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助社企擴大規模 商社合作體現共享價值

【新聞稿2018年8月16日】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轄下的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每年編制及出版《社企指南》。截至2017年年底,全港有654間社會企業單位,比之前一年上升7.2%。它們分別由301個團體所營辦,當中獲《稅務條例》第88條豁免繳稅的團體有147間(佔48.8%),未有獲豁免繳稅的有154間(佔51.2%)。 社企種類方面,佔總數最多的首三個類別分別為「生活百貨」(17.7%)、「飲食」(15.2%)及「健康護理及醫療」(14.6%)。去年共61個新社企單位成立,其中「教育及培訓」類別所佔的比例最高,達26.7%。 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女士表示:「香港的社企發展十多年來愈見成熟,愈來愈多社企希望擴大規模以達至更大社會效益。若要擴大整體規模,企業需要額外資金、人力資源、良好的管治架構及管理去支撐跳板。此外,愈來愈多非獲稅務豁免的團體營辦社企,今年更首見比例突破一半。相比獲豁免繳稅的社企,他們或有更多不同融資渠道,從而擴大規模,以達至更高的社會及財務目標。」 「長屋設計」(長屋)便是一例,社企業務急速擴展,並成立分公司「長屋科技」開拓新的「樂齡科技」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現金流緊絀問題,早前透過出售部分公司「權益」(equity)得以融資,成功擴大規模。「長屋設計」聯合創辦人雷煒程先生表示,「長屋希望透過發展更豐富的業務,以完善其為推動居家安老的使命;然而在拓展業務時,在現金流及經營流程面對不少壓力 。」最後,雷先生在數位潛在投資者中,找到理念相近的興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暨工業家張益麟先生作為合作伙伴,長屋除了得到注資外,更獲得有關企業定位及業務管理方面的意見,提升了長屋的經營效益。 現為長屋集團主席的張益麟先生表示,公司過去也有以CSV(Creating Shared Value;「創造共享價值」)的概念投資社企,「把CSV放進公司的營運策略,是投資而非成本。資金以外更重要的是為透過專業知識的轉移,提升社企的整體能力。」 《社企指南》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自2007年開始每年編製《社企指南》,以印刷本、網上搜尋器及手機應用程式(App)等形式,羅列全港社會企業的資料供公眾查閱。《社企指南》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持及認可,是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企業及院校履行責任採購的重要參考資料。本中心積極推廣《社企指南》,使更多社會持份者及公眾人士能夠認識以及更有系統地搜尋社會企業資料。現累積發行量逾10,000冊、手機應用程式下載量超過4,000次、以及網上搜尋器使用量超過350,000次。 網上搜尋器版本:https://socialenterprise.org.hk/zh-hant/ 手機應用程式版本: iOS: https://goo.gl/h1S9tC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sebcapp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是社聯轄下一個主要推動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發展的協作平台。2008年獲滙豐銀行慈善基金以及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資助成立,支援本地社會企業及其受惠者。通過各項伙伴計劃,促進商界、專業團體與社會企業之合作;提供起動及擴展基金,支持社會大眾開辦社企,並透過各項能力建設及公眾教育活動,推動責任消費及社會創新。 網站:https://socialenterprise.org.hk/zh-hant 長屋集團 長屋集團轄下擁有「長屋設計有限公司」及「長屋科技有限公司」。社企「長屋設計」於2015年成立,為長者設計及營造適合居家安老生活的社會企業平台。於2017年成立「長屋科技」拓展「樂齡科技」業務,研發及應用「樂齡科技」產品,全方位支援本港長者居家安老。 網站:https://www.longevitygroup.net/home-zh 下載相片、單位圖片及 附件《社企指南2018》數字附件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楊德威先生 電話:2876 2474  [email protected] 社聯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項目經理 黃珮婷小姐 電話:2876 2420   [email protected] 長屋設計聯合創辦人 雷煒程先生 電話:3611 6963 [email protected] ...

