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社福界結合電影界 《非同凡響》呼喚共融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首次出品的電影《非同凡響》將於10月11日正式戲院上映! 電影《非同凡響》於7月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以來,好評不斷,在社會各界都引起不少迴響。 電影由德和慈善基金贊助,社聯統籌,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並由金像導演歐文傑執導。社聯主席陳智思、行政總裁蔡海偉指出,《非同凡響》是社福界與電影界一次難得的跨界別合作,以嶄新方式推動共融社會。德和慈善基金董事伍尚敦則希望藉此電影呼籲公眾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多一份認識及包容,少一份抗拒。 導演歐文傑表示想透過這部電影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電影完成後可以令更多人體會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困難及需要。主演谷祖琳、余香凝、岑珈其、劉玉翠、廖子妤表示,每次看《非同凡響》仍覺感動,原本以為拍攝本片是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想不到最後是他們反過來幫助了電影以及令自己有新的啟發。導演與眾演員均大讚這班小朋友純真、充滿愛心,劇組因為他們更加溫暖。 ...

殘疾人士:「無障礙設施讓我們出入自如。」

 無障礙環境對殘疾人士及長者自主出行極為重要。「我們想與正常人士一樣,四圍逛街接觸社會。但我們視力較差,需要以其他感官輔助,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如果有無障礙的設施,例如引路徑及發聲系統,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香港盲人輔導會視障學員尹俊偉說。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指,無障礙環境不單是便利於身體有障礙人士。面對人口高齡化,社會需要考慮長者的活動能力及安全性,再者,小朋友的安全性亦不可忽視。當整個社區都設有共融設施,同時惠及長者、兒童及家庭等不同年齡人士的需要。 為表揚社區中的無障礙建築物及促進無障礙環境及文化,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聯會)舉辦第二屆「共融環境嘉許計劃」(計劃),並得到屋宇署、建築署、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及康復國際的全力支持,並由勞工及福利局撥款資助,鼓勵發展商、建築界、物業管理公司及物業持有人等,攜手建立一個共融的都市。 計劃收到32份來自29間機構或企業的提名表格,獲提名建築物包括住宅會所、商場及商業樓宇。經殘疾人士及復康團體的實地視察,及上述不同政府部門及專業團體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後,計劃共選出15幢獲獎的無障礙建築物,分別獲頒「全面共融大獎」、「共融環境優異獎」、「積極進步獎」及「最具創意獎」,當中包括4幢商場、9間住宅會所及2幢商業樓宇。 香港復康聯會主席張偉良先生:「無障礙的建築環境正是在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內推動殘疾人士平等和全面參與社區的重要一環。」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希望鼓勵更多建築或設計同業,在設計及翻新設施時,運用通用設計的原則及發揮創意,盡量照顧所有人的需要,包括殘疾社群,推動全民共同享用社會設施。」 其中,獲得「最具創意獎」的屯門市廣場一期由信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公司聯席董事關志華先生指,隨著社區進步,人口結構改變,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與日俱增。商場於2014年開始無障礙設施改善工程,優化各項無障礙設施,例如:發聲摸讀地圖、觸覺警示磚、自動門按鈕及低地台櫃枱。設施不但可照顧輪椅使用人士的需要,更惠及長者和使用手推嬰兒車等人士,他很高興顧客及商戶對商場增設無障礙設施均表示歡迎。 除了無障礙設備硬件之外,物業管理人員的貼心軟件服務同樣重要。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副主席蘇永通表示,軟硬兼備才是一班殘疾朋友出行的重點,當殘疾朋友不需要其他人幫助下可自由進出那地方,例如提供自動門,令到行動不便的朋友有出入自如的感覺,讓殘疾朋友覺得自己和一般人一模樣,對他們來說是可提升自信及自尊。再者,物管人員主動詢問及協助有需要人士,是十分吸引殘疾人士去那個地方。 第二屆「共融環境嘉許計劃」獲獎名單請參考附件 ...

