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殘疾人士家庭照顧者」生活質素及服務需要調查

照顧者壓力沉重 五成屬高危組群亟需支援

 

左-賴君豪 右-黃和平
左-賴君豪 右-黃和平

【新聞稿2020年9月22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完成一項「成年殘疾人士家庭照顧者」生活質素和服務需要調查,透過全港16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以隨機抽樣方法成功訪問745名家庭照顧者,透過問卷形式了解他們照顧成年殘疾家庭成員的情況及需要。

調查於2019年10月14日至2020年1月10日進行,83%受訪照顧者皆為成年殘疾人士的父母,部分受訪者的子女甚至已屆中年。逾六成受訪者已為照顧對象提供照顧20年以上。大部分受訪者的照顧對象皆為智障人士,近半數缺乏生活起居自我照顧能力,逾兩成缺乏情緒行為控制能力,必須依賴父母每天照顧。58%受訪者正為照顧對象輪候資助院舍,當中逾三成半已輪候七年或以上。

一成半(16%)受訪者在周一至周五均須提供每天長達16小時或以上的照顧,在周末及假日須提供此照顧時數比率的更達四成半。近三成(28%)自評「照顧壓力感」較大,會因照顧工作而產生負面情緒,例如沮喪、疲憊等。

除了面對日常照顧壓力問題,調查亦發現,近三成(28%)自評「照顧選擇感」較低。「照顧選擇感」是指照顧工作對照顧者個人生活計劃及發展的影響,評分愈低,愈反映受訪者認為照顧工作影響著個人生活計劃及發展。

今次調查按「照顧生活質素量表」,識別到有兩個高危組群,約佔整體一半(53%)。他們為「自我照顧能力較差對象的照顧者」及「剛離校殘疾成人的壯年照顧者(35-50歲)」,分別佔整體受訪者的49%及8%。他們在量表中的「照顧壓力感」、「照顧選擇感」、「經濟情況」與「照顧能力感」的評分處於很低水平,生活質素較整體為差。

「自我照顧能力較差對象的照顧者」組群中,有四成的照顧對象同時為情緒控制能力較差人士,亦有近四成(38%)表示在突發情況下沒有頂替人手,這些照顧者同時面對多重風險因素。至於「剛離校殘疾成人的壯年照顧者」,他們一般照顧年資較短,未能適應有關轉變,更有約五成有全職或兼職工作,較難同時兼顧工作及照顧責任。

社聯業務總監賴君豪先生表示:「近期發生的照顧者家庭倫常慘案,再次揭示社會極需加強支援照顧者。今次調查對象為已獲得地區支援的照顧者,但結果顯示部分人的生活質素仍然偏低,那些沒有得到支援、於社區中的隱蔽照顧者,他們可能面對著更大的生活與照顧壓力。我們認為每一位照顧者的無酬付出及貢獻,是社會重要的力量。社會應重視及肯定他們的身分,建立照顧者友善環境,訂立以照顧者為本的政策,正視他們的需要。」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先生表示:「調查發現受訪家庭照顧者貧窮率逾六成,雖然大部分人自評未有承受太大經濟壓力,但估計他們月入水平難以應付照顧殘疾家人的開支。此外,調查於疫症爆發前進行,在疫症期間照顧者可能因服務暫停或只提供有限度服務而面對更大的照顧壓力。」

社聯建議:

  1. 辨識高危照顧者家庭
  • 設立個案管理制度,為高危照顧者家庭作整全評估以提供支援
  1. 加強照顧者支援服務
  • 加強和整合社區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及住宿照顧服務,回應照顧者家庭及被照顧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尤其在服務轉接階段的過渡支援,包括增加宿位、為高危照顧者家庭彈性處理宿位安排等
  • 增加具彈性的喘息服務及緊急支援服務,如短暫上門托管、住宿暫顧服務等,紓緩照顧者壓力及支援遇上突發情況的照顧者
  1. 完善及恆常化照顧者津貼
  • 恆常化現行的照顧者津貼計劃,並放寬入息限額,容許申領人士同時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及增加津貼援助水平
  1. 落實「照顧者為本」的照顧者政策
  • 制定全面政策理念、方向和行動計劃方案
  • 加強和整合常規服務,發揮「保護網功能」,及早識別高危或有特別需要的照顧者,並因應照顧者的年齡及照顧歷程階段需要,提供針對性支援服務
  • 設立一站式資訊平台,便利照顧者尋找社區資源及服務
  • 增加照顧技巧、危機處理、情緒管理訓練,加強裝備照顧者
  • 建立「照顧者友善環境」,推動社區和跨界別支援照顧者
  • 肯定照顧者的身份和貢獻

 

*下載調查簡報、個案簡介/圖片及短片、資料便覽、記者會圖片:https://bit.ly/3dxEXkq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鍾苑珊小姐

Tel: 2876 2469 / Email: [email protected]

Back to Top