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新加坡社會服務的創新與協作之旅

七月初隨著社聯代表團踏上新加坡考察之旅,這次行程是應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NCSS)的邀請,參加由他們主辦的「Social Service Summit」,專注於探索服務發展、科技應用與人才培育之間的互動。 這場盛會匯聚了新加坡社福界各方持份者,作為每兩年一次的討論平台,不僅促進了經驗分享,也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奠定基礎。在人才培育的討論環節,筆者分享了香港在這方面的數據與經驗,提到建立學習文化對於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性。這不僅能提升專業技能,更是激勵創新思維的基石。 此外,我們還拜訪了多個機構,深入了解他們在機構文化轉型、數碼轉型及人才發展策略上的實踐。這些機構不僅面對挑戰,還能靈活調整,為社會服務注入新動力。 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名為The Foundry的項目,由一個基金會創立,旨在為初創機構和社會企業提供營運場地、資源與專業網絡。這裡不僅是創意的孵化器,更是一個鼓勵合作的社群。在這裡,各界的力量匯聚,政府、商界與大型社福機構相互支持,共同提供實務支援和經驗分享。The Foundry還特別關注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辦的「Mindful Monday」活動,鼓勵不同初創機構的同工放下工作,享受自己的「me time」,促進生活交流與反思。 我們也考察了新加坡的一個住房項目,政府將學校宿舍改建,為35歲以上的低收入人士提供低租金的住所。這個項目提供共用的廚房、浴室和健身室,還透過匯聚社會資本提供各類社會服務,包括社交、醫療及就業支持等服務,這讓我聯想到香港的過渡性房屋計劃。 此次行程收穫頗豐,香港代表團與NCSS的管理層進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服務發展的寶貴經驗。期待未來與新加坡在社會服務領域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機會,攜手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文章刊於2025年7月30日《AM730 – 陳文宜專欄》 ...

裝備今天‧啟動未來

上週末颱風來襲,幸未有嚴重事故,但卻打亂了巿民生活和一些公眾活動,包括我們於樂富舉行的「裝備今天 ‧ 啟動未來」社區嘉年華。雖然無法如期舉行典禮,慶幸還能順利舉辦兩天的社區嘉年華,讓廣大市民、長者或照顧者親身體驗簡單快捷的健康篩查、並體驗互動有趣的樂齡科技訓練方案、以及透過趣味互動遊戲學習家庭理財知識與溝通技巧,及早裝備自己,迎接更有活力的未來。這兩項計劃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已初步展現出令人鼓舞的成果,並為基層市民的生活帶來實質的改善。 「講心又講金」家庭理財教育計劃,則著重提升基層家庭的財務知識,並促進家庭成員之間在財務問題上的溝通。過去半年,我們已舉辦近100場工作坊及個人諮詢,服務近900人,涵蓋家長、兒童、青年、長者、夫婦及新來港人士等不同群體,提供量身訂做的理財教育與諮詢服務,同時亦涵蓋防範財務騙案、明智使用信用卡及妥善管理強積金等實務知識。預計在三年內將服務超過6,000人,而公眾教育活動則能接觸超過40,000人。 另一項「樂齡展耀通」計劃革新長者基層醫療服務,透過一站式「遠程復康訓練平台」及樂齡科技,為長者提供三層健康管理介入模式。過去六個月,已有11間機構參與計劃,為長者提供超過2,300人次的數碼健康管理介入服務,並為超過220位照顧者提供健康管理知識,以及250位專業同工提供數碼健康方案的技能、知識及技術支援。 長者能夠透過平台在家進行復健訓練,不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更靈活自主地得到適切的照顧及支援,實踐居家安老和居家復康訓練,預計三年內服務逾52,000名長者和照顧者。 健康不僅是身體狀態,還包括精神健康與財務健康。在星展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得以深入社區,結合科技與創新服務模式,為長者及基層家庭提供更靈活、更適切的支援。儘管颱風影響了典禮,但嘉年華的成功舉辦,正正體現了社區的韌性與凝聚力。未來,我們將繼續優化這兩項計劃,並探索更多創新方案,以回應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讓我們一起裝備今天,啟動更美好的未來! 文章刊於2025年7月23日《AM730 – 陳文宜專欄》 ...

