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耆遇記

發布日期: 2018-03-15

香港人口高齡化,除了需要關注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基本保障外,他們心理需要亦不容忽視。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曾訪問1500多名長者,結果發現,一成半受訪者出現抑鬱徵狀。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綜合服務)服務協調主任蕭穎表示,長者退休後,初時會為毋須再工作,可以好好休息而感到開心。不過,他們會逐漸覺得失去角色,加上身體機慢慢退化,令情緒受困擾。此外,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亦是新挑戰。

「退休後有失落感,因為覺得自己仍有工作能力,很想找兼職。但由於學歷不高,於社會中難以找到兼職機會。」已退休十多年的長者義工鍾瑞娟是其中一位過來人。不過,參與「耆妙展翅計劃」後,她的退休生活從此變得不一樣。

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於2015年推行「耆妙展翅計劃」,旨在為50歲以上退休人士提供有系統的義工培訓及實習,鼓勵他們運用個人知識、技術及經驗,服務社區,參加者本身的學歷及技能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有心」。蕭穎指,計劃工作內容十分多元化,包括陪老員、店務大使、銀齡老師、縫補師,以及提供膳食服務的健康膳食指導員等,會按照退休人士的興趣提供培訓及跟進。

在計劃下,瑞娟成為陪老大使、縫補師及健康膳食指導員。身兼三職,除幫助瑞娟提升技能外,亦令她覺得自己更有用,於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瑞娟分享經驗,指參與計劃可得到讀書機會,自我增值,增加自信心。例如成為健康膳食指導員,會在護士及營養師教導下,學習設計餐單及烹調食物給長者享用。至於陪老大使的經歷,則令瑞娟從幫助及關心長者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需要,並獲得長者的無言感激。

此外,計劃為長者義工提供交通津貼,但對義工們而言,箇中意義遠大於金錢上的補貼,「代表社會認同、肯定我可以做到這份工作。」瑞娟滿足又自豪地說。

標籤: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