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扶貧措施獲58.7分

「公眾對2017年10月施政報告中扶貧措施的意見調查」 【新聞稿2017年10月13日】行政長官剛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就施政報告中的扶貧措施進行民意調查,今日公布民調結果。 「公眾對2017年(10月)施政報告中扶貧措施的意見調查」於2017年10月11日施政報告發表當日進行,以隨機電話訪問形式成功訪問了542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並知道施政報告內容的香港居民。 由0至100分,受訪者對今年施政報告扶貧措施部分的評分為58.7分,稍低於今年施政報告之整體評分(62.4分),但遠高於上一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扶貧措施的評分(2017年1月為51.2分)。然而,若以三個年齡層劃分,青年(18-29歲)給予的評分只有51.4分,中年(30-49歲)為57.1分,而較年長的(50歲或以上)則為62.5分。 至於施政報告提到的扶貧措施是否有效改善低收入人士生活,認為「效用大」的只有24%,而「效用細」的有34%。 今年的民調,我們加入了關於基層住屋的問題。數據顯示,有61%受訪者認為有需要為貧窮私樓租戶提供生活補貼。當中,若以階層和年齡層劃分,有75%的基層人士及74%的較年長人士認為有需要為貧窮私樓租戶提供生活補貼。 此外,施政報告未有提及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然而,有71%受訪者認為香港有需要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以改善長者的退休生活。值得留意的是,三個年齡層中,有很多青年支持推行全民養老金,達到82%。同時,中產階層對全民養老金的支持率亦是各階層中最高。 至於對未來的盼望,31%受訪者認為五年後貧窮狀況有改善、41%認為不變、21%認為會變差。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雖然扶貧措施所獲的評分達到58.7分,為歷年最高,但民調結果同時反映巿民普遍對退休生活感到徬徨,無論上中下層、老中青,要求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的比例均超過一半,當中尤以青年和中層人士為甚,支持度高達八成。至於私樓租金高企,市民亦認同嚴重影響基層私樓住戶的生活,故政府除了必須加快興建公屋和過渡性房屋外,亦須考慮為貧窮私樓租戶提供生活補貼。 社聯建議: 發放「N無津貼」及改善在職家庭津貼 私樓租金持續高企,政府有需要發放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減輕租住私樓基層住戶的負擔。 此外,施政報告中雖提及一系列優化在職家庭津貼的措施,但對租住私樓的住戶卻無特別支援,建議給予這些家庭額外津貼及容許他們以較寬鬆的門檻申領津貼。 同時,必須增建公屋。政府在增加「綠置居」單位數目時,必須謹慎,以確保不影響公屋供應量和市民輪候時間;同時,亦應確保巿區公屋供應不受影響。 制訂全民養老金制度 雖然政府推動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但強積金覆蓋有限,未能惠及許多基層人士及長者,政府應重新考慮全民養老金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保險,社聯認為最能確保長者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及制度的可持續性。 訂立減貧目標 本港貧窮問題一直非常嚴重,零散措施只能起紓緩作用,難以凝聚社會力量,解決貧窮問題。政府必須訂定長遠扶貧藍圖和策略,訂立減貧目標,例如在任內將整體貧窮率或弱勢組群的貧窮率降低至某個水平,以及將平均輪候公屋的時間回復至三年或更低。 整體   上層 中層 下層   青年 中年 較年長 扶貧評分 58.7分 64.3分 55.4分 58.6分 51.4分 57.1分 62.3 分 為貧窮私樓租戶提供生活補貼 61% 45% 58% 72% 70% 52% 63% 設立全民養老金 71% 55% 80% 77% 82% 62% 74% 未來5年貧窮情況會改善 31% 39% 24% 30% 33% 19% 39% 下載新聞稿、研究簡報及活動圖片(檔案為壓縮檔Zip,請以軟件解壓)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陳敏婷小姐 Tel: 2876 2469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社聯歡迎2017年施政報告

