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Housing Movement –Inviting NGO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o operate 2 units at Peng Chau

Community Housing Movement is a new initiative of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We are committed to working with property owners, NGO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ffordable and decent transitional social housing. The project is aimed at not only meeting the temporary housing needs of the grassroots without support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but also enhancing their individual capac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community network.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housing, tenants are empowered to live independently in the market or move to the public rental housing. After launching a couple of projects, we are now planning to release a new batch of flats located at Peng Chau, Island District. There are a total of 2 units in this project. The size area of each unit is approximately 600 ft². The term of release between operator and HKCSS will be around 5 years at the rent below market price. This site is not close to the city. In view of this, we will invite NGO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o submit the “letter of interest” to indicate your preference. The qualified operators are welcome to try anew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here. We can arrange site visit to interested agencies. If your organization is not yet a recognized service operator, please also hand in the application ...

社聯「組合社會房屋計劃」 葵涌業成街項目 – 諮詢區議會意見

【新聞稿2019年5月29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推動第三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項目,選址葵涌業成街一幅由政府提供的臨時用地,計劃興建約100個一人至二人的組合屋單位,讓輪候公屋多時的基層人士受惠。 「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有助改善基層住戶生活質素,由民間起動、政府協助及促成、各相關專業及商界參與,達至官商民合作解決社會問題。社聯已向地政總署申請上述用地,同時亦向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提交計劃構思,於六月初的會議聆聽該委員會的意見。社聯期望與地區和各界合作,為基層市民提供更多社會房屋。 至於第一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項目-南昌街項目,工程已正式開展,期望於明年四月完工,並盡快安排有需要的住戶入住。而第二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欽州街項目,已獲得深水埗區議會支持。社聯的專業建築團隊現正進行預製組合屋的設計及為擬議的工程項目作估價,以尋找資金及準備招標書。 社聯「組合社會房屋計劃」– 業成街項目 地點 葵涌業成街5-7號 單位數目 100個 住戶數目 100戶,約120人 樓高 4層 單位類型 「1人」單位 「2人」單位 地下預留1個無障礙單位 居住面積 設計的人均居住面積符合公屋基本要求,即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平方米 單位配套 每個單位附設獨立洗手間及浴室、電熱水爐,另設有使用電爐的煮食空間 入伙期 預計2021年年中 營運機構 社會服務機構或社會企業 租約年期 約4年 (首輪租戶的租約不少於2年) 合資格住戶 有明確過渡性房屋需要(輪候公屋最少3年或有其他長遠居住安排) 現正居於不適切住房 低收入及急需社區支援的住戶 租金水平 租金水平參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租戶入息水平等。 相關服務 支援住戶學習生活技能,營造社區網絡 *下載計劃書、設計構想圖、選址相片及短片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昆蟲爬進劏房戶耳朵

前兩天參加「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 友里居」的活動,探訪一位入住華富閣共享房屋的住戶。這位女士與三個女兒之前租住寮屋劏房,租金昂貴之餘,環境也非常惡劣。門戶陰暗及發霉,屋內有大大小小的昆蟲出没,女兒曾被蜈蚣咬,也試過有蟲子爬入女兒耳朵。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誰能好好生活,孩子又怎樣好好溫習。直至他們有機會入住共享房屋,生活環璄和情緒才能大大改善。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推出將近兩年,幫助了七百多名苦候公屋的基層人士和家庭脫離不適切住房,重塑社會資本。然而,保守估計仍有二十多萬名劏房居民,還有什麼方法可解決他們最迫切的問題? 事實上,蝨患、蟲患、鼠患於劏房常見,嚴重的更要多次滅蝨,劏房戶根本無力支付專業公司的費用。再者,無論是簡單的家居維修、添置合適狹小空間的傢俬,以至日常家用物品,劏房戶都難以負擔。 關愛基金計劃於明年推行新項目,向低收入的劏房戶發放一筆過津貼,透過進行簡單家居改善、維修、購買傢俬或家用物品和滅蟲滅蝨服務等來改善他們的家居環境;並協助他們連繫社區資源,從而獲得適切的支援。 不要看輕小小的家居改善,這關係到劏房戶每天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尤其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計劃的特點是非政府機構的參與,前線同工最了解街坊的實際需要,由他們評估劏房戶的家居環境以提供支援,這就適合不過,能夠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文章刊於2019年5月28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市區重建應如何以「人」為本

