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社區「護士站」服務長者

 患有糖尿病四十年的工泰娸婆婆於2013年因藥物控制差,加上腳部傷口處理不當而需要截肢,出院後血糖控制及藥物處理仍然不理想。她在醫院社康護士的轉介下,認識到關護長者協會「銀鈴護士站」護士劉婉微,劉姑娘負責監察工婆婆日常身體狀況,協助目不識丁的工婆婆分配好每日需要服用的藥物。在劉姑娘四年多的支援及關顧下,工婆婆的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有所改善。劉姑娘說:「最開心的是2013年轉介給我們跟進後,工婆婆沒有再入院了。」 工婆婆在約見劉姑娘的前一個星期,曾經在家中暈倒,把部分牙齒跌爛了。當劉姑娘見到工婆婆後,了解情況及進利基本身體檢查,發現她除了有糖尿病外,血壓亦十分高,於是劉姑娘寫了轉介信給醫院跟進,最後醫生知道工婆婆有高血壓問題,再處方血壓給她。 劉姑娘指,基層醫療是在社區上做健康教育、疾病預防、疾病偵測,慢性病的管理及支援,慢性病的管理,包括當病情轉急或轉差時,協助處理及支援病人。而她們的「銀鈴護士站」正正可以在基層醫療發揮一定角色,協助社區上的長者,例如:舉辦健康講座、為社區長者進行基本身體檢查,以及支援居家安老的慢性病患者等。她相信如果基層醫療做得好,可以減少市民入院及使用急症室,同時減輕政府的醫療公共開支。 劉姑娘表示自己從事護士工作多年,曾經在醫院及院舍工作,感覺到於醫院的病人在病床上叫很痛很不舒服,而在院舍工作時,見到六十多歲的長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和長者傾談時,他會說當初不注意自己身體健康,現在情況才那麼差。來到護士站工作後,體會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可以協助長者可以維持健康及生活質素。「銀鈴護士站」在沒有政府資助下,為長者提供免費服務,劉姑娘期望將來政府或基金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在護士站上,令到更多長者受惠。 ...

「共住」助戒毒人士重投社會

 「如果離開戒毒院舍後,回到自己的社區,很容易見到以前一起吸毒的朋友,很得意的,看到那些朋友,不用打招呼,就知道下一步就是一起去吸毒。如果沒有永利街宿舍,解決不到居住問題,一定走回頭路找以前的吸毒朋友。」成功戒毒人士子城說。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靈愛中心「飛躍健康平台」社工陳能龍指,一般戒毒人士離開院舍後,主要面對三大困難,第一是戒毒人士想脫離原本居住與吸毒有關的社區,他們想盡力遠離毒品及吸毒的朋友。第二是與家人關係出現問題,家人可能暫時不願相信他,不想與他同住,需要離開原本居住的環境。第三是他們經歷一年多的戒毒院舍服務,沒有工作和收入,面對即時經濟問題。再加現時本港租金高企,令他們面對很大的經濟壓力。 因此,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靈愛中心開辦「飛躍健康平台」「永利街短期宿舍計劃」,以健康生活作主題,為完成戒毒服務的男士提供3個月至半年的住宿及支援服務,申請需由社工或教牧轉介,希望透過規律生活及社工舉辦的定期活動,加上每月$1200的便宜租金,協助他們裝備自己及儲錢,過渡至社會,做到真正獨立。 陳能龍表示,「共住」模式的效果較預期好,當宿友離開戒毒院舍或在永利街住宿期間,會經歷找新的工作或轉工,並詢問其他宿友的意見,例如:子城從事地盤工作,認識很多地盤之友,他便會介紹其他弟兄去待遇較好工作。宿友甚至像朋友兄弟般,從過來人身分提點新宿友,需要努力工作、儲錢和報答家人,這些效果都是社工想像不到的。 ...

“Stair Climber” helps the elderly to engage in the society

 “Others are free to go out, but I’m not. I’m not able to go outdoors, and I feel depressed to stay home alone. It’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last went out for dim sum. If I were able to walk, my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would bring me to a Chinese restaurant. ” 89-year-old Ms. Tong said. Ms ...

【動物社企】善待年長寵物

 「我在獸醫診所工作了13年,看到香港對待年長寵物並不太理想,當寵物年長,出院後沒有服務支援,除安樂死之外,沒有為牠們締造的第二個選擇,包括令年長殘疾的寵物,再次可以用自己的肢體及能力站起立,讓牠享受晚年生活。」【動物社企】創辦人王慧心說。 由於認知及推廣不足,本港不少寵物主人覺得年長寵物最好莫過於在家中休息,所以王慧心創立【動物社企】協助這群年長寵物發聲,為年長寵物提供相對便宜的支援服務,同時聘用弱勢社群及青少年,提供職業導向,讓他們知道除了一般的學術科目之外,還可以考慮加入動物護理界,成為終身職業。 此外,王慧心更加身體力行,在她飼養的三隻寵物犬相繼離世後,她決意領養紀律部門用的退役巡邏犬,為年長服務犬提供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她領養的退役巡邏犬叫LEO,是隻9歲半的德國狼狗,牠由初生到香港、工作了9年,最後交到公眾人士領養前,牠都是不斷工作,到達9歲半的高齡,相當於人類的七十多歲,已經出現倒退性關節問題、肌力不足,憑她的專業判斷,LEO的後肢不足以應付日常運動,所以LEO在【動物社企】接受水中物理治療,現在情況已經改善不少。 ...

