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養老須完善配套

香港人口高齡化,長者安老是社福界的重點關注之一。立法會上星期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辯論,探討如何協助港人跨境安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提出從三方面改善政策配套,讓長者有多一個選擇: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香港福利可攜性,以及推動樂齡科技應用。 社福界今年也多次往返大灣區城巿考察,進一步了解當地的養老系統,包括院舍生活和社區安老,而社聯同事早前探訪居於深圳院舍的81歲李伯伯,他因輪候香港院舍需時,遂於2019年申請「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入住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 内地地方廣闊、院舍環境舒適,現在交通和網絡通訊也方便得多,李伯伯日常聯絡在香港居住的女兒也很方便。他在院舍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參加非洲鼓興趣班,早上還會與院友一起拉筋及做八段錦,很享受現在的養老生活。然而,李伯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等長期病,日常需使用拐杖步行。他會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診,但前往就醫的車費、醫療費用等開支較在香港就醫時大,醫療券並不足以滿足他的醫療需要。 事實上,醫療是許多考慮跨境養老的長者所擔心的問題,期望當局擴大「長者醫療券」範圍至更多大灣區醫療機構,容許長者在合資格的內地醫療服務單位使用醫療券,並推動港藥北上,使香港長者在內地醫院能接受更適切醫療服務,便利居住在內地的香港長者,讓長者在香港或內地養老都享有相同待遇。關於香港長者跨境養老的現況、考慮因素及政策措施,請參閱新一期《社情》專題文章《跨境養老 福利過河》:https://bit.ly/3Qzt8xt 文章刊於2023年12月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HKCSS Research Report – “Survey on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and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 Needs of Low-income Subdivided Unit Households”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HKCSS) conducted a study last year, reaching out to low-income residents living in subdivided flats (with a median income below 75% of the Hong Kong population) through 54 social service units. A total of 1,10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o identify a range of health risk factors, inclu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rs, as well as access to medical service. Policy and service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released in March 2023. The study was based on different data sources and the finding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 three-level primary healthcare prevention model. The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presenting the wellbeing of these residents and the high-risk groups through graphics and text.  It also discusses how services and policies can suppor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living in subdivided flats 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now download a full copy of the research report. For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Ms. Connie CHEN, Officer of Policy Research and Advocacy at [email protected] or 2864 2963. To get a hard copy, please contact Ms. Kitty Leung, Programme Executive of Policy Research and Advocacy at [email protected] or 2864 2977 ...

《AM730》社情特輯:跨境養老 福利過河

近年不少港人退休後考慮跨境到廣東省及大灣區養老,兩地政府均積極配合。《施政報告》亦強調要增加兩地醫療合作,讓長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有更多選擇,同時獲得更適切支援。 安享晚年離不開長遠的規劃,長者決定跨境養老時必須做好準備,了解有什麼選擇和服務配套。 文章刊於2023年11月28日《AM730》p.14-15 ...

發展健康醫療服務

相信不少讀者或有朋友曾經參加醫療旅遊,到外地玩樂之餘,也順道進行詳細身體檢查,而泰國早就成為國際間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醫療旅遊聖地,其健康醫療服務面向全球,乃該國一項重要經濟產業。 筆者日前隨「樂齡科技平台」代表團前往曼谷出席國際老齡聯合會舉辦的第十六屆全球老齡會議,代表團20多位成員中,更有約一半在會議中發表論文或演說,向來自60多個國家的參加者介紹本港在安老服務及積極發展樂齡科技生態的努力與挑戰。 期間到訪當地的康民國際醫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該醫院每年服務超過100萬住院和門診病患,其中四成來自190多個不同國家的外籍人士、遊客或醫療旅行者,當中亦有不少香港的尋醫問診者。除了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其優質環境,較香港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可負擔的價格,還有其他多元化服務,都是賴以成功的原因。醫院近年更積極開展全面的樂齡健康及疾病預防服務,為泰國人口高齡化作好準備。 面對全球高齡化,「長壽 + 健康」成為全球政府追求的目標。普遍來說,疾病風險有一部份來自先天因素,但健康的環境及生活習慣有著更大的影響。在「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下,可負擔的健康服務愈來愈受樂齡一族關注,當長者對自己的健康更加知情,便更願意配合不同的健康計劃,更有信心主宰自己的健康。 社會是時候審視聯合國所提倡的「健康老齡化」議程與共同行動,如何在更多方面鼓勵長者關注健康,將基層醫療「治未病」的概念推廣到不同階層,而非只集中在得病後才作治療。 文章刊於2023年6月28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基層母親身心俱疲 照顧時間長休息少 壓力大欠支援

