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人士的過渡社會房屋

 「更」、「生」二字,加起來就是「甦」;「甦」字亦有「重生」、「復活」之意。香港善導會去年中推出「甦屋計劃」,至今先後獲善心業主以特惠租金分別提供合共三個單位,包括兩個位於油麻地及一個新蒲崗,分別服務單身男士及單親婦女。租住期分別為一年和兩年,可按需要延長。 住屋問題與更生人士的新生活息息相關。香港善導會總幹事吳宏增指出,不少更生人士沒有積蓄,出獄時一貧如洗,單身人士若欠缺家人支持,難以承擔高昂租金,「沒地方住,多數有兩個結果--會選擇露宿,因而較難找工作及過新生活;若投靠昔日朋友,更會令走回頭路的機會大增。」 香港善導會過去一直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營運6間宿舍,合共提供百多個宿位,主要協助剛出獄的更生人士,內有職員和舍監長駐,密切跟進舍友情況,舍友需遵守宿舍規則如開放時間。「甦屋」則與一般私人住宅沒分別,多名租戶共住一個單位,但各自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社工會定期探訪,跟進與協助更生人士實踐康復計劃,建立儲蓄習慣,為將來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阿偉是油麻地「甦屋」的其中一名租客,曾經無朋友、無家人、無工作能力、無家可歸,要偷入教堂借宿。經教會轉介,阿偉認識香港善導會並入住宿舍,兩個月前搬入油麻地「甦屋」。月租2,000元連水電及上網。 相比宿舍,阿偉說「甦屋」的自由度讓他更有「家」的感覺,曾有任職廚師的室友閒時更會為大家下廚,數名男人聚在一起食飯,口中沒有太多話說,但感覺自在與安全。「沒地方住的日子,感覺真的很徬徨,看不到將來。」阿偉透露該名廚師室友入住「甦屋」數月後已找到合適套房搬離,但仍有回來探望昔日室友,「當然替他高興!我自己也希望盡快儲夠錢找到新居,讓這地方給另一位有需要的人。」 ...

「樂得耆所」屋邨長者會所

 許多長者晚年都想居家安老,但往往因身體機能退化、家庭結構變化而出現獨居及雙老的情況,因而影響長者居家安老的信心,最後需要申請入住安老院舍。其中一位長者就是馬敏慧,她說:「做完手術後行動不便,沖涼亦受到影響,需要找別人幫忙。自己當然想在家安老,迫不得意才要到安老院,最後幸好得到香港房屋協會 (房協) 屋邨長者中心的協助,在浴室免費加裝扶手,問題才解決。」 房協於轄下20個出租屋邨推行「樂得耆所」,服務邨內三萬多位基層長者,「樂得耆所」同時獲得【卓越實踐在社福2017】的十大卓越服務獎。房協長者服務高級經理盧少清指,「樂得耆所」居家安老計劃以邨為本,以長者為中心的支援計劃,首先透過大型的居家及健康的檢測,掌握需要及對症下藥,我們會發動5大個支援服務,包括:頤家(環境評估)、頤康(復康保健)、頤健(防跌運動)、頤樂(正向生活)及頤智(健智訓練),當中透過推動醫療、社福及房屋的專業協助,從而幫助長者居家安老。 盧少清表示,實行計劃後長者減少了使用急症室及失足情況,健康及情緒方面有所改善,例如:安排職業治療師為長者進行家居評估及改善工程、聯繫區內義工探訪有需要的長者及推廣健智訓練延緩認知障礙症等。在研究顯示,我們1元的投資,得到4.5元的投資回報,在社會價值回報上是十分理想,而最重要是長者居家安老信心上升。 另一位獨居長者嚴雪玲表示,她在65歲退休時,因為當時她媽媽過身,又發現自己患有腦腫瘤,影響她心情,經常在家發呆,不願外出。後來接觸到「樂得耆所」計劃,從此再次踏出社會,更成為義工積極晚年,協助其他有需要的長者。受惠的長者馬敏慧及嚴雪玲都感謝房協的工作,讓長者生活變得更充實。 ...

