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親職文化更新 打破過度競爭風氣

由聯合國宣告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起,隨後每年5月15日被確立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目的旨在鼓勵國際社會提高對家庭價值的重視以及加強對家庭的支援。為響應國際家庭日,本港社福界將每年五月定為「快樂家庭月」,本年度就以「一起探索」為主題,透過一系列地區活動宣揚「跳出家庭日常,探索全新體驗」的訊息,鼓勵家庭成員間深化彼此的連繫感。 推動家庭在社區層面參與優質的活動,固然有助強化家庭凝聚力。然而,我們卻不可忽略社會文化對家庭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近年本港社會興起一股「贏在起跑線」的價值觀念,父母認定子女人生成功的唯一指標在於能否進入大學,而他們又深信報讀哪一所中小學以至幼稚園更是決定性關鍵。父母各出其謀,好能讓子女在幼兒階段便能突圍而出。這套思維亦被現有教育制度及生態不斷強化,無論家長或兒童的意願如何,往往也只好無奈地跟隨「主流價值」而行。 教育統籌委員會剛於4月發表「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檢討報告」,報告指出在現今競爭的氛圍影響下,不少家長過度重視子女在讀書和考試方面的表現,因而過分催谷學業。而在惡性循環下導致父母和子女都身心俱疲,影響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因此,報告提出透過改善家校合作和加強家長教育,藉此減少上述過度競爭文化,當中包括多項建議,如鼓勵學校家教會及家教會聯會舉辦更多家校合作活動、推出「正向家長運動」、委託大專院校或非政府機構,設計和發展家長教育課程架構、電子學習課程以及職場家長教育課程等。 事實上,社福界自70年代而來一直致力推動家長教育,並以此作為支援家庭的主要預防策略,目的是鞏固家庭面對逆境的抗禦力,以防止家庭問題發生。近年社福機構因應本港家庭形態的轉變,積極推動服務創新,如發展專為離異家庭而設的共享親職教育、涉及多代家庭的祖父母親職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家長支援以及推廣父職教育等。 業界的專業經驗及相關研究亦引證出,具質素的家長教育不僅只是傳授家長教養子女的知識與技巧,更應從家庭的整體需要著手,例如夫婦關係的建立、父母角色適應、父母的個人情緒支援也是重要元素。而家庭友善的社會環境 (包括公共政策及社會氣氛),對於父母能否有效實踐親職功能也至關重要。 誠然,要減少現今社會的過度競爭文化,必需要打破當中惡性循環,其中關鍵是如何在現有家長教育工作注入新思維,建構更多另類可能性,讓家長了解及體驗到「贏在起跑線」以外的親職經驗。因此,家長教育運動應以推動親職文化更新為目標,致力重塑社會氛圍,向社會展示兒童成長的多元性,締造與競爭文化相抗衡的另類文化,從而逐步帶動社會文化觀念上的改變。 過度競爭文化的確令本港家長及兒童面對沉重壓力,甚至嚴重扭曲兒童應有的快樂童年。追本溯源才能對症下藥,要減少過度競爭文化,除加強家長教育工作以外,更必需認真檢視香港教育制度(如學位分配機制、大學收生政策、中小學課程檢討等)與競爭文化形成的關聯,方能還香港家長及兒童一個快樂的家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總主任(家庭及社會服務)梅偉強 2019年5月 ...