恢復「N無津貼」 設立「護理業訓練局」 【新聞稿2017年10月11日】 行政長官今日宣讀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採納了不少社福界的意見,提出多項改善基層住屋、民生福利的措施,包括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表示歡迎。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表示:「這份施政報告提供許多政策措施,也提出對社會發展的願景,例如著力發展創科及如何應對高齡化社會。社聯期望政府切實地落實政策措施,同時推動政府與民間協作,不為取得亮麗的施政成績,最重要是巿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貧窮問題得到解決,服務需要得以滿足」。 基層住房: 政府提出大量增加為公屋人士特設的「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值得社會討論。社聯認為在增加「綠置居」的同時,必須確保有足夠公屋供應。與此同時,私樓租金持續高企,政府有需要恢復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減輕租住私樓的基層住戶的負擔,同時亦應加強優化租務市場措施,確保基層住戶的租住權和合理租金水平等。 除了社聯試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外,政府表示樂意研究其他住房形式,包括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鼓勵房協讓住戶出租未補價單位、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以至研究改裝整幢工廈為過渡性房屋,社聯期望這些計劃能發揮成效,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照顧者支援: 政府增加了各式加強支援長者和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的服務種類及名額,社聯期望增加的名額數量足以應付社區需求,真正幫助照顧者分擔壓力。施政報告雖有提出一些支援照顧者措施,但社聯認為政府仍然未有整全的照顧者支援政策,未來應與業界商討制訂全面政策。 社聯亦樂見政府採納建議,於葵青區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社聯期望中心能真正實踐醫社合作的模式,結合社福界、病人組織及醫護界的力量,發揮基層醫療的功能。  對於政府提出為相關服務提供額外資源予個人照顧工作和家務助理員,社聯建議設立「護理業訓練局」,策劃及統籌基層護理人員的人力供求及發展等,培育人才及穩定服務質素。 整筆撥款: 一個完善的資助制度,才能有效承托各類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滿足市民大眾的需求。社聯歡迎施政報告提及「與社福界商討如何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並期望政府聆聽服務使用者、前線員工、管理層的聲音,以開放、務實態度回應社福界的訴求。 傳媒查詢: 社聯高級經理(企業傳訊)曾志康先生 Tel: 2864 2982  ...