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逐步教導自閉症小朋友

 「接到兒子被評為自閉症 (自閉症譜系障礙) 的報告後,有點接受不到」自閉症幼童家長凱明媽媽說。不少家長像凱明媽媽般感到徬徨及恐懼,因她們不認識什麼是自閉症,也不知從那裡找到適合的治療或服務去改善小朋友的徵狀。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發展障礙,並不是一種病,而坊間未有確定任何原因導致有這情況。不同機構會提供各項訓練及治療給予自閉症小朋友,一般而言,他們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見到改善。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機構會員兼「星動計劃」的參與機構【愛培自閉症基金】(愛培),屬中小型社福機構,在沒有政府恆常資助下,於2016年成立了家長資源中心,引入嶄新、具成效及成本高的「應用行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治療,為基層家庭提供低廉的自閉幼童「密集的一對一及小組訓練」及家長指導服務。 愛培自閉症基金發展及服務總監羅淑芳指,「應用行為分析(ABA)」治療建基於超過50年的科學研究,在美國廣泛應用於訓練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童。其中,以強化物的模式,鼓勵小朋友願意去接觸不同事物及發展言語技巧,強化物可指玩具、他們喜歡的小吃等,當他們有少少的進步,便會以強化物去獎勵及確認他們的進步。 羅淑芳舉例,當強化物令小朋友願意說話,願意做這件事,以ABA的方法去教導他們,隨後的事便容易處理了,而ABA與坊間教導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最大的分別是,將件事分拆,慢慢逐步去教,並針對每位小朋友的需要去慢慢教。 另一位服務使用者柏柏媽媽感謝愛培的服務。她指,愛培針對每個小朋友的弱點去設計課程,以前自閉症譜系障礙兒子在聽從指令方面比較弱,在上了愛培20堂訓練課程後,情況大大改善,能夠接受多重指令。愛培亦與家長有良好的溝通及提供家居指導服務,每次課堂完成後會告知小朋友的進度,並與家長一起訂立目標;導師同時教導家長在家進行家居訓練,以ABA及獎賞計劃在家教導兒子,例如:兒子每天哭的數次不超過3次,媽媽便會獎勵他一顆「星星」貼紙,儲「星星」貼紙便可以到公園玩耍。 「星動計劃」簡介: 計劃對象為沒有獲得社會福利署恆常資助的社聯機構會員 (「非資助機構」)。為協助機構引進改善營運及有利發展的管理思維和知識,「星動計劃」提供系列式的實務工作坊,讓機構管理人員(董事會成員、機構主管或高級行政人員)與其他機構一同觀摩分享。「星動計劃」致力促進機構與各界的聯繫,增強與公營部門及專業團體交流、以及撥款機構等協作互動,從以提升社會各持份者對機構的認識及支持。「星動計劃」亦作爲一個加強機構資源共享的平台,統籌人力資源及物資的分享互贈,加強機構間互相支援。 ...

退休人士 : 「時分服務,助人自助。」

 「退休後做義工,覺得付出比較開心,要接受其他人的幫助好像有點難為情。但現在用做義工累積的『時分』換取服務,心態上的確改變,願意接受別人幫助。」退休公務員許先生說。 香港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社區及康健部經理柯明蕙表示,一般長者不想依靠別人,怕成為負擔,就算是社工鼓勵一些有需要的長者接受社會服務,他們都會推卻,並說將服務名額留給其他更需要的長者。再者,香港的社區照顧服務不足夠,長者對居家安老的信心不大,而長者亦願意持續去參與及貢獻社會。 時間銀行 + 社區經濟 + 老有所為 =「織福計劃」 因此,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及地區長者團體合作,在2016年中籌辦「織福計劃」,以「時間銀行」、「社區經濟」及「老有所為」作為計劃藍本,讓長者發揮助人自助精神,扭轉傳統受助者的角色,參與計劃的長者透過提供不同社區照顧服務累積「時分」,例如:陪診、探訪、電話慰問、家居清潔及維修,時分計算方法是1分鐘1時分,長者在有需要時以儲蓄的「時分」換取其他服務、實物、培訓或康樂活動等。根據聖公會在4/2017 至 6/2018期間的統計,約190個長者提供1037小時的服務,以最低工資計算,創造的社區經濟價值多達三萬五千多元。 善用長者退休前的專業 助人自助 許先生與曾是護士的太太參與了計劃並提供陪診及探訪等服務,每人儲蓄了1千多分。太太指,探訪其他病患長者時,可以善用退休前的專長,作為護士對藥物認識比較多,同時容易理解長者病況,體恤他們的憂慮與無助。許先生日前使用時分換取家居維修服務,參與計劃的退休維修師傅去了許先生的家中維修地板,許先生期望從維修師傅學習新技能及維修技巧,建立自信,日後可以協助其他長者。 許太太笑說:「將來叫別人推輪椅,推我們。」 許先生與許太太覺得「織福計劃」的理念很好,長者在社區互相照顧,令長者願意提供及接受服務,積極參與社區,同時減少對政府依賴。他們期望在年輕時儲蓄時分,老來使用時分換取其他人的支援。 ...