快樂很簡單,一家人去玩 @ 快樂家庭月

父母工作忙碌,子女功課壓力大,大家都欠缺時間一起去玩,較少機會累積家庭愉快時光。「小朋友上學已經佔了他們三分之一、二的時間,回家後又要趕做功課溫習,欠缺時間休息,令小朋友的情緒很容易有不安,很容易累,不想聽父母的話。當他們與父母的期望不一樣,會引發親子衝突,這樣就會令家人覺得小朋友不聽話,不乖。」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余寶恩。 育有兩名子女的家長梁太太分享,子女功課壓力及丈夫工作壓力大,大家都經常專注於上班、學業、電視及電腦之上,慢慢忽略了簡單而快樂的時光。但其實簡單的活動及家庭聚會,例如:去農莊及公園,親近一下大自然,已經可以很快樂了,共同累積家庭愉快時光。 為了宣揚家庭連繫的重要性,社聯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展為期3年「賽馬會家在一起計劃」,而今年主題為「一起探索」。計劃同時響應5月15日的國際家庭日,將5月訂為「快樂家庭月」,與社會福利署及數十間社福機構合作,於全港各區舉辦多個的教育工作場及親子活動,例如:體驗新興運動、參觀農莊及濕地等,藉此增加家人之間彼此溝通的機會,強化家庭的關係。 良好家庭關係  協助對抗逆境 「良好的家庭關係,令他們有更多力量,面對家庭的不同挑戰及困難。」仁愛堂總主任 (地區發展服務)馬浩坤說。他指,如果家庭欠缺良好家庭關係的保護網,當家庭成員遇上困難或難題時,令差的關係更加差,相反如果有良好的家庭關係時候,正面的張力可以保護整個家庭面對不同逆境。 參與「快樂家庭月」活動的伍太太及兩名兒子感到十分開心。伍太太經常參與不同類型的親子活動,每次活動完結後,親子關係都有所進步,孩子們亦非常感謝媽媽的陪伴,伍太太指,每次帶兒子參與新的活動,都希望帶到新的衝擊給兒子,讓孩子在不同活動中探索,了解自己。 ...

【親子共讀】選書+說故事的小貼士

「親子共讀」做得好,可以為孩子的童年成長留下美好回憶。新手媽媽或者疑問:怎樣選書?怎樣說故事?致力推廣親子共讀廿多年的菜姨姨有心水之選: 抱抱(Hug) / 著、繪:Jez Alborough 非常簡單的故事:各種動物身邊都有父母,一起擁抱。與父母失散的小猩猩也焦急找回父母,最後大團圓,一起抱抱。整本書只不斷重覆一詞:「HUG(抱抱)」,家長可模仿故事內的表情和聲線,最重要是擁抱孩子! 抱抱(Hug Time) / 著、繪:Patrick McDonnell 《Hug》是講述父母給孩子的愛,這本《Hug Time》則是教導孩子將這份擁抱帶來的力量給予其他人,用擁抱將世界變得更美好。 Color Surprises / 著、繪:Chuck Murphy 這本玩具書充滿豐富的機關,鼓勵孩子認識顏色和事物。尤其適合專注力不高,需要多點刺激的幼孩。由於幼孩未懂掌握力度,有時或會過份用力翻開機關,菜姨姨提醒家長勿因而收起圖書或制止孩子,可捉著孩子的手一起探索書內有趣的世界。 超人咚咚和超人噓噓 / 著、繪:Eunice Moyle、Sabrina Moyle 想要教授孩子有關生活上的認知,可利用有趣的故事幫助,成效絕對比硬道理優勝--這方法適用於任何歲數的孩子。如孩子需要學習如廁的事,這本書十分適合。 菜園愛書 / 著:菜姨姨、繪:黃志民 書中不同小蔬果都同樣愛書,他們各有所好,讀書時的表情都是滿足的,鼓勵小朋友與書結緣。另可作玩具書,尋找書中隱藏的菜姨姨公仔身影,鼓勵孩子形容有關圖畫;另一方面學習形容詞及各式蔬果。 幸運的內德 / 著、繪:Remy Charlip 孩子升小學後難免面對挫折,這本書可讓孩子明白沒有所謂幸不幸運,只要自己準備充足,面對不幸亦可化險為夷。 爸爸媽媽還愛我嗎?/ 著、繪:cowrice 直接而真誠的表達出孩子面對父母離異時的憂慮,並且帶出出路,安撫孩子迷茫的心。香港出品,畫入藍屋、電車、渡海小輪等香港特色面貌,讓父母看得更親切,亦幫助孩子認識社區。 **菜姨姨強調沒有「必讀清單」,亦沒有硬規定孩子到某階段必須看什麼書,家長選書時應先閱讀書本判別內容,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性格特質而選擇。 ...