爺爺的「孫子」兵法

 隨著本港的家庭結構改變,雙職及離異家庭越見普遍。養育子女的重任從當年全權由父母負責,到現今多由祖父母代為照顧。由於教育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隔代教養在磨合的過程中,往往會衍生不少問題,影響彼此關係。 獨力照顧孫兒的陳爺爺原與妻子一同生活,期望在退休後能安享晚年,但期後因為兒子與媳婦離異,照顧在港讀書孫兒的重責便由陳爺爺與太太承擔,直至3年前太太離世,陳爺爺更要獨自照顧孫兒。 陳爺爺指出,小朋友跟隨父母直接教育當然是最好,惟礙於兒子的處境,因此如何辛苦也只能接受。但他有感照顧孫兒確實有點負擔,除了害怕照顧得不好外,亦擔心自己難以應付孫兒教養及學習方面的問題。 爺爺對照顧孫兒的擔憂及著急,對此不甚了解的孫兒聰仔(化名)對爺爺亦頗有微言。「當時有點討厭對方,因為他亂發脾氣,不講道理;一些上學的事宜,有些事情爺爺硬要爭辯,老師要我們做,但他說是一定是我聽錯,不需是這樣做 ,結果被老師鬧。」聰仔說。 救世軍社工洪麗寶指,很多祖父母在教養孫仔孫女時,很多時都沒有足夠支援;以聰仔為例,爺爺要照顧他其實十分辛苦。而爺爺在無計可施時,其實會很徬徨。 有見及此,救世軍開展「長幼承家」隔代教養家庭支援計劃,協助要照顧小學生或以下兒童的祖父母及其家庭,教授有效的管教方法,提供三代家庭輔導,安排探訪、家庭活動、減壓工作坊等,讓祖父母能享受教孫的樂趣。例如:計劃教授一些「孫子」兵法,用顯淺的方法教導祖父母,讓他們記得及明白該如何使用正面態度去教導小朋友。洪姑娘指,聰仔的個案中令她們十分感動,因為可以看見爺爺十分努力地學習教養知識。另一方面,計劃亦會定期有遊樂時間,讓祖孫兩代習慣與彼此遊玩,鼓勵他們能在閒暇時一同玩耍,從而改變兩代關係。 陳爺爺承認,自從參與救世軍活動後,孫兒變得更懂性,令他覺得很安心。「通過活動,我們都有所學習,我們一起學做曲奇餅、手工,孫子都有興趣。救世軍組織了旅行,我們都很滿意。我和孫的感情慢慢開始融洽了點,我亦想檢討自己,不可再用打罵、喝罵來教他。」而聰仔亦認同自參加計劃後,爺孫間開始互相相信對方,關係亦有好轉,亦感謝爺爺多年來對他的照顧。 洪姑娘稱,他們把計劃命名為「長幼承家」,是希望長者良好的品格及習慣能承傳到孫兒;而當孫兒長大後,祖父母在他們年幼時的照顧,將會令他們彼此有感情,懂得有愛心地關心長者。 ...

建設認知友善屋邨

 根據現有數據推算,本港每十名65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個患有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患者初期會失去短期記憶,長遠更會影響自理能力。要如何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生活得舒適方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Portia的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已有六年,同樣面對短期記憶出現問題。例如早上發生的事,母親轉過頭便會忘記;甚至30秒前的對話,亦會忘記得一乾二淨,連做過甚麼也未必記得。Portia指,媽媽近年情況開始變差,試過經過自己家門而不懂回家,或是到了另一樓層而不自知。 為了建立一個便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友善社區,香港仔坊會在華富邨試行「智愛同行計劃」,期望透過鄰里互相支援,民官商三方面的合作,建立一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 香港仔坊會計劃經理李菀霖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活動時,萬一認知能力及方向感變差時,他們多會出現不安感,甚至有焦慮的情況。要讓他們在社區活得自在輕鬆,旁人在生活當中表達的一個小小慰問及關心,已足以令長者感受到社區並不冷漠,讓他們知道其實有人願意關心自己。 例如華富邨的保安員同事、小商戶或是街坊,若果及早認識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那就可以從多方面關懷及照顧患者。例如保安、商戶及街坊可以多加留意有需要的長者,及在商店張貼中心教育單張;而街坊們則可以鼓勵身邊朋友,到中心接收認知障礙症的檢查;期望藉此幫助老友記在華富邨持續居家安老,減低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 由於很多早期患者並沒有察覺認知障礙症問題的重要性,往往使他們錯失訓練的黃金時期,因此身邊人的關懷便極為重要。以智友伴義工大使羅啟蓮為例,由於丈夫在自我檢查中發現有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為了避免身邊友人患病而不自知,因此便邀請及介紹他們一同到坊會接受檢查,怎料發覺身邊有認識19年之久的朋友亦存有患病風險,情況甚致比她的丈夫更差。因此她覺得家人、朋友及親戚都要多關心身邊的人。 華富邨華泰樓互助委員會主席兼華富邨婦女會主陳培云指,街坊的身份讓他們能更容易被接受。「譬如社工或是姑娘去拍門,他們不會開門。但我們拍門,因為我們是街坊,我們熟悉彼此,如果我們拍門,他們會接受,他們會很開心,這個就是我們的優勢,可以讓他走出來,或是來香港仔坊會,看他們能否接受訓練。」 李姑娘指,許多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面對此疾病時,會有不安及焦慮感,更有長者處於「自我退縮」的情況,不願走入社區。因此透過鄰舍的守望,推動保安及小商戶的友善對答及購物經驗,將可令患者願意再次踏出社區,願意繼續在華富邨生活得開開心心。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