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情寫理

少數族裔缺乏選校資訊

少數族裔人數近年顯著上升,如果計及菲律賓/印尼家庭傭工以及白人,總數超過58萬人,佔全港人口8%。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不少是南亞族裔,許多已到第三,四代,南亞裔人口超過8萬。 他們在港土生土長,但基於文化及語言,在學習中文上已有很大困難,更遑論找份有前境的工作,故不少家庭幾代也活於貧困之中。 民間十分關心他們的處境,而政府也開始在教育上下點功夫。概括而言,就是支援少數族裔學童學好中 ...

我家來了一頭大象

家逢巨變,孩子會感受不到嗎? 英文有一諺語「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問題就在眼前,卻因為太棘手太令人難受,我們不願意觸碰,甚至裝作看不見。家裡發生了事故,經歷喪親、父母離異或家庭暴力等等,大人往往希望孩子最好什麼都不要知,孩子卻誤以為自己做錯什麼引致這些狀況,彼此你猜我估,躲來躲去。其實家裡已擠進一頭大象,擋在父母與子女之間,阻礙大家溝通對話。 要幫助這 ...

「社會房屋」無限可塑性 設25億基金助基層

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在即,公眾期望政府有良策兼有財政承擔地改善巿民的生活,尤其基層家庭的苦況,如何提供適切的基層住屋成為焦點,一些民間團體,政黨和智庫都提出設立更多過渡性房屋。作為這類「社會房屋」的先導機構,當然支持建議,但其實這不但是房屋政策,更是一項涉及社區融和的社會服務項目。 一年多助200基層家庭 社聯前年九月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畫」,至今已有一年多,暫已促成二百多個 ...

資助兼讀制學士課程

常聽說「滿街都是大學生」,其實擁有大學履歷的年青人仍是少數,而大學學位對職場晉升依然重要。為晉升至更好職位而修讀學位或碩士課程屬職場常見之事,卻並非每人都能負擔高昂的學費。 28歲的阿晴自中五畢業便投身社會工作,做過很多不同工作,但都看不見前途。終於3年多前,她找到想要做工程師的目標,而最基本的條件是「大學畢業」。 她花費16萬元和4年時間修讀高級文憑課程,很想再繼續進修取得大 ...

什麼是自力更生計劃?

收緊長者綜援資格的爭議未止,政府原本提出如60至64歲受助人不參與「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每月會被扣減200元。最新發展是政府決定暫緩執行這個安排,直至今年八月後再議。 究竟什麼是「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現時15至59歲健全綜援受助人,如非單親家長或主要家庭照顧者,若失業或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少於$2,190或每月工作少於120小時的人士(統稱失業綜援),均需參與「自力更生支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