「雅軒」入伙 良好配對發揮共住優點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旺角豉油街項目已於上年底陸續入伙,項目共14個單位由市區重建局以特惠租金提供,交由聖雅各福群會負責營運,租予28戶單親家庭居住,並將項目名為「雅軒」。 林女士(化名)是「雅軒」的首批入住租戶,她指「雅軒」的租金連水電較舊居便宜,最重要是居住環境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亦有社工支援,自己和兒子都生活得好開心,對新居非常滿意。 在聖雅各福群會的專業配對下,林女士與她單位的另一租戶非常投緣。兩人的兒子年紀相若,更就讀於同一小學。他們每天都會聚在一起吃早餐和晚餐,亦協調好使用洗手間的時間,相處融洽。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王佩賢表示,配對租戶時有考慮雙方背景,亦會提供面談機會予雙方互相了解,兩家租戶都同意才會安排共住。她表示:「我們會盡量配對背景近似的租戶,這樣共同生活就更開心,可以發揮共住的最大優點。」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得到香港公益金熱心贊助支持。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主席楊傳亮表示,期望計劃為個人或家庭提供較舒適及可負擔的短期居所,讓租戶安心輪候公屋。 楊傳亮指,公益金是計劃的主要資助者,當中包括撥款港幣5,000萬,支持單位所需要的勘察及裝修費用。另外,公益金連同社創基金合共撥出1,150萬,支持社聯作為計劃平台首3年的運作經費。公益金亦預留2,000幾萬款項,資助社福機構協助提供週邊的支援服務,所以公益金此次計劃撥款超過8,000萬。希望居民在「共享房屋」居住期間,可以接受社福機構提供的多項支援服務,提升她們的社交技巧,並學習新技能,以便日後在社區獨立生活。 ...

「共住」助戒毒人士重投社會

 「如果離開戒毒院舍後,回到自己的社區,很容易見到以前一起吸毒的朋友,很得意的,看到那些朋友,不用打招呼,就知道下一步就是一起去吸毒。如果沒有永利街宿舍,解決不到居住問題,一定走回頭路找以前的吸毒朋友。」成功戒毒人士子城說。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靈愛中心「飛躍健康平台」社工陳能龍指,一般戒毒人士離開院舍後,主要面對三大困難,第一是戒毒人士想脫離原本居住與吸毒有關的社區,他們想盡力遠離毒品及吸毒的朋友。第二是與家人關係出現問題,家人可能暫時不願相信他,不想與他同住,需要離開原本居住的環境。第三是他們經歷一年多的戒毒院舍服務,沒有工作和收入,面對即時經濟問題。再加現時本港租金高企,令他們面對很大的經濟壓力。 因此,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靈愛中心開辦「飛躍健康平台」「永利街短期宿舍計劃」,以健康生活作主題,為完成戒毒服務的男士提供3個月至半年的住宿及支援服務,申請需由社工或教牧轉介,希望透過規律生活及社工舉辦的定期活動,加上每月$1200的便宜租金,協助他們裝備自己及儲錢,過渡至社會,做到真正獨立。 陳能龍表示,「共住」模式的效果較預期好,當宿友離開戒毒院舍或在永利街住宿期間,會經歷找新的工作或轉工,並詢問其他宿友的意見,例如:子城從事地盤工作,認識很多地盤之友,他便會介紹其他弟兄去待遇較好工作。宿友甚至像朋友兄弟般,從過來人身分提點新宿友,需要努力工作、儲錢和報答家人,這些效果都是社工想像不到的。 ...

無家者・建家

 數個月前,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再次獲良心業主提供兩個住宅單位,分別發展成男子和女子中期宿舍,並以社會福利署釐定的租金津貼金額租出。 中期宿舍主要讓自我照顧能力較高的租客居住,而住宿期亦由短期住宿服務(臨時宿舍)的三至六個月,增長至兩至三年,讓租客有更多時間為將來做好準備。 潘女士與丈夫離婚後,與女兒住在臨時宿舍,每天擔心很快要搬走。直至她早前獲安排搬至中期宿舍,與另外三個家庭,一同住在約620呎的單位,令她免去擔憂之餘,增強了社交圈子,對將來生活的信心增加。 因為租金不斷上升,很多曾居住於臨時宿舍的受助者,在住宿期滿後,仍很難在外間市場中找到住宅。「但提供住宿服務的空間和人手,是每間機構遇到的難題。」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宿舍督導何偉圻指,協會的策略是提升受助者的社交,並學懂理財,以籌備將來獨立生活。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何俊傑稱,這類社會房屋中介服務,在比利時非常盛行,當地政府會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或企業,提供包租服務,包括物業管理服務、協調租戶、以及家居維修服務,鼓勵業主將空置單位租予有需要人士。 社聯建議政府參考比利時經驗,透過關愛基金試點或直接恆常資助非政府機構或社企,將社會房屋中介服務放入房屋政策。其次,政府可以給予稅務優惠予良心業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