在2011 年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中,市區重建局(下稱「市建局」)重申市區重建的理念是「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雖然近年有關市區重建的爭議似乎不多,但市區重建仍然面對重重困難。筆者認為,以現時市建局的定位,要落實「以人為先」的理念有一定的困難;若不反思其角色,市區重建將難以推進。 市建局是一個法定機構,獲法例賦予權力改善香港的住屋水平及已建設環境,有無可推卸的公共責任。然而觀乎市建局過去的重建項目,重建後的樓宇一般以豪宅包裝,傾斜於市場上有能力購置豪宅物業的階層,令區內可負擔的房屋數量大幅減少。整個重建過程,市建局就像是利用公權力從低收入家庭收回住屋,然後興建豪宅予有能力階層,這跟「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理念相去甚遠。 大部分不適切住房都是位處市區的舊樓,關係着無數未獲公屋支援的低收入家庭唯一容身之所。無論住房環境多差,住戶本身都不希望住房被拆卸。一旦居住的地方被納入重建計劃,業主不再願意投入資源改善樓宇狀况,意味居住環境只會更惡劣,住戶被迫要住在日久失修的樓宇中。同時,「重建」代表基層可負擔的居所「買少見少」,拆卸後住戶或會面對「無路可走」的困境。 推展舊區重建,市建局的眼光不能只放在重建後的市場需求。若忽視受重建直接影響的住戶,不但「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理念難以真正落實,亦有可能影響市區更新速度,或令市建局面對財政壓力。唯有認真面對舊區住戶的需要,方能創造雙贏。 住戶互相幫助 帶來良好協同效應 2017 年,市建局響應「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向社聯提供了一些單位轉租予有需要的基層住戶。雖然數目不多,但獲得社會上不少認同。觀乎上述計劃成效,若市建局能提供更多物業單位予社聯或其他社福機構作過渡房屋用途,可望協助紓緩劏房戶困境。 劏房戶的困境,是受制於狹小居住空間,家庭成員間摩擦衝突的機率也增加。當出現衝突時,緩衝空間亦不足夠,無論對成人或兒童的身心發展都有負面影響。加上舊區不適切居所的環境風險高、治安差、衛生情况惡劣等眾所周知的現實,若無外力支援,居民難憑一己之力走出困局。 社區層面的支援,有助住戶滿足社交和個人心靈需求。可惜除工作以外,這些住戶往往足不出戶,社區鄰里網絡十分薄弱。當家庭或個人面對困難,均無法獲得社區支援;面臨重建時更要獨自面對各種挑戰,身心都承受巨大壓力。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將支援服務帶入住戶居所,並且連繫每名住戶的能力和網絡,透過互相幫助,產生協同效應,為他們自己提供強大支援。不過,過渡房屋在短期內難以大量供應,尚有數以萬計的劏房住戶的住屋問題難於短時間內解決。除了提供單位作過渡房屋,市建局仍有不少空間落實其重建理念。只要對症下藥,便能增強居民的生活能力,面對困難。 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 需持續發展 現時市建局設有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但礙於服務內容,一般只包括一些補救措施,未能發揮社區支援效用。為彌補不足,有些服務機構會申請不同的資助推行服務計劃,把住戶和社區持份者重新連結起來,成為重建社區及居民的支援網。這些計劃,不少是針對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有的動員專業人士免費為劏房家庭設計家具,有的透過推動居民互助提供家居維修服務。透過群策群力,建立鄰里網絡,就能解決社區及住屋問題(如水電設施、安全衛生等)。同時,當面對更複雜的家庭和個人需要時,社工能適時把個案轉介到相關專業服務作深入跟進。 不過這些資助有時限性,規模亦有限,正面效果不能持續。若市建局能有更廣闊視野,更有策略地協助重建社區支援能力,便能真正做到「以人為先,地區為本」的市區重建理念。市建局在規劃重建項目時,可以考慮資助成立地區為本的平台,結合區內服務機構、社會企業、商界、地區團體、個人等力量和資源,促進跨界別合作,集合力量支援區內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除此之外,市建局亦可考慮利用其社區資源,釋放其社會價值,為社區居民提供支援。其中,為有關的服務隊或單位提供適合的活動場所,市建局有無可取代的角色。若能在當區為服務單位提供公共空間,將有助他們發展利民紓困的服務想法和計劃。 以「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作為市區重建的理念,無可置疑,相信不同持份者都會認同,關鍵是如何具體落實。筆者認為以地區跨界別協作的策略,拉動住戶和社區持份者積極參與,發掘社區資源和潛能,編織社區支援網絡,最能紓緩舊區居民的生活壓力。 市建局若能以新思維推行與民共議,相信日後在進行重建時更能與受影響居民建立互信,創造雙贏,更有效推動市區重建。 (文章刊於2019年5月23日《明報觀點版》)    ...

樂助「共住共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得以順利進行,有賴公益金及不同公司的支持,協助基層住戶由劏房及籠屋等不適切住房,搬至社會房屋單位。 社聯與GOGOVAN於去年12月開始合作,透過九龍樂善堂、聖雅各福群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三間營運機構,在短短半年內,協助了66個低收入家庭、單親家庭及單身人士搬遷到新家。在2018-19年度,計劃下的其他社會房屋將陸續入伙,GOGOVAN將會繼續幫助約500戶家庭搬遷至超過250個單位。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http://communityhousing.hkcss.org.hk/ 贊助機構:香港公益金 支持機構:GoGoVan 鳴謝短片製作:GoGoVan ...
Loadi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