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情寫理
跨界合作。社區復元
這個星期參與了「商界展關懷」計劃的社區復元起動儀式,經歷這年多以來的反覆疫情,百物蕭條,但仍然有多達4,049家企業和機構獲嘉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成果。企業捐款維持約4億2千多萬港元,更重要是他們與社福界合作無間,在疫情下支援有需要的群體,單是義工活動就有16萬多小時的服務。 去年企業支援抗疫的焦點乃提供各種物資和現金援助,以為弱勢社群解燃眉之急。隨著疫情稍為紓緩,企業在履行 ...
疫下家長唔易做
常言道:「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在疫情下,家長的憂慮就變得更多。早期擔心防疫物資是否充足?家人染病怎麼辦?如何安排上網課?現在又擔心長時間網課後,孩子學業會否追不上,孩子缺乏校園生活又會否影響社交及其他發展?經濟轉差,如何規劃家庭開支? 早前便有些社福機構調查發現,家長在疫情期間照顧壓力大增,部份人經常失眠及感到焦慮。父母要兼顧子女健康、教育,還有自身的事業,難免身心俱疲。 ...
抱抱照顧者
早陣子,北角一對年逾八旬的老夫老妻雙亡命案,再一次喚起社會關注照顧者支援不足的問題。報導指,伯伯照顧長期病患妻子多年,去年底他患病後行動不便,曾抱怨照顧病妻感吃力,最終疑因擔心無力繼續照顧老伴而尋短見。 這類「以老護老」的照顧形式,在香港其實相當普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曾與港大進行一項研究,發現護老照顧者壓力極大,逾半數受訪者更出現抑鬱徵狀。受訪者透露壓力來源主要包括: ...
很想見親人
近日政府宣布,下星期一起(10/5)放寬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探訪安排。相信對於院友及他們的家屬而言,這絕對是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事實上,無法與家人見面,許多院友的健康、情緒均大受影響。縱使有時可以透過視像見面,但感覺不一樣。有傳媒報道提到,有家屬雖知不能探訪,仍專程來到院舍的停車場向上望,為的只是與站在窗邊的親人揮揮手、短暫打個招呼而已,那份記掛親人的心情難以言喻。 早前我們聽到 ...
擇善固執
世紀疫症對經濟民生造成沉重打擊,尤其飲食和服務業,許多經營這些行業的社企也未能幸免於難。然而,最近到過兩間社企餐廳,看到經營者和員工仍然努力奮鬥,不無感動。 由於經常要與政策局開會,故位於添馬政府總部的iBakery愛烘焙餐廳是筆者最常光顧的社企餐廳,這段時間疫情稍為緩和,能再到餐廳用膳,食物和服務質素仍然很好,在疫情下看到熟識的面孔感到特別親切。其實,他們吃過不少苦頭,因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