走進照顧者的世界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照顧者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根據人口普查,目前有超過24萬名無酬照顧者長期照顧60歲以上的長者,亦有超過14萬名長期照顧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他們大多是無償的家庭成員,默默承擔著照顧摯親的責任,卻往往連自己的未來也無暇規劃。 面對摯親的身體狀況轉變,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不斷增加。他們除了要決定如何照顧、由誰照顧、如何確保照顧可負擔,還需要參與決定如何治療病患,以至未來末期的情況下的維生治療安排。 這些經歷及當中的決定將影響摯親的照顧地點安排、臨終安排,以及是否能在居處安詳離世等問題,也會影響照顧者的「身、心、社、靈」健康和其他需要;當摯親離開後,更會影響她們自身生命管理的安排。因此,紓緩照顧政策與照顧者支援必須一併處理。 為幫助社會理解照顧者的處境,社聯剛出版電子書《顧事集》,收錄八位照顧者的真實故事。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與挑戰。有的人因力不從心,只能忍痛將年邁的父親送入院舍,卻在父親離世後仍陷於遺憾與自責;有人雖然與親人談論過生死,卻仍然對「預設醫療指示」一無所知,在關鍵時刻陷入兩難;也有人在長時間的照顧歷程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晚年,試圖為未來做出更周全的安排。 照顧者不僅要應對日復一日的照顧工作,還要在家庭、經濟、健康與個人生活間尋找平衡。他們時常感到徬徨,甚至在步入晚年後仍難以規劃自己的未來。這些故事,不只是照顧者的日常,更是他們內心的掙扎與成長。 今個周未我們會與《顧事集》畫家和其中一位照顧者在書展中分享照顧摯親的點滴,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理解照顧者的需要,引發社會認識生命管理及預設照顧規劃,為照顧者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 閱讀《顧事集》 文章刊於2025年7月17日《AM730 – 陳文宜專欄》 ...

一站式平台提升採購效率

不少企業或公共服務機構都會遇到採購難題,無論是日常辦公室用品,服務物資,以至籌辦大型項目,每時每刻都要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採購流程稍有不順,足以影響營運效率,甚至服務質素。 內地廠商提供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但本港巿場始終較小,難以訂購大批量貨品,廠商顧及物流工序及成本,許多時候未必願意接單,而我們對內地廠商的認識亦有限。不過,隨著一家大型中資企業推出新的採購平台,這情況或許有所改變。 華潤隆地的「購美好」採購平台具有競價機制,打破傳統採購的信息壁壘。平台介面提供商品批量上架、自動報價單生成等功能,讓企業 / 機構採購管理更加便捷,每筆交易可追溯、有據可依。首階段服務涵蓋十大產品類別,包括電腦辦公、工服制服、汽車用品、裝修建材、數碼電器、食品酒水、工業品、企業家具、禮品定制及員工福利等。 以採購辦公室及院舍用品為例,可通過平台實時比較多家供應商報價,一鍵完成比價、下單與配送流程,將省下的時間與成本轉投核心服務。 一些本港企業、公用事業、公務員組織,以及社聯已與「購美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可望協助採購優質物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共同推動香港採購模式的數字化轉型。今後彼此也會密切分享市場訊息及行業動態,為香港社會服務生態創造更高效的運作模式。 文章刊於2025年7月8日《AM730 – 陳文宜專欄》 ...

終身學習提升幸福感

由港燈百週年紀念基金贊助、社聯統籌的「香港第三齡學苑」計劃(U3A)最新調查顯示,終身學習不僅能提升退休人士的生活質素,更為銀髮經濟注入新動力。 香港理工大學的團隊訪問了826位6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其中326名為U3A學員。逾九成半受訪U3A學員認為計劃有助規劃退休生活、提升樂齡科技與環保知識,並促進社交能力和溝通力。值得留意的是,U3A學員的幸福感顯著高於其他受訪的退休人士,抑鬱感亦相對較低,反映終身學習對身心健康的正面影響。 U3A計劃始於2006年,也是筆者加入社聯時推動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一直得到港燈和許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至今已在全港設立35間自務學習中心,提供逾萬項課程,累計逾17萬個學習機會。這種「自發、自學、自教、自管」的模式,讓退休人士從被動接受服務轉為主動參與,甚至成為導師貢獻所長。 此外,調查亦反映揭示跨境安老的潛在挑戰。雖然超過六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到內地消費、旅遊或探親,但許多人對跨境安老政策不熟悉,主要透過單一渠道(如電視)獲取資訊,其次為透過親友得知。理大團隊分析,終身學習及晚年生活的規劃,對長者的精神健康及幸福感具有深遠影響。其中,安老地點的選擇更是晚年生活規劃中的關鍵環節。透過向長者提供相關知識、資訊及互動交流的機會,有助他們全面規劃晚年生活,實現積極樂頤年。 生活規劃與銀髮經濟之間存在著互惠關係,不只涉及醫療照護,還有教育、科技應用,甚至跨境生活圈。若能整合政府、商界及社會福利資源,開發專屬銀髮巿場的產品,以及深化大灣區養老協作,將能為銀髮提供更多選擇,實現「老有所為」的願景。 文章刊於2025年7月3日《AM730 – 陳文宜專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