給勞福局長的公開信:「追踪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 相信即使懷緬「每當變幻時」的勞福局局長,或許也都聽過哥哥張國榮唱「一追再追,追踪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回味這首九十年代的金曲「追」,是懷緬過去我們曾經對於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努力地追尋過,也表達社會福利界期望政府為福利服務作長遠規劃的心聲:無論是昨天、今天或明天,為了市民的需要,我們仍然會鍥而不捨地去追尋應有的社福規劃機制。 不論用何種形式,社會福利規劃的精神,在於社會有追求進步的動力,追求對弱勢社群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有一種合理和基本的承擔。年長的社工爭取多年而不得,年輕的社工承傳著這一種社會使命繼續追尋,其志不應滅。勞福局局長應該為香港有一群關懷弱小、對社會有承擔而不甘於隨波逐流的年輕人而感到慶幸。 過往幾年,政府的確積極回應業界訴求,先後進行『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及開展『康復服務計劃方案』。不過,無論有多少業界和市民的參與,這些計劃方案以單一社群為軸心,只談我們期望可以滿足目標社群的哪些需要,卻沒有談及要滿足這些需要,應在甚麼時候興建甚麼設施、需要興建多少設施,亦沒有提及應在甚麼時候培訓甚麼專業人員、培訓多少專業人員。換言之,這些計劃方案多談願景,少談資源、處所及人力投入。社福界要求的福利規劃,既要訂立願景目標,同時亦要規劃政府未來在資源、處所及人力上的投入,以適時滿足各種需要。以往政府以『白皮書』的方法訂定社會福利服務發展願景及目標,以『五年計劃』的機制規劃資源、處所及人力投放,的確能令政府和社會上各持分者就如何滿足社會服務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規劃文件用甚麼名稱(白皮書/五年計劃)、機制及行政程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執行,自當按時代需要調節;在講求民主、參與的今天,社會當然期望規劃程序透明、公開,並確保由下而上的參與,但機制及程序的執行方法、以至其好與壞,跟規劃是否應該制定、是否需要存在,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不應因噎廢食。社福界不是懷緬一個由上而下、缺乏參與時代,那個時代的『白皮書』及『五年計劃』亦並不完美。我們只是追求社會進步,為滿足弱勢社群需要規劃足夠的服務投放資源,眼見在沒有福利規劃的情況,我們對滿足社會需要缺乏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不得不鍥而不捨地追。 近年政府對訂定規劃標準似乎愈來愈不友善。在香港的城市規劃機制中,有一份名為《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文件,為各種官、民、商用設施設定最基本的標準和準則,預視未來我們如何按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建各種設施。規劃署卻於2002年及2008年從《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分別取消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長者活動中心及護理安老院舍設施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標準。至於殘疾人士宿舍、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精神病康復者輔助宿舍、展能中心等社福相關設施,現時亦只按所謂地區需求及地區特色等而決定,令這些設施的建立遙遙無期。 看來我們仍然是「一追再追,追踪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

基層公屋輪候無了期 善用閒置物業解民困 「友樂居」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新聞稿 2018年7月29日】房屋問題由上屆政府至今,一直被列為政府政策上的「重中之中」,長遠房屋策略供應一直未能達標。今屆政府上任初期提出「過渡性社會房屋」作為紓緩住屋問題新招之一,為民間主導、建設社會房屋的社會運動建立雛形,不過要回應21萬劏房戶明顯仍供不應求。香港房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劏房人數有增無減,劏房戶一方面侷捱貴租,每日提心吊膽地生活;另一方面,公屋輪候時間繼續上揚,住戶生活苦不堪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因此參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提供過渡性住房和支援服務,為苦候公屋、現正居於不適切住房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短期紓緩,社協營運的西環「友樂居」項目提供39個單位,為1至5人家庭而設。計劃自三月下旬開放申請,至今已全數出租,其中36戶已於四至七月入伙。 社協聯同社聯今日在西環「友樂居」社會房屋進行入伙慶祝會,社協主任何喜華先生、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先生、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先生及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副主席黃元山先生與一眾住戶歡聚「友樂居」,慶賀入伙。社會房屋讓基層苦候公屋期間多一個選擇,也是紓緩香港基層住屋問題的可行出路,社協促請政府擔當主導角色、將社會房屋納入中短期的房屋政策,推動部門和公共機構善用閒置物業和土地,以增加社會房屋數量,持續擴大受惠人數。 「友樂居」位於西環長庚里,合共提供39個單位,包括:20個一人單位、14個為二人單位及5個家庭單位,單位面積約79至357呎,為1至5人家庭而設,重點回應居住在不適切居所及有特殊住屋需要的基層單身人士。單位由市區重建局以特惠租金提供,所有單位設獨立浴室洗手間。 單身人士需求殷切 4.6個家庭競逐一個單位 計劃接獲逾180份合資格申請,平均每4.6個家庭競逐一個單位,其中1人家庭申請人最多,佔總申請45%,其次為3至5人家庭,佔25%。社協以家庭背景及生活習慣相似為準則,為申請者進行配對,再安排家庭在入住前見面接觸。計劃至今已全數出租,其中92%(36戶)已於四至七月入伙。入住住戶平均輪候公屋達四年或以上,輪候公屋逾五年的住戶佔22.2%,最長的個案達九年多。1人家庭佔整體住戶的48%,他們平均入息為$8,000, 2至5人住戶佔整體住戶的52%,平均入息為$14,000。住戶主要從事清潔、地盤、飲食、運輸等行業。入住前他們過去的租金佔其家庭入息約40%,現時居於社會房屋的租金佔其家庭入息平均減少了20%。 舊居 社會房屋 改善幅度 平均人均居住面積 50平方呎 75平方呎 增幅50% 租金佔入息的平均比例 40% 20% 降低20% 表1. 友樂居統計數據 1 1 36戶租戶為1至5人家庭,單身人士佔61%。住戶中育有18歲以下兒童佔27%; 60歲以上長者佔13.9%。平均輪候公屋達4年或以上,輪候公屋的逾5年的住戶佔22.2%。   社協主任何喜華指:「36戶住戶中一半(18戶)過往在劏房居住、25%住戶(9 戶)過往居住在床位、板間房、13.8%住戶(5 戶)過往居住在天台屋、工廈、地舖劏房等違法建築物,11.1%(4戶)為有急切住屋需要的基層人士。住戶過去人均居住面積只有50呎,入住後上升至75呎,空間大幅上升50%,友樂居租金以住戶入息不多於25%,住戶租金佔入息比由過去的40%下降至現時的20%。住戶在入住期內毋須擔心單位存在安全隱患和需自資維修結構問題,水電煤氣費亦不會被濫收,充份展現了社會房屋的精神:減輕住戶經濟負擔、鼓勵儲蓄、提升租客權益的保障,以及有適切的生活空間。」 各界參與支援「友樂居」計劃 「友樂居」除得到香港公益金熱心贊助支持營運及提供社會服務,住戶亦得到港燈每戶贊助$3,000電器、GOGOVAN贊助運輸服務、建.祝義工隊贊助二手傢電運送服務,以及關愛基金搬遷津貼,令入住的基層家庭可減輕因搬遷引起的開支。考慮到基層家庭新環境適應上的需要,機構社工分早、午、晚時段當值,為家庭提供協助,亦會每月與住戶召開會議討論生活問題,促進他們善用技能服務鄰舍,並且鼓勵他們多參與社會事務及多關心福利政策等。 社協自2016年開始致力與小業主合作,於深水埗、長沙灣及油尖旺等地推出社會房屋,紓緩輪候公屋基層人士的租金壓力,將社會房屋的重要精神: 平等租約、合理搬遷通知期、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5平方呎、租金管制、善用年長業主的空置單位等實踐於行,至今有53個家庭受惠。社協主任何喜華指:「社會房屋最核心價值係將基層住戶過往求之不得的租金管制、人均居住面積和租務保障透過SoCO實際做出來,以推動社會、政策的改變。民間行出了最艱辛的一步,下一個階段希望政府出來領跑。」社協促請政府應把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應恆常化為短中期房屋政策,希望政府撥出10億元成立社會房屋基金,支援現正及有意營運社會房屋的非牟利機構,並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小業主以優惠租金出租單位、公營機構提供空置單位及物業管理,幫助更多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特別輪候公屋受限於配額計分制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在遷入公屋前改善居住的環境。社協又把社會房屋納入為年度計劃,期望於年底前再推出10多個單位,預計受惠住戶數目增至100戶。 - 完 – 附件:「友樂居」住戶分享 ...

