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復者求職之路不易走

發布日期: 2021-09-23

從事銀行法律文件工作三十多年的Simon,公司在幾年前改變了他的工作範疇,負責數字分析,結果未能適應新工作而感到巨大壓力,患上抑鬱症,透過賭博麻醉自己,最後失去工作及家庭。「我未能適應,每日上班不履行所需職責,自己亦沒有尋求協助,當時的症狀開始緊張,發生少少事情就會緊握雙手」Simon說。

康復後求職之路亦不易走

Simon經過三個多月的住院治療及在家人支持下康復,打算重新投入勞動市場,但擔心自己的能力及精神健康,所以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只申請一些技術程度較底的工種。Simon說:「記得一次在一間私人機構申請清潔工,我認為清潔工不會太大壓力,不會影響病情,僱主人事部經理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做了三十多年銀行會突然辭職,為何停了三、四個月工作,當時我坦白向他說出因由,說之前因工作壓力大而患上抑鬱症,休息了幾個月,現在覺得可以找一份壓力不大的工種。他再問我,若給同事或親友知道你患有抑鬱症會如何應對,你認為他們會接納我嗎?當時我完全不懂回應,給我的感覺是有點被歧視,最後我亦沒有被錄用。」

聖雅各福群會職業復康經理范嘉燕表示,社會大眾未必認知精神康復者的不同狀況,誤解他們可能傷害自己或其他人,在工作期間上亦會出現突發情緒。但她期望公眾對精神康復者有更多理解,願意在工作間給予一些支援,提供培訓給前線同事,相信可以改善情況。

再者,疫情期間市場空缺比較少,精神康復者的就業處境更困難。范姑娘說:「我們會盡量配對工作,亦有一些新興行業是在疫情下衍生,例如是包裝口罩或量度體溫等。雖然服務使用者想找一些與以前相同的工種,但在疫情下很難找到,(所以)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工種,擴闊找工作範圍,可以在經濟上解決燃眉之急。」

放下壓力,重新再找新方向

聖雅各福群會除了協助精神康復者的身心需要外,亦會協助他們釐清現時的能力,市場上是否有適合工種,工作會否帶來太大壓力令病情加重等。Simon說:「社工給了我一些方向,以前在銀行工作時有一些培訓經驗,不如向這個方向發展。後期想到自己喜歡小朋友,不如找一些補習或教書的工作,感恩有一間補習社聘請我,在見工時有提及我是抑鬱症復康者,他們沒有介意並聘請我,他們覺得營辦教育需要有愛心,而我有2名孩子亦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不介意我是抑鬱症患者或精神復康者。」

給精神康復者勉勵

Simon以過來人的身分勉勵精神康復者及教育公眾,希望大家認識到這種病是可以醫治的,例如透過藥物或行為治療等,精神復康者在復康後與正常人士沒有分別,像我一樣康復後可以在鏡頭前接受訪問,希望公眾人士認識到復康者是有工作能力的。

「疫境自強」- 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由勞工及福利局贊助

手語翻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聯青聾人中心手語翻譯員 程冬瑤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