基層家庭開支模式研究

貧窮住戶房屋及食物開支佔7成 【新聞稿 2017年10月9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以政府統計處在2009/10及2014/15年度進行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的數據,分析期內五年貧窮住戶每月在食物、房屋及教育等方面的開支和整體的收支平衡。 由於「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對象並不包括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住戶,因此是次研究的結果反映了綜援網外基層家庭的情況。研究單位先按住戶人數劃分,再按住戶總開支排列,將住戶分為十一個開支組別,藉以比較低開支組別與高開支組別的差異。 研究發現2014/15年度開支較低的住户的食物開支佔總開支非常高的比例,以開支最低5%住戶組別為例,他們每月總開支只有$6,172,但食物開支佔總開支的比例接近50%,如連同約20%的房屋開支,他們只剩30%用於其他開支。 同時,研究發現房屋對住戶開支模式有重大影響。檢視不同住戶人數組別中開支最低50%的住戶,可發現無論成員是多或少的住戶,居於私樓的住戶用於房屋的開支達其總開支約一半;其中以一人(56% /$4,951)及二人(53.4% /$7,525)住戶的房屋開支最高,這個水平較2009/10年度有顯著上升。相反,居於公屋的住戶,他們的房屋開支只佔總開支的13.2%。食物開支方面,居於私樓的住戶食物開支只佔29%,而居於公屋的則達到48.2%,相信私樓住戶需要壓縮食物開支,以應付房屋上的沉重開支。 此外,本研究結合住戶收入與開支的數據作分析,發現在沒有申領綜援貧窮住戶中入不敷支的狀況嚴重,當中超過五成(51%)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而居於私樓的貧窮住戶,更有75%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此外,數據亦顯示,即使收入稍高於貧窮線的邊緣住戶,仍有部份出現入不敷支的狀況,當中入息介乎入息中位數50%-80%的住戶,入不敷支的比例亦接近三成。 研究亦發現,貧窮住戶中有超過4成貧窮住戶出現食物匱乏的狀況,即每月用於食物的開支,不足以達至營養師建議的基本食物營養需要。若以3人家庭計算,平均每人每餐的可用開支不足15元。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基層家庭的房屋及食物開支佔總開支很大比例,尤其是居住私樓的基層家庭,他們為了負擔昂貴的租金而壓縮食物開支,出現食物匱乏情況,三餐不飽,營養不足,入住公屋成為他們改善生活質素的關鍵。特區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改善現金津貼制度固然有需要,增建公屋及提供可負擔的過渡性房屋亦十分重要。 社聯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調升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入息上限,當中把居住於公屋或自置物業的家庭領取半額津貼的入息上限上調至中位數的70%,租住私樓家庭領取半額津貼的入息上限上調至入息中位數的80%,同時把私樓家庭領取全額津貼的入息上限上調至入息中位數的60%,並給予這類家庭額外生活津貼*。 增建公屋及過渡性房屋  政府應該加速增建公共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除了增加公屋供應,政府亦應研究推出另類房屋的可能,現時推行的社會房屋計劃,是向市民提供不同住屋選擇的重要嘗試,但政府應持續與民間一同探索更多可能性,並投入資源支援。  重置N無津貼及檢討綜援的租金援助措施 恢復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減輕租住私樓的基層住戶的負擔。此外,亦應檢討綜援的租金援助措施,包括重訂計算租津的機制,及設立成人的搬遷及按金津貼。  優化短期食物援助計劃及制訂鼓勵食物回收措施  把食物援助服務納入恆常的資助項目,以確立短期食物援助服務在現時社會保障系統中所擔當的獨特功能。 此外,本港每日丟棄不少食物,而現在有不少民間團體透過食物回收計劃,把這些食物捐贈有需要人士。為此,政府應立法鼓勵食物回收與捐贈,包括在每區設立食物回收隊伍,及為回收和轉贈食物的團體提供更多資助和營運或儲藏的空間。訂立保障捐獻者的「好撒瑪利亞人法」,使捐贈食物的商戶以及回收食物的團體,可在符合一定處理食物的條件下,免去因受助者進食了有問題的食品健康受損而衍生的刑責。 *社聯建議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入息上限及給予租住私樓家庭的金額如下: 入息上限 現有制度 全額津貼 半額津貼 所有住戶 ≦入息中位數50% >50%-≦60%入息中位數 建議方案 全額津貼 半額津貼 非租住私樓人士 ≦入息中位數50% >50%-≦70%入息中位數 租住私樓人士 ≦入息中位數60% >60%-≦80%入息中位數 給予租住私樓住戶的生活津貼 全額津貼 ($) 半額津貼 ($) 2人 680 340 3人 935 468 4人 1,105 553 5人或以上 1,190 595 下載新聞稿、研究簡報及活動圖片(檔案為壓縮檔Zip,請以軟件解壓) 查詢: 社聯高級經理(企業傳訊)曾志康先生 Tel:2864 2982 Email:[email protected] ...

