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閒置土地減社會成本

發布日期: 2018-06-05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又向前邁進一步。上星期關愛基金專責小組通過撥款資助組合社會房屋計劃首個位於深水埗南昌街的項目,並交由扶貧委員會考慮。

坊間普遍對組合屋計劃抱正面想法,認為可動用社會資源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及兒童提供安全衛生及可負擔的居所。同時,公眾亦有些關注點,例如單位數目較少、租住年期較短、成本較高。

但作為全港首個組合屋項目,卻也算合適,因為可真正試驗有關建築技術,不再紙上談兵。當確定其可行及為公眾接受,相信政府及發展商均願意提供更多閒置土地興建過渡性社會房屋。

雖然租約期只有兩年,但居民等待「上樓」時有兩年穩定生活,怎樣說總好過受劏房加租及逼遷威脅。再者,營運機構會提供支援服務,這對兒童發展及家庭關係有很大幫助。

另一個關注點是成本益效。其實,單純論建築成本,由於這類過渡居所使用期短,確實很難與動輒使用數十年的永久性住房比較。但如果我們想使用這些短期閒置土地以紓緩住屋壓力,那麼組合屋應該是最經濟可行及環保的方法。組合屋方便拆卸、搬遷及重用,減少資源浪費,而且建築時間短,可以有效率地使用土地及盡用年期。

其實,本港有不少閒置土地,所說的並非現在討論得相當熾熱的郊野邊陲,而是已有特定用途但一直閒置「曬太陽」的用地,私人閒置土地多,政府也有不少,可加以利用轉為過渡社會房屋。

至於資金方面,政府可考慮成立「社會房屋基金」,資助更多不同類型的社會房屋計劃,讓更多基層人士受惠。

(文章刊於2018年6月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圖片說明 : 組合屋設計概念圖)
(圖片說明 : 組合屋設計概念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