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有很多行人路非常狹窄,令路人要走出馬路,後面隨時有車,非常危險。有中學生有一個發明,希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全港首個與社區接軌的年青人社創比賽「社創.社區4.0」,由花旗集團基金支持,以中西區為試點,鼓勵年青人以設計思維針對社區需要,構思原型方案。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項目經理陳秀賢說:「我們提供了超過50小時的培訓項目,因為要讓他們落區。除了落區外,我們還有技術培訓、設計培訓,甚至公共空間認識。各種各樣也能令他們對於實質社區問題有深入了解。」

來自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同學,留意到中西區大部份行人路甚為狹窄,行人被迫走出馬路行走,容易造成意外,因此發明了「智能行人路感應燈」,透過在行車路的頭尾加裝車輛感應器,減少出行之危險性。「智能行人路感應燈」計劃同時獲得「社創.社區4.0」比賽的「亞軍」 及「最有外在美大獎」。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學生梁家俊指,「智能行人路感應燈」的模型運用超聲波感應器,將來亦可以運用路政署及運輸署使用中的壓力感應器,測試車輛經過。只要車輛經過感應器,會有訊息傳送到智能行人路感應燈,這時路旁的紅燈會亮著,提示在馬路行走的路人,令他們有心理準備及充足時間返回行人路。

同學希望方案可於較多老人及狹窄行人路的舊區西營盤作為試點,預計能減少造成交通阻塞及發生意外次數,同時能幫助行動不便或低頭行走的老人家安全出行。但要在社區落實,成本、供電、安全性等問題都必需要考慮在內。

另一位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學生曹佑嘉分享, 他們有不同的設計考量,首先是成本方面,每一顆燈用LED防水耐磨的太陽能地燈只是數百元成本,所以如果將來實踐時大量購入,可節省很多額外的金錢。

比賽共收到來自41間中學67個項目計劃,並得到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教育局、香港科技園及區內社福機構等大力支持,部分隊伍的原型將於9月及10月進行「社區測試」,由中西區街坊即場測試項目運作,提供改良意見,協助同學的創意點子在社區落實。陳秀賢指,這個比賽是個很好的鍊金石,讓學生們知道不只是「讀死書」,而是學到的書本知識、科技知識是在實際的工作環境及社區問題上可以應用到的。

 

製作:fluid Production Limited

標籤: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