         育有兩名分別6歲和2歲子女的基層母親陳太分享,誕下幼女後有產後抑鬱徵狀,當時雖被轉介到專科跟進,但礙於要長時間照顧女兒和同住的年老長輩,故沒有接受跟進診治,至今仍有各種情緒狀況,如經常心跳加速、憂慮、內疚等,一直沒有好好處理。由於是全職照顧者,家中大小事務都由她擔當,但又經常被家人嫌棄做的不夠好。身心健康一直惡化,經常極度勞累,睡眠嚴重不足,情緒很差,患病仍要繼續支撐家務,甚至有次因感冒在診所門外暈倒。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賽馬會太和中心單位主管丘梓蕙說:「婦女做了兒童照顧者後,沒有了自己的時間,不能上班工作,引至沒有機會接觸外界,感覺上變得與社會脫節,亦沒有經濟收入來源。成為一個全職的照顧者,給予家人的感覺是(照顧工作)理所當然,得不到家人認同,甚至出現嫌棄的感覺,自信心亦會變得低落,變得心身俱疲。」 社會上有不少好像陳太般育有幼兒的基層母親,她們在照顧幼兒方面的困難和需要、以至她們自己身心健康問題多被忽視。為識別影響基層母親的一籃子風險因素,找出高危社群,社聯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進行「基層幼兒母親身心健康狀況研究調查」,接觸了441位基層母親,發現高危群組的一些特徵,包括處於分居或離婚、育有特殊需要兒童、有初生子女、照顧時間長、租住劏房,以至沒有親朋支援。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陳莹冰指出基層婦女們面對三大困難,並說:「第一,她們的負擔很重,照顧小朋友的時間十分長,尤其在假期的時候,需要用上16至24小時去照顧他們,而伴侶比較多從事基層工作,需要工作8至15小時,所以伴侶較少機會幫助照顧小朋友;第二,當媽媽遇到困難時很難找到別人幫助,包括在經濟及照顧上;第三,媽媽的身心健康比較差,健康行為都比較差。」 事實上,受訪者鮮有運動,58%受訪者平日睡眠時間為6小時或以下,而有36%受訪者表示睡眠質素差或很差,另65%受訪者有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的痛症,至於曾經或現在患有抑鬱症、焦慮症或產後抑鬱症則分別有25%、28%及33%。 陳太認為托兒服務對兒童照顧者最為重要,讓母親可以稍肆休息和有自己的空間,身心才能回復健康。她說:「托兒服務十分重要,尤其是0至3歲的小朋友,因為這段期間沒有學校的支援,如果媽媽是第一胎會特別擔心,很多照顧事情都不知所措,當有托兒服務,保母們十分有經驗,很容易便處理到發生的問題,當初在我第一胎時候,跟她們學習了很多,情緒上亦有紓緩。」 除了加強托兒服務外,社聯建議優化家務指導服務、家庭為中心的基層健康介入,以及加強社區保姆服務,支援一群家庭照顧者。 優化家務指導服務 研究發現照顧0-2歲嬰幼兒的受訪母親在身心健康上較高危,亦發現他們不少缺乏其他家人或朋友支援。建議優化現時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家務指導服務,增加服務供應及宣傳,並建立跨專業團隊,為在照顧嬰幼兒上面對困難的婦女提供產前產後的一站式支援,包括教育育兒知識、家居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家務支援及產後健康復原支援等。 家庭為中心的基層健康介入 基層醫療強調預防疾病,以家庭為中心,可鼓勵社會服務單位與區內持份者,如母嬰健康院或地區康健中心協作,於社區推行強化家庭健康管理能力的計劃,如舉辦親子運動班、推廣家庭健康飲食、進行家居藥物或疾病管理教育、組織育兒互助小組等。推動計劃的資源,則可設立「十八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支持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加強社區保姆服務 社區保姆計劃為九歲以下兒童提供托兒服務,但名額不足,故應加強社區保姆服務,包括增加義工補貼及社區保姆提供服務的處所。 ...
Loadi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