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以每月$4,200租住100平方呎劏房,由於他是夜班司機,需要在日間休息,不過劏房隔音非常差,早上會聽到鄰居的開水喉聲音,有時更有一些裝修聲音,令他的睡眠質素下降,精神比較差,甚至影響他晚上的駕車工作。至於膳食方面,一日三餐都是買外賣居多。

「因為地方太細,經常坐在家好悶,所以會去公園坐,起碼可以呼吸新鮮空氣。有時自己都不想外出食飯,不過沒有法子,始終地方細比較麻煩,煮不到食物,家中的窗又對著二樓天井,打開不到窗,所以不會在家煮食,因為有油煙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如果上了公屋地方大了,我可以在家買菜煮飯,始終營養會好一些,現在沒有湯水,外出買飯盒都是味精湯,不及在家自己燙湯。」李先生說。

為了解一班好像李先生的劏房住戶健康情況,社聯去年進行「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接觸1,105個低收入劏房住戶,無論生理及心理健康,九成半以上受訪劏房住戶自評低於平均值50分。

他們認為灰塵、街外噪音和蟲害是最嚴重的居住環境問題,其次為缺乏自然光、屋內空氣不流通、異味及黴菌等問題。劏房居住環境越差,住戶的自評生理健康越低分。

調查亦發現單親家庭及獨居人士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單親家庭而言,每天睡眠時間大約六個多小時;過去30天感到不適、生病、受傷的比例近三成,只有少數往公立或私家醫生求診,當中超過六成受訪單親家庭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至於獨居人士,六成受訪者沒有每天進食蔬菜、超過一成半每星期五天或以上吃高鈉或即食食物,例如罐頭及即食麵作為午餐或晚餐,他們亦較多患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慢性痛症。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先生說:「研究反映一群住在劏房基層市民的健康比較差,因為生活及住屋環境,引致他們很難有健康生活。提及健康議題方面,大家都聯想到看醫生及食藥,我們調查發現除了他們看不到醫生,食不到藥之外,他們在行為及環境上都會引致健康比較差,所以我們覺得除了讓他們可以看到醫生食到藥之外,要從行為及環境上令他們有健康生活,不容易病倒,這件事都非常重要。」

社聯建議設立「18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透過「醫社合作」,讓地區上的社福機構接觸基層人士及家庭,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做到『治未病』的效果。再者,增加社區藥房,提供免費藥物諮詢服務和較可負擔的藥物;同時,亦可讓情況較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在社區藥房取藥。我們亦建議需要建立「社區空間」,作為基層醫療和社會服務的介入點,協助劏房住戶改善與生活環境相關的問題。

標籤: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