社福界促徹底改革「整筆撥款」津助制度

保證質素。重視專業。保障員工。支援管理 【新聞稿2017年10月7日】香港特區政府於2000年改變對非政府機構的資助模式,以「整筆撥款」津助機構提供社會服務。推行17年,各界對「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爭議仍然持續,當中不少評論認為這制度衍生眾多問題,導致福利界的「生態」及「服務質素」產生負面變化。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社協)、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總)及邵家臻立法會議員辦事處(臻辦),合稱「三會一方」,今日(2017年10月7日)舉行「社福界促徹底改革整筆撥款津助制度」聯合記者招待會,出席代表包括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社協會長梁佩瑤女士、社總會長葉建忠先生,以及代表社福界的立法會議員邵家臻。 三會及社福界議員強調,社福機構和各同工即使面對種種困難仍無忘初衷,竭力服務香港市民,處理日趨複雜的社會需要,促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兌現競選承諾,檢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與業界和各持份者進行徹底改革「整筆撥款」資助制度的討論。 1. 【凝聚業界一致行動】 「三會一方」一致認為需要徹底改革「整筆撥款」制度,以應對未來發展,解決現時津助制度下的困局及改善服務。 2. 【一個平台多方參與】 「三會一方」將於10月舉辦9場諮詢會,讓不同持份者,包括管理層、前線人員及服務使用者共同探討徹底改革「整筆撥款」制度的焦點及方向。舉辦聯合諮詢會的目的是聚集多方持份者就改革「整筆撥款」制度共謀建議,加強溝通,以配合不斷轉變的服務需要。 3. 【公開透明不作前設】 諮詢會是以公開及透明原則進行,讓各方對改革「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進行探討,以向政府爭取一個有利服務發展、保證服務質素、重視專業、保障員工、有效支援機構管理的社會福利津助制度。改革是以提昇服務質素和使用者的福祉為依歸,「三會一方」並不作任何前設。 4. 【檢討機制刻不容緩】 「三會一方」期望政府盡快開展改革津助制度的工作,檢討的過程必須吸納業界不同持份者的聲音,包括機構董事會、管理層、員工、專業團體、服務使用者等,並讓有關代表參與檢討委員會的機制,以凝聚最大的共識。 – 完 – 下載活動圖片(檔案為壓縮檔Zip,請以軟件解壓) 圖片說明: LSG1.jpg (左起)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社總會長葉建忠、社協會長梁佩瑤、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 LSG2.jpg 社福界促徹底改革「整筆撥款」津助制度 查詢: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葉建忠先生 27802021 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 林旭政先生 56185886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曾志康先生 28642982 邵家臻立法會議員辦事處 曾醒祥先生 63838823 ...

聽障人士團體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播放提供手語傳譯的粵語新聞節目的聯署聲明

【2017年10月3日】 我們得悉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今天指令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由2018年7月3日起,於每日下午6時至午夜12時之間,在其綜合英語頻道(即明珠台)播放一個不少於15分鐘設有手語傳譯及繁體中文字幕的詳盡粵語新聞節目(有關安排)。我們歡迎通訊局的決定,因為有關安排讓聽障人士在收看新聞節目時無障礙地獲取時事資訊。 我們要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落實有關安排時,注意聾人團體的意見如下: (i) 建議安排提供手語傳譯的粵語新聞節目於每日下午8時至9時30分之間的一個固定時間播放; (ii) 手語傳譯視窗應佔螢幕不少於六分一面積,手語傳譯員應身穿深色衣服;以及 (iii) 應將提供手語傳譯的粵語新聞節目於每天播放後上載到互聯網,方便聽障人士於稍後觀看或重溫。 聯署團體及人士: 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 聯青聾人中心 香港手語來自聾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香港復康聯會 香港復康聯盟 香港聾人協進會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路德會長青群康中心 路德會啟聾學校 語橋社會資源有限公司 龍耳 聾人力量 聾福會聾人會員委員會 尹芊淳  方敏菁  王芾   王繼鋒  朱憫謙 何智敏  余安琳  余煒琳  吳穗萍  呂俊潁 宋良昇  李香江  李逢樂  李然輝  李琬婷 李劍芬  李嘉耀  周思嘉  周敏君  林玉秋 林素然  林沛淇  俞斌   姚勤敏  徐紅 高梓筠  張珮賢  梁正恆  梁知行  梁銘曦 邱貝珍  陳希朗  陳肖齡  陳德賢  陳錦元 黃卓翰  黃悅安  黃偉強  黃健   黃顯文 路駿怡  廖凱瑜  維肖   趙文婧  劉紫蕾 潘若詩  潘頌詩  蔡偉雄  鄧凱雯  鄧惠珍 鄧慧蘭  鄧肇中  盧瑞華  鮑雪宜  謝頴敏 蘇劍雲  蘇麗珍  傳媒查詢: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林倩雯小姐  電話: 9339 2431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