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骨女生的電視夢

發布日期: 2021-10-15

斌琳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骨」,自出生以來常常因為骨折問題而需要進出醫院,接受不下數十次手術。她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喜晴計劃家居照顧服務,計劃的服務對象為嚴重殘疾人士,例如:中風、智障人士、小腦萎縮,大腦麻痹等,為患者提供個人照顧、精神支援,以及照顧者支援,以改善生活質素,支援他們在社區生活。

斌琳說:「自小便要坐在輪椅上,需要別人高度的照顧,我的骨很容易受傷或者折斷。我自從中學畢業後便自己一個搬出來居住,聘請了家傭,有時候家傭會放假,家居照顧服務主要能填補家傭放假時的空缺。因為病症令我會有不同的痛症,所以主要使用家居照顧及物理治療服務,幫我舒緩痛症,並維持我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

喜晴計劃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及家居照顧服務,例如:洗澡、陪診、外出購物或者送飯服務等。計劃的督導主任葉奕戀說:「社工也會提供情緒支援服務,因為照顧者在日常的照顧過程身心疲累,也未必得到支援,情緒容易比較抑鬱或者內向,可能精神上會出現一些狀況,我們便能提供一些照顧支援服務,為患者的家人或者傭人提供照顧技巧,令他們在處理一些工作,例如轉移的時候減少勞損。」

助服務使用者實踐夢想

斌琳有一個夢想,就是和偶像一起「上電視」,但痛症影響她的日常生活,令實現夢想增添不明朗因素,亦為物理治療師帶來挑戰。物理治療師潘偉南說:「我比較緊張的,當斌琳接了一個電視節目的拍攝,需要上鏡,而當天她是需要外出的,更要坐著一段長時間,動輒八小時。但她接受邀請後便告訴我,她的腳很痛,痛到不能坐,只能夠長期臥床,而因為這個電視節目她能夠見到偶像,我就很擔心她能否出席這個電視節目拍攝。於是我就思考如何能夠幫助她,緊密監察着她的情況,經常致電給她,同時也會提升治療的次數。」

物理治療師在斌琳拍攝前提升治療的次數,例如:使用電療貼舒緩、提醒注意睡眠姿勢、肌肉練習等,成功紓緩病症,在拍攝前的一兩天終於可以坐着三、四個小時,而潘偉南亦放下了心頭大石。

平等參與  建構共融社會

無論一般人,還是殘疾人士,都有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的權利,只要我們用平常心對待他們,就能建構一個共融的社會。 斌琳說:「身為一個殘疾人士,我希望大家能夠平等對待,像與個普通人一樣和我們相處。其實我們和你們沒有太大分別,可能是身體有些缺陷?除此以外我們也是普通人。多一些了解,便可以釋除一些心裏的疑慮,那我們便能夠更加容易共融相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