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由多元文化組成的社會,少數族裔佔全港8.4%人口,而且逐年穩定增加,他們當中不乏土生土長的居民,但要融入社會仍然困難重重,特別是婦女,可能會遇到更多問題。

元朗大會堂少數族裔服務督導主任江燕珊說:「其實她們的宗教、傳統文化,以及語言,都會影響她們在香港的適應,特別是嫁過來(香港)的少數族裔婦女。」

由嘉道理慈善基金會贊助,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及元朗大會堂合作,舉辦「P.R.A.I.S.E.少數族裔適應融入與種族共融計劃」,其中一類服務是支援少數族裔婦女就業及身心健康。早前社聯一個研究發現在就業、教育等7個生活範疇中,近三成少數族裔人士不論現時還是十年後,都最關注健康,所以計劃其中重點針對健康議題。因為對少數族裔婦女來說,簡單如保持健康的運動,也不一定輕易做到。

印尼裔服務使用者Istiani說:「在香港做運動有困難,因為穆斯林婦女不能裸露身體和穿泳衣,要穿長袖衣褲,天氣熱時很困難,很熱。」

尼泊爾裔服務使用者 Sujita說:「由於要工作,以及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孩子和家人,大部分(少數族裔)女士都不能參加健身。」

尼泊爾裔服務使用者Preena說:「以前我在尼泊爾也有跟朋友到健身室,但到了香港就沒有,我不知道哪裡有健身室,也沒有朋友陪同,之後因為懷孕,有了孩子,所以沒有機會健身。」

元朗大會堂舉辦不同類型的健康講座及身體檢查,與及建立一個相對友善的健身室。江姑娘希望讓少數族裔婦女或年輕人在中心健身,能夠擴闊她們的生活圈子,因為有了友善措施,她們應該會相約不同的婦女一起參與。她亦建議安排特定的時段,讓少數族裔婦女能夠參與運動,例如泳池或者健身室,能夠提供短時段專門讓少數族裔人士或者婦女參與。

Preena指出,在元朗大會堂認識到不少朋友,機構甚至聘請了健身教練,所以最近三年她也在這裡參與健身,健身班確實很有趣,學員們就像家人一樣,現在走在街上,每天都遇到熟悉的臉孔,她們都會打招呼和聊天。

Istiani希望香港有這些設施,讓少數族裔婦女可以一起做運動一起玩。

做好健康教育

提供預防疾病的知識與機會,亦非常重要,可以令少數族裔婦女更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達至「預防勝於治療」。江姑娘指出可能因為語言問題,令少數族裔婦女不知道某一家醫院或者診所提供某類型的身體檢查。當元朗大會堂舉辦身體檢查活動,她們都會特別積極參與。

Sujita說:「有關健康,我參與了子宮頸癌檢查的計劃,了解到在香港的年輕女士也會接種相關疫苗,之前我不知道的,我現在很開心,因為我得到相關疫苗的知識,(覺得)這個計劃很好。」

關注少數族裔幼兒教育

除此之外,「P.R.A.I.S.E.少數族裔適應融入與種族共融計劃」亦為少數族裔婦女提供養育子女的相關教育。她們意識到子女生於跟自己成長環境不同的香港,所以要學習如何教育子女。計劃希望從此為少數族裔家庭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促進他們身心健康。

尼泊爾裔服務使用者Hema說:「我有兩個小孩,不了解很多養育下一代的知識,算是新手家長。但參與PRAISE計劃後,我真切了解到甚麼是養育之道,不只是養大孩子就算,我們還要傳授知識,引導健康生活習慣,這些都令我與PRAISE計劃有更深厚聯繫。」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