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区有很多行人路非常狭窄,令路人要走出马路,后面随时有车,非常危险。有中学生有一个发明,希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办全港首个与社区接轨的年青人社创比赛「社创.社区4.0」,由花旗集团基金支持,以中西区为试点,鼓励年青人以设计思维针对社区需要,构思原型方案。社联社会企业商务中心项目经理陈秀贤说:「我们提供了超过50小时的培训项目,因为要让他们落区。除了落区外,我们还有技术培训、设计培训,甚至公共空间认识。各种各样也能令他们对于实质社区问题有深入了解。」

来自乐善堂余近卿中学的同学,留意到中西区大部份行人路甚为狭窄,行人被迫走出马路行走,容易造成意外,因此发明了「智能行人路感应灯」,透过在行车路的头尾加装车辆感应器,减少出行之危险性。「智能行人路感应灯」计划同时获得「社创.社区4.0」比赛的「亚军」 及「最有外在美大奖」。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学生梁家俊指,「智能行人路感应灯」的模型运用超声波感应器,将来亦可以运用路政署及运输署使用中的压力感应器,测试车辆经过。只要车辆经过感应器,会有讯息传送到智能行人路感应灯,这时路旁的红灯会亮着,提示在马路行走的路人,令他们有心理准备及充足时间返回行人路。

同学希望方案可于较多老人及狭窄行人路的旧区西营盘作为试点,预计能减少造成交通阻塞及发生意外次数,同时能帮助行动不便或低头行走的老人家安全出行。但要在社区落实,成本、供电、安全性等问题都必需要考虑在内。

另一位乐善堂余近卿中学学生曹佑嘉分享, 他们有不同的设计考量,首先是成本方面,每一颗灯用LED防水耐磨的太阳能地灯只是数百元成本,所以如果将来实践时大量购入,可节省很多额外的金钱。

比赛共收到来自41间中学67个项目计划,并得到中西区民政事务处、教育局、香港科技园及区内社福机构等大力支持,部分队伍的原型将于9月及10月进行「社区测试」,由中西区街坊即场测试项目运作,提供改良意见,协助同学的创意点子在社区落实。陈秀贤指,这个比赛是个很好的炼金石,让学生们知道不只是「读死书」,而是学到的书本知识、科技知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及社区问题上可以应用到的。

 

制作:fluid Production Limit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