觀望「特殊需要信託」

社署宣布開始接受「特殊需要信託」的申請,這與一般的私人信託基金大同小異,不同之處是由政府成立和管理,讓育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注資,用於家長離世後照顧其子女。 這是好事,皆因不少特殊需要人士的家長年紀老邁,非常擔憂兩老去逝後,子女頓失依靠,又不能照顧自己。透過「特殊需要信託」,由社署署長法團擔任受託人代為管理財產,可指定個人或機構執行為子女/親人擬備的長遠照顧計劃,為有經濟能力的家長提供一個選擇。 信託除解決生活上的「經濟需要」,亦必須對「怎樣照顧」作出妥善安排,家長需為子女安排照顧計劃,並決定由誰人執行,如沒有可信賴的親友,便要物色「個案管理服務」或「個案經理」執行照顧計劃。「個案經理」可以是社福機構或社企提供的服務。 家長選擇「特殊需要信託」不單要考慮財產多少,最重要的是照顧計劃的內容,並由誰人執行照顧計劃。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他們希望子女無論在院舍或社區生活,都能得到妥善照顧,不時有人上門探訪,患病或生活上的遇到困難,總之衣食住行都能找到合適人士求助。 然而,香港現時未有類似形式的「個案經理」照顧服務,如要發展成一項全面服務,由零到成熟,醞釀需時。除了社福機構,其實自助組織和家長組織亦可嘗試發展相關個案管理服務,因為他們本來就最了解及最熱心幫助有特殊需要人士,所發展的服務也必貼合實際需要,家長對這些組織也有信心。 (文章刊於2019年3月2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親子共讀】不說道理 只說故事

每天說故事給孩子聽、解答家長的各種疑問。致力推廣親子共讀廿多年的菜姨姨也想說個故事給家長思考: 充滿傻氣的皮杜妮有天撿到一本書,她想起聽過農場主人的一句說話:「有書又愛書的人,就有智慧」,便把這本書當作寶一樣,到哪兒都帶著它。她愈來愈驕傲,脖子也愈拉愈長,其他動物們看她神態不一樣,認為她可能變聰明了,有任何問題都請教她。 熱心的皮杜妮總是樂意效勞,但卻愈幫愈忙。最糟的一次,她把寫著「鞭炮:危險」的盒子說成是「糖果」,害得動物們全都受傷了。皮杜妮終於明白,自己心中「愛書」,卻從來沒有打開閱讀。 「光把智慧夾在翅膀下,是不管用的,還得把書裝進腦袋裏才行。」--《傻鵝皮杜妮》 爸爸媽媽,想要你知道: 請抱持謙虛的心,與孩子一起感受與學習。很多家長深知閱讀的好處,卻沒有好好跟孩子一起閱讀。 緊記「不說道理,只說故事」--閱讀不是跟孩子急著學認字,而是要跟孩子一起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再慢慢分享字句背後的意思,並思考書中的智慧。 家長以身作則勝過一切硬道理,與孩子一起將書中智慧應用到日常。 家長跟孩子說故事過後,無需急於要求孩子作回饋,反而來一個大大的擁抱,為彼此留下美好的共同回憶。 為孩子選書時,需要尊重孩子的個人能力與喜好。即使孩子不斷要求重複看同一本書,家長亦可以運用不同的語氣和想像力來演繹,不必拘泥於孩子閱讀圖書的數量和種類。 從孩子的角度盡心陪伴,也許會更加了解孩子的需要。 新一期《社情》出版  |  投入親子共讀的世界 免費電子版全書 https://bit.ly/2CeEamq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