更生人士 : 「我可以改變

 「我希望在這裡(更新會宿舍)學習,事奉更生人士,下次回到監獄時,是以義工的身份,不是囚犯的身份,並告訴囚犯,我可以改變,你們一樣可以改變。」香港基督教更新會宿舍舍友佩儀說。 佩儀從十八歲起開始吸毒,多年來因藏毒及盜竊罪被判入獄16次。她指,每次入獄時都想出獄後改過自新,但出獄後總是找舊的朋友,住在舊的地方,再次和同一社區的朋友吸毒,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改。直到在監獄的宗教班中,遇上曾經一起吸毒的舊朋友,那朋友當時已經是更新會宿舍舍監,看到朋友的轉變,令佩儀立志改過自新,在出獄前已經安排她入住更新會宿舍,一出獄便有同工接她回宿舍,讓她感到溫馨與關懷,與其他宿友一起去改變。 香港基督教更新會的住宿服務為期12至18個月,分為三個階段,包括:重新認識自己及家人復和、服務社區及投入職場。宿舍主任鄧淑儀表示,宿舍有兩個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收容坐監一次以上的積犯,第二個特色是所有的舍監都有案底,原因是積犯們覺得自己沒有可能改變,所以機構讓囚犯們見到舍監及服務宿舍的職員都是有案底,同工們亦可改變,讓積犯見到曙光。 香港基督教更新會宿舍前舍友及現任舍監玉雲說:「更新會想舍監以生命影響生命,我們以前是更生人士,別人會覺得我們不能改變,不能做好,只會一直差下去,更新會給予我們一個平台,只要我們想改變,就能做到。」最後,佩儀在更新會協助下,主動與家人道歉,承認過去吸毒期間的過錯,家人關係得已復和,而現時都上了教會及找到侍應工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機構會員兼「星動計劃」的參與機構【香港基督教更新會】,屬中小型社福機構,在沒有政府恆常資助下,於懲教院所及社區提供更生及宗教服務。 「星動計劃」簡介: 計劃對象為沒有獲得社會福利署恆常資助的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機構會員 (「非資助機構」)。為協助機構引進改善營運及有利發展的管理思維和知識,「星動計劃」提供系列式的實務工作坊,讓機構管理人員(董事會成員、機構主管或高級行政人員)與其他機構一同觀摩分享。「星動計劃」致力促進機構與各界的聯繫,增強與公營部門及專業團體交流、以及撥款機構等協作互動,從以提升社會各持份者對機構的認識及支持。「星動計劃」亦作爲一個加強機構資源共享的平台,統籌人力資源及物資的分享互贈,加強機構間互相支援。 ...

男人。受虐

 無論女士或男士都有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香港每六個家暴受害者中,就有一個是男士,每年受害男士人數多達六百個。 其中一位受虐男士黎先生 (化名) 與前妻育有兩個兒子,經常受到前妻的精神及身體虐待。他說:「曾經試過在深水埗買助聽器給爸爸時,太太 (前妻) 說你不快回來等幫兒子收屍,結果立即搭的士回家。」雖然面對前妻的語言威嚇,但黎先生當時想兒子在完整的家庭成長,處處遷就前妻,結果她更變本加厲,曾經試過一年要報警23次處理家庭暴力問題,但因黎先生不想控告前妻,警方始終沒有起訴她。 和諧之家計劃主任陳沛恩指,曾經有個案分享自己心聲說,男人虐待別人是男人的錯,男人受虐都是男人的錯。在香港社會中,談及女人受到暴力對待,普遍公眾會同情、明白、信任及探索原因,相反男人受到家庭暴力對待的話受到質疑,個案分享說男士報警,太太威嚇男士說,警察會信太太還是信男士,在警察來前太太自己傷害自己,向警察表示男士傷害的,當警察見到雙方都有傷痕亦不能應對。再者,受虐男士亦會覺得羞愧、沒人相信及支援,最終不少男士會選擇收埋自己。 其實有什麼原因導致家暴,而是否動手毆打才算家暴呢? 陳沛恩表示,姻親、婆媳的關係、管教子女及經濟問題,都是經常出現在婚姻關係上,處理不當便可能出現暴力情況,涉及到身體、精神及性方面的暴力及虐待情況,大部份的男士受虐個案都有出現精神虐待,如威脅自殺或辱罵批評等。 因此,和諧之家推出「男」天再現受虐男士自強計劃,為他們提供輔導、同行小組、危機處理、住屋及法律資訊等服務。陳先生說:「婚姻關係惡劣,其實男女雙方都有責任,不過男士或女士都不應該受到暴力對待,暴力就是不可接受的,和諧之家期望建立男女平等的社會,男女雙方都受到尊重的關係,一起合力對抗暴力。」 「和諧之家」 男士熱線:2295 1386 Whatsapp:6418 3405 和諧之家 - 男士家庭健康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5%92%8C%E8%AB%A7%E4%B9%8B%E5%AE%B6-%E7%94%B7%E5%A3%AB%E5%AE%B6%E5%BA%AD%E5%81%A5%E5%BA%B7%E5%8F%B0-198254167325530/?ref=br_rs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