社聯對香港年金計劃的意見

「年金計劃」不能取代「退保制度」 【新聞稿2018年7月5日】由政府牽頭,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旗下香港年金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香港年金計劃」,為65歲或以上的退休人士提供將積蓄轉為每月收入(自製長糧)的理財選擇。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一直非常關注港人的退休保障,歡迎推出年金計劃,為巿民提供多一個選擇,某程上彌補了現行強積金的不足。然而,年金計劃卻不能取代退休保障制度。 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先生指出,香港年金計劃的主要對象是有較多資產的長者,對現時大多數貧窮長者幫助不大,因此即使實施了年金計劃,政府仍需要繼續改善退休保障制度。 至於巿民考慮參與年金計劃時,必須注意年金不按通脹調整,因此年金的實質購買力將隨通脹不斷下降。以65歲女性長者為例,現時平均餘命為25年,而香港過去25年的通脹上升了80%,即長者日後領取年金的實質購買力,隨年月可能遞減一半以上。 社聯建議推出固定金額的年金計劃之餘,亦推出按通脹調整的年金計劃,令長者有更多選擇,同時回應「長壽」及「通脹」兩項風險。 - 完 -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房策新招須瞻前顧後 盡力解決基層住屋需要

【新聞稿2018年6月29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一直關注基層人士的住屋需要,尤其未有公屋支援的基層家庭,他們大多承受昂貴私樓租金,但卻居於環境條件惡劣的不適切居所,對個人及家庭造成極負面的影響。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表示,政府設立空置稅、居屋與巿價脫勾,勾出土地改為興建資助房屋,以至成立專責小組協助民間主導和推行過渡性房屋計劃,相信有助紓緩房屋問題。然而,部分政策在執行上可能引起爭議,包括空置稅水平、居屋訂價及禁售期等,當局必須作出適當安排,瞻前顧後以協助基層人士安居。 社聯提出以下建議: 設立「社會房屋基金」 各類社會房屋計劃均需要起動資金,民間基金難以長期支持。社聯建議由政府設立「社會房屋基金」,資助民間團體或社企營運組合屋及共享房屋計劃。預計撥款10億元成立種子基金,就可為長期輪候公屋家庭提供數千個過渡性社會房屋單位。 檢討《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 現時業主與基層租客之間的議價能力嚴重失衡,令後者處於極不利的處境,例如面對極短的終止租約通知期,令他們不能在合理時間內物色合理租金水平的適切住房。政府必須盡快檢討《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例如設立至少3個月的法定終止租約通知期,以改善租客在私人租務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 完 -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高級經理 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