者難以處理,加上祖父母及父母兩代之間的意見分歧,照顧者會用傳統的方法或舊有的知識教導孫兒,父母亦有另外的想法,引致兩者意見分歧發生爭辯,最後變成三輸局面,孫兒輸,祖父母又覺得辛苦,祖父母與父母之間亦傷感情。 自閉症譜系障礙學童的婆婆熊太太表示,由於女兒和女婿需要工作,孫子從小就由婆婆照顧,她需要很多精神及時間在孫兒身上,她說:「以前照顧兩名女兒及兒子都沒有現在般辛苦,全副精神要放在孫兒身上,因為他認知不足,擔心他會發生意外,每一天都要和自己說要多點耐性,要仔細處理每件事,真是一種挑戰。」 因此,基督教協基會開展「牽手童行 – 學習困難兒童跨代照顧支援計劃」,協助懷疑及確診SEN幼童及其照顧者,社工黎玉美指,計劃除了支援SEN學生之外,亦會使用外展的方式去支援跨代照顧者,服務包括:親職教育、復康訓練及家居指導,令到爸爸媽媽及祖父母不用太勞碌,直接在學校取到服務。 參與計劃後,熊太太的孫兒有很大的改善,學習如何透過說話表達到自己的情緒,家人可以理解孫兒的想法及情感,不用每次去猜到他的想法,所以較方便處理問題。SEN學童媽媽熊小姐指,計劃提供的家長小組及親子旅行,有助熊小姐了解媽媽的內心想法,感謝媽媽對家庭及自己兒子的付出,增進母女之間感情,日後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媽媽及一家人飲茶。熊太太透過活動和女兒表達自己心中所想,鼓勵女兒花多一些時間及耐性教導孫兒。 特殊幼兒工作員陳燕嫺指,做完活動後熊太太母女的感情建立非常好,互相認識及學習如何處理SEN孫兒的問題,彼此欣賞對方的付出,女兒欣賞媽媽的付出全日時間照顧她的小朋友,婆婆亦體諒女兒需要工作,不想女兒憂心孫兒。 基督教協基會「牽手童行 – 學習困難兒童跨代照顧支援計劃」 沙田家長資源中心查詢電話:2601 3017 ...

SEN學生的「5**」

 籽堯在小一時發現學習上出現問題,例如:認不到字,結果媽媽帶了籽堯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進行評估,發現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及讀寫障礙等問題。「籽堯在學校到沒有存在感,她本身有讀寫障礙,題目搞不清,考試及默書不成,令她感到十分挫敗,不願上學,自信心下降,脾氣亦越來越差。我很擔心她的將來,對我來說不用她取得優異成績,起碼認識一些字,將來才可以在社會上工作。」籽堯媽媽說。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長處,如果我們只用一個學術標準及成績去衡量,很多學生便會被淘汰,對他們的影響十分大。」救世軍高級主任及「不一樣的5**學院」召集人冼良佳說。因此,救世軍開辦「不一樣的5**學院」發掘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在學術範疇以外的其他潛能,例如:體育、音樂及藝術。 「不一樣的5**學院」從八大方面發掘並培育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潛能,包括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語文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學院亦會連結不同的團體,為SEN學童提供表演機會,冀社區人士能了解及認同他們的能力,同時鼓勵家長勇敢地面對孩子的不足,並給予機會發展多元才能。 籽堯媽媽表示,女兒在「不一樣的5**學院」學了花式跳繩之後,她的社交、手腳協調及溝通能力都有所改善。以往上體育課時,女兒不聽老師指示,到處踢沙踢石,離開同學之間的群體,但在花式跳繩的課堂上並沒有發生這些情況,女兒可以與其他學員溝通合作跳繩。再者,女兒的學習動機提升了不少,主動提出要報讀及準時出席「不一樣的5**學院」的課程。「要女兒改變很難,唯有我改變去接受她,每一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日後更會專注找方法協助女兒,發掘她另一方面的優點。」籽堯媽媽說。 冼良佳指出,「不一樣的5**學院」的課程引起SEN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讓他們主動練習,在不知不覺中,透過這些項目的練習大幅改善了他們的手眼協調及專注力等方面,當孩子找到自己的能力時候,他們的精神面貌會有所轉變,自信心亦會提高。例如:另一位花式跳繩學員在未學習花式跳繩前,醫生評估他的手腳協調及眼部追焦的能力都比同齡學童弱,但學習花式跳繩半年後,醫生再對他進行評估,發現他的手腳協調及眼部追焦的能力比同齡學童高。 ...

