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經常不記得東西,程序很亂,對答反應慢,不懂組織事物。他晚上睡覺時可能會大叫,甚至最嚴重一次,爸爸會起身,推東西,推桌子,令我十分擔心,壓力十分大,也不敢熟睡。」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嚴慧君說。

以往認知障礙症患者由醫院專科醫生跟進,病人經醫生轉介後,需要到不同專科跟進、輪候及接受訓練,這些都需要護老者及長者到不同地方接受服務。於2017年關愛基金資助先導計劃,「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計劃),以「醫社合作」模式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將醫院管理局評估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轉介至20間長者地區中心,由職業治療師、護士及社工提供為期半年共24節的社區支援,服務範圍包括 : 認知及自理能力、家居安全知識、個別照護理方案、藥物管理、家居評估、社交及護老者壓力支援等。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智友醫社同行」計劃職業治療師陳慧潔指,該會的計劃收到醫院管理局轉介後,機構需於3天內以電話聯絡服務使用者,基本上長者及護老者可於一個月內接受到服務。除了提供24節的服務之外,長者地區中心歡迎長者隨時來參與活動,長者及護老者亦可隨時聯絡中心社工,了解他們需要,有需要時可以提供轉介,與醫院醫務社工相比,關係比較持續。陳姑娘指,參與計劃的長者及照顧者都滿意服務,例如:長者認知能力得以維持、社交有所改善,照顧者壓力得以紓緩。

嚴慧君表示,開心見到爸爸在計劃中慢慢投入,學習不同事物,情緒得以紓緩,中心同工十分關心長者,但無奈計劃太短,只是維持數個月,未知如何處理爸爸將來的訓練。認知障礙症會終身伴隨著患者,加上患者的狀況會逐漸變差,社聯認為計劃的半年服務期限太短,建議成立更多由政府資助專門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中心,繼續透過「醫社合作」模式,爲達到中度及嚴重程度、並有情緒及問題行為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標籤: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