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區精神健康支援

本港近期發生幾宗致命慘劇,引起社會關注巿民的精神健康需要,而近年基於社會、經濟和疫情因素,港人的求診數字確實增加不少。 根據醫管局的數據,2021/22年度精神科門診(臨床)就診人次達到957,149,比2019/20年度增加55,865人次。再者,2022/23年度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共有51,271個預約新症,一般新症的輪候時間為12至22個月,半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約為1個月內。受情緒及精神困擾的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治療服務,容易令病情惡化,情況極不理想。 關於改善政策和服務方面,現時應考慮兩個重點,其一是強化精神科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縮短輪候時間和提供便利的服務,例如將輕症個案分流至地區康健中心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以醫社合作模式提供藥物和心理治療、輔導服務和個案跟進。 其二是為精神復元及社區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時社區支援,目前一般輕症個案由全港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跟進,嚴重個案則由醫院管理局的「個案復康支援計劃」跟進。筆者認為可探討兩者共同支援嚴重個案,加快讓服務使用者及早適應和融入社區生活。 再者,仿傚美國臨床社會工作者的制度,為社會工作者提供精神科的專業培訓及督導實習,也可有效地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及心理治療。 根據前線同工的服務經驗,不少精神復元人士的病識感薄弱,不認同自己患病,也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抗拒服藥,覆診動機也低,更甚少尋求支援服務。跟進這類個案很困難,但正因為他們處於危機邊緣,社會更要想盡方式協助他們,不離不棄,避免標籤或污名化精神復元人士,使他們免於孤獨和絕望。 文章刊於2023年6月1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藥「到」病除】長者藥物管理計劃

 「由開始食高血壓藥以至維他命丸,一直都食錯次序,食錯後出現痛症,腫痛就行不到,需要叫 (召喚) 救護車。」82歲高血壓患者謝輔助說。 根據2013年香港藥學會的研究,現時全港約有四成長者都需要服用5種或以上藥品。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譚宛婷指,愈食多藥的長者愈有機會面對藥物問題,令他們需要求醫,例如:藥物相沖、忘了食藥、以及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她表示在藥物食法方面需要顧及兩個層面,第一是效果,第二是副作用,當長者忘了食藥或重複食藥,令藥物失效,如是重複食藥會引起副作用。 鑑於不少長者拿著大包小包的藥物到長者中心求助,詢問中心職員如何食藥。因此,2014年開始香港仔坊會發展【藥「到」病除長者藥物管理計劃】,透過港大藥劑師及藥劑系學生介入、社工評估,為南區長者提供長期到戶指導,令長者準時及準份量地進食藥物,有效控制他們的長期病。 譚宛婷表示,藥劑師可以協助長者認識藥物,與及前後次序的食法,如何安全地用藥。例如是糖尿病患者,很多長者說醫生開了兩粒藥,但長者只食一粒,長者說不用食太多,長者的病情會慢慢惡化,醫生又不知他們沒有食藥,醫生見到長者情況沒有好轉,需要加藥,長者又不和醫生說,怕醫生責備長者,形成惡性循環,不斷覆診去看一個原本可以醫好的,或可控制的病。 香港仔坊會社工黃梓熒指,長者經過計劃指導後,了解自己狀況,理解服藥後的反應,適時問醫生及計劃同工,當長者學習知識後,可以正確用藥,對自己可以身體健康的信心大了,不會在一刻不適時,就立即召喚救護車或看醫生,減少求診及召喚救護車的情況。 ...

「e 護身份證」全方位照顧院友

 現時醫院及院舍需要花大量的人力資源抄寫病歷及醫療工作,因此香港中國婦女會研發「e護存」計劃,為每名院友提供發出「醫護身份證」,將許多流程電子化,從而紓緩院舍的人手壓力,以及提升服務的準確性。 「需要長期卧床的長者,可能患有糖尿病,或擦傷損傷,經常都有傷口出現,院舍怎樣做好監察?『e護存』系統有效協助我們工作,護士協助長者清洗傷口後,將傷口影像傳送到數據庫,並自動存檔,同事少了抄寫的工作,亦不需要做文件存檔,節省的時間便可幫長者做更多的貼身護理。」香港中國婦女會黃陳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院長陳怡說。 「e護存」系統結合了護理、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社交及音樂治療等各方面的服務,統合不同的資料,令到各專業的同事在同一平台上溝通,以便評估到長者的需要。另外,過往院舍花許多時間於交更工作上,而這系統具備提示的功能,提示下一更的同事什麼工仍未完成,例如那些長者的護理未完成,令院舍可以清楚了解長者的狀況,在管理層方面,除了院舍的風險評估及監控,主管可透過這系統了解院舍的不同工作,看看有那些工作未完成或異常。 例如照顧員每天需要為每名院友檢查身體,量血壓及體溫,並在健康「排版」寫上體溫紀錄:「上午9時量體溫,37.8度,體溫偏高」等等。量度體溫整個程序可能只需十秒,但「排版」抄寫就花上一分鐘時間。新系統其中一個功能是將探熱器直接連接電腦,當工作人員探熱後,便將院友的體溫紀錄上載至系統,不用再抄寫。另外,系統有警報系統,如發現同時有3名院友發燒,便立即通知管理層,作出預防工作,避免流感等疾病的大爆發,保障其他院友的健康。 陳院長指,院舍工作煩重、長者身體往往有不同的變化、業界同時面對行內招聘困難及流失,加上24小時的輪班工作,同事在交更時出現遺留等,而院舍牌照有不同的指引及文件記錄工作,如果使用傳統的方法,容易令到工作流程出現錯誤。「e護存」系統有助院舍解決難題,工作人員在系統中可以查看長者過往所有記錄,讓院舍可以掌握長者身體的變化。 ...

金工師傅利用3D打印貼心改裝輔助器材

 每人的身型、體重,以及家居環境都不同,許多時在坊間買到的輔助器材都需要量身改裝,例如輪椅、電動輪椅,手杖等。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其中一個項目是與治療師及社工合作,透過使用不同的硬件及軟件,貼心製造及改裝輔助器材,協助長者及殘疾人士,讓他們提升活動能力,可以獨立自主生活。 「之前屯門有一名硬皮症女士,不夠力開門,經我改裝後,她只需要四分之一的力就可以開門。」協會金工師傅司徒廣祥說。最近,司徒師傅需要為長者改裝不鏽鋼手杖,但他走遍附近的五金店都找不到適合的材料,正當他擔心如何交貨之際,長者沒有手杖用怎麼辦呢。最後,他和協會團隊決定使用3D 打印技術,成功改裝令長者感到滿意的手杖。 協會的研發團隊引入3D 打印技術,節省了三分之二的製作時間。協會行政幹事區美智指,服務使用者需要的是量身訂造的輔助器材,並不是大量生產,協會只需量身訂造一件、兩件,以至十件左右的產品,所以3D打印可以滿足協會的工序。 協會將繼續利用3D打印製作測試指力的筆及訓練反應的工具,協助職業治療師的工作。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