「創意藝術」助SEN學生

 「以前難以用說話表達自己,覺得自己又慘,別人又慘,我想講又不懂講,別人想聽又不知怎樣聽,自己表達意見時很難說出重點,同學們覺得我在『兜圈』,因為這問題,令很少人願意和我談話」自閉症譜系學生Isaac 說。 香港小童群益會輔導中心社工梁惠茹指,一般自閉症譜系人士較難辨識別人的想法及感受,對別人的感受並不敏感,這樣十分影響日常生活及與別人交往,例如和別人談話時,其實不太了解別人背後的想法,未必抓到別人說話背後的心情,令到他遇上社交困難、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及誤會。 因此,香港小童群益會的「生命萬花筒 ─ 藝術‧共融」計劃,以創意藝術手法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學生,計劃包括了五種介入手法:創意藝術治療、一人一故事劇場、圓圈繪畫、過程劇場及多元家庭支援小組。由工作員建構不批判空間,讓參加者透過動作、聲音、圖像等探索內在世界。期望提升他們表達情緒、解決困難及社交的能力。 梁姑娘表示,透過計劃能夠協助他們與別人交往,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可以讓他們表達自己。在學童分享中,日常較少人願意和他們說話,但在活動中,透過他們的表達,其他組員演繹他們的說話,這個模式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聆聽,被明白,令他們在小組當中找到認同感。Isaac參與活動後,了解別人說話的內容,及可以更容易地說出自己的心聲,讓同學明白,現在同學們都較願意與自己交談。他希望公眾對SEN學生如正常人看待,並建議大家只需給予SEN學生多一點耐性。 ...

「妙手可言」手勢溝通計劃

 自閉症兒童普遍有溝通和社交障礙,學習辨認和運用手勢會較同齡的兒童遲緩,動機也低,更是眾多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之中,最少運用手勢與人溝通。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副教授蘇詠芝3年前開始試用人工智能機械人教導自閉症兒童辨認手勢,最初運用機械人動畫教材,讓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家中教導子女以手勢溝通,成效顯著。後來再購入4部人工智能機械人,由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程式,利用畫劇和對話等模式教導自閉症兒童辨認及運用8個表達情緒與需要的手勢(包括生氣、煩惱、頭暈、驚慌、熱、肚餓、嘈吵和發臭),以及20個與人溝通時需要使用的手勢。 計劃名為「妙手可言」手勢溝通計劃,蘇詠芝與她的團隊帶着這些社交機械人遊走四間非牟利合作機構(包括:香港耀能協會、協康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旗下部分幼兒中心免費為4至6歲的自閉症兒童提供訓練。 香港耀能協會言語治療師蘇家穎表示,自閉症兒童本身對物件的興趣較高,社交機械人對自閉症兒童來說亦相當新奇,因而讓自閉症兒童產生濃厚學習興趣。此外,社交機械人沒有表部表情,動作簡單,讓自閉症兒童不需要處理多餘枝節,提高學習專注力;而且機械人的示範一致,可以讓自閉症兒童重覆學習,「我們與蘇教授合作所看到的成果,小孩在辨認、理解及運用手勢方面都有進步。」 ...

高能力自閉症人士:「請講野直接d,唔好兜圈」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指「社交溝通有困難」及「行為狹隘﹑固執」的人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算,每68人當中就有一名自閉症人士,按此推算全港約有8至10萬自閉症人士。 香港耀能協會個案經理梁振文指,自閉症人士的對話話題及興趣比較狹窄,在表達上較為直接,令人對他們的印象不太好,容易被人排擠,所以建立人際關係比較麻煩,例如自閉症學童在分組做功課上容易被人遺忘,難以完成分組功課,影響成績;在工作方面,對規矩及職場文化的不了解,上司及同事交工作給他們時,他可能不完全了解工作要求、不懂交待自己的工作進度,而上司及同事只看結果,這樣會誤解他們是懶惰、不懂工作、不明指令,但不等於他們的工作能力低。這些都是他們於工作場所的不利因素,長此下去,令他們不可長期維持同一份工作。 香港耀能協會的「真色珍我」自閉症人士支援服務,由臨床心理學家﹑社工、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為青少年提供生活適應、人際關係技巧及升學就業出路等意見,協助他們面對社交及工作環境的挑戰。 其中一位服務使用者是Kenny,他與一般學生一樣就讀主流學校,直到中學,通識科考試經常不合格,老師及社工察覺他難以表達心中所想的答案,轉介評估後,被評為屬於高能力自閉症人士。梁姑娘指Kenny找到自己的興趣是電腦,選擇修讀資訊科技學士課程,Kenny現在協會的言語治療師協助下,改善了表達能力,協會亦成功協助他找到與IT相關的兼職工作,為將來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與自閉症人士談話時,不要太多潛台詞,或者說話太兜圈,說話直接一點就可以了。其實不用擔心會否傷害我,直接說那樣喜歡,那樣不喜歡,那樣做得好,那樣做得不好,有什麼要求,反而我更容易處理。」Kenny說。香港耀能協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志茵表示,公眾應理解和尊重每個人士都有不同之處,自閉症人士亦一樣。她問過很多自閉症朋友,想大家對他們當作普通人,而事實上每個人和他們都是一樣,都自己有特別興趣,好像大家放工後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想對「普通人」的定義闊一些,所有人都有不同特性,不同喜好,當大家與自閉症人士相處時,不是要大家遷就自閉症人士,而是因應自閉症人士有著不同特性,請公眾尊重自閉症人士,與他們相處。 香港耀能協會自閉症諮詢專線 2336 8855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