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婆婆「落得樓」

發布日期: 2018-06-19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上周末到深水埗探望年屆83歲的何婆婆,婆婆幾年前中風,後來又在家中跌倒,此後全身無力需坐輪椅、插胃喉,語言表達能力亦有限。雖然所住的私樓有電梯,但由地下大閘到電梯大堂要走近十級樓梯,出電梯後又要多走一層樓梯才抵達家門。每次外出都要依賴同樣年邁的丈夫,再請家人或街坊幫忙才能抬婆婆上下樓。故此,除了覆診外,何婆婆甚少外出,更遑論到公園呼吸新鮮空氣。

可以想像,終日留家,心情哪會好,而家人也無奈。事實上,像何婆婆的個案比比皆是,全港有近一萬幢樓齡超過四十年的樓宇,當中不少是沒有電梯的唐樓,另還有許多村屋,居住在唐樓或高層村屋的長者及殘疾人士,往往因為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上落樓梯感到困難而不外出,影響日常及社交生活。

以前需要動用許多人手協助長者或殘疾人士上下樓,今天卻可借助科技成事,而且更安全便捷。其實,許多國家都有研發不同種類的樓梯機,我們選了適合於香港狹少空間使用的型號引入香港,與四間社會服務機構於較多唐樓及村屋的中西區、深水埗、元朗及屯門等地區推行為期一年的「落得樓」樓梯機服務試驗計劃,讓有需要人士輕鬆地坐著樓梯機上落,協助他們走出社區。

在計劃啟動禮上,特別宴請一群使用樓梯機服務的長者,他們和家人都十份愉快及感恩,有些甚至激動得多番感謝前線同事的悉心照顧,抱病的何婆婆也展現笑容。擔任主禮嘉賓的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社署葉文娟署長看在眼裡,也有很深感受吧。

政府不妨參考這個試驗計劃的「醫社合作」模式,以樓梯機服務填補現時社區照顧服務的空隙,將服務擴展至港島,九龍及新界,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從而提升長者、殘疾人士及照顧者的生活質素。

(文章刊於2018年6月1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圖片說明:何婆婆使用樓梯機外出)
(圖片說明:何婆